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狀的歸納
(一)通假字1. 不嗛,輒奮擊。
嗛(qiàn),通“慊”,滿足,快意。2. 椎釜鬲甕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3. 太尉判狀,辭甚巽。
巽,通“遜”,謙恭。4. 出入岐周邠斄間。
斄,通“邰”,今陜西武功。(二)詞類活用1. 以刃刺酒翁、壞釀器。
壞:使動用法,使……壞。2. 晞一營大噪,盡甲。
甲:名詞作動詞,穿上鎧甲。3. 乃我困汝。
困:使動用法,使……處于困境險地。4. 遇不可,必達其志。
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5. 裂裳衣瘡。
衣:名詞作動詞,用衣裳纏裹。6. 奈何欲以亂敗郭氏。
敗:使動用法,使……敗壞。(三)省略句、判斷句1. 王子晞為尚書,其領行營節度使,寓軍于邠州,其縱士卒無賴。
2. 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于梁木上。3. 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狀語后置句1. 請辭于軍。(五)賓語前置句1. 欲誰歸罪。
(六)定語后置句1. 邠人偷嗜暴惡者。 偷嗜暴惡之邠人。
(八)多義詞1. 狀(1)太尉自州以狀白府。 陳述事實的一種文書。
(2)太尉判狀,辭甚巽。 判決書。
(3)敢以狀私于執事,謹狀。 逸事狀。
2. 其(1)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代詞,那。(2)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代詞,它的。3. 注(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
附著。(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
敷上。4. 甲(1)晞一營大噪,盡甲。
穿上鎧甲。(2)皆解甲。
鎧甲。5. 辭(1)無傷也,請辭于軍。
致辭。(2)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
辭卻。(3)太尉判狀,辭甚巽。
言辭。6. 以(1)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介詞,憑。(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詞,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詞,把。(4)又以刃刺酒翁。
介詞,用。7. 愧(1)尚不愧奴隸耶。
愧對,動。(2)然聞言則大愧。
羞愧,形。8. 信(1)仁信大人也。
講信義。(2)言信行直。
言語真實。9. 市(1)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詞。(2)市谷代償。
買,動詞。10. 固(1)尚書固負若屬耶。
難道,副詞。(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堅決,堅持,形容詞。11. 請(1)請辭于軍。
請讓我。(2)請改過。
請求。(九)異義詞1. 縱士卒無賴。
古義:指橫暴。今義: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2. 率以貨竄名軍伍中。古義:錢財和貨物。
今義:指貨物。3. 折人手足。
古義:指手和腳。今義:比喻弟兄,或指舉動、動作。
4.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義:①“生民”,避太宗之諱,指老百姓。
②單音詞連用。今義:①陌生人。
②指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正確道理。5. 請假設草具。
古義:假,借用。設,置,安排。
今義:姑且認定。6.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義:指長者。今義:指成年人,區別于“小孩兒”。
7. 一夕自恨死。古義:羞愧。
今義:指怨恨。8. 朱泚幸致貨幣。
古義:指財物。今義:指錢。
段太尉逸事狀的歸納
(一)通假字1. 不嗛,輒奮擊。
嗛(qiàn),通“慊”,滿足,快意。2. 椎釜鬲甕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3. 太尉判狀,辭甚巽。
巽,通“遜”,謙恭。4. 出入岐周邠斄間。
斄,通“邰”,今陜西武功。(二)詞類活用1. 以刃刺酒翁、壞釀器。
壞:使動用法,使……壞。2. 晞一營大噪,盡甲。
甲:名詞作動詞,穿上鎧甲。3. 乃我困汝。
困:使動用法,使……處于困境險地。4. 遇不可,必達其志。
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5. 裂裳衣瘡。
衣:名詞作動詞,用衣裳纏裹。6. 奈何欲以亂敗郭氏。
敗:使動用法,使……敗壞。(三)省略句、判斷句1. 王子晞為尚書,其領行營節度使,寓軍于邠州,其縱士卒無賴。
