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做登臨詞
鎮江多景樓,自宋以來雖迭經興廢,但始終是文人士子登臨游賞的名勝之地。兩宋時期,多景樓登臨詩詞呈現出三個階段的變化:(1)北宋時期,登臨主體是一群文人雅士,登臨性質屬于旅游,主要抒寫游賞娛樂之情,體現的是“樂感”意識;(2)宋室南渡至南宋中后期,登臨主體是一群憂國志士,登臨性質屬于壯游,主要抒寫慷慨激越的復國之志,體現的是“憂患”意識;(3)宋末元初,登臨主體是一群遺民隱士,登臨性質可稱之為神游,主要抒寫黍離之悲,體現的是“悲感”意識。兩宋時期多景樓登臨詩詞的歷時態嬗變,展現出兩宋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與文人士子的心路歷程,具有獨特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兩宋時期多景樓登臨詩詞從游賞娛樂、慷慨勵志到黍離悲歌三個階段的嬗變,在中國古典文學長廊中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作為一個特定的視域,展現出兩宋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與文人士子的心路歷程。綜觀歷代多景樓登臨詩詞,唯有在兩宋時期,才表現出極為動態的特征。自宋以后,元、明、清時期仍有許多多景樓登臨詩詞,但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作品呈現出南宋及宋元鼎革之際的獨特面貌。事實上,宋以后的多景樓登臨詩詞,完成了一次反撥與回歸,回歸到了北宋時期那種普適性的情感抒寫:登臨覽勝與思鄉懷遠。兩宋多景樓登臨詩詞,屬于其特定的歷史時代和創作群體,因而具有獨特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2. 誰能告訴我一些反映登臨意的詩句
問題中登臨意的詩詞說的太過寬泛,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處境下登臨時意思是不同的,所以籠統的指稱太寬泛。你說的應該是辛棄疾的《水龍吟》吧?登高望遠是古人的樂事,這樣的作品是有較多的,比如:
登臨
陸游
盡道羈懷惡,登臨亦解顏。 健嫌山路淺。狂恨酒尊慳。 親友多疏索,漁樵自往還。 有詩仍嬾記,零落水云間。
又比如: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又如:
3.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登臨意有哪些意思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無人會,登臨意”句,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全詞上片寫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層具體申說無人理會的登臨之意。“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是第一層意思,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異族入侵的仇恨和對不思復國的南宋朝廷的激憤。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抱負和胸襟。“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控訴了南宋統治集團不能任用人才,使愛國志士無所作為,虛擲年華。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是第四層意思,寫辛棄疾自傷不能實現,時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悲嘆。
4. 《唐多令》這首詩宋詞人劉過在這首登臨之作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劉過 唐多令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這首詞也是詞人在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西下漫游途中之作。前人有云:"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重過能無今昔之感?"(《蓼園詞選》)可見詞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聯系在一起的。
此詞上半闋以簡潔的筆致勾勒出清麗的秋景,烘托氣氛,籠罩全篇。"柳下系船猶未穩"三句就季節與時間落筆,又象征國家與個人均已進入中秋時分,晚景無多。
下半闋借景抒情,流露出感慨時事,抒寫出今昔之感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舊日江山渾是新愁"一句,是全詞的主旨。李攀龍云:"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愴!又云:'系舟未穩','舊江山都是新愁',讀之使人下淚。"(《草堂詩余雋》)
劉過的愛國詞篇,深得稼軒的神髓,多為豪爽奔放、淋漓痛快之作。但這首《唐多令》卻寫得溫婉含蓄,別具一格。此詞一出,"楚中歌者競唱之。"(《詞苑叢談》引《山房筆叢》語)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在臨安失陷之后,曾次此詞之韻達七首之多,可見此詞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