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母相贊詞贊美祖母的詞,四字一句為好
文學歷史上最感人的表達對祖母的愛的文章叫《陳情表》
作者是魏晉時期的李密,原文如下:
臣密言: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生孩六月, 慈父見背; 行年四歲, 舅奪母志。 祖母劉憫臣孤弱, 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既無叔伯,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湯藥, 未曾廢離。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無主, 辭不赴命。 詔書特下, 拜臣郎中,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 當侍東宮,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 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臨門, 急于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 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 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 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猶蒙矜育, 況臣孤苦, 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偽朝, 歷職郎署, 本圖宦達, 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 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 但以劉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 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報養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 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皇天后土, 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憫愚誠,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保卒余年。 臣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謹拜表以聞。
2.描寫奶奶的優美句子
好句:
1、我的奶奶是一位慈祥而善良的老人。雖然她已經年近七十,兩鬢斑白,身體不太好,但記憶和思維能力特別強。
2、每當我看見在街上行走的老人,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位身材矮小、滿頭黑發的鄉下婦女—奶奶。
3、我捧起奶奶的手,手背上青筋暴露,像枯樹枝似的,就是這雙手時刻照顧著我。
4、奶奶也有過一雙光滑、靈巧的手。她曾用那雙手為我繡過花兒,為爸爸縫過衣服,為媽媽織過毛衣;她曾用那雙利索的手,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
5、粗糙得像一個經歷多少風霜的老樹枝,黑乎乎的雙手里有許許多多的斑紋,深深陷進去的皺紋像一棵樹皮破裂的大樹。這就是我敬愛的奶奶的手。
6、我奶奶的樣子和藹慈祥,瞇縫著兩只眼睛,尖尖的鼻子,嘴巴小小的,耳垂特別大,就像觀音菩薩的一樣。
7、我奶奶1.62米的個子,不胖不瘦,依然明亮的眼睛讓她看起來年輕了十來歲。奶奶的臉上總是帶著甜甜的微笑,高高的鼻梁架著一副黑邊的老花鏡,讓我感到了奶奶的幽默。
好段:
1、奶奶50多歲了,長著一頭銀白色的短發,經過流水般的歲月,奶奶的臉上已有許多皺紋了,說起皺紋還挺有趣呢!奶奶額頭上的皺紋像個“三”字,眼角的皺紋像魚尾巴,下巴上的皺紋像個“王”字。奶奶整天樂呵呵的,顯得十分和藹可親。
2、奶奶很慈祥。見到小孩迷路了,她會想盡辦法幫小孩找到家,把她送回家去。所以,時常會有人來家道謝,無論報酬多豐厚,但奶奶也不貪,奶奶說:“助人為樂是應該的,如果每個人都是為了報酬而干好事,那么世界將變得不堪設想。”見到一些小孩子不懂事,奶奶會給他講一些道理,讓他知道錯了。
3、奶奶有短短的頭發、尖尖的鼻子、滿臉的皺紋,你可別看她有滿臉的皺紋,她可是溫順無比。她每天送我上學,接我回家,在路上,我們說說笑笑,高高興興。奶奶每次回家后,先讓我吃飽水果,再做作業;她每一天走到哪里都是開心地笑的。
4、我的奶奶是一個慈樣的老人。因為牙齒掉得差不多了,嘴有點癟,但是臉上總是掛著笑意。尤其是見到我和妹妹,更是笑得嘴都合不上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5、我的奶奶是一位身材高大,非常善解人意的人。奶奶今年61歲了,可她看著還是那么年輕。我的奶奶長得不僅漂亮,而且還很能干,什么飯都會做:燒、烤、清燉的、炒的她都會。每次她做的飯,我都能吃上一大碗。
6、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工人,年已七旬。一頭短發像罩上了一層白霜,一雙大眼已深深陷進眼窩,嘴里的牙幾乎全落了,一雙粗糙的手上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皺紋縱橫交錯,好象刻記著70年來的千辛萬苦。但她仍然精神煥發,紅光滿面。
7、我有一個很愛我,勤快,愛干活的外婆。我外婆中等個,眼睛大大的,頭發有些花白。一笑起來,臉上總是掛著兩個很深的酒窩。她和藹又嚴肅,從不嬌慣小孩子。我有一點點小毛病,她都會認真地講道理、打比方給我指出來,讓我改掉。