2. 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于梁木上。3. 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狀語后置句1. 請辭于軍。(五)賓語前置句1. 欲誰歸罪。
(六)定語后置句1. 邠人偷嗜暴惡者。 偷嗜暴惡之邠人。
(八)多義詞1. 狀 (1)太尉自州以狀白府。 陳述事實的一種文書。
(2)太尉判狀,辭甚巽。 判決書。
(3)敢以狀私于執事,謹狀。 逸事狀。
2. 其 (1)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代詞,那。(2)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代詞,它的。3. 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
附著。(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
敷上。4. 甲 (1)晞一營大噪,盡甲。
穿上鎧甲。(2)皆解甲。
鎧甲。5. 辭 (1)無傷也,請辭于軍。
致辭。(2)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
辭卻。(3)太尉判狀,辭甚巽。
言辭。6. 以 (1)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介詞,憑。(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詞,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詞,把。(4)又以刃刺酒翁。
介詞,用。7. 愧 (1)尚不愧奴隸耶。
愧對,動。(2)然聞言則大愧。
羞愧,形。8. 信 (1)仁信大人也。
講信義。(2)言信行直。
言語真實。9. 市 (1)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詞。(2)市谷代償。
買,動詞。10. 固 (1)尚書固負若屬耶。
難道,副詞。(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堅決,堅持,形容詞。11. 請 (1)請辭于軍。
請讓我。(2)請改過。
請求。(九)異義詞1. 縱士卒無賴。
古義:指橫暴。今義: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2. 率以貨竄名軍伍中。古義:錢財和貨物。
今義:指貨物。3. 折人手足。
古義:指手和腳。今義:比喻弟兄,或指舉動、動作。
4.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義:①“生民”,避太宗之諱,指老百姓。
②單音詞連用。今義:①陌生人。
②指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正確道理。5. 請假設草具。
古義:假,借用。設,置,安排。
今義:姑且認定。6.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義:指長者。今義:指成年人,區別于“小孩兒”。
7. 一夕自恨死。古義:羞愧。
今義:指怨恨。8. 朱泚幸致貨幣。
古義:指財物。今義:指錢。
求《段太尉逸事狀》第三段的虛詞,實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的歸納 -
這里是全文注解 詞類 [1]太尉句: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因邠寧節度使白孝德的推薦,段秀實任涇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刺史。
這里以段秀實死后追贈的官名稱呼他,以示尊敬。[2]汾陽王:即郭子儀。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有功,于肅宗寶應元年(762)進封汾陽王。代宗廣德二年正月,郭子儀兼任關內、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出鎮河中。
蒲:州名,唐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3]王子晞句:郭晞,汾陽王郭子儀第三子,隨父征伐,屢建戰功。
代宗廣德二年(764),吐蕃侵邊,郭晞奉命率朔方軍支援邠州,時任御史中丞、轉御史大夫,后于大歷中追贈兵部尚書。《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據《實錄》,時晞官為左常侍,宗元云尚書,誤也。”
[4]領:兼任。節度使:主要掌軍事。
唐代開元間設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權力。安史亂后,愈設愈濫。
[5]寓軍:在轄區之外駐軍。邠(bīn賓)州:治所在今陜西省彬縣。
[6]無賴:橫行。[7]貨:財物,這里指賄賂。
[8]嗛(qiè妾):滿足。[9]釜:鍋。
鬲(lì立):三腳烹飪器。甕(wèng翁去聲):盛酒的陶器。
盎:腹大口小的瓦盆。[10]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縣)人,李廣弼部將,廣德二年任邠寧節度使。
