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字詞句篇的教學
小學語文字詞句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也是重要一環之一,所以,要在小學就要打好基礎。
那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授以方法,巧于引導。在學生識字學詞用句上下功夫。
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認識。 一、自編歌訣激發興趣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歌訣記誦感興趣,老師就采用歌訣記憶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尤其是要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去自編歌訣,學生記誦起來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我教的是農村小學生,他們對農村的事物熟悉,我就把學習知識的歌訣與他們一起自編唱誦。
例如,一年級小學生記a o e等字母,書上的歌訣是:“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小學生對書上的歌訣不易懂,而且,小學生讀完之后只是記住了型,我就把這首歌訣改了一下,讓學生背誦:“a像小辮腦后拖,雞蛋圓圓ooo,小魚擺尾eee,農村生活真快活。”這樣一改,小學生就把a的形狀與梳著馬尾辮的小姑娘的形象聯系起來了,對照印證強化了記憶。
而歌訣中的雞蛋、小魚是孩子們常見的東西,他們把熟悉的事物與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印象更加深刻。記憶的知識也更加容易和牢固。
此外,還有“i像立正站得好,u像跳繩搖啊搖,---------”所以,老師要結合實際打破書本上現成歌訣的束縛,大膽去自編歌訣。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編歌訣記憶所學知識。二、授以方法給學生引路在學生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學習引好路。
學生在采用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中受到啟發,會認真去思考、探究。這樣,老師就起到了引導思路的作用。
例如,學生記誦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時,有的學生總是背誦不下來。還有的背誦時句子順序顛倒,還有更多的是背誦時總卡殼,結結巴巴背了上句接不上下句。
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詩句先寫到黑板上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讓學生速讀,讀得十分流利后,再去背誦。然后,在學生背誦語句凌亂無序時,再讓學生把詩句的句首四個字寫在紙上:“草---拂----兒---忙----”作為提示,學生看著這四個句首字背誦《村居》全詩,很快學生也不結巴和卡殼了。
背得慢的學困生也有了很大進步。此外,讓學生學習整體認讀音節時也是如此,針對學生記不下來整體認讀音節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把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分成幾類,例如,(1)z c s zhi chi shi r與 i組成八個音節:zi ci si zhi chi shi ri ;(2)y 、w與組成兩個音節:yu wu ; (3)y 與e 、ue組成兩個音節:ye yue ;(4)y與in un uan ing 組成四個音節:yin yun yuan ying 。
這樣,讓學生分類記誦就很容易記住了。同時,讓學生用整體認讀音節去組詞,強化記憶。
例如,(1)侄子、尺子、日子、次子、獅子、柿子、石子、式子、虱子、院子、魚籽、葉子、椰子; (2)四十、詩詞、只是、知識、事物、云霧、實施、事實、時事、嗚咽;(3)雨夜、魚翅、爺爺、也是、一次、午夜、越野、五岳、支持、因此、音樂、隱約;(4)無疑、一只、一日、四頁、醫院、一元、愿意、音義、字韻、詩韻、雨云、映月 (5)月影、營運、詩詞、四肢、四支、飲食、吟詩、于是、浴室、魚食。學生對老師教給的方法感到比較實用,也對他們是個促進,因為學生對老師的點撥感到很認可,在有了進步時,老師及時鼓勵他們想辦法戰勝困難。
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老師教給方法才能引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教師示范感染學生有時候,老師要給學生做個示范,因為老師的示范作用很大,感染學生,促使學生仿效老師去做。例如,老師想讓學生把一篇文章背誦得一字不差,老師事先要背的很流利,然后在學生練習背誦時,給學生展示一下“背”功,學生看到老師這么大年齡都被松下來了,我們年齡小,記憶力強,所以應該背誦得更加熟練和扎實才行。
老師的行動對學生是個示范,其感染作用不可小覷。此外,老師的示范作用不僅僅在學詞句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激勵作用。
讓學生寫日記,這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所以,老師也要堅持寫日記。讓學生限時寫作文,老師也要給學生當面現場完成一篇范文,這對學生的感染力也是很大的。
四、分組競賽激勵學生在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分組競賽學習激勵的做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讓學生記憶詞句時,看那組學生積累的詞句多,在用詞句灶具上看哪組學生積累本上的詞語造句精當。
在課堂上看那個小組的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和積極發言,研討交流氣氛活躍,學優生對學困生幫助得好,使學困生進步幅度大。這樣,通過分組競賽學習,激勵全班學生,老師和班長對全班進行日評比、周總結,大力表彰有進步的小組和個人。
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使全班學生都有很大進步。
2. 如何正確利用ppt教學小學語文
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課件才能達到預期或更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使教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那么什么是最優化?講的通俗一點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扎實.最優化的標準有兩個:最大效果和最少時間.多媒體課件不是電化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一、用多媒體課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多媒體課件有生動、豐富、即時反饋等特點,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能夠按照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知識內容,舉例說明、進行演示、反復學習,這些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教學質量.1、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能夠將授課內容以大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資源,增大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控制范圍,并且為教師控制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幫助,另一方面,能呈現形象的視聽覺刺激,以起到突出重點,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動活潑的畫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多媒體課件還能使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使學生很自然的抓住重點、難點.據對我校班級課件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多數同學認為,自從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來,老師上課生動了許多,課堂氣憤活躍了許多,而且豐富的畫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聽課效率提高了許多.2、清晰呈現教學內容教師通常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傳統媒體所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在講解比較抽象的知識、以及人類肉眼所不能接觸到的微觀世界等,過去教師在講解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而今天多媒體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除了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之外,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現出來.3、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實現因材施教現在有很多學校已經開放了聲像閱覽室,也在Internet上共享了多媒體教學資源,這都使學生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對于一些在課堂上不能正確理解的問題有了更好的解決途徑.同時,大量的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廣泛的學習.