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中疊詞的作用
<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極為燦爛的華章,它之所以璀璨瑰麗,與其豐富厚蘊的語言運用藝術密不可分.疊詞的大量運用是<詩經>的語言特色之一.它不僅體現了靈活多變的語法功能,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詩經>的藝術表現力.本文探討了<詩經>疊詞所具有的較強的藝術功用及其對后世文學的深遠影響. 摘 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世的文學創作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詩經》中運用了大量的疊詞,本文所說的疊詞包括疊音詞和單音節詞的重疊形式,《詩經》中的疊詞不僅是一種詞匯現象和語法現象,從語用層面上看,還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本文主要探討疊詞在語用平面上的作用,就疊詞對《詩經》意象塑造、意境升華、聲韻錘煉幾方面所起的作用談談筆者的看法。
2.在古詩中使用疊詞有什么作用效果
詩歌中疊詞的作用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頭連用了七組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向來受到人們的賞識。
徐說:“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梁紹王稱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這七組疊詞妙在何處呢?首先,在內容上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詞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狀態。“尋尋覓覓”,側重寫動作,心神不定,悵然若失;“冷冷清清”,側重寫感受,孤單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慘慘戚戚”側重寫心境,悲慘凄涼,終日愁苦。
三者用“情”貫穿一起。其次在聲律上急促跳動,鏗鏘有韻,有節奏感。
此外,在結構上為整首詞定下基調,創造出悲傷的氛圍,使讀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見,疊字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開頭六句連用了六組疊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后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古詩十九首》在疊字運用上堪稱典范。再如《迢迢牽牛星》,全詩僅十句,用了六組疊詞:“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形象地表達了牛郎織女纏綿的感情。 有些詩句由于疊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藝術魅力,贏得人們的交口稱贊,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長),用“紛紛”、“細細”,抒發自己惜花、愛花的心情,造語似癡,但情真意切。再如韋應物的“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賦得暮雨送李胄》),二組疊字使詩的意境更為深邃。
《后湖集》說,每讀此句“未嘗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嘆”,希望“圖蘇州”(韋應物)之句于壁,使余隱幾靜對,神游八極之表。 二是確切性。
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疊字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用“蕭蕭”摹擬落葉聲;黃巢的《題菊花》中“颯颯秋風滿院栽”,用“颯颯”摹擬風聲風聲;岳飛《滿江紅》中“憑欄處,瀟瀟雨歇”,用“瀟瀟”摹擬雨聲……疊字撮合婚姻時寫道:“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這里“諾諾”、“爾爾”是答應聲,相當于現代漢語中“好,好”、“就這樣”之類的詞,兩組疊詞把說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寫得活靈活現。
再如《木蘭辭》用“唧唧復唧唧”的疊詞,寫木蘭的嘆息聲,也十分精當。 用疊詞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如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顏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樂性。
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還有用疊字來描繪音樂的。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五弦彈》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風拂松疏韻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等等,這些疊字將樂聲的強弱、快慢、輕重表達得十分具體、可感。
古典詩詞中疊字使用頻率很高。有人作過統計,《詩經》三百零五篇中使用疊字有二百篇,正如劉勰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
這些疊字在詩中有三百五十多句,運用疊字達二十六處之多,構成了這首敘事詩的一大藝術特色。因此,在鑒賞古典詩詞時,對疊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視。
3.詩經中的雙聲詞和疊韻詞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6.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7.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8.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9.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揚,可以樂饑。《詩經·陳風·衡門》
4.含有疊詞詩句
李清照《聲聲慢》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元代散曲作家喬吉也曾作過一首全用疊字的《天凈沙》曲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5.含有疊詞的詩句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
念天地之悠悠
鱗鱗居大廈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李坤《鋤禾》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岑參《逢入京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無邊落木蕭蕭下
6.詩經中疊詞的作用
<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極為燦爛的華章,它之所以璀璨瑰麗,與其豐富厚蘊的語言運用藝術密不可分.疊詞的大量運用是<詩經>的語言特色之一.它不僅體現了靈活多變的語法功能,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詩經>的藝術表現力.本文探討了<詩經>疊詞所具有的較強的藝術功用及其對后世文學的深遠影響. 摘 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世的文學創作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詩經》中運用了大量的疊詞,本文所說的疊詞包括疊音詞和單音節詞的重疊形式,《詩經》中的疊詞不僅是一種詞匯現象和語法現象,從語用層面上看,還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本文主要探討疊詞在語用平面上的作用,就疊詞對《詩經》意象塑造、意境升華、聲韻錘煉幾方面所起的作用談談筆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