[11]狀:一種陳述事實的文書。白:秉告。
[12]生人:生民,百姓。理:治。
唐代為避李世民、李治諱而改。[13]都虞候:軍隊中的執法官。
[14]躄(bì必):跛腳。[15]戢(jí集):管束。
[16]晡(bū逋)食:晚餐。晡,申時,下午三至五時。
[17]柝(tuò唾):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18]太尉句:白孝德初任邠寧節度使時,以段秀實署置營田副使。
唐制:諸軍萬人以上置營田副使一人,掌管軍隊屯墾。[19]巽(xùn迅):通“遜”,委婉。
[20]淮西:今河南省許昌、信陽一帶。[21]赭(zhě者):赤褐色。
[22]及太尉句:德宗建中元年(780)二月,段秀實自涇原節度使被召為司農卿。司農卿,為司農寺長官,掌國家儲糧用糧之事。
[23]岐:州名:治所在今陜西省鳳翔縣南。[24]朱泚(cǐ此):昌平(今北京市昌平縣)人。
時為鳳翔府尹。貨幣:物品和錢幣。
[25]識(zhì志):標記。[26]太尉句:這是表示正文結束的話。
[27]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元和是唐憲宗李純年號(806—820)。
[28]永州句:當時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縣)司馬,這里是他官職地位的全稱。史館:國家修史機構。
[29]出入:大抵,不外乎。[30]宗元句:柳宗元于貞元十年(794)曾游歷邠州一帶。
周:在岐山下,今陜西省郿縣一帶。斄(tái臺):同“邰”,在今陜西省武功縣西。
[31]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寧”之誤。真寧即今甘肅省正寧縣。
[32]馬嶺:山名,在今甘肅省慶陽縣西北。[33]校:中下級軍官。
[34]姁(xǔ許)姁:和好的樣子。[35]色:臉色。
物:此指人。[36]執事:指專管某方面事務的官吏。
這里指史官韓愈。
給段太尉的頒獎詞
段太尉剛任涇州刺史的時候,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扎在蒲州。
汾陽王兒子郭晞擔任尚書之職,兼任行營節度使,以客軍名義駐于邠州,放縱士兵橫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貪婪、強暴兇惡的家伙,紛紛用賄賂手段在軍隊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為所欲為,官吏都不敢去過問。
他們天天成群結伙地在街市上強索財物,一不順心,就用武力打斷他人的手腳,用棍棒把各種瓦器砸得滿街都是,然后裸露著臂膀揚長而去,甚至還撞死懷孕的婦女。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的緣故,心中憂傷卻不敢明說。
段太尉從涇州用文書報告節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說:“天子把百姓交給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殘暴的傷害,卻無動于衷。
大亂將要發生,您怎么辦?”白孝德說:“我愿意聽您的指教。”段太尉說:“我擔任涇州刺史,很空閑,事務不多;現在不忍心百姓沒有外敵卻慘遭殺害,來擾亂天子的邊防。
你假如真的任命我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亂,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傷害。”白孝德說:“太好了!”就答應了段太尉的要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職務一個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進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賣酒老頭,砸壞酒器,酒流進溝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獲這十七人,全都砍頭,把頭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市門外。
郭晞全軍營都騷動起來,紛紛披上了盔甲。白孝德驚慌失措,把段太尉叫來問道,怎么辦呢?”段太尉說:“沒有關系!讓我到郭晞軍營中去說理。”
白孝德派幾十名士兵跟隨太尉,太尉全都辭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選了一個又老又跛的士兵牽馬,來到郭晞門下。
全副武裝的士兵涌了出來,段太尉邊笑邊走進營門,說:“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呢?我頂著我的頭顱來啦!”士兵們大驚。段太尉乘機勸說道:“郭尚書難道對不起你們嗎?副元帥難道對不起你們嗎?為什么要用暴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告訴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說話。”
郭晞出來會見太尉。段太尉說:“副元帥的功勛充塞于天地之間,應該力求全始全終。
