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的賞析
閱讀賞析 第一部分: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
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只曲子:[端正好]、[滾繡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對象指向了天和地。
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
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
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
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
“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
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
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
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
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后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 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
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在去刑場的途中,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從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見傷心難過,這個小小的細節顯示了竇娥的善良細心。
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茍且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貪官桃杌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貪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貪官要她承認的藥死公公的罪行(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在將要赴刑場處斬的路上,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她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個細節雖小,卻充分反映了竇娥的善良、孝順。
也是對造成冤案的貪官桃杌的強烈諷刺,象這樣一個在臨死都記掛著婆婆的孝順媳婦,怎么可能犯下藥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貪官桃杌卻是非不明,連這樣一個簡單的案子都審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遷,可見社會是多么黑暗無道。 第二部分: 刑場哭別一場戲,是表現竇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本劇悲劇因素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刑場上,竇娥再次重申了事實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后,竇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請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墳墓。
這段哭訴,哀哀怨怨,與前面的憤怒控訴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竇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體現。也是竇娥在現實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性格的寫照。
它說明竇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勤勞善良,命運孤苦,沒有過多要求的普通勞動婦女。她忍受了命運最艱難困苦的打擊,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
結婚兩年后丈夫又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夠和婆婆相依為命,過安安穩穩的日子。
但現實是如此黑暗,即使這樣對生活最起碼的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最后落得個無辜受刑的結局。竇娥的請求,體現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強了人們對竇娥的同情,對社會黑暗的憤怒。
最后,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只是竇娥安慰婆。
竇娥冤的賞析
閱讀賞析 第一部分: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
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只曲子:[端正好]、[滾繡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對象指向了天和地。
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
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
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
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
“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
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
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
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
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后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 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
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在去刑場的途中,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從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見傷心難過,這個小小的細節顯示了竇娥的善良細心。
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茍且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貪官桃杌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貪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貪官要她承認的藥死公公的罪行(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在將要赴刑場處斬的路上,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她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個細節雖小,卻充分反映了竇娥的善良、孝順。
