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是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都有傷心事和開心事,有團圓也有分離 月也有陰晴圓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
考生憑感覺也許能答出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也正是標準答案所指),但細細思之又覺不妥。“此事古難全”從字面解釋應是“這種事(或情況)從古就難以兩全”,這時如果把“此事”換成“標準答案”則成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事從古就難以兩全”,意思糅合,不倫不類,顯然不妥。
“此”為代詞,從語法上看一般指代的是它前邊的內容。出題者也許正囿于此,但這次卻被古人開了玩笑,為什么呢?詩歌在內容上跳躍性很大,不能用平時的語法去套用。
“此事古難全”從全文來看應理解成“月圓(即中秋節)人亦圓(團圓)這樣的事從古就難以兩全”更合理些,此句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都是作者感慨萬千,思古撫今后對人生的感悟:“人生本來就有悲歡與離合,月亮本來就有陰晴與圓缺,月圓人圓的情況自古就難以兩全”,顯示了蘇軾在貶官與親離雙重壓力下曠達的胸懷。面對皎潔的月色,感慨身世,思親不已,把酒問天,心緒紛亂,便有了對月亮與人生的質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可見,“此事古難全”正是對“何事”句最好的回答。
所以,我以為用文中原話詮釋“此事”應是“月圓人合”,而不能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樣模棱兩可的句子委曲求全。而且,這道題如果這樣出可能更簡潔、明快些:
二、此事古難全的全意思是
在此處的意思應該是周全,完美的意思。
對此事古難全的理解要結合前兩句詩來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意思是說人的離與合,月的圓與缺,古來如此,一直難以周全。此句從擬人的角度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
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擴展資料: “全”作形容詞的詞義及用法 1.完全。不明其義,君人不全。
——《禮記·祭統》。注:“猶具也。”
又如:全裝貫帶(全副武裝);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等 2.完備,完整。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奪柄失位之道也。
——《管子·任法》。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禮帖,用紅紙折成,用于隆重的禮節);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掛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鳥羽)等 3.完美 。
全功(功業完美,澤被萬物);全行(品行完美無缺);全毀(完美與敗類);全德(道德上完美無缺);全聲(完美的聲音) 4.純,純粹的,與“雜”相對。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
——《荀子》 此詩中應該取其第三個意思,周全,完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三、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句子中的此事古難全的全是什么意思
此事古難全直譯: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要結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起翻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問一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此事古難全此事指代的詞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