現在您放縱士兵為非作歹,這樣將造成變亂,擾亂天子邊地,應該歸罪于誰?罪將連累到副元帥身上。現在邠州那些壞家伙用賄賂在軍隊名冊上掛上個名字,殺害百姓,象這樣再不制止,還能有多少天不發生大亂?大亂從您這兒發生,人們都會說您是倚仗了副元帥的勢力,不管束部下。
那么郭家的功名,將還能保存多少呢?”話沒有說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開導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領部下聽從您。”回頭呵斥手下士兵說:“全都卸去武裝,解散回到自己的隊伍里去,誰敢鬧事,格殺勿論!”段太尉說:“我還未吃晚飯,請為我代辦點簡單的食物。”
吃完后,又說:“我的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營中。”命令牽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來。
于是就睡在營中。郭晞連衣服也不脫,命警衛敲打著梆子保衛段太尉。
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來到白孝德那兒,道歉說自己實在無能,請求允許改正錯誤。邠州從此沒有了禍亂。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副使。涇州大將焦令諶掠奪他人土地,自己強占了幾十頃,租給農民,說:“到谷子成熟時,一半歸我。”
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農民將災情報告焦令諶。焦令諶說:“我只知道收入的數量,不知道旱不旱。”
催逼更急,農民自己將要餓死,沒有谷子償還,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段太尉寫了份判決書,口氣十分溫和,派人求見并通知焦令諶。
焦令諶大怒,叫來農民,說:“我怕姓段的嗎?你怎敢去說我的壞話!”他把判決書鋪在農民背上,用粗棍子重打二十下,打得奄奄一息,扛到太尉府上。太尉大哭道:“是我害苦了你!”馬上自己動手取水洗去農民身上的血跡,撕下自己的衣服為他包扎傷口,親自為他敷上良藥,早晚自己先喂農民,然后自己再吃飯。
并把自己騎的馬賣掉,換來谷子代農民償還,還叫農民不要讓焦令諶知道。 駐扎在邠州的淮西軍主帥尹少榮是個剛直的人,他來求見焦令諶,大罵道:“你還是人嗎?涇州赤地千里,百姓將要餓死;而你卻一定要得到谷子,又用粗棍子重打無罪的人。
段公是位有仁義講信用的長者,你卻不知敬重。現在段公只有一匹馬,賤賣以后換成谷子交給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恥。
大凡一個人不顧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難道不為作為奴仆的而感到羞愧嗎!”焦令諶雖然強橫,但聽了這番話后,卻大為慚愧乃至流汗,不能進食,不消一晚,就自恨而死。 等到段太尉從涇州任上被征召為司農卿,臨行前他告誡后去的家人:“經過岐州時,朱泚可能會贈送錢物,千萬不要收下。”
經過時,朱泚執意要贈送三百匹大綾,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收,朱泚還是不同意。到了京城,段太尉發怒說:“竟然不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說:“我地位卑賤,無法拒絕呀。”
太尉說:“但終究不能把大綾放在我家里。”就把它送往司農的辦公處,安放在屋梁上。
朱泚謀反,段太尉遇害,官吏將這事報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來封存的標記還在。 段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某月某日,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恭謹地。
段太尉逸事狀特殊句式,求回答,謝謝
詞類活用1.以刃刺酒翁、壞釀器.壞:使動用法,使……壞.2.晞一營大噪,盡甲.甲:名詞作動詞,穿上鎧甲.3.乃我困汝.困:使動用法,使……處于困境險地.4.遇不可,必達其志.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5.裂裳衣瘡.衣:名詞作動詞,用衣裳纏裹.6.奈何欲以亂敗郭氏.敗:使動用法,使……敗壞.省略句、判斷句1.王子晞為尚書,其領行營節度使,寓軍于邠州,其縱士卒無賴.2.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于梁木上.3.段公,仁信大人也.狀語后置句1.請辭于軍.賓語前置句1.欲誰歸罪.定語后置句1.邠人偷嗜暴惡者.偷嗜暴惡之邠人.。
段太尉逸事狀
熱天,熱地 ,熱太陽,熱到的是百姓的身軀上 。
莊稼枯了,土地裂開了,老天爺,請您別在發怒了。當時可憐可憐我吧!看,我租來的田是一粒不收啊,我家的孩子是皮包骨,都快餓死了。聽,那兇惡的焦令諶是每天都派人來迫我交糧,動不動就拳打腳踢,我這骨頭是受不了了……
“那個段太尉真厲害,把壞人陡繩之于發了。”“嗯,他心系百姓,是咱們的好父母官!” 兩個男人在旁邊討論著。突然,我的腦袋冒出了一個主意:何不找段太尉幫幫我?說不定能救我一命啊!