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二、利用多媒體課件要注意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學工具中的一個重要工具,但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意與傳統教學媒體相結合,進行教學媒體選擇時應從哪些因素上加以考慮呢?1、學習者特征因素 學習者的特征是教學媒體選擇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其中包括學習者的年齡心理特征、認知結構、知識經驗等.同一特征的學習者在使用不同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選擇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應當充分考慮和估計學生方面的特征因素.再來看一下我們的調查結果: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老師的課件太死板,太單調.這表明我們的學生現在的心理特征是對新、奇、特、動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就要投學生所好,通過興趣的調動來表現所期待的學習行為,新、奇、特、動的事物比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必須把握好這個“度”,過分的追求新、奇、特、動必將起到反面作用,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意志力弱、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觀察問題能力不強的、性格還很不穩定的小學生.2、依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利用媒體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是現代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只要是能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就是針對于這一教學內容來說最合適的媒體.3、從擁有的教學媒體資源方面加以考慮教學過程中選擇媒體僅僅看教學媒體的特性和功能是不夠的,還應從學校實際出發,盡量選用教學效果好,成本相對小的教學媒體.另外,還應從教師運用操作教學媒體的能力出發,選擇和運用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多媒體課件.。
3.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有時候抓住課文中的一兩個關鍵的詞語,往往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然而審視當前的詞語教學,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竭力回避或者“滑過”,或者教得一絲不茍,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進行科學準確地詮釋, 一些教師甚至要求學生照搬、照抄、照背參考書或字典對詞語的解釋,顯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怎樣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呢?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
它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師:這個詞誰會念?生:滋潤。
師:字音讀準了,能讀出感覺,讀出意思嗎?(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師:大家看,這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生:三點水。
師:對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變得滋潤起來,萬物滋潤了,人滋潤了,感覺就舒服了!那該怎么讀?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生:滋潤。
(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么樣的語境中運用。
此時,“滋潤”在他們眼里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匯,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征著萬物復蘇,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
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象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
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
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
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后,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么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鼠標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
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
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么“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并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
4.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從教以來我一直教小學語文,如何提高字詞教學有效性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字詞教學,不應該僅僅只是識字教學,而應該是貫穿各年段的語文教學之中,在識字、閱讀、習作中,都能體現字詞教學.課程標準中對字詞教學提出了多維目標要求,先是喜歡識字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養成主動識字的學習習慣,再是獨立識字的能力,理解詞句、積累詞句的能力,運用詞語表情達意的能力等等.字詞教學,體現的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教學.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最佳動力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有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愉快的學習,不感興趣,就不想學習,即使勉強的學習也會感到是沉重的負擔.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成了提高字詞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在教學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淺見: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養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最佳動力.日常生活是一個廣闊而充滿活力的學習漢字的天地,作為低年段的老師應鼓勵學生養成通過多途徑識字的良好習慣,課內教學引伸到課外,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漢字,從具體的情境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養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在街道上,只要見到不認識的漢字,就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去自覺識字的習慣.所以我在教學中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如街道上的廣告牌,商店的招牌,玩具的說明書,服裝的商標.在讀書,看電視時也要鼓勵學生識字,在具體的語境中,孩子們識字的印象會更深刻寫,不但記住字形而且能基本理解字義.對于自主識字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鼓勵,以點帶面,以便帶動其他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收集學生的識字成果,在班級創立一個展示平臺,兩周為一個周期以比賽的形式展示學生的成果.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舞臺,還激發了學生濃厚而持久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從不同渠道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二、創設多樣化的字詞教學形式,體驗字詞學習的趣味性在現代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自我主動學習的愿望.教師在課堂上要轉變角色,積極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搭設平臺,創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字詞教學的課堂,讓學生體驗字詞學習的趣味性.1、游戲化學習掌握字詞.