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中的22課的品讀感悟怎么寫200字
.今天,我們學習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杭州青年小楊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個臺灣青年自愿捐獻骨髓。做手術那天,剛巧碰到地震,醫生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術,小錢得救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被深深感動了。那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電視中看到有些人要把祖國分裂出去,也看到有好多人反對,今天我終于明白他們為什么反對了。
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臺灣青年知道祖國的同胞有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骨髓,連姓名也沒留下。
李博士為了祖國青年的生命,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術,他對祖國青年是多么地熱愛啊!他們用愛架起了一座橋,把海峽兩岸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我長大了也要為兩岸的統一做點事,讓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仿寫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十二課的作文四百字
鄉間的小路,在被整修后連汽車都可以平平地開過。牛鼻子上的繩索,仿佛是連著過去的紐帶,被一個老農拉著。路上是不大見到羊的。可能是害怕羊會踩壞莊稼,影響一年的收成吧。
鄉間的水塘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游泳池。水中種著茭白,長長的葉子好像是一棵青蔥。有些還種著蓮蓬,或者是水稻。還有幾戶人家在水里養了魚,魚的影子在陽光中快活地躥動,似乎是農村人的一個翻影。
“嘟嘟”這種聲音一般是來自野地的拖拉機或是運牲口的三輪板車,也有可能是傳自河中的抽水泵。絕不可能是城市中鬧騰的汽車轟鳴。鄉村里的人大部分時間都與田間的作物打交道。累了,坐在農埂上抽袋煙或坐在樹底下喝杯茶。并不是城中工作者那樣一天到晚坐在滑椅上,將脊椎累得生疼。
從農村來的孩子也許會盼望可以擁有豪華的別墅,從城里出身的孩子在滿足了自己的物質欲望之后,也想留住自己的一片夢想的天空。白天的城市是亮的,在晚上,它顯得更亮了。沒有星星的夜空,就好像孩子的夢想被抹去了。
城市中的環境也許比鄉村的更好,也更容易交到朋友,也更容易享受到現代、時尚的生活。可是,注意細節的人就會發現,城市的血管是多么的不暢通。交警、協勤一天二十四小時站在崗位上,才使一條條寬厚的血管略顯通常。高樓大廈像一百千克重的杠鈴壓在土地的手臂上,河道帶著人們的臟物與惡心的廢水流向另一條,再一起尋找命運的歸宿。
花草之間,沒有見到蜜蜂與蝴蝶的顏色;沒有見到小甲蟲在“森林”中玩耍。汽車的尾氣強行霸占了人們呼吸的空間,連烏鴉都不見一只。
城市比起鄉村,是好。但從鄉村上我看見了以前城市的童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四年級字詞句精編22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