于是,我找到了段太尉,向他道明了一切。他聽后,很同情我,還馬上寫了封信請求叫凌晨遲些再收我們的糧食。我見自己遇上了一個如此公正、愛民的父母官,心里舒服多了,我想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了!
沒想到,天公不作美。第二天,焦令諶的手下粗暴的把我抓取見焦令諶。那焦令諶嗔目我視我,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兇巴巴地說:“你不知好歹了,竟然找姓段的教老子坐事?他算什么?我怕他嗎?”我嚇得什么也說不出來了,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說什么呢!他狠狠地命人打了我二十杖,然后抬我去了段太尉那里。
我的背火辣辣的,心也火辣辣的,我很那姓焦的魔鬼。段太尉監了我痛哭不止,不停地埋怨自己。這樣對我如此賤民的官真是難得。他還親手幫我洗傷口,死了自己的衣服幫我包扎傷口,一口一口地喂我吃藥,吃飯……
對這樣好的父母官,我已經很知足了,為了我,令他跟焦節度使翻臉了,我過意不去啊。家里的人肯定還是受著焦令諶的迫害……
在段太尉的精心料理下,我終于康復了,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沒想到焦令諶也沒再催我交糧了,更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家人都沒受到傷害。這使得我的家又恢復了平靜幸福的生活。我娘子說是上天賜福,我相信了。
直到一天,我遇到了段太尉的家仆,說起了焦太尉的馬,才知道,是他----段太尉賣了自己的馬來幫我交糧給焦令諶的!
天不再熱,水不再熱,太陽也溫和了,段太尉用愛給咱們老百姓澆出了美麗的天堂!
段太尉逸事狀
太尉剛任涇州刺史時,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住在蒲州。
郭子儀第三于郭晞任尚書,代理郭子儀軍營統領,駐軍邠州,放縱其士卒橫行不法。邠地懶惰、貪婪、兇殘、邪惡之人,大都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隊里,就可以胡作非為。
官吏不能干涉。他們每天成群結隊在市場上勒索,不能滿足,就奮力打斷人家的手足,砸碎鍋、鼎、壇子、瓦盆,把它丟滿路上,袒露著臂膀揚長而去,甚至撞死孕婦。
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憂慮不敢說。 太尉從涇州把有關情況稟告邠寧節度使衙門,希望能商議此事.到了節度使衙門就對白孝德說:“皇上把老百姓交給您治理,您看見老百姓被暴徒傷害,依然安閑自在,如果引起大亂,怎么辦?”白孝德說:“愿聽從您的指教。”
太尉說:“我任涇州刺史之職,很清閑,事不多。現在不忍心老百姓沒有敵人侵擾而遭殺害,以亂天子邊地安危之事。
您若任命我擔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騷亂,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說:“很好。”
就按太尉的請求任命他為都虞候。 太尉暫任都虞候一個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傷了釀酒的技工,打壞了釀酒的器皿,酒流入溝中。
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這十七人,把他們的頭都砍下來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城門外。郭晞全營士兵大肆喧嘩,全部披上鎧甲。
白孝德大為震驚恐慌,召見太尉說:“你打算怎么辦?”太尉回答說:“不要緊,請讓我到軍營中去勸說。”白孝德派了幾十個人跟隨太尉,太尉把他們全部辭退了。
解卜佩刀,挑了一個年老而跛腳的牽馬,來到郭晞軍門下,營內全副武裝的士兵沖了出來,太尉笑著走了進去,說:“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我頂著我的腦袋來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驚愕了。
太尉于是開導他們說:“郭尚書難道虧待你們了嗎?副元帥難道虧待你們了嗎?為什么要以變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稟告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解釋。” 郭晞出來見太尉,太尉說:“副元帥功勛充滿天地之間,應當力求全始全終。
現在您放縱士兵干兇暴不法之事,兇暴將導致變亂。在天子身邊制造變亂,要歸罪于誰?罪將連累到副元帥。
