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原文如下:
寧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
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
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
題了這樣幾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
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
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體感受的。
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了。
但不無聊。
因為它是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而不是連續的,上上下下。
而且也不悶。
我認為昆明在雨季空氣壓力不低,人們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明亮、豐滿、充滿感情。
城市春季植被深,孟夏植被長。
昆明在雨季,是濃綠的。
植被枝葉含水量已達到飽和狀態,呈現出過度、近乎夸張的旺盛。
我的那幅畫很逼真。
我確實看見一棵仙人掌倒著開著。
從前,昆明人用來辟邪的門上有這樣一個東西:一面小鏡子,四周是八卦,下面是仙人掌,仙人掌在一個洞里,用麻線穿過,掛在釘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
有些家庭在花園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作為籬笆。
種仙人掌,豬羊不敢進園子吃蔬菜。
仙人掌有刺,但是豬和羊怕刺。
昆明真菌資源豐富。
在雨季,你可以在蔬菜市場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真菌。
最豐富和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當牛肝菌下肚的時候,每家餐廳都在賣炸牛肝菌,甚至西南聯合大學的食堂里都能擺上一碗。
牛肝菌和肝一樣光滑、嫩滑、新鮮、芳香。
炸牛肝菌必須放更多的大蒜,否則很容易暈倒。
青霉比牛肝菌稍微貴一些。
這種菌炒熟或淡綠色,樣式比牛肝菌高。
真菌之王是云杉雞。
云杉雞是一種昂貴的山珍海味,但它并沒有那么貴。
一盤紅燒雞加云杉的價格相當于一碗紅燒雞,這在云南很少見。
有一個笑話:有人坐火車從昆明到呈貢。
在火車上,他看到地上有一棵杉樹。
他跳下來把它撿起來。
這個笑話意在說明從昆明到呈貢的火車有多慢,同時也說明松樹有多常見。
有一種真菌,吃不見,叫干桿菌。
乍一看,人們不禁要問:它能吃嗎?!它的顏色是深棕色和綠色,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被踩壞的馬蜂窩。
那里也有很多草,松毛和一團亂!但稍加努力,草莖松毛選用網眼,撕蟹腿肉厚薄絲,和青椒一起炒,入口就會讓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有一種真菌,看吃的,叫雞油菌。
它們都一樣大,有一個又大又圓的銀色圓圈,顏色淺黃,像雞的脂肪。
這種菌類只能用于烹飪配色,味道不大。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
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南京江陰中學讀高中。
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被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作為第一志愿錄取。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雜志主編。
1961年冬天,他用毛筆寫下了《羊圈里的一夜》。
1963年,《羊舍之夜》出版。
1981年1月,雜志在余華出版。
1996年12月,他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顧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昆明的雨 (汪曾祺所著散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