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寫忘憂草的詩
忘憂草
周華健演唱
讓軟弱的我們懂得殘忍
狠狠面對人生每次寒冷
依依不舍的愛過的人
往往有緣沒有份
誰把誰真的當真
誰為誰心疼
誰是唯一誰的人
傷痕累累的天真的靈魂
早已不承認還有什么神
美麗的人生
善良的人
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
來來往往的你我遇到
相識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憂草忘了就好
夢里知多少
某天涯海角
某個小島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擁抱
輕輕河畔草
贊芍藥花的詩句
1.《芍藥歌》唐.韓愈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
此恩不屬黃鐘家。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嬌癡婢子無靈性,
競挽春衫來此并。欲將雙頰一睎紅,綠窗磨遍青銅鏡。
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誰,
楚狂小子韓退之。
2.《感芍藥花寄正一上人》唐.白居易
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
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門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
3.《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凄然感懷》唐.錢起
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
主人不在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
4.《戲題階前芍藥》唐.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5.《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唐.白居易
罷草紫泥詔,起吟紅藥詩。詞頭封送后,花口拆開時。
坐對鉤簾久,行觀步履遲。兩三叢爛熳,十二葉參差。
背日房微斂,當階朵旋欹。釵葶抽碧股,粉蕊撲黃絲。
動蕩情無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諭語難為。
勾漏丹砂里,僬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絳幘欠纓緌。
況有晴風度,仍兼宿露垂。疑香熏罨畫,似淚著胭脂。
有意留連我,無言怨思誰。應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等量無勝者,唯眼與心知。
6.《芍藥》唐.張泌
香清粉澹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閑倚晚風生悵望,
靜留遲日學因循。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贊美卓爾山 句子請問贊美卓爾山詞句
卓爾山紅潤皇后,牛心山四秀景色。
兩山之間八寶河,護佑祁連山秀水。
卓爾山屬于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巖、礫巖組成。藏語稱為"宗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卓爾山景區項目建設地位于青海省祁連縣八寶鎮,緊靠八寶河與藏區神山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站在卓兒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山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兩側分別是拉洞峽和白楊溝風景區,背面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山腳下滔滔八寶河像一條白色的哈達環繞在縣城周邊。處處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贊孫子愛學習的詩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
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宋.蘇軾
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
5.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
6.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
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宋.戴復古>
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
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
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
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
忘憂草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黃花菜,學名為萱草。
大約已栽種了兩千多年,是我國特有的土產。據《詩 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借以解愁忘憂,從此 世人稱之為“忘憂草”。
該婦人到底能忘憂多少,別人難以相知。但她參喜愛萱草,真可謂頗有見地。
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萱草并非名門望族,乃不過是位“小家閨秀”。 觀其外表, 葉片細長,花為筒狀,每朵6瓣,向外展張,花色橘紅,一般每葶著生數朵,從夏到 秋,開個不停,可惜晨開暮閉,匆匆謝去。
據花卉鑒賞家認為,萱草翠葉萋萋,著花 秀秀,煥發出一種外柔內剛、端莊雅達的風采,教人感到親切和藹,賞心悅目。難怪 古人把它比喻為慈母的音容。
忘憂草其實就是金針菜。它是一種花卉植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 元素,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觀之為花、食之為菜、用之為藥,被 古人稱為“忘憂草”。
《本草求真》云:“可以解憂,烹食可以適口,味甘而氣微涼。 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故以萱名”。
李時珍有“鹿食九種解毒之草,萱草乃其之一”的說法。《圖經》謂:“安五臟,利心 志,明目。”
《飲食辨》載:“嫩葉及花皆可食,花為勝。市肆干者名金針。”
蘇東坡曾賦日:“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他所 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
白居易也有過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 憂”。為他晚年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 看,一棵區區無名小花,本身并無含有任何解憂的元素,只不過在觀賞之際,助人轉 移情感,稍散一時之悶,略忘片刻之憂而已。在50年代,據聞敬愛的**同志在 公差外地時,寄給夫人何連芝四句道:“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莫憂兒女事,常笑 偕吾老”,以此勸慰她勿再為家事多憂。
綜觀常吃人間煙火的凡人,能夠完全無憂者恐怕為數不多。何況天下間還有不少仁人志士常為國家的命運而憂,為民間的 疾苦而慮。
可見該憂的還得要憂,該忘的就讓它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