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宋詞是長調
水調歌頭·精忠報國(長調宋詞)
紛紛雪飛舞
惶惶心寂寞
徽欽蒙塵求和
井下唱囚歌
夜夢三千黛娥
樂伴秋水婀娜
丹陛清風拂
問人生幾何
但見花凋落
遷建康,歌,貪美色
今朝酩酊
哪管半壁山河破
毋忘收還故國
縱而有千般策
良將人頭落
留千古遺恨
為后人評說
一叢花·悲香伶
香伶為婦嘆詩窮,枯筆負情濃。江淹彩筆無神韻,倚窗前,任淚蒙蒙。鴉影漸遙,鳴咽還近,何處覓詩蹤?
玉蟾山上月溶溶,詩友互流通。詩詠愛女摘龍眼,獲大獎,喜漫房櫳。深恨而今,華年虛度,應悔嫁東風。
滿庭芳·憶舊
媚眼橫拋,秋波暗送,幾回夢返前塵。穿梭聲色,半醉把金樽。歌舞紅顏舊事,才彈指、煙雨繽紛。寒窗外,車燈閃爍,明滅在夜深。
江城。猶記取,征途倦客,野寺荒村。望三世禪衣,暗自傷神。多少浮生愛恨,盡付與、襟袖啼痕。天涯路,芒鞋踏破,孤影映流云。
2. 長調的宋詞
水調歌頭·精忠報國(長調宋詞)
水調歌頭·精忠報國
紛紛雪飛舞
惶惶心寂寞
徽欽蒙塵求和
井下唱囚歌
夜夢三千黛娥
樂伴秋水婀娜
丹陛清風拂
問人生幾何
但見花凋落
遷建康,~歌,貪美色
今朝酩酊
哪管半壁山河破
毋忘收還故國
縱而有千般策
良將人頭落
留千古遺恨
為后人評說
3. 詞牌,題目,詞譜,分類,小令,中調,長調是什么意思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1]。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2](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詳見下節)。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4. 小令,中調,長調分別包括哪些詞牌名
小令、中調、長調 從宋《草堂詩馀》開始,編詞選、撰詞譜的人往往依詞的字數多少把詞調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
清毛先舒《填詞名解》說:“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者俱為長調。 ”這種分法雖然比較機械,但并非毫無根據。
清萬樹曾批評他的機械,說:“若以少一字為短,多一字為長,必無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將名之曰小令乎?如《雪獅兒》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將名之曰中調乎?抑長調乎?” 他以介乎兩類之間的異體為例批駁毛氏,論據很有力。
但他和毛氏又有共同的缺點,就是只留意了字數的多少,而沒有注意到詞的音樂,小令、中調、長調(中長調合稱慢詞)的分別,來看是跟樂曲有密切關系的。 “小令”這個術語本身可能就源于“酒令”,唐教坊曲中不少短曲與舉行酒宴時隨酒行令的活動有關,如“下水船”、“荷葉杯”、”“上行杯”等;而長調則大多是北宋以后文人創制的新曲。
可惜,我們今天除了姜夔十七譜外,已難看到詞樂的本來面目了。如果我們不管樂曲,僅就詞的長短來論,則小令、慢詞也只不過是一種大致的分類,既然如此,毛氏以字數劃分大類的辦法未嘗無可取之處。
下面細講一下: 令、引、近、慢這是宋以后出現的與詞調有關的幾個術語。 有一些詞牌末尾有一個“令”、“引”、“近”或“慢”字,有人說這只是由于篇幅長短不同而區分的。
實際上并不盡然。請看:十六字令(十六字) 如夢令 (三十三字) 留春令 (五十字) 品令 (五十五字)唐多令 (六十字) 解佩令 (六十七字)六么令 (九十四字) 百字令 (一百字) 翠華引 (二十四字) 琴調相思引 (四十六字)太常引 (四十九字) 婆羅門引 (七十六字) 江城梅花引 (八十七字) 迷神引 (九十九字)石州引 (一O二字)好事近 (四十五字) 荔枝香近 (七十六字)祝英臺近 (七十七字) 早梅芳近 (八十二字) 從以上各調的字數,我們可以得到兩點印象:(1)令、引、近、慢的區分跟字數多少是有關系的,特別是“令”與“慢”的區別,顯然與篇幅有關。
因為: A 最短的令(十六字)、引(二十四字)、近(四十五字)、慢(九十字),字數恰好是遞增的,它們的平均字數也是遞增的。“令”大體屬于“小令”范圍,“引”“近”大體屬于“中調”范圍,“慢”則絕大多數是“長調”。
B、最短的“慢”近九十字,而最長的“令”,如不算《百字令》(因為它只是《念奴嬌》的別名),也只有九十四字(《六么令》)。 C、拿同名的“令”與“慢"相比較,顯然有字數多少的區別。
如《浪淘沙令》五十四字,《木蘭花慢》一百一字,”慢“比”令“都加長了一倍左右。 (2)但是字數多少不是唯一的區別。
