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宋詞一般的格式和要求是怎樣的
一字句的平仄 (1)多是虛字, 如:“難”、“故”、“但”、“正”、“又”、“漸”、“更”、“甚”、“乍”、“尚”“況”、“且”、“方”、“縱”等。
動詞也有:“把”、“向”、“指”、“對”、“望”、“著”、“看”、“念”、“嘆”、“標”、“料”、“想”、“悵”、“恨”、“怕”、“問”等。 (2)多是仄聲,且多是去聲。
二字平仄 (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平平式 如:“年年.如社燕,飄流泊翰海,來寄修椽。”
三字句平仄 (1)平平仄 如:“吹涼葉。”“人如削”、“憑閑久” (2)平仄仄 如:“佳麗地,南朝盛事準現?”“天且住”。
(3)仄平平 如:“鬢微霜”“玉川迷,路東西。” (4)仄仄仄 如“似夢里,淚淚滴” (5)仄平仄 如“漢江側,月弄仙人佩聲” 四字句的平仄 (1)平平仄仄 如:云南歸雁、樓西飛雁 仄仄平平 如:樓鎖輕煙、木落霜州 (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見(第三字必平) 如:漢家陵闕、江山如畫、天南游客 (3)平仄平仄——也是常見的 如:遺蹤何在、人在何處?枝上同宿 (4)平平仄平——也是常見的 如:從今又添、云窗靜掩 五字句平仄 (1)五字律句平仄 即五言律詩平仄 仄仄平平仄 如: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 平平仄仄平 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平平平仄仄 如:玉階空佇立 仄仄仄平平 如:獨自莫憑闌 (2)五字拗句的常見現象 平仄仄平仄 如:明月幾時有……起舞弄清影 仄平平仄平 如:有人樓上愁 露華濃濕衣 仄平平平仄 如:有深深良愿 望秦關何處 六字句平仄 (1)仄仄平平仄仄 如:莫厭悲歌笑語 我欲乘風歸去 (2)平平仄仄平平 如:臨分敗筆題詩 傷心千里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 如:晚雨未摧宮樹 轉使客情如醉 (4)六字句常見的兩種拗句 仄平平仄平仄 如:晚來無限蕭瑟 一時多少豪杰 平平仄仄平仄 如:西風萬里無限 關河夢斷何處 七字句平仄 (1)與七言律詩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平林默默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斷續寒飐斷續風,縱使古條似舊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楚客欲呵瑤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岸花零落鷓鴣啼,小窗和雨夢梨花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點點波間冷云照 (2)不合平仄常規的拗句 仄平仄仄仄仄仄 如:酒旗息鼓甚處市 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露螢清夜照書卷 八字句平仄 (1)一字和七字句組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度|綺燕流螢斗雙語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2)二字句和六字句組合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3)三字句和五字句組合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如:芳草郊|燈明閑凌濘 九字句平仄 (1)三、六字句式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如: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2)六、三句式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3)四、五句式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惟有林前|銀炷照啼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野渡再橫|楊柳得蔭濃 十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最好是|一川應月光流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歌舞地|清天滿目成秋苑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如: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十一字句平仄(最長的) (1)六、五句式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何人為寫悲壯|吹角鼓城樓 (2)四、七句式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2. 宋詞格式字數規定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①。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
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例如: 漁歌子⑤[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
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后兩闋⑥。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這樣,字數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⑦。
雙調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踏莎行 郴州旅舍[宋]秦觀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鷓鴣天(元溪不見梅)[宋]辛棄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云剩帶炊煙去, 野水閑將日影來。
穿窈窕, 過崔嵬, 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態雖多竹, 點綴風流卻欠梅。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赴新州)[宋]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 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 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 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
象《踏莎行》、《漁家傲》,前后兩闋字數完全相等。其他各詞,前后各詞,前后闋字數基本上相同。
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疊。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里就不舉例了。
①這是根據《類編草堂詩余》所分小令、中調、長調而得出的結論。 ②萬樹《詞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體"。
徐本立《詞律拾遺》增加四百九十五個"體"。清代的《欽定詞譜》共有二千三百零六個"體"。
③大中,是唐宣宗年號(公元847-859年)。 ④這是依照一般的說法。
⑤原名。
3. 宋詞格式字數規定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①。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
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例如: 漁歌子⑤[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
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后兩闋⑥。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這樣,字數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⑦。
雙調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踏莎行 郴州旅舍[宋]秦觀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鷓鴣天(元溪不見梅)[宋]辛棄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云剩帶炊煙去, 野水閑將日影來。
穿窈窕, 過崔嵬, 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態雖多竹, 點綴風流卻欠梅。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赴新州)[宋]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 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 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 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
象《踏莎行》、《漁家傲》,前后兩闋字數完全相等。其他各詞,前后各詞,前后闋字數基本上相同。
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疊。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里就不舉例了。
①這是根據《類編草堂詩余》所分小令、中調、長調而得出的結論。 ②萬樹《詞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體"。
徐本立《詞律拾遺》增加四百九十五個"體"。清代的《欽定詞譜》共有二千三百零六個"體"。
③大中,是唐宣宗年號(公元847-859年)。 ④這是依照一般的說法。
⑤原名。
4. 小學生抄寫古詩的格式是什么
一句占一行,開頭要適當空幾格,后幾句要與第一句對齊。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相關常識:
1.韻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如李白《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光霜鄉是韻腳。通常第三句不押韻,但也有不規則押韻的詩(如《望天門山》);
2.押韻:詩歌辭賦押韻使音調和諧優美,如李白《靜夜思》押ang韻;
3.律詩的結構:共八句,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 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4.古詩的節奏和韻律:從句式上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五字為二、二、一;七字為二、二、二、一、;
5.因為古詩原沒有標點(標點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為一句;
6.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