低年級語文字詞教學游戲化,可營造一種其樂融融氛圍,使學生在自然而愉悅的狀態下學習,有益于開發孩子的智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如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找朋友、我來當小小醫生、字型小魔術、編字謎等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字詞,這游戲可根據所教授的課文內容或生字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去設計.如,在學習“碧”字的時候,可通過編字謎“王白坐在石頭”讓學生通過猜謎去識字、去記憶字形.對于形聲字、形近字的學習,可通過“找朋友”讓學生通過給生字找拼音朋友、詞語朋友、反義詞朋友、近義詞朋友、形近字朋友、同音字朋友,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在教學字形較繁瑣的生字時,可通過“字型小魔術”利用學生學過的漢字通過加、減、換、添一筆、減一筆等方法幫助學生記住生字的字形;而易讀錯、寫錯的字、多音字可讓學生來當小小醫生,進行判斷簡析,加深印象.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或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創設出更多的幫助學生學習字詞的方法,提高字詞教學的有效性.2、運用評價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學生的成長其實是學生的自我主動成長,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有效教育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搭設一個展示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評價平臺,促進其自我反思、自我評價、主動成長.如在教學中可利用比賽、分小組學習、一幫一等形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相互幫扶的空間,再通過評比展示學習成果,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抓住關鍵詞,體會字詞的表情達意在低年級字詞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字詞句意思的方法,在閱讀中理解、積累詞語.要想積累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基礎,而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是了解課文中字詞句意思的基本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即段落中的句子、句子中的詞、詞中的字,采用多種方法引導深入理解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如:在教《翠鳥》這一課時,文中有一句“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老師將“蹬開”換成“離開”行嗎?為什么?通過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明白“蹬開”比“離開”更加準確,更能體現翠鳥離開葦稈時的動作、神態、速度生動傳神描繪.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詞,以至于字,既讀準了字音又了解了字義.這樣由詞到句,有句到段、到篇,層層深入,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強化詞語學習、積累、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的字詞教學不能停留在字詞的意思理解水平上,還應體現在學生積累詞句的能力、運用詞語表情達意的能力的。
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閱讀則是達到目的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于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它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而閱讀能力較弱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因此,我們年級組的研修主題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大問題下,我確立的個人研修主題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透徹,往往對理解整篇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種耗時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體的景物來突出這個“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點?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點?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是圍繞著這個“甲”字來寫,用了先總后分的敘述方式,以下的內容都是“甲”字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無疑起了先導作用。
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句子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句子。如《鄉下人家》中“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句話的理解,我就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你見過的城里的雞是什么樣子的,你在鄉下見到的雞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進而比較來理解鄉下的雞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從而理解“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一篇文章,總要表達某種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往往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一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漓江的水說成“碧波”,把游覽桂林山水說成“在畫中游”,這分明是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過渡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圍繞研修主題,本學期我認真地參與各種研修教育活動,在準備集體備課區內展示時,我積極虛心地參加,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組的活動比較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通過這次研修活動,我自身的素養有所提高,對研修主題有了進一步的探究。我本人在準備中心診斷組的診斷課《鄉下人家》時,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后,聽取組內教師的集體備課的建議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課上得比較成功。課后,在校內教師評課的基礎上,我再次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進行反思,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改進、提高。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自身在理論和實踐中均有收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在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還將繼續這一研訓主題,扎實地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6.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
詞語教學要防止三種傾向。
一是詞語理解防止生吞活剝。“結合上下文理解”“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理解”是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重要方法。
有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基本脫離文本,忽視語境,不知不覺陷入了“望文生義”的偏狹境地,原本鮮活靈動的語詞被師生生吞活剝得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二是詞語運用防止形式單一。
經常看到這樣的尷尬局面,課堂上選取兩個詞讓學生造句,結果舉手的學生一個也沒有,這時教師只能用“點將”法,指令優秀學生勉強說了兩個句子,其他學生做觀眾。詞語的運用教學為什么會出現“冷場”?課后研討時,我們找出了學生表達出現集體緘默的原因:教師的詞語運用教學訓練形式太單一。
只有有機創設表達情境,有效激活表達欲望,詞語才能化做具體的形象貯存于學生的記憶倉庫,進而進入個人語言表達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學語文字詞句運用方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