也是對造成冤案的貪官桃杌的強烈諷刺,象這樣一個在臨死都記掛著婆婆的孝順媳婦,怎么可能犯下藥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貪官桃杌卻是非不明,連這樣一個簡單的案子都審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遷,可見社會是多么黑暗無道。 第二部分: 刑場哭別一場戲,是表現竇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本劇悲劇因素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刑場上,竇娥再次重申了事實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后,竇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請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墳墓。
這段哭訴,哀哀怨怨,與前面的憤怒控訴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竇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體現。也是竇娥在現實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性格的寫照。
它說明竇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勤勞善良,命運孤苦,沒有過多要求的普通勞動婦女。她忍受了命運最艱難困苦的打擊,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
結婚兩年后丈夫又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夠和婆婆相依為命,過安安穩穩的日子。
但現實是如此黑暗,即使這樣對生活最起碼的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最后落得個無辜受刑的結局。竇娥的請求,體現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強了人們對竇娥的同情,對社會黑暗的憤怒。
最后,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只是竇。
竇娥冤的作品賞析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
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只曲子:《端正好》、《滾繡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對象指向了天和地。
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
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
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
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
“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
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
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
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
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后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
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關漢卿從“東海孝婦”的傳說中得到啟示,由之生發開來,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概括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大膽而精巧地構思出三樁誓愿。
這三樁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遞升,創造出濃厚的悲劇氣氛。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從于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定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跡的方式顯示出來。
第一樁,“血飛白練”,通過這種方式,竇娥向世人顯示她的清白無辜。在唱詞中,竇娥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表明她死得和萇弘一樣冤屈,和望帝一樣凄慘。第二樁,“六月飛雪”,如果說第一樁是通過她自身的奇跡來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樁則是通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制造的黑暗。
“飛霜六月因鄒衍”的冤獄故事,更表明了竇娥所遭受的是人間冤獄。第三樁,亢旱三年。
引用“東海孝婦”的故事,矛頭更直接地對準昏聵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希望通過第三樁誓愿,直接懲誡殘暴昏聵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夠象“東海孝婦”一樣,得到昭雪。
三樁誓愿,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范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愿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斗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
行刑尚未開始,第二樁誓愿就已顯示出預兆,更說明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社會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樁誓愿的實現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也是悲劇高潮的結束。
竇娥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人間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回腸蕩氣的悲壯歌曲。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
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比。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
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
語文竇娥冤的解析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外末扮演監斬官走上場,說)我是監斬官。今天處決犯人,叫公差們好好守住巷口,不要讓來來往往的人隨便走。
(花臉扮演公差,打三遍鼓、敲三下鑼。劊子手搖著旗子、提著刀,押著帶枷鎖的正旦上場。
劊子手說)走快些,走快些,監斬官到法場上已經很久了。(正旦唱)【正宮】【端正好】無緣無故犯了王法,沒想到要遭受刑罰,叫聲冤屈啊震動地驚動天。
等一下我的游魂就要先到閻羅殿,怎么能不把天地呀深深埋怨。【滾繡球】有太陽、月亮白天黑夜高掛天上,有鬼、神掌管著人的生死大權。