現在邠地邪惡之人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籍中,殺害人,像這樣不加以制止,還能有幾天不會引起大亂?大亂從您軍中產生,人們都會說您倚仗副元帥,不管束士兵,這樣一來,那么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少呢?” 話沒說完,郭晞一再拜謝說:“有幸蒙您用大道理來教導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帶領全軍聽從您的命令。”回頭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鎧甲解散回到隊伍中去,膽敢再喧嘩的處死!”太尉說:“我還沒吃晚餐,請代為備辦些粗劣的食物。”
已經吃完了,說:“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請您留我在軍門下住一晚。”叫趕馬的回去,明天再來。
于是就睡在軍營中。郭晞不脫衣,告誡負責警衛的衛兵打更以保護太尉。
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說自己無能,請允許改正錯誤。從這以后邠州沒有發生禍亂。
在此以前,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官。涇州大將焦令諶奪取民田,占為已有,多達幾十頃,租給農夫耕種,說:“谷子將成熟時,一半歸我。”
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長。農民將旱情告訴焦令諶。
焦令諶卻說:“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數目罷了,不知道旱災。”催逼得更厲害。
農民都將要餓死了,無法償還,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寫了判決書,語言很是謙和,派人勸告焦令諶,替農夫求情.焦令諶大怒,將農夫叫了去說:“我難道怕段某嗎?為什么竟敢議論我!”拿判決書鋪在農夫背上,用大杖打丁他二十杖,農夫快死了,將他抬至太尉衙門的庭院,太尉大哭,說:“是我害苦了你。”
江即親自取水洗去農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農夫的傷口,親手敷上良藥,早晚親自先給農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將自己的坐騎賣掉,買谷子代農夫償還地租,不讓那農夫知道。
臨時駐扎在徑州的淮西軍統帥尹少榮,是個剛強正直之士。來到焦令諶的住處,見到焦令諶大罵說:“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嗎?涇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餓死了。
而你卻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無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義道德的人,而你卻不知道敬重。
現在段公僅有的一匹馬,低價賣了買谷子送進你家,你又不知羞恥地收下了。總之你的為人,是不顧天災、冒犯長者、打擊無罪者之輩,還取仁義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進出無馬騎,你將憑什么面對天地,還不愧對奴隸嗎?”焦令諶雖然兇暴傲慢,然后,聽了尹少榮的話卻也探感慚愧,汗流浹背,吃不下東西,說:“我終究不能再見段公了!”一天傍晚,惱恨而死。
到太尉自涇原節度使被征召為司農卿之時,告誡他的家屬說:“經過岐州時,朱泚可能贈送財物,切不要接受。”待到過歧州之時,朱砒堅決要贈送大綾三百匹。
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絕,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發脾氣說:“你們果真沒有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說:“居于卑下的地位,沒有辦法拒絕。”
太尉說:“但是終究不能將這些東西放在我們家里。”就把這三百匹大綾送到司農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
朱泚謀反以后,太尉被殺,官吏將“棲木梁上。
《段太尉逸事狀》讀后感,550字左右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里描寫了一個正直善良,處事果斷的段太尉。
文章寫道,段太尉任涇州刺史時,汾陽王的兒子郭晞在邠州放縱士兵行兇,而邠州節度使白孝德竟戚不敢言。于是段太尉毛遂自薦,說要為白孝德“已亂”。
“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
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讀到這里,我都覺得后背一陣陣發涼。 初看起來,這一行為充滿著浩然正氣,一個官吏,不畏權貴,為民除害,當地百姓一定為之歡欣鼓舞拍手稱快,而正義的段太尉則當之無愧地成為百姓心中的英雄。
