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經典名著里好句和賞析(帶題目的)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可人們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歌德《浮士德》) 所以一旦走偏時善良的人就會出現內心的沖突。
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事莫過于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拉伯雷《巨人傳》) 啊,原來連巨人也會為此而痛心,何況我呢? 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蒙田《隨筆集》) 激發你不停的探索。 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著孩子的想法生活。
(高爾基《童年》) 在什么年齡干什么年齡該干的任務 - 發展心理學 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還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們永遠不分離:如果我有一句話使你今后難過,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樣的難過,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饒恕我吧!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我們可以選擇為對方留下美好的回憶。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快樂時每個人都和你快樂,悲傷時只有你一個人在悲傷。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海明威《老人與海》) 你可以殺了我讓我倒下,但永遠無法使我跪下。
面包!面包!我們要面包! (左拉《萌芽》) 馬斯洛五種基本需要之首 - 生理需要。 我從沒有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拜倫《拜倫詩選》) 人不付出就別指望收獲。 自己的行為最惹人恥笑的人,卻永遠是最先去說別人壞話的人。
(莫里哀《偽君子》) 防御機制中的“反向” 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微笑是最無價的,最迷人的,卻是人們最吝嗇于去做的。
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和香膏,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醫治創傷。(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2.名著中好句賞析,帶題目
1“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出自《狗·貓·鼠》):表現了作者不喜歡貓的原因。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
5、“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6、“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5、“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6、“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7.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創傷,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這句話意在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只余下萬千感慨,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這就是我們對待往事應有的心態。
8.“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剔除私心雜念,遠離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這些心靈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為赤子創造的博大寬廣的精神世界。
對不起,我只找到這些
3.好段摘抄及好段中的字詞賞析
夏 感梁衡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 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墻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
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 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象海浪涌著一艘艘的 艦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 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
夏天到了。夏天的色 彩是金黃的。
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 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夏天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 的黃色棗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 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 出旺盛的活力。
這時他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 點作著最后沖刺。[賞析]本文寥寥數百字,卻堪稱當代散文中難得的精品。
文章起筆連用三個比喻,“一鍋冷水”“ 密密厚發”“黛色長墻”看似撲拙,卻從感覺和視覺上貼切地再現了“整個夏天”“芊芊細草”“淡 淡綠煙”的特點,勾勒出夏景的宏觀。而“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一句,則宛然上 述一組鏡頭的畫外音樂。
這兒的“煩”,顯示著夏的熱力,卻絕不沉悶;悠悠溢出樹間的聲聲長鳴, 映襯著夏景的明快,烘托著一種“蟬噪林逾靜”的氛圍,也更加表現出夏日大地的充實、厚重。于是 ,在聲色互補、虛實交融之中,作者已經為全文定下了昂揚積極的主調。
2夏至微山湖李勝跳躍的微山湖水逐波趕浪,一望無際的湖面上偶爾有被水托出的村莊,柳蔭下,一碧青磚瓦房,白 云深處隱約可見幾里長的漁網。乘坐小舟駛向湖心,你便看到夾岸湖葦向你招手,湖葦叢中搖蕩出成群結隊的牛羊,在低頭覓食。
勤勞的農人開始一天的忙碌。我們的小舟順風駛在遼闊的湖面上。
成群的鴨鵝在老漢的吆喝中爭先出 巢,歡叫著,紛紛跳入水中,翅膀拍打著水面。悠閑的漁人光著腳板在村頭的樹蔭下談論著,秀美的 村姑系著白裙、紅裙在石臺上揉洗著衣服,看到遠客到來,都抬頭相望。
如果你和好客的漁人攀談, 他們會熱情地做你的導游;假若你與姑娘們交談,她們會爽朗地和你說笑。再放眼四望,你便會發現 碧如盤的荷葉摻雜著點點紅光,團團雪球,成片成排地幾十畝、幾百畝地出現。
那瞪著圓圓眼睛的老 荷果和人搖頭,漁人會笑著說:“那半閉著的蓮蓬才是生吃的佳果。”小舟歡快地穿過雞豆塘,越過 菱角池,劃向空白水處。
長長的漁網不在眼前,一葉小舟在一村姑的駕駛下,從荷塘中穿出,駛向下 網處,村姑用手里的船槳拍打水面,吆喝著,樣子逗人。漁人說,她遇上了大魚,在向網中趕。
遠處 的青山近了,層層樹林、果林遍布群山。山腳下,寬敞的柏油馬路人來人往,寬闊的碼頭,排排船隊 在靜候著。
