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課文優美句子及理解
1、我不忍心地踏著腳下肥嫩的青草,趕著羊群來到草原。這廣闊無垠的草原多美啊,到處都是養眼的綠色;這里草原的天空多美啊,以藍色為底色的天空中覆蓋著幾朵悠悠的白云,藍中帶白的天空真美!
2、這時,草原上籠罩著金色的寂靜,遠處山巒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邊牛乳般潔白的云朵,也變得火焰一般鮮紅,草浪平息了,牧歸的牛羊群從遠方草原走來;只有那些夜間也不回返的駱駝群,還在柳林附近的湖邊上游蕩著,整個大草原一副安寧的樣子。
3、地勢平坦而遼闊,在遠方有微微起伏,整個大地都被綠油油的草覆蓋著,像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
4、草原美景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悠揚的馬頭琴聲,噴香的奶茶,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駿馬在奔馳,牧民在歌唱,那草原上的小花、牛羊、駿馬、牧人,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
5、夏天的草原綠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牛、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風吹草動,形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象,正如北朝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騎在馬背上,悠哉游哉,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
6、夏天,一場大雨過后,草原上的各種花兒,一夜之間都綻開了笑臉。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紅的似火,黃的勝金,整個草原像一座五彩繽紛的大花園,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叢中狂歌亂舞。喲,薩日朗花也開了,它那五片細長通紅的花瓣向下彎曲著,像一盞盞紅燈籠。這時,我就和小伙伴們高舉著一把把薩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戲,薩日朗花就像一支支永不熄滅的火炬在草原上跳躍。
7、草原的風在每一個不同的季節同別有一番不同的風韻,七月底是草原最美麗的季節,問也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它不像冬天的風那么刺骨,更不像秋天的風那么干燥;它美麗,在于它吹綠了萬物,吹開了野花,深深的草從在微風中搖拽,是那么的婀娜,充滿了神韻;它輕柔,它游過深深的湖水,掀起了陣陣微波,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銀光,碧水印著藍天,藍天襯著碧水,那種天連水尾水連天的那種畫面,宛如在天鏡中遨游,自在、奔放……
8、在草原的深處,還有潔白的羊群在悠閑地吃著青草,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顆顆珍珠。
9、在這廣袤的綠色原野上,有野花,有草甸,有森林,有坡地,有山丘,有河流,有雪山。那拉提,不愧為秀麗多姿的“空中草原”!
10、沿山坡盤旋而上,漫山遍野都是不知名的野花,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整面山坡如一張花毯在腳下綿延展開。山嶺引誘著你不斷前進,因為每次當你自以為登上了最高峰,才發現面前一山更比一山高。
11、春雨輕灑,草兒發芽,大地青綠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聽,牧羊姑娘那動聽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瞧,駿馬奔騰,牛羊成群。看,迎春花從睡夢中醒來了,它在微微春風中拼命搖動枝葉,搖呀搖,搖出了一朵朵金燦燦的小黃花,在青草的陪襯下,恰似一塊巨大的翡翠嵌入了點點黃金。整個草原如詩似畫。
2.5年級下冊課文草原的預習情況
草原【相關銜接】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后,他在**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后,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于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后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范,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課文解讀】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并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
3.課文草原的生字拼音及組詞
課文草原生字偏旁和組詞:
1、毯
[tǎn]
地毯、毛毯、毯子、壁毯、渲、渲染
部首:毛
2、勒
[lè] [lēi]
勾勒、勒令、勒索
部首:力
3、吟
[yín]
吟唱、低吟、呻吟、吟詩
部首:口
4、迂
[yū]
迂回、迂腐
部首:辶
5、襟
[jīn]
衣襟、胸襟、對襟、襟懷
部首:衤
6、蹄
[tí]
蹄子、馬蹄、牛蹄、蹄筋
部首:
7、貌
[mào]
面貌、外貌、容貌、禮貌
部首:豸
8、拘
[jū] [gōu]
拘束、拘謹、拘泥、拘留
部首:扌
擴展資料:
《草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4.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草原的好詞好句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想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