1. 蘇軾的宋詞,賀新郎
應該是這首,因為蘇軾的《賀新郎》中,這首比較有名。
賀新郎
蘇 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得待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乳 燕:雛燕兒。
桐 陰:梧桐樹的陰影。
生 綃:未漂煮過的生絲織物,即絲絹。
白團扇:白色絲絹制作的圓形小扇
扇 手:白團扇與素手。一時:一齊、一并。
清 熟:安穩地熟睡。
枉:空、白。瑤臺:美玉砌成的樓臺,傳說中的昆侖山仙境。
曲:深曲之處。
蹙(與束音):皺疊的樣子。
浮花、浪蕊:指浮艷爭春的花朵。
幽 獨:幽辟、孤獨。
秾 艷:茂盛而鮮艷。
驚 綠:形容秋風吹得榴花凋謝,仿佛驚恐得只剩下綠葉。
兩簌簌:指落花與粉淚簌簌同落的樣子。
賞 析
《賀新郎》,宋人常用的長調之一。首見于蘇軾詞,因詞中有“晚涼新浴”亦題為《賀新涼》。毛先舒《填詞名解》卷三謂此調系蘇軾所創。
這首詞詠人兼詠物。上片描寫在清幽環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潔絕塵,又十分孤獨寂寞。“簾外誰來推繡戶”幾句,如夢似幻,動而愈靜,極其婉曲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孤寂。過片轉而詠榴花,這不與“浮花浪蕊”為伍的榴花,也即是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寫美人和榴花的遲暮之嘆。這首詞意象清楚,托意高遠、隱約地抒寫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抑郁情懷。
2. 宋詞的代表作品
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其代表人物為李清照和蘇軾 李清照的代表作: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①東去 , 浪淘②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③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④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⑥公瑾當年,小喬⑦初嫁了,雄姿英發⑧。羽扇綸(讀音:guān)巾⑨,談笑間,檣櫓⑩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 lèi )江月。
3. 宋詞葉夢得賀新郎
《賀新郎·睡起流鶯語》
【作者】葉夢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鶯語。掩青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漸暖靄、初回輕暑。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尚有乘鸞女。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浪黏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無限樓前滄波意,誰采萍花寄取。但悵望、蘭舟容與。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誰為我,唱金縷。
作品賞析:
此詞上片是靜景,并在靜景中體現出作者的內心幽情 ,下片為想象 ,承上“舊恨”展示心頭情感波瀾。
上片起首三句描繪詞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時分,忽聞鶯聲婉轉,“流鶯語”,以細聆鶯囀來突出環境的幽寂,也即“鳥鳴山更幽”之意。環顧四周,但見地上點點青苔,片片落花,說明春光已盡,令人不勝惋惜 。“吹盡”兩句,進一層描寫庭院景象,通過殘花吹盡 、楊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時節的寂寥景況,渲染出詞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漸暖靄 ”三句 ,先從時節轉移寫起。春去夏來,暖風帶來初夏的暑熱,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寶扇:這是一把布滿塵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隱約可見的那位月宮“乘鸞女”卻使他陷入了沉思。關于“乘鸞女 ”,原本有著一個月中仙女的傳說。據說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宮,“見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鸞”(《 龍城錄》)。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畫像,引起他的聯想 ,勾起了他隱藏于內心深處的“舊恨”,使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那“ 舊恨”,竟會如此猛烈地涌上心頭。
過片“江南”三句,是說昔年樂事已成而今“舊恨”,伊人遠去,猶如乘鸞仙女,無由再見。“江南”,是昔日相會之地 ;“夢斷”則是說舊時情事如昨夢前塵,已成過去,故言“斷 ”。夢已斷而復思之,意承上“驚舊恨”而來,以下即寫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橫江,江水綠漲,江浪拍天,化為半空煙雨。先寫江景,為下文鋪墊。李白《襄陽歌》:“遙看江水鴨頭綠 ,恰似葡萄初酦醅。”這里“葡萄漲綠”即本李白詩 。“無限”三句,遙想伊人倚樓凝望,但見煙波蒼茫,情思無限,能采蘋花寄我否?“采蘋”由上“江渚”生發,所謂“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 ”(柳惲《江南曲 》)。而采蘋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詩中不少見。“誰采蘋花寄與”從男子方面著想 :果采蘋花寄與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悵然想望著她泛蘭舟容與于江上吧。這里意思當從《楚辭·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容與”多義詞,此為閑暇自得貌 ,言欲寄無由,只能從容等待。“萬里”兩句,更深一層,寫兩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舟船難通,只能目送征鴻,黯然魂銷。結末兩句深恨無人為自己唱起《金縷曲 》。《金縷 》即杜秋娘所唱《金縷衣 》。其辭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陰虛過之意。
關注在《題石林詞》中對葉夢得的詞評論道:“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突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 ”。此詞風格婉麗,是葉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4. 【有些宋詞不符合格律辛棄疾的《賀新郎》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宋]
我仔細看過一遍,辛棄疾這首詞是完全合律的.那字表“什么”,“怎么”,“哪里”的時候古時是多音字,可以有平、上兩種讀法,現代只留下上聲一種了.平聲《廣韻》讀諾何切,上聲《廣韻》讀奴可切.辛棄疾這里是用了平聲讀法.你查版本全的《平水韻》或《詞林正韻》,都可以在平聲歌韻里找到“那”字.其他部分也合律,有些古入聲字(屬仄聲),今讀平聲,如這里的歇、別、黑等字,都是古入聲字,要注意甄別,不好以今律古,認為出律.宋詞是有出律的,比如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有幾個字出律,但他是名家,有時候辭不害意嘛.大體上看出律的詞當然占極少數,初學詞的時候盡量對自己要求高點會比較好.。
5. 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大流
豪放派: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大江東去)等 他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表現內容。
辛棄疾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永遇樂》等 多以國家民族為題材,表達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 張元干《賀新郎》等 情調蒼涼,風格豪邁 張孝祥 《六州歌頭》等 風格接近蘇軾,悲壯凄涼,多表現不能收復失地的壯志難酬的感慨。
陳亮 《念奴嬌·登多景樓》《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風格豪放壯烈,筆力縱橫馳騁。(少數詞屬于婉約派) 婉約派:柳永 《雨霖霖》語言明暢通俗,多用口語,感情凄婉,音律諧婉,但有些詞比較庸俗。
秦觀 《鵲橋仙》等風格輕柔,善于刻畫鮮明的形象。 李清照 《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等 前期的詞多表現閑適生活,嫵媚風流,后期作品多抒發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6. 宋詞的的代表作
婉約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姜夔、吳文英、李煜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主要特點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內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主要特點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