夕陽如光屁股的孩子,一溜煙地跑進西天的山腳。遠處的村莊繞上一層薄霧,漸漸模糊。
河曲搖渡的 老翁嘮叨著收工,我們的小舟在煙波中流去,身后,那蒼山、那小樹、那近水……呈現出一個金黃的 世界。(摘自《人民日報》)[賞析]文中描寫的是水鄉夏日的風物情調。
以湖為中心,放眼四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牛羊鴨鵝盡 在畫中,一幅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圖景在作者的妙筆涂抹下,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在作者的筆 下,一切有生命沒生命的東西都具有了人的感情,比如“跳躍的微山湖水逐波趕浪”“湖葦向你招手 ”“那瞪著圓圓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搖頭”等,使畫面的調子更加明快。另外,文章用詞看似信手拈來 ,卻極為準確、傳神,比如“湖面上偶爾有被水托出的村莊”中的“托”,“搖蕩出成群結隊的牛羊 ”中的“搖蕩”。
3苦 夏馮驥才這一日,終于擱下扇子。來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風,忽吹得我衣訣飛舉,并從袖口和褲管鉆進來,把周 身滑溜溜地撫動。
我驚訝地看著陽光下依舊奪目的風景,不明白數日前那個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 里了。 四季是來自于宇宙的最大節拍。
在每一個節拍里,大地的景觀便全然變化與更新。四季還賦予地球以 詩,故而悟性極強的中國人,在絕句中確立的法則是:起,承,轉,合。
這四個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 質。起始如春,承續似夏,轉變若秋,合攏為冬。
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輪?為此,天 地間一切生命全部依法從著這一節拍,無論歲歲枯榮與生死的花草百蟲,還是生命百歲的漫漫人生。 然而在這生命的四季里,最壯美和最熱烈的不是這長長的夏么? 女人們孩提時的記憶散布在四季,男人們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
這是由于我們兒時的伴侶總是各 種各樣的昆蟲。蜻蜓、天牛、螞蚱、螳螂、蝴蝶、蟬、螞蟻、蚯蚓,此外還有青蛙和魚兒。
它們都是 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種昆蟲都給我們帶來。
4.如何賞析語句中的字詞或句子,分別在散文·小說·詩等不同文體
一,語言特色的賞析 1,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而又親切自然,充滿文雅的書卷氣,特別是多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畫面,令人讀后久久沉浸于這種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對偶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點,運用……幾個極富表現力的動詞,把……寫得惟妙惟肖,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圖畫,令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所見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深沉雋永,感人至深,讀者無不為那份真摯而濃烈的感情而動容,始知天下……之情與共。 5,本文語言極富夸張、諷刺的味道,特別是……幾句,把……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進入對……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6,本文語言極富哲理,特別是……幾句,告訴我們……,使我們讀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啟發我們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二,寫作手法的賞析 1,小中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例,《哨子》《帆》《螢火蟲》。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例,《范進中舉》 3,象征:本文運用象征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準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
例,《白楊禮贊》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令人讀后不免頷首稱許。例,《麥琪的禮物》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使所表現的對象更豐滿,更鮮明。
例,《白楊禮贊》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例,《白楊禮贊》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例,《孤獨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例,《愛蓮說》 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后才突然揭開謎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轉入深深的思考。
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并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 注意:中間打省略號的地方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添加。
賞析文章寫作知識精要寫作賞析文章,重在“賞”、“析”“評”,即鑒賞、分析、評價原作。而賞析的關鍵就在于讀懂原文,審清題干,把握寫法細節。
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了解考查角度,打好基礎知識1、賞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及其表現。
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藝術手法,表現一個怎樣的主要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局限性。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主題深刻、立意深遠、意韻豐富、含蓄蘊籍、言近旨遠、意在言外、深刻獨到等;主要的藝術手法有: 渲染、烘托、對比、想象、聯想、象征、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提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2)敘述種類,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等;(3)表現手法,如想象、聯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比小見大、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托物言志、寓言寄意、用典、諷喻等。(4)描寫方式,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5)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聲色結合、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簡筆勾勒、工筆細描、白描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7)意境的創設、修辭的運用(比喻[分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白描、擬人、襯托(反襯、陪襯)、頂真、對比、對偶、反復、反問、反語、互文、借代、設問、排比、夸張、雙關、用典、引用、象。
