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此書,是在高二——一個為青春奮斗的季節。
封面上簡單的畫面還有那一段唯我獨尊,氣勢磅礴的話深深吸引了我。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心,都明白我意;要那眾佛,都煙消云散。
”于是我從書架上取下了這本書淺綠色的《悟空傳》,這是我第一次對一本小說產生如此深厚的興趣。
高中讀到此書,我看到的就是愛情和奮斗。
這也是青春不可或缺的兩個話題。
愛情篇 悟空與紫霞 “你不覺得晚霞很美嗎?我只有看看這個才能堅持向西走下去”對一個除去記憶的的猴子來說他什么都忘記了,唯一沒有忘記的就是那晚霞,一個印在心里的東西是什么都除不去的抹不掉的。
“我看晚霞的時候不做任何事”這是何等的專一,在悟空和紫霞的愛情世界里,在失憶與被軟禁的兩不溝通的情況下,那晚霞成了他們唯一的信物,唯一的交流方式。
“我們將做這火的燃料”你不死我亦不生,此后永遠在一起。
天篷與阿月 “天篷舉起他的寬大的翅膀幫她遮擋風和雜塵,她一直做了八十萬年,他就默默的在旁邊守候了八十萬年”,雖然她只關注她的沙堆,但他卻很幸福。
因為他相信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因為他愿意,他無悔。
正如悟空和紫霞一樣,豬八戒和阿月的愛情里也有那僅存的唯一的信物——掛在天空那皎潔的月。
豬八戒被貶下凡塵時,阿月給了他一顆可以忘記一切的紅的藥丸,但淪為畜生的豬八戒在剛出生時嘴里吐出的就是那紅色的藥丸,從此他的夜晚不再孤寂,對于兩個相愛的人,無法在一起到底是像悟空那樣忘記好呢?還是像八戒那樣永不忘記好呢?“月女神,她在天篷前就像個小女孩,要天篷挽著她的手,兩個人在船上有說不完的話,一直向西飄去······”因為等待有了價值,因為有故事繼續,所以還要繼續等待,可是那些沒有故事的等待還有誰會再次停留!“人生有花···直須折,莫使金樽···空對月”我不想他看到我是一頭豬,女為悅己者容,可這頭可愛的豬希望在自己心愛的人心里永遠是最好的時候,有不舍,有不甘,但遠遠看著她幸福,不能擁有又何妨。
“空對月”豬八戒,你愛的空無一切對得起月亮女神。
而對于小白龍和唐僧的愛情,可以說只是一廂情愿,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他甘愿成為他的坐騎,代替他受苦,跟隨他完成他的追求,默默無聞的就如豬八戒為阿月守護八十萬年一樣,都是看著在我的守護下,你幸福,我就幸福。
奮斗篇 斗 戰 勝 對于一個即將高考的我來說,悟空的奮斗,悟空的斗戰勝給了我好多力量。
“我的一生就是斗戰勝,我不會輸,不論他們設好什么樣的結局——俺老孫去也”明知前方必定艱難無比,但為了信念他無畏前行。
“我——不——會——輸”這是一只猴子一生執著的信念,從生到死從未變過,這也是他最后的吶喊。
而我們呢?如來用金箍束住他心中的真與善,只逼出他惡與恨,只要他還對生命抱有希望,就不能不與自己的力量爭斗,但他不能戰勝自己,如來算到了一切卻未算到“他寧愿死,也不認輸”陣陣的戰勝自己,戰勝艱險需要的是好幾倍的努力,我的世界沒有認輸,只有勝利,努力的光明正大的勝利。
在那些驚慌的天神中有一只猴子,他無所畏懼,他狂笑著,他已不再是一只猴子,而是一個有靈魂的狂笑的悟空。
高考過后,結束了戰斗,結束了喧囂的同學聚會后,無聊之日重拾此書,這次我讀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那就是壓迫和反抗。
反抗的兩個典型就是唐僧和豬八戒。
唐僧質疑如來的小乘佛法,如來的法無法解他心中的惑,他便要反抗,于世人認為對的而自己不懂的斗,他反抗,他走上西行之路。
正如他的豪言壯語“我為如來,又有何懼”對于豬八戒,他不滿于天庭的統治,為了阿月,他放下了一切,被貶下凡時,他沒有接受命運的安排,他沒有忘記阿月,每晚看月流淚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沒有反抗的人物也有,在天帝與如來的壓迫下,沙僧是個車頭車尾的妥協者,他為了重組琉璃盞,連睡覺都抱著,毫無反抗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當所有的妥協逼到最后,當王母娘娘最后毫不在意的把琉璃盞丟在地上時,他爆發了,他瘋狂了。
妥協只會讓他更加痛苦。
而在這其中,孫悟空就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第一次神妖大戰,死了十萬妖眾,他成了弼馬溫孫悟空。
第二次神妖大戰死了百萬妖眾,他成了齊天大圣孫悟空。
這使得他妥協了,為了花果山的重新發芽,他妥協了。
他只想如小人物一般,“我想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誰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
”他心中也有恐懼,所以此時的他妥協了,但最后他 反抗,反抗了命運的安排,反抗了這樣的壓迫“原來像這樣神仙管不了的東西全都有個名字——妖”正因悟空不認輸,他反抗了,作妖又何妨,因為我要斗戰勝。
他們反抗了命運的安排,而我們這些真正的凡人,又該如何呢?有時我們做的正是我們不想做的, 不管為了什么,我們有時妥協了,我們沒有反抗,因為我們為自己放抗后的結果的未知擔心,擔心反抗后偶是不是什么都沒有了,沒有強大的勇氣,反抗談何容易。
在大學念了一年,這一年的生活自己都覺得渾渾噩噩,突然覺得以前的樂觀好像消失了很久,那種憂慮的笑不知何時已沒有出現在嘴角,聽到那句歌詞,心里頗為心酸“當年的樂天派已死了很久”,在最后我就要談論一下,我在悟空傳中看到的最后二樣東西, 那就是人的本性和欲望“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人生來的天性是最重要,可是人世上,人被各種欲望所把持,人的本性也漸漸失去。
那只腰前系著一條草編的腰裙,赤著腳,滿臉稚氣的猴子沒有被欲望所羈絆, 相反那個滿臉狂傲兇頑,被金箍束縛住的猴子卻被欲望折磨的痛不欲生。
金蟬子看到了眾生心中蒙憧,一片,愛欲癡纏,丟下不得,苦也由之,樂也從之,卻拋不下一個欲字。
他認為人清心忘欲,可生由空而生,而較之向空而去,不過是叫來者向來處去,蒼生之于世間,如落葉紛紛向大地,生生不息,本不用導,保持一份天性,一份本心便少痛少苦。
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放下欲望談何容易,隨著年紀的增長,誰還在無憂無慮的笑,誰還為那個兒時的夢想而奮斗,誰還能保持那份天性,回歸本心,回歸天性,欲望讓你喪失一切,讓你變得無法想象。
而不像那只松鼠一樣,而我就是我,永遠是我。
在文章最后,摘錄一段《悟空傳》中的“何用歌”讓我們找到那個最初的自己,最初的夢想以及最初的堅持,光明正大的走在路上。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
風月何用?不能飲食。
纖塵何用?萬物其中。
變化何用?道法自成。
面壁何用?不見滔滔。
棒喝何用?一頭大包。
生我何用?不能歡笑。
滅我何用?不減狂驕。
從何而來?同在世上。
齊樂而歌,行遍大道。
萬里長城,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
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游。
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自在逍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悟空傳讀后感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