“令”有九十字的,“引”、“近”有不少是六十字以下的,也有不少長于“慢”的“引”,有的“慢”別名就叫“XX引”(如《石州慢》一作《石州引》)。有的學者指出它們的區別大約還在于音樂結構的不同,這種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令”,上文已經說過,它的產生與宴飲中行酒令有關,這應該是一種比較接近漢族或其他民族間樂曲的抒情短曲。 “引”,本來就是一種樂體(古琴曲有“九引”,唐教坊曲有“柘(zhe)枝引”),也中一種詩體(曹植有《箜篌引》杜甫有《丹青引》、《桃竹杖引》,詞中的“引”可能是這類歌詩樂曲的演化。
“近”,除《好事近》(這個“近”字可能是“臨近”的“近”,不是詞體名)以外,一般都超過七十字而少于一百字;不少中調詞,詞牌可加“近”字,如《丑奴兒》又稱《丑奴兒近》,《早梅芳》又稱《早梅芳近》。 “近”有親昵、淺易的意思,它應該跟“令”、“引”一樣與樂曲風格有關,大約是一種比小“令”稍長而又不大像大多數“慢”曲那么典雅莊重的曲調。
“慢”,是舒緩的意思。幾乎所有的慢詞都有篇幅較長,語言節奏較為舒緩,韻腳間隔較大等特點。
這表明它們所配的曲子也是比較舒緩曲折的。“令”與“慢”有字數上的關系,也有曲調上的關系。
前人說“慢”常是同調“令”詞的增衍。而字數的增衍也正反映了曲子的增衍。
攤破、減字及其他與詞文的增減有關的術語還“攤破”、“攤聲”、“添字”、“促拍”、“減字”、“偷聲”等。 “攤破”,從全詞看,往往是把原調的某些句子一破為二(破),使某些句子的字數或全首詞的字數、句數略有增加(攤---展開)。
例如李璟的《浣溪沙》和《攤破浣溪沙》: 《浣溪沙》 風壓輕云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
此情唯有落花知。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
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比較起來,《攤破浣溪沙》只是把《浣溪沙》上下片的第三句分為兩句(破),各增加三個字(攤)。 再如《丑奴兒》(即《采桑子》)和《攤破丑奴兒》: 辛棄疾《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趙長卿《攤破丑奴兒》 樹頭紅葉。
5. 求一篇宋詞長調,緊急,采用再送分
如天北地南,四方游進幾許年。母為情所寒!兒盼,忠孝苦難全,蒼穹皆是兒頂戴,厚土盡是為親全。春有百花,滄手為子衣衫譴。秋有月,一日無敬佳節念。夏有涼風,熱炎毒日慈母厭。冬有雪,不舍炭火兒心酸。
母生小兒數十哉,小兒環抱母些年,一日在,一日蕭蕭母歡顏。情可消天腐地,三丈寒!一期生,一期肅肅母體健。愿能滅日破云,八尺煙。兒似雛雀年,母惑烏絲三千。兒似翱鷹時,白發染鬢何堪。
若有敵難君母者,思思為護不懼險!若有公為母濁酒,楚楚贏樂兒愁展。此生能為母之子,不負,無憾。來生倘若能再遇,恩漫,情癲。
-----------------------------------------------------------------
分不分的是其次,好好盡孝吧,請放心絕對是原創,如果你以后還需要為你母親吟詩作詞,我可以教你一些基本的格式 詞牌,這首 《兒孝母恩》 其實名字也是一開始就想的,如果你覺得不妥可以更改。我的QQ391902644
6. 求一首自創小令、一首自創長調,標明詞譜、平仄、韻部和韻腳
長相思(新韻)
雪花詞,杏花詩。寫個相思君可知?難眠對月癡。
中中平(韻),中中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恨時時,愛遲遲。笑了紅塵夢醒時,問天值不值。
中中平(韻),中中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憶舊游(新韻)
記花開剎那,落地芳香,羞澀紅顏。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韻)。
小橋青石下,見紅裙翠裳,細水潺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轉身掩口輕笑,風過柳枝彎。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嘆寂寞黃昏,相思不斷,午夜難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悲歡,問來去,道海角天涯,從此無緣。平平(韻),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韻)。
只怕今生遇,來生匆匆過,遺恨蒼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韻)。
故城也有新色,凋落初寒。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笑世事無常,紅塵苦痛千百般。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