8、有一次放學,天正下著大雨,同學們都走了。我呆呆地望著來上學的路,不知怎么辦。這時,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雙熟悉的、瘦弱的、滿是皺紋的手,正握著一把傘慢慢地向我走來。奶奶也許為我們姐妹操勞多了,那雙早已布滿皺紋的手,更顯得枯瘦了。
3.贊美奶奶的詩句
【標題】:清平樂 祖母夫人壽
【年代】:元
【作者】:魏初
【體裁】:詞
珠圍翠繞。塵土知音少。一曲清琴松月曉。兒女肝腸容了。歌聲不用琵琶。銀杯細卷流霞。歲歲而今時候,小溪晴雪梅花。
【標題】:鷓鴣天 祖母壽日
【年代】:元
【作者】:劉敏中
【體裁】:詞
綠牖涼霏紫麝塵。寶猊晴暖瑞香云。蟠桃日日瑤池宴,玉桂年年月殿馨。潘岳賦,孟家鄰。盡將歌酒壽良辰。慈顏剩為斑衣樂,眼底兒孫莫厭
【標題】:江城子 為祖母夫人八十之壽
【年代】:元
【作者】:魏初
【體裁】:詞
如兒花額粉香勻。點妝新。看來真。八十風流,都屬太平人。長日篆煙琴一曲,瓶水暖,麝梅薰。酒烘仙頰暈微醺。洞庭春。要平分。兒女團園,語笑重情親。更看藍*紅袖舞,歌婭姹,小諸孫。
【標題】:水龍吟 為祖母太夫人九十之慶
【年代】:元
【作者】:魏初
【體裁】:詞
玉峰千古高寒,浮花細葉難相稱。風流不減,謝家林下,藹然輝映。最□關心,歲時伏臘,頻繁薦敬。笑人間兒女,那知許事,空脂粉,香成陣。慚愧兒郎草草,滿金杯、綠浮春瑩。此心但愿,旁*親舊,年年康勝。一曲龍吟,又傳佳話,尊前試聽。道期頤未勞,十年今日,再安排慶。
【標題】:點絳唇 上太夫人壽
【年代】:元
【作者】:王寂
【體裁】:詞
阿母瑤池,夢回風露青冥曉。六宮儀表。曹大家風好。滿眼兒孫,大國金花誥。頭如葆。未嘗聞道。冷笑西河老。
1.天朗氣清延晷景 辰良日吉祝慈齡
2.薔薇香送清和月 芍藥祥天吉慶花
3.梅子綻時酣夏雨 萱花稱滿靄慈云
4.丹桂飄香開月闕 金萱稱慶詠霓裳
5.寶婺輝聯南極曉 斑衣彩舞北堂春
6.春風絳帳談家國 繞膝扶床戲子孫
7.黃花擬節凌秋晚 諫果回甘索味長
8.萱茂華堂輝生錦帽 桂開月殿曲奏霓裳
9.恭儉溫良宜家受福 仁愛篤厚獲壽保年
10.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顏久駐 去期頤尚廿載預征后福無疆
4.贊美祖母的詩歌或散文
祖母
祖母,XX歲高齡
生活,在她臉上布滿溝坎
曾是小家碧玉的祖母
玲瓏的身軀,擔起沉重的七口之家
硬是用那雙小腳,踩落一路泥濘
踩響了趟著苦水的節奏
兒女,在她手里一天天長大
祖母的手,由細嫩變成粗糙
父親那時是個頑皮的孩子
經常逃學,祖母知道以后
氣得手拿木棍,追著父親打
打完后,自己卻傷心的落淚
祖母,額角的汗水未干
呱呱墜地的孫子孫女
急切地投進了她溫暖的懷抱
祖母,一次次擔起兒女們的幸福
花白的頭發,經歷了兩個世紀的滄桑
祖母,不是水做的女人
她是寒冬里的一枝梅
一生的風霜,壓彎了她的脊梁
卻壓不垮她的意志
她的精神,比石頭更堅硬
祖母,是子孫們的驕傲
祖母,一個經典而綿長的故事
5.贊美陌生老奶奶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1、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2、提琴雖老,仍可奏出好曲子。
3、烏球子樹老來紅,荷葉老來結蓮蓬。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老將出馬,一個頂兩;聽了老人言,不會受顛連。
6、樹老半心空,人老事事通。
7、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
8、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9、聽了老人言,不會作大難;不聽老人言,到老不周全。
10、過的橋也比你走的路長,吃的鹽也比你吃的米多。
11、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
12、人老無能,神老無靈。
13、年高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
14、姜是老的辣。
15、欲為圣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
6.贊美“奶奶”的詩句有哪些
《七月三十日祖母初度時年八十九》明代: 楊基白發青瞳壽者身,每逢佳節話咸淳。
百年未盡四千日,來歲還周九十春。遷客無家空望拜,孤臣有表竟誰陳。
今朝風雨茅茨底,應對兒孫說遠人。 《丙戌人日與內侄汪景淵同飲于宜晚二首》宋代: 陳著憶昔兒嬉祖母旁,如今甲子一周強。
盡窗三世親親話,分付兒孫此意長。 《鷓鴣天 祖母壽日》元代: 劉敏中綠牖涼霏紫麝塵。
寶猊晴暖瑞香云。蟠桃日日瑤池宴,玉桂年年月殿馨。
潘岳賦,孟家鄰。盡將歌酒壽良辰。
慈顏剩為斑衣樂,眼底兒孫莫厭貧。 《慶羅氏祖母百歲》宋代: 文天祥麗日萱花照五云,升堂風采見乾淳。
蓬萊會上逢王母,婺女光中見老人。雨露一門華發潤,江山滿座彩衣新。
只將千載苓為壽,更住人間九百春。 《祖母生日》唐代: 朱長文挺生賢德對耆英,歲物皆新氣淑清。
年至七旬人已少,子為四品世稱榮。紫泥屢捧門多慶,華發雖稠體益輕。
欲比遐齡何所似,蟠校結實老仙京。
7.贊美陌生老奶奶的優美句子
我是聽著奶奶唱的贊美詩長大的。
“清晨起來滿心贊美主,一夜保佑我平安。東方太陽紅,頭上天色藍,柴門兩扇淥水一灣……”傳統的民族五聲音階、典型的中國式意象、奶奶的閩南口音以及溫州話演繹法,為眠床上的我,開啟了多少個純凈卻又富有色彩的日子啊! 【第2句】→如果不是閱讀《圣經》,我無從領略奶奶的好學精神。
奶奶小時侯上過學,但那時的學堂里只有她一個女學生,經不起那幫調皮的男同學的一再捉弄,奶奶只好退了學。等到閑暇之年拿起《圣經》,眼前的知識早已是“看上去明的,摸上去平的”。
問鄰居,問教友,當然,后來更多的是問我這個貼心的小孫女,奶奶六七十歲以后,讀書、看報基本沒問題。遇到冷僻的字眼,她還會細心地將之臨摹下來,待到若干天后碰到我,才從書中取出小紙條一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