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井得人中有哪些特殊句式
1、判斷句: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譯: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2、倒裝句: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翻譯: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里。
3、省略句:(丁氏)告人曰。
翻譯:丁氏把這件事告訴別人。
現在穿井得人是一個成語,成語告誡我們不要聽信謠言。
擴展資料:
穿井得人的解釋:
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個勞力,幾經傳言后卻變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 這個故事說明,對待傳言,要持審慎態度,更不要以訛傳訛,要經過辨別考察,才能確定其是非真相。
出處:《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作者:張雙棣。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聞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翻譯: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里。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像這樣追求聽聞,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
2.穿井得一人實詞虛詞翻譯
1、重點實詞及其翻譯:
(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開鑿。
(2)溉汲——溉汲:打水澆田,汲:從井里取水。
(3)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4)國人道之——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道:講述。
(5)聞之于宋君——聞: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問之于丁氏——于:向。
(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勞力。
(8)丁氏對曰——對:應答,回答。
(9)求聞之若此——若此:像這樣,如此。
(10)不若無聞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2、重點虛詞及其翻譯:
(1)之
①宋之丁氏——之,助詞,的。
②有聞而傳之者——之,代詞,這話。
③國人道之——之,代詞,指“穿井得一人”這件事。
④聞之于宋君——之,代詞,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之,助詞,的。
⑥求聞之若此——之,定語后置的標志,語序應為“若此之求聞”。
(2)而
①家無井而出溉汲——而,表示承接,不譯。
②有聞而傳之者——而,表示遞進,就。
(3)其
①及其家穿井——其,代詞,他的。
②其人曰——其,代詞,那。
③奈何憂其壞——其,代詞,它。
(4)于
①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于,介詞,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介詞,在。
3、《穿井得一人》全文及翻譯:
(1)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國的一戶丁姓人家,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派家里的一個人去打水,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
(3)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4)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
(5)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
(6)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丁氏答道:“節省一個空閑的人的勞力,并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
(7)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擴展資料
《穿井得一人》選自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組織門客所撰的一部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呂氏春秋》書卷二十二《慎行論·察傳》。
文章啟示:
凡事都要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3.翻譯古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譯&字詞解釋宋之丁氏,家無 愛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沒有井,常到外面去擔水,他又經常在外居住,便請人到他家鉆井,他告訴別人說:“我鉆一口井就是獲得一個勞動力。”
有聽說的又傳給別人說:“丁氏鉆井得到一個人。”本國的人就這樣道聽途說傳著,被宋朝的國君知道了,國君便派人向丁氏詢問這件事。
丁氏對詢問的人說:“是一口井使我減少了一個人的工作量,并非從井中挖出一個人 。像這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來得好啊。
================================宋之丁氏,家無井 氏(姓:姓氏,姓丁的人家) 及其家穿井 及(等到) 得一人之使 使(差遣,需要一個人來工作) 翻譯句子: 1。 家無井,而出溉級。
他們家沒有井,常到外面去擔水。2。
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本國的人就這樣道聽途說傳著,(后來)被宋朝的國君知道了。
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不要為盲從,以訛傳訛;要調查研究;凡事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偽。
4.穿井得一人中有哪些字是一字多義
1、之
(1)聞之于宋君:代詞這件事
譯文: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里。
(2)得一人之使:助詞的
譯文:得到一個人的勞力。
2、聞
(1)有聞而傳之者:聽到的人
譯文:有人聽到這話傳播出去。
(2)聞之于君:使聽到
譯文:使國君聽到這件事。
3、以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認為
譯文: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距離人近。
(2)以故東遷:因為
譯文:因為一些原因搬到東邊。
4、于
(1)聞之于宋君:向
譯文: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里。
(2)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譯文: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招集他的門下賓客,輯百家九流之說而編寫成的,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39年左右。關于《呂氏春秋》的成書過程,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所記,當戰國之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 原君,齊有孟嘗君,都以喜養賓客名聞天下。呂不韋時為秦相,覺得以秦國之強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種羞恥,就大招門客厚待之,養士至三千人。
5.穿井得一人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 ①穿:穿井得一人 古義::挖掘、開鑿;今義::破、透 ②國:國人道之 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③道:國人道之 古義:講述;今義:道理 原文: 《穿井得一人》出于《呂氏春秋》春秋:呂不韋組織門客所撰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釋義: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說:'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
'全國的人都在說這件事,后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
'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擴展資料: 一、詞類活用: 1、聞之于宋君: 使動用法,使。
聽見 二、一詞多義: 1、聞 聽到 有聞而傳之者 使。
聽見 聞之于宋君 三、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這件事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結構助詞,的 得一人之使 2、于 介詞,“被” 聞之于宋君 介詞,“向”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介詞,“從”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賞析: 本單元是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包含了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引人遐思,給人啟迪。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體現了寓言的諷喻特色,在網絡自媒體時代,它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實詞的教學也應得到相應重視。 對待傳聞,應采取審慎的態度,調查研究,不輕信盲從,不以訛傳訛。
不傳播未經自己考證的話。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練就一雙慧眼。
“謠言止于智者”這句話絕對正確!智者不會輕信傳言,更不會傳播謠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無濟于事的。
辟謠的重要法寶,是讓事實說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6.穿井得一人文言文中的之字的意思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中的之字的意思為: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
出處:春秋·呂不韋《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白話釋義: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像這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
之拼音:zhī,注音:ㄓ,簡體部首:丶部,部外筆畫:2畫,總筆畫:3畫,五筆:PPPP 倉頡:INO,鄭碼:WA,四角:30302,繁體部首:丿部,部外筆畫:3畫,總筆畫:4畫 結構:單一,電碼:0037,區位:5414,統一碼:4E4B,筆順:丶フ丶 釋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
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
等閑視之。 5.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擴展資料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
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從之。
白話版《說文解字》:之,長出。像植物過了發芽的階段,枝莖日益茁壯,有所擴張。
字形底部的指事符號“一”,代表地面。所有與之相關的字,都采用“之”作邊旁。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之流[zhī liú] 同一類的某人或某物。
3.之子[zhī zǐ] 這個人。 4.謂之[wèi zhī] 稱這是。
5.上之[shàng zhī] 治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穿井得一人全解字詞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