甚至,在面對這一事件之后引發的一系列后果時,這位英雄也從未退縮和害怕過。 是的,不能不承認,段太尉的行為是果斷的。
而郭晞的士兵發展到“日群行丐取于市”,氣焰囂張無惡不作的地步,他很應該殺一儆百,剎一剎這股邪氣了。于是,他果斷地把握了這個時機,將十七人一舉拿下,斬首示眾。
為了表示懲戒,他還把人頭插在長矛上陳列起來。 問題恰恰在這里,這個段太尉,與其說他是果斷,不如說從毛遂自薦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在等待這個殺雞儆猴的機會,他就像一只守候獵物的老狐貍,靜靜地匍匐在草叢,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毫不猶豫地一躍而起,將目標摁倒在利爪之下。
盡管,這一次,犯事者有十七人之多,他還是不問青紅皂白主犯從犯一律斬首,動作之快之狠之準,堪與包龍圖一較高下。他之所以不問青紅皂白,是因為這件事情對于他來說,只是意料之中的一步棋而已,這一天,他已經等待了很久了。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在后面的從容鎮定了。一切都按照他的設想在進行,跟他千萬遍在心中預演的一模一樣,他已成竹在胸!于是,他接下去扮演了只身闖營的勇士,居高臨下地說:“為白尚書,出聽我言。”
郭晞手下的士兵再驕橫再無賴也不敢得罪自己的老大啊。洞悉了這一切的段秀實在見到郭晞的時候則轉而扮演了一個半是朋友半是長輩的親密角色,蛇打七寸,他已抓住了郭晞的軟肋——郭家的赫赫聲名來之不易,要保住更不易。
以郭子儀的家教,郭晞決不是一個無賴,他只是一個不清醒的依仗父親的位高權重行為放肆的孩子,段秀實說,你這樣下去會連累你的父親和你的家族。于是,郭晞幡然醒悟,對他感激涕零。
事情到這一步,我們可以發現,段秀實名利雙收。他是百姓心中除暴安良的大英雄,同時成為了郭家的恩人,郭家公子亦師亦友的死黨,他還為白孝德解決了一個如鯁在喉的大難題。
一舉多得,何其老到,何其圓滑。相比之下,白孝德就幼稚得多。
既不能解決問題,并且,還錯失了一個向郭家靠攏的大好時機。 當然,我說段某人老謀深算,并沒有否定他的正直與勇敢。
我只是說,他不只是正直與勇敢那么簡單。
兩道語文題1.《段太尉逸事狀》主要記敘了段太尉的哪些逸事
1、討論:課文是如何記敘段太尉的“逸事狀”的? 學生討論,最后教師總結歸納: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過三件逸事,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關心人民,臨財而不茍取的封建時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時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丑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和史料價值。
全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個事件:勇服郭??。
作者依次寫悍卒肆志,自薦平亂,詣營陳辭,請留宿營,突出了段秀實外柔內剛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縱士卒殘害百姓,為所欲為。
作者先詳細地敘述了士卒肆志之狀:天天成群結隊地在街市上強索財物,不能滿意,就奮擊折人手足,將各種瓦器都砸碎,狼籍滿地,裸露著臂膀揚長而去,至撞殺孕婦人。 寫暴行之慘烈,如在眼前。
接著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為所欲為的癥結所在,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白孝德只是心中憂傷卻不敢說明。緊接著作者又寫段秀實自薦擔任都虞候前去平亂,顯示了他的剛勇無畏。
不久,在郭??士卒十七人再度橫行時,段秀實果斷地派士兵捕捉了他們,并一一斬首,把頭插在長矛上,豎立在街市示眾。 這里“注”和“植”兩個動詞,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實的“勇”。
這是一寫其勇。段秀實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士卒豈肯罷休,立時都披上盔甲,事件進入高潮。
此時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實從容鎮定,臨危不懼,決定詣營陳辭。作者極寫郭??士卒劍拔弩張,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反襯了段秀實的大智大勇。
段秀實不帶衛士,不帶佩刀,坦然出現在郭營,使郭??士卒愕然。段秀實知道要治服郭??,不可能憑借武力,只能曉之以理,因此,辭衛士,解佩刀,選年老腿跛的人持馬,這是從心理上消除對方的戒備。