天地呀!只應該把清白和污濁仔細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壞人?做好事的受貧窮又命短,做惡事的反而享富貴又壽長。天地呀!做事這樣怕硬吃軟,卻原來也是這樣順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壞憑什么做地!天呀!你錯判善惡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兩眼淚水漣漣。
(劊子手說)快些走,誤了時辰了。(正旦唱)【倘秀才】只被這枷鎖扭得我左搖右晃,人們擠得我前仆后倒。
我竇娥向哥哥這邊有句話說。(劊子手說)你有什么話要說?(正旦唱)從前街里去法場我死后心中必懷怨恨,從后街里去我死后心中無冤,請不要推辭路遠。
(劊子手說)你現在已到法場上,有什么親屬需要見面的,可以讓他過來,與你見一面也好。(正旦唱)【叨叨令】可憐我孤身一人沒有親戚家眷,只落得我吞聲忍氣空嘆息哀怨。
(劊子手說)難道你連爹娘也沒有?(正旦說)只有個爹爹,十三年前到京城應考去了,到現在音信全無。(唱)早已經是十多年沒有見爹爹的面了。
(劊子手說)你剛才要我從后街里走,是什么意思?(正旦唱)怕只怕在前街里被我婆婆看見。(劊子手說)你的性命都顧不上了,怎么還怕她看見?(正旦說)我婆婆如果看見我披著枷鎖去法場挨刀子呵,(唱)就會將她白白地氣死呀,就會將她白白地氣死呀。
求哥哥,在我臨死時就給我行個方便。(卜兒哭著走上場,說)天哪,這不是我的兒媳婦!(劊子手說)老婆子靠后。
(正旦說)既然是我婆婆來了,叫她過來,讓我囑咐她幾句話。(劊子手說)那老婆子到跟前來,你兒媳婦要囑咐你話哩。
(卜兒說)孩子,心痛死我了!(正旦說)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其實是想毒死了你,要霸占我做他的妻子。沒想到婆婆讓給他父親吃了,反倒把他父親毒死了。
我害怕連累婆婆受罪,在公堂屈招了毒死張公公,今天到法場受死刑。婆婆,這以后逢著冬至、過年,初一、十五,有倒不了的漿水飯,倒半碗給我吃,有燒不了的紙錢,給我燒上一疊,只當是看在你死去的兒子的面上。
(唱)【快活三】可憐我竇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可憐我竇娥身首分離不完全,可憐我竇娥先前過去操勞家務,婆婆呀,你只看在我竇娥沒爹沒娘的面上。【鮑老兒】看在我竇娥侍奉婆婆這幾年的份上,逢年過節用碗涼湯祭奠我;你到那受了刑法的尸骨上燒些紙錢,只當是把你死去的兒子來祭奠。
(卜兒哭著,說)孩子放心,這些我都記得。天哪,這真的心痛死我了!(正旦唱)婆婆呀,你再也不要哭哭啼啼,憂愁煩惱,怨氣沖天。
這都是我竇娥的時運不好,糊里糊涂,負屈含冤。(劊子手喝叫著,說)那老婆子退后些,處決的時間到了。
(正旦跪下)(劊子手給竇娥打開枷鎖)(正旦說)我竇娥求監斬官大人,有一事如果能依從我,死去后便無怨恨。(監斬官說)你有什么事情,你說。
(正旦說)我要一張干凈的席子,讓我竇娥站在上面,還要一丈二尺的綢布,掛在旗桿頭上,如果我竇娥確實冤枉,刀過后頭落地,一腔熱血沒有半點兒沾在地上,都飛濺到白綢布上。(監斬官說)這個就依從你,有什么要緊。
(劊子手取來席子,讓竇娥站在上面,又取來白綢掛在旗桿頭上)(正旦唱)【耍孩兒】不是我竇娥故意發 下這些沒來由的誓愿,確實是我的冤情不淺;如果沒有些靈驗給世人傳看,就顯不出天理昭彰。我不要半點熱血灑在地面,都只濺在八尺旗桿掛的白綢布上。
叫他四周的人都看見,這就是我竇娥像萇弘一樣熱血化做碧玉,像望帝一樣死后化為悲鳴的杜鵑。(劊子手說)你還有什么話,這時不對監斬官大人說,等到什么時候再說哪?(正旦又跪下,說)大人,現在是三伏天氣,如果我竇娥確實冤枉,死了之后,天降三尺深的大雪,遮蓋我竇娥的尸骨。
(監斬官說)這樣的三伏天氣,你即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來一片雪,可不要胡說!(正旦唱)【二煞】你說是暑天天氣熱,不是那下雪的天,難道沒聽說六月下雪是因為鄒衍?如果真有一腔怨氣噴灑如火,一定要感動得雪花滾滾如綿,免得我尸骨暴露在外面;還要什么白車白馬,送我到那偏僻的荒野?(正旦再一次跪下,說)大人,我竇娥死得確實冤枉,從今以后,讓這楚州地區大旱三年。(監斬官說)打嘴巴!哪有這樣說話的!(正旦唱)【一煞】你以為是上天不能指盼,人心不值得可憐,不知。
關漢卿的滾繡球、竇娥冤,原文,翻譯,賞析
原文:『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難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翻譯:有太陽、月亮白天黑夜高掛天上,有鬼、神掌管著人的生死大權。天地呀!只應該把清白和污濁仔細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壞人?做好事的受貧窮又命短,做惡事的反而享富貴又壽長。
天地呀!做事這樣怕硬吃軟,卻原來也是這樣順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壞憑什么做地!天呀!你錯判善惡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兩眼淚水漣漣。 賞析:讀《竇娥冤》[滾繡球],耳畔響一曲回腸蕩氣的悲歌,心中烙一個敢于反抗的形象。
讀《竇娥冤》[滾繡球],更讀關漢卿,竇娥唱出的悲苦辛酸,更是漢卿心底的柔腸婉轉。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一讀竇娥沖天之冤。
她三歲亡母失母愛,七歲抵債做媳婦,成婚兩年又亡夫。后又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煎迫,公公死后的含冤認罪,被定成死罪。
將赴刑場處斬時刻,她所受苦難,所遭痛楚,一定了然于胸;悲憤情懷,不平念頭,肯定塊積在心,有激憤之詞,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說無辜,直接控訴沒有正義的天和地。關漢卿抓住主人公激憤難平的這個契機,大做文章,借竇娥唱出[端正好]、[滾繡球]等曲詞,確實讓人心生感嘆。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二悟竇娥道怨之妙。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是說現實有其固有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
下面“天地也!”一聲浩嘆,蘊蓄無限感慨:有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爭,更有指責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主宰萬物、維持秩序的統治者——本應公正無私地廓清世界,卻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
鏗鏘直指現實的不公: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與應有的公理形成鮮明對比。“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句指責,對天地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顛覆。
接下來,悲憤之極的竇娥,便直接指責和痛斥代替上天來行使統治權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末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是憤怒致極后的轉折,是悲憤到底的嘆息。在句式上,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一曲[滾繡球],巧妙道出竇娥深深怨,可以讓人感嘆千年。 讀《竇娥冤》的[滾繡球],三窺漢卿胸中之悲。
竇娥一曲[滾繡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訴矛頭直指統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端倪,這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的載體。《析津志·名宦傳》中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而他卻飽受不公平社會的磨礪,怎么會不于心底郁積悲憤? 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借竇娥一張嘴,唱自己無限悲,傳百姓長久愿,自然會傳盛不衰 。
