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點詞表達效果的解題步驟
加點詞表達效果的解題步驟:1、解釋詞語本意。
2、觀察修辭手法。3、表達效果。
4、組織語言解答。 例:“黑云壓城城欲摧”中“壓”字的表達效果。
步驟如下: 1、解釋詞語本意,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壓”為從上面用力的意思。
2、觀察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壓”運用了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
3、結合整段句子或者文章,分析這句話體現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者文章主題。從側面描繪出敵軍瀕臨城下的危機感,和戰事的緊張氣氛。
格式:“運用---修辭手法或者使用---描寫,----地寫出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升華了文章主題。” 4、組織語言解答:“壓”字是從上面用力的感覺,烏黑的云朵緊緊壓著城墻然而城墻好像要承受不住了。
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雙方交戰力量懸殊,守衛將軍處境困難淋漓盡致的揭示出來。表達了將士們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擴展資料: 表達效果是指文章的語言,在介紹對象中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心中的想法。具有理想表達效果的言語可以是明白流暢、生動活潑、形象而富于表現力的。
適當的表達效果可以使句子變得生動出彩。 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觸景生情法: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對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
詠物寓情法:詠物寓情,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詠物寓情的關鍵在于“寓”。
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詠物言志法:詠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
它與詠物寓情的區別是:詠物寓情只狀物,不直接抒情;以狀物代替抒情;詠物言志既狀寫事物,也直接抒懷,因物生情,有感而發。 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
直抒胸臆的特點是:不要任何“附著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當地宣泄;不講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無遮掩地袒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表達效果。
2、 怎樣比較兩個句子的表達效果請舉例說明
語句的不同表達效果,可以憑借各種修辭手段來實現,這個問題說起來比較復雜。
這里以“你過來”這個句子為例,作簡單說明。 一、依靠語氣或者語氣詞,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
1. 你過來吧。 (表示同意) 2. 你過來呀! (表示催促) 3. 你過來嘛。
(表示懇請) 4. 你過來嗎? (表示詢問或商量) …… 二、依靠不同的重音,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 “你過來!” // 如果重音在“你”表示指的不是別人,就是“你”。
// 如果重音在“過來”,就有命令和督促的口氣。 三、依靠不同語序,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
1. 你過來。 (這是一般的祈使句) 2. 過來,你! (表達強烈的要求,或命令)。
3、 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答題方法
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對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
如劉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運用觸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寫景,作者首先是描寫閩江江水的綠,再寫江中急流的險,然后筆鋒一轉,重點描寫急流中的飛舟。
寫“綠”,寫“急流”,寫“飛舟”,都是為寫船上的勇士作鋪墊。面對這幅急流飛舟、驚心動魄的畫面,作者觸景生情:在那緊急關頭,是急流勇進,還是急流勇退呢?結論是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因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動搖,那船便會撞碎在尖厲的巖石上”。
作者抒發了不畏艱難險阻,急流勇進,知難而上的革命情懷。情從景出,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