作者這樣敘寫的寓意是:段秀實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內剛,平易而又剛強的個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至此,段秀實已漸居主動地位,他向郭??慷慨陳詞,指明利害關系后,終于折服了對方。這是二寫其勇。
至此,事件似已告終,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寫了段秀實要求留宿軍營一節。為什么要寫這一情節呢?掩卷細想,卻又不難理解,段秀實用大義和利害曉喻郭??,使郭??心悅誠服,再拜謝罪,顧叱士卒說:“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嘩者死!”郭??到底有無約束部下的決心,段秀實要探明白。
留宿軍營,既顯示了段秀實的坦蕩胸懷,又可考察郭??改過的誠意和決心。這是三寫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個事件:仁愧焦令諶。段秀實除了以剛勇取勝對方外,還具有仁信愛民之心。
這則逸事敘述他同情、救助、安撫一個無力交租而慘遭毒打的農民。作者通過段秀實一系列行動,展現了他對農者的憐憫之情。
寫這則事件的結局,作者讓第三者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出場,由他怒斥焦令諶的不敬、不恥、不愧,從側面烘托了段秀實仁厚慈惠的愛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個事件:節顯治事堂。
段秀實不僅具有不畏強暴,疾惡如仇、愛民如子的高貴品質,而且還有清正廉潔的節操。作者寫段秀實洞察朱??之心,拒不收禮,將禮物棲之梁木的逸事,頌揚了他的高風亮節。
這則逸事作為段秀實拿笏擊??行為的補充,說明他的氣節,不僅表現在大處,而且見于小處,人物形象更顯得光彩。 上述三則逸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雖名異,彼此間也無聯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
從作者客觀的敘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贊頌之情。 第四段交代寫作本文的時間、原因及材料的來源,以說明逸事狀內容之不謬。
2、思考討論:本文的結構如何?是怎樣把三件逸事串起來的? 學生討論后明確: 此文在結構上也頗具匠心。所記逸事的開頭,作者都寫明了事件發生的時間。
按順序,“仁愧焦令諶”之事應在“勇服郭??”之事前,作者將它移后,把“勇服郭??” 提前來寫,其好處是能充分體現寫作主旨。 因作者要反擊小人誹謗段秀實以笏擊??是“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強調他“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的本質,而“勇服郭??”最能說明這一點。
另外,這種先后倒敘也符合讀者的欣賞心理。作者先寫劍拔弩張的氣氛和激烈的場面,能給讀者一種強烈的印象。
然后寫段秀實性格中仁信愛民的一面,對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勢跌宕起伏,布局富有變化。這樣安排,能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本文的另一顯著特色是,全文不著一句議論,寓情于事,以形傳神,繁簡得當。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讓事實和形象說話,他精心選取了段秀實生活中的三則逸事,繁簡得當。
“勇服郭??”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其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實的剛勇個性。詣營陳辭是這則事件的高潮,敘寫尤為詳細,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仁愧焦令諶”一事,作者為展示段秀實的仁心愛民的品質,在描述其為被打成重傷的農者洗血、裹瘡、注藥、哺食、賣馬、償谷,不避瑣細。 而“節顯治事堂”,作者筆墨簡略,用的是以簡代繁的手法,敘事行文雖寥寥數語,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環節,收到了見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識見和氣節仍光彩逼人。
4、思考:試歸納總結本文主題思想 討論后明確: 本文記敘了段太尉一些優秀事跡,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段太尉逸事狀逐段梳理字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