《竇娥冤》如何正確的閱讀
悲劇《竇娥冤》揭示了元代社會的黑暗,也賦予主人公竇娥以決不妥協的性格。
本劇 著重描畫竇娥那股驚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氣,給作品灑上一層浪漫的色彩。作者還以高 超的藝術手腕,細致地刻畫了竇娥內心矛盾沖突和性格的不一樣側面,使她成為一個令人同 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竇娥冤》第三折是全戲的高峰,這是一場唱工戲。開始的[正宮端正好][滾繡球]等 幾支曲子,把竇娥的滿腔怨恨如火山爆發般傾瀉出來。
竇娥胸中的激憤之情洶涌澎湃,猶 如山呼海嘯,震撼人心!而此后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等曲情緒陡然轉 化,從另一側面表現了竇娥深沉細膩、忠厚善良的性格。 劇中竇娥與婆婆生離死別的描寫, 情緒低回深沉,場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動著人們的心扉。
最后竇娥發出三樁誓愿,這是 作者一種大膽的藝術處理,其精神是浪漫主義的。劇終時竇天章的出現以及竇天章對案情 的重新審理,表現了對竇娥的深切同情,也體現了古人善惡有報的良好愿望。
關漢卿是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汲取大量民間生動的語言,熔鑄精美的古典詩 詞,創造出生動流暢的語言風格。他的人物語言,酷似人物口吻,符合人物身份,如本劇 中竇娥的樸素無華,張驢兒的無賴油滑,都惟妙惟肖。
評《竇娥冤》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據統計,我國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
《竇娥冤》 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
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
竇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
張驢兒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
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后將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后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于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里,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竇娥冤》全劇為四折一楔子,課文選的第三折,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
關漢卿戲曲的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極富性格,評論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深邃。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后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后兩年蔡子病死。
后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后,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娥的堅決反抗。
為了與竇娥成婚,張驢兒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
張驢兒以“藥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后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
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舞臺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
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著密切聯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臺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
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余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
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編輯本段主要唱詞: (唱二黃散板)忽聽得喚竇娥愁鎖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涼。只見她發了怒有話難講,禁媽媽呼喚我所為哪樁?……我哭哭一聲禁媽媽,我。
分析關漢卿《竇娥冤》的主題思想
主體思想: 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
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 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情,洞察現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下三樁誓愿應驗等情節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時代精神。
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盡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當然,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說明竇娥冤大恨深。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感天動地竇娥冤》對后世文學、戲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僅就改編之作來說,明代即有葉憲祖以《感天動地竇娥冤》為題材,改編成三十二出的傳奇《金鎖記》,其中的《羊肚》、《探監》、《斬娥》等出,直至近年來還在舞臺上演出。 很多地方戲曲如徽劇、秦腔、晉劇、河北梆子、桂劇、滇劇編演的《六月雪》,漢劇的《羊肚湯》、《斬竇娥》,川劇高腔的《金鎖記》,也都是取材《感天動地竇娥冤》的改編作品。
此外,各種說唱藝術,如鼓詞、寶卷、子弟書等等,也都有以竇娥故事為題材者。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
作品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 作品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計了三樁誓愿的超現實情節,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也反襯出社會的黑暗。
這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
結合關漢卿的《竇娥冤》分析竇娥形象,急求
《竇娥冤》是中國元雜劇中的代表作,其作者關漢卿也是我國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竇娥冤》這部作品有力地鞭撻了罪惡的封建制度、黑暗腐敗的封建政府以及封建官吏的貪鄙和昏庸,同時也塑造了竇娥這樣一個敢于反抗封建壓迫、堅強不屈的光輝女子形象。 竇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點:善良、有原則、多愁善感、堅韌、聰明有心計和勇于反抗封建勢力。
