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feature story )——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
新聞特寫——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
(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實中某個最能反映其特點或本質的片段、剖面或細節。
做形象化的再現與放大的一種新聞體裁。
新聞特寫——用類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事件新聞現場采寫的一種現場感較強,篇幅較短小精悍的新聞文體側重“再見”。
往之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得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
新聞特寫的實例
下午3點剛過,門廳接待捐款的劉云杰老師告訴我:“王鏡師傅又來了!”在場的人心里都一陣高興,我撂下手頭工作趕忙走到前廳:“大冷的天,這么遠您怎么來了?”我問。
他迎過來,右手拿著200塊錢一揚:“這不,我把這錢捐了。” 王鏡——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黃杉木店周轉房、撿破爛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捐款萬元的退休老工人。
今天出現在我眼前的王鏡老人,無論從臉色上,還是穿著上,都和以往來時大不一樣了:他的臉黑中透出紅潤,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黃色新工作罩褲,足下一雙黑色包頭膠底棉鞋,顯得干凈利落。
我請老人坐下,沒等我問寒問暖,他就滿臉堆笑地說:“這不,人家知道我困難,給我寄來200塊錢,好人哪!我怎么能要人家的錢呢?”我接過話茬:“你節衣縮食,撿破爛把1萬元都捐了,這200塊錢人家給您,您留下用也是應該的。”老人立即反駁道:“不能!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要。
人家一片好心。
退休費我足夠用了,還是捐給希望工程,給貧困山區辦教育吧。”說著,他轉過臉對劉老師說:“你一定要寫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據給他寄去,好好謝謝人家。
這情我領了。”“我琢磨,退回去也太不盡人情。
可我又不能要,還是給希望工程,頂好!”我一邊聆聽,一邊湊過去接過老人手中的一個信封,那上面寫著:河南洛陽一拖公司油泵廠安環科高防。
我明白了,這200塊錢就是素不相識的高防同志看了中國青年報1994年12月19日刊登的《黃杉木店陋室銘》后匯給王境老人的。
這就是數天前發生在北京北新橋香餌胡同3號——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捐款大廳的一幕動人情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什么叫“新聞特寫”請舉例詳細解釋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