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諧音古詩的書法作品欣賞的圖片 百度知道
諧 音 詩: 楊柳枝 溫庭筠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燭-囑,圍棋-違期)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情) 諧 音 聯: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題(蹄) --解 縉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蘇 軾 水流東坡詩(尸) --佛 印 向陽門第春常在 --蘇 軾 積善人家慶(罄)有余(魚) --佛 印 師姑田上擔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漢中 (光舞:閃電;漢中:天空) 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處籠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張飛 (江圍-姜維,旅步-呂布,槽巢-曹操) 兩舟競渡,櫓速不如帆快 百管爭鳴,笛清難比簫和 (櫓速、帆快、笛清、蕭和分別諧音:魯肅、樊噲、狄青、蕭何) 書法作品欣賞的圖片: (書法作品-藏品_) /cp_*?id=61&page=130 (中國書法網 |書法。)
2. 鋼筆書法作品欣賞 愛國詩詞
郭沫若《爐中煤》 ——眷念祖國的情緒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艾青的詩也可以,你可以上網搜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
3. 家里客廳掛什么詩詞最好 五大經典客廳詩詞
客廳懸掛詩詞書法作品,如果是懸掛在沙發后墻上的主要位置,因地制宜,只能選擇橫幅中堂這一版式。
同時,因書法作品僅黑白兩色,如果是篆、隸、楷這類比較規整的字體,則會使客廳顯得較沉悶,宜選擇狂草書、大行草類書法作品。同時,考慮到觀看距離在兩米以上,所以書法作品結字宜大,這樣,才能使整個客廳空間靈動、暢達,從風水上來說,這樣也才適宜。
綜合以上,所以客廳可選擇的詩詞書法作品,從內容方面說,就只適合挑選七言絕句、五言律詩,或篇幅較短的五言古詩,或者選篇幅短的詞,象《如夢令》一類小令,書法作品篇幅的上限為七律56字左右。同時,懸掛在客廳的詩詞內容也很重要,宜情境平和,寓意悠遠,以山水詩為首選。
另外,詩詞作者宜選擇高壽、達觀之詩人的作品,這樣的人自帶福運呵!說完客廳詩詞書法作品的形制、字體、體裁、內容選擇,那請讓我來推薦幾首詩詞: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終南山[唐] 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漢江臨眺[唐] 王維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宋] 蘇軾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
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江樓夕望招客[唐] 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湖口望廬山瀑布泉[唐] 張九齡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飛流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飲酒 其五[魏晉]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顏體書法作品欣賞楷書古詩
楷書,代表人物顏真卿。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
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干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堅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后,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于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
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于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
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后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范。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后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
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范本。
茲分別簡介如后: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二王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體特異,獨創一格,權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準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
他的楷書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
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褚遂良的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構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的調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雁塔圣教序》為最。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于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杰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于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
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鉆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5. 毛筆字——行書作品如何賞析
行書作品賞析方法: 1、大小相兼。
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2、收放結合。
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體。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4、濃淡相融。
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
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么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行書宋詞書法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