首先,竇娥是一個善良的女子。這一點從劇本中可以看出。
第一折中竇娥的婆婆出門討債,許久沒有回來,于是她為婆婆擔心:“婆婆索錢去了,怎生這早晚不見回來?”后來在審訊竇娥的時候,竇娥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但是一旦昏官要對她的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認了死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
“情愿認藥殺公公,與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來便打的,打的來恁的。
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還有第三折中竇娥赴刑場時怕她的婆婆看見了自己這副模樣心里難受,不走前街而繞道走后街也可以看出竇娥的善良性格:“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
“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竇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還想著不讓自己的婆婆著急生氣,這樣的思想也體現了她的心里親人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從《竇娥冤》這部作品中,還可以看出主人公竇娥的行事有原則的精神。這一點可以從她無論如何也不嫁張驢兒的事情中看出。
同時,她批評婆婆不應該答應張驢兒父子到家中來也可以體現出她有原則的精神。竇娥的言語清楚地體現出了她有原則的性格特點:“遇時辰我替你憂,拜家堂我替你愁;梳著個霜雪般白髻,怎將這云霞般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
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想當初你夫主遺留,替你圖謀,置下田疇,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滿望你鰥寡孤獨,無捱無靠,母子每到白頭。
公公也,則落得干生受。”“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
“想他家與咱家有甚的親和戚?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婆婆也,你莫不為黃金浮世寶,白發故人稀,因此上把舊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則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
竇娥的這些言語清楚地體現了她做事憑原則的性格特點。 盡管竇娥辦事有原則,但她并不是一個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這點在第一折中竇娥出場時就有體現。
“滿腹閑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寢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里,和著這今日心頭。
地久天長難過遣,舊愁新悵幾時休?則這業艱苦,雙眉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似這等憂愁,不知幾時是了也呵!”當然,竇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和她的悲慘命運是分不開的,因為命運坎坷,竇娥才會有這樣的對憂愁和煩惱的嘆息。
堅韌也是竇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有堅韌的性格,竇娥才會斷然拒絕張驢兒死纏爛打的追求,因為有堅韌的性格,竇娥才會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因為有堅韌的性格,竇娥才會在臨死前發下三樁誓言以證明自己的冤屈,因為有堅韌的性格,竇娥才會苦苦在楚州守侯多年等待沉冤昭雪。體現竇娥堅韌的性格的代表語言有面對張驢兒的嬉皮笑臉斷然罵道:“兀那廝,靠后!”張驢兒毒死自己父親之后誣賴竇娥,妄想逼她成婚,威脅道:“叫我三聲親親的丈夫,我便饒了她”竇娥回答:“我一馬難將兩鞍鞴。
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教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還有她在受嚴刑拷打時盡管已經是“是誰人唱叫揚疾,不由我不魄散飛。
恰消停,才蘇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
打的我肉都飛,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誰知!”她仍然沒有招供低頭。竇娥在他臨刑前發誓言的時候,也體現了其堅韌的性格:“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
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
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還有竇娥在楚州地方苦苦守侯三年等待沉冤昭雪,也可以看出她堅韌的性格。
從劇本中還可以看出,竇娥是一個聰明有心計的女子。這點在她死后,她的父親到楚州視察,她去申冤的時候可以體現。
就是她的父親竇天章翻看案卷的時候,數次想翻過她的案件不看,她卻在一旁弄燈,使竇天章不得不去剔燈,而她趁機把案卷又翻到自己的案件上來,如此幾次,使父親竇天章終于注意到自己,而上前申冤,終使沉冤昭雪。 竇娥性格的最突出的特點,也是作者關漢卿強調的特點,還應該是她勇于反抗封建勢力的性格特點。
這點在劇本中有突出體現,最能反映這個特點的是她在刑場時的一系列道白和唱腔,尤其是三樁誓愿,突出地表現了竇娥感天動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既是被壓迫者負屈含冤的痛苦呼喊,也是對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和抗議。能突出表現她勇于反抗的言語有:“沒來由。
分析關漢卿《竇娥冤》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
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1、作品通過竇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婦女的不幸。竇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種種不幸和災難,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織成了“驚天動地”、悲慘無比的大悲劇。
2、竇娥的悲劇有著雙重結構。一方面是社會政治悲劇,另一方面是竇娥內在的信念與社會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
一個滿腦子孝道的善良女子,被一個大力提倡孝道、貞節的社會所迫害致死,即使蒙受天大的冤屈也不愿放棄這種信念,這才是竇娥悲劇的深層原因。 3、在藝術特色上,作品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計了三樁誓愿的超現實情節,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也反襯出社會的黑暗。
4、這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擴展資料: 《竇娥冤》的創作背景 1、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
2、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3、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
4、關漢卿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感天動地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