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自己可以為別人而犧牲性命的之詩句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汗青”是指歷史典籍。古時在未有紙的發明之前,要記錄軍國大事,便只能刻寫在竹簡之上;但必須先用火把竹簡中的水分蒸發出來,這樣才方便刻寫,并可防蟲蛀;后人據此引申,把記載歷史的典籍統稱為“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及譚嗣同均是為國為民而肯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其壯烈情懷均與這兩句詩的詩意吻合,那到底這兩句詩是誰人手筆呢?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元軍俘虜,并被帶往北方囚禁,途中經過零丁洋,便寫了“過零丁洋”詩來抒發國破家亡的抑郁。
其詩的下半闕如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終不被任何威迫利誘打動,慷慨赴義!。
二、形容自己高攀不起別人的詩句
一、其實一直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是你的影子二、你要成為的是陷入泥潭跌入深淵亦無絲毫慌亂傲然林立的王者
三、知道了嗎有了很愛很愛的人就該守己安分別再奢望更好的人了可是我不懂滿足
四、花一些時間,總會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總會看清一些人。
五、我們都像小孩胡鬧是因為依賴禮貌是因為是陌生主動是因為在乎不聯系是因為覺得自己多余
六、你哭訴出來的所有不公和委屈只會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和落井下石的籌碼
七、有時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發現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么可笑。
八、成熟的最大好處是以前得不到的,現在不想要了。
九、最怕拼了命的珍惜到最后還是什么都留不住。
十、發現有些人我已經慢慢高攀不起了
十一、我已經沒有再難過只是還沒有重新快樂
十二、離開就別來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縫補也會遭遇穿刺的痛
十三、我選擇相信你我的希望只寄托在你不會離開我不會被它吞噬了我的那份感情。
十四、我沒必要委屈自己去討好任何人。況且我也沒這么偉大。喜歡也罷,討厭也罷,我不在乎。
十五、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
十六、慢慢你會相信沒有什么事不可原諒沒有什么人會永駐身旁
十七、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十八、我在季節替換之間拾起記憶的碎片每一片都聲嘶力竭的叫囂吶喊著我愛你
十九、“喜歡一個人是什么感覺阿”“看他的說說就像在做閱讀理解”
二十、若能表白我心中的依賴你我當初也不必那么哀
二十一、我不會說溫暖的話也沒有萬人愛的性格
二十二、我多想找你卻找不到話題你若即若離的態度我也不想多說
二十三、稀罕我你就直說呀,擱在心里多坎坷
一見傾慕,無奈高攀不起,心灰意冷的悲傷古詩:
西江月
——司馬光
寶髻松松挽就,
鉛華淡淡妝成。
紅姻翠霧罩輕盈,
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
有情還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院月斜人靜。
虞美人
——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數。
亂山深處水滎迥,
借問一枝如玉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
不道春難管。
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贈人
李群玉
曾留宋玉舊衣裳,
惹得巫山夢里香。
云雨無情難管領,
任他別嫁楚襄王。
三、表達自己庸俗誤解他人的詩句或語段
1、詩歌:
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2、譯文:
高大城墻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后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鹓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3、注釋:
⑴安定:郡名,即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唐代涇原節度使的治所。
⑵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謝朓《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
⑷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又《漢書·賈誼傳》載:賈誼認為“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后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隱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
⑸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隱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憶:時常向往。江湖歸白發:年老時歸隱。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李商隱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4、詩人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自己替他人背鍋的詩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