5.作文賞析,至少五處
我喜歡海,是因為海有著廣闊的胸懷,那波動的浪花,總會使我的心也晃動起來,那藍色的音樂,朦朦朧朧、縈縈繞繞,它可以遮蔽眼淚,它可以隱藏謊言,它總是默默的溶解著紅塵里的那些紛紛擾擾。(擬人,生動形象地體現出海的的廣闊的胸襟,它包容著我們,包容著世間一切,凈化心靈)我的心會隨著潮起潮落,在沉浮中找尋那些枯萎了的記憶。(賦予回憶以生命,體現回憶的靈動)
我喜歡海,是喜歡大海苦澀的味道。(感官,大海的“苦澀”吸引著讀者,為下文奠定基礎)每當我站在海邊,總會有一種難言的情感在心底滋生。我不知道那軟軟的沙灘承載過多少甜蜜的足跡,不知道那無情的浪花沖走了多少無悔的約定。(擬人。沙灘承載足跡,浪花沖走約定,照應前文大海為所有人都敞開著胸懷,這些人中也有失意的,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深入“我”的內心,回憶篇連而至,感觸良多)
我時常在回憶中徘徊,或許是在尋找什么,或許是在等待什么,總會有人問為什么,自始自終我都不能給自己一個完美的解釋,或許,我被回憶弄混了今天和明天,總是喜歡獨處在一個場景里,或者在某個地方失神的留戀忘返。
有些人,有些事,最終都成了生命里的故事。若干年后,也許會記得某個熟悉的身影,也許會記起某個故事的片段,但是,那些曾經無論怎樣被時間的浸泡打磨,都不會在記憶里消失的苦澀味道,總會使我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沖動,在我的內心驚起波瀾。
我感動海的完美,是因為我喜歡海。
(整一段以“我喜歡海”貫穿,反復出現“我喜歡海”,加強情感)
6.如何賞析詩句中的詞語或字(在線等)
詩詞的語言特色是形象,凝練,富有表現力。
常見的語言特色類型有:1。清新。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
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絢麗。
其特點是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思想。4。
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
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品味,6。
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1.從題目切入。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
從題目切入,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 例如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題中的“過”與孟浩然《過故人莊》的“過”相同,意謂“訪問”“探望”。
詩題的顯性的信息就是探訪著名香積寺院。詩中描寫的重點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見所聞,最后流露出的“安禪制毒龍”的佛學情感也是由探訪而來的。
2.從注釋切入。例如:竇鞏《南游感興》 傷心欲向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注]竇鞏,中唐詩人,越王臺,相傳為春秋時越王勾踐登臨之處。
注釋中的“越王臺”,那是暗示你用典;“中唐”暗示的是此時唐朝在逐漸走向衰落。結合詩題、詩文,便可得知,詩人是在吊古傷今,表達了對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的沉重嘆惋之情。
3.從語言切入。例如: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賞析:春天景色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木,波面生紋,如細縐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
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4.從細節切入 優秀的詩歌,總是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體。這里的“個別”、“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透視過這個獨具特點的個性,便可以挖掘詩中蘊含著的情感。
例如:《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至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寫詩人枯坐敲棋,獨靜無聊,與前文構成鮮明對比,表現了詩人落寞失望、焦躁悵惘的心緒。5.從背景切入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時代的印記。因此,欣賞古代詩歌不能不聯系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
例如:鷓鴣天 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 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 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 仲宣懷遠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 莫負東籬菊蕊黃。 【注】仲宣:即王粲,建安七子之一。
董卓作亂時,他寫了《登樓賦》,賦中充滿了滯留他鄉,懷才不遇的情結。(1)“恨”,這個字把梧桐人格化了,滲入了詞人的思想感情,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
(2)寒日、梧桐、夜來霜、團茶、瑞腦、酒、夢、菊蕊,以至古人仲宣,都被詞人彩筆融為一體,都為思鄉服務。 從整首詞的風格和一些詞句來看,這首詞當作于詞人南渡之后。
詞人和大批的中原人士一起,倉皇南奔之后,顛沛流離,沒多久,丈夫趙明誠又急病身亡。這樣,詞人既失去了故國和故鄉,又失去了至親的親人,成了一個“孤舟嫠婦”,不幸和痛苦伴隨著她。
對李清照這樣感情豐富細膩的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因此,在她后期詞作,再也無法一睹前期那樣情致,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深沉的、無限痛楚的心音了。
小小點撥:煉字與煉句。 古代詩歌特別講究用詞用句的準確與凝練,有“推敲”佳話。
李白“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出”字,杜甫“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綠”字,而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更是著一“鬧”字而卓絕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歡用系列字詞來塑造一定的意境。
孔上任《桃花扇》:“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中便以“殘”、“廢”、“瘦”、“空”等詞營造戰后荒涼的氣氛。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大”、“孤”、“長”、“落”、“直”、“圓”等詞描繪塞外雄奇瑰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賞析字詞句子的經典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