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行數里,忽見一座高山,陰云垂地,黑霧迷空。
太宗道:“崔先生,那廂是甚么山?”判官道:“乃幽冥背陰山。
”太宗悚懼道:“朕如何去得?”判官道:“陛下寬心,有臣等引領。
”太宗戰戰兢兢,相隨二人,上得山巖,抬頭觀看,只見:
形多凸凹,勢更崎嶇。
峻如蜀嶺,高似廬巖。
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
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
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
陰風颯颯,黑霧漫漫。
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
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
那里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云,澗不流水。
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
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
山前山后,牛頭馬面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
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
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
——寫的是太宗過陰。
作品簡介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自《西游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
并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他生活在明代中葉,約當公元1500~1582年間;出生在一個由文職小官僚而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
他極好讀書,但常遭官府吏胥敲詐,對社會現實頗為不滿意。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
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
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
后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
是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
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
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
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后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西游記古文版寫景較短的句子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