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歌加賞析要短的一定要短的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難忘(wáng)。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bìn)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1],明月夜,短松岡。
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詞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相思令》 林逋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林逋終身未婚并不意味著他沒有經歷過男女情愛,這首詞體驗之真切、構思之新穎,確實是有感而發。詞寫兩情相悅的男女雙方難舍難分的送別以及別后的刻骨相思。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首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在詩人筆下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
2. 詩詞與賞析急求30首詩詞,越短越好,加上賞析,簡要賞析,越短越好
1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這首詩的前兩句就頗有畫意。
夜半更深,朦朧的斜月映照著家家戶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寵罩在夜的暗影中。 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這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著一片夜的靜寂,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無言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這兩句在描繪月夜的靜謐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顯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點。如果詩人的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的意境、手法便不見得有多少新鮮感。
詩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徑,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個獨特的、很少為人寫過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志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蘇,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這構思非常新穎別致,不落俗套。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總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喧鬧的聲響、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來了”為題,人們總是選擇在艷陽之下呈現出活力的事物來加以表現,而詩人卻撇開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一切習見的春的標志,獨獨選取靜謐而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曲。
這不僅表現出詩人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氣暖”,是誰“偏知”呢?看來應該是正在試鳴新聲的蟲兒。
盡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到在夜氣中散發著的春的信息,從而情不自禁地鳴叫起來。而詩人則又在“新透綠窗紗”的“蟲聲”中感覺到春天的來臨。
前者實寫,后者則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語加以綰結,使讀者簡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歡樂,什么是發現生命的歡樂之歡樂。“蟲聲新透綠窗紗”,“新”字不僅蘊含著久盼寒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信息時那種新鮮感、歡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緊相呼應。
“綠”字則進一步襯出“春氣暖”,讓人從這與生命聯結在一起的“綠”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氣息。這些地方,都可見詩人用筆的細膩。
2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
“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
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 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
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
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
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
3. 摘抄好詞好句加賞析
1.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
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
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
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
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
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賞析: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面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 4.承受幸福。
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旋渦淹沒,從幸福的顛峰上跌落下來。
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對一壇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賞析: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
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
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賞析: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余;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
6.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
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 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 “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 “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7.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
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
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
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8.我可以把我的友誼在水彩畫幅創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義。
也許有一天,當時間流逝,早已不小心掉進了遺忘的心湖。記憶的湖水沖淡了美麗的色彩,淡卻了當年的鐵膽錚錚之情,笑傲江湖,乘風破浪。
那幅畫早已變的卻是齷齪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許是女媧給人類創造了甜美彩畫,怕人類不珍惜,加點神水的斑跡,希望給人類帶來多姿多彩的畫面,在坎坷中鍛造人類的靈性吧。
賞析: 真不知是人心暫時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還是歲月沖淡了人生水彩的奪目光環。9.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無論你在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在時間的哪一個時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賞析: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所走過的路,體驗過的生活,你就會覺得其實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圍圈中。10. 人生如畫,生活本身是一副畫,但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是閱讀觀畫的讀者,而經過了風雨,辯別了事物,我們又變成書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譯著精彩.幸福更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縷花香,當花開放在心靈深處,只需微風輕輕吹動,便能散發出悠悠的,讓人陶醉的芳香。
我們!都有責任!賞。
4. 美句加賞析
1.“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
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 賞析:寫景簡練對稱,富有韻律之美,以“海”、“墻”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
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2.“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俏皮可愛的用詞風格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這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3.“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谷的來源。 4.“然而那幽暗的峽谷,卻依然如故。
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 賞析:疊詞的使用,精心而細致,寫出了峽谷幽暗凄清的特點,讀來瑯瑯上口,具有節奏感和韻律美。
5.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陽光是公平的么? 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抗議,“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公平的陽光之所以不“公平”,緣于作者對峽谷的深厚感情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賞析:湛藍的夜空,街燈與明星交相輝映,說不清哪是街燈、哪是明星。
詩的開頭,巧妙地以街燈和明星互喻,隨著迤邐遠去的燈火和繁星,把讀者引入“那縹渺的空中”,頓覺天上人間渾然一體。這樣,第二節就自然而然聯想到天上“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接著,進一步馳騁想象的翅膀,具體描繪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這里陳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詩人沒有—一細說,恰好留給讀者去細細尋味。
在一片繁華的“天街”上,詩人更關心的顯然是此間人們的生活狀況。因而詩的第三、四節,便借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以印證他們生活的幸福自由。
誰都知道,在原來的神話中,牛郎與織女扮演的是悲劇故事,他倆一在天河之東,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鵲橋會”;而在本詩里,這一對情侶的面目已經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銀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改動推陳出新,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尋,反襯出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蔑棄。
發人深思的是,天上的市街本是神異的幻境,詩人卻把自己的愿望當作活生生的實景來描繪,而且寫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點懷疑。
詩中還反復運用肯定性詞語“定然”,更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這一切,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郭沫若獨特的藝術個性。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賞析: 這首詩寫得寧靜、典雅,遣詞造句和詩行的組織,都富有古典詩詞的風味。
在這筆墨空靈的畫圖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遐想。異國海邊的靜夜,有著“對月流珠”的鮫人的幻影,這難道不是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的投射嗎? 詩的標題是《靜夜》,詩中用了大部分筆墨描繪靜謐的夜景。
詩的第1小節描繪了一幅極平常的畫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團團,星光點點,這些景致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見到的,透過詩,讀者仿佛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踱到屋外,隨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朧的林影,抬頭看那云團中漏出來 的疏星。如果順延著這條平淡無奇的寫景的思路寫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寫景的好詩罷了,但第2節一開頭,詩人劈頭問道:“天河何處?”這一問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帶到那廣袤的宇宙之中去了。
作者似乎想引領讀者的思緒去“精騖八極”、“神游萬仞”,似乎想讓讀者的眼光透過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無窮深處,但緊接著的一句“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開的心神收攏回來,模糊的海霧能阻擋住人的視線,卻不能阻擋那脫韁野馬似的想像。此時,放飛的心欲罷不能,已想到了很遠很遠——“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一句是極好的證明,證明詩人的想像的確已穿過了那茫茫的海霧,想像著有一位“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無聲地流下串串珍珠淚……“鮫人”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抑或是無窮的思念?這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這就是詩,這就是郭沫若的詩!這就是想像,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沒有后一節。
5. 古詩詞加賞析,越短越好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讀了白居易這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志.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云腳低”.“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于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在這里,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于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發出來;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后寫景;后面先寫景,然后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游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于窮形盡象的工致刻畫,而在于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馬茂元)
6. 好詞好句加賞析
6.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 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 “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 “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7.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8.我可以把我的友誼在水彩畫幅創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義。也許有一天,當時間流逝,早已不小心掉進了遺忘的心湖。記憶的湖水沖淡了美麗的色彩,淡卻了當年的鐵膽錚錚之情,笑傲江湖,乘風破浪。那幅畫早已變的卻是齷齪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也許是女媧給人類創造了甜美彩畫,怕人類不珍惜,加點神水的斑跡,希望給人類帶來多姿多彩的畫面,在坎坷中鍛造人類的靈性吧。 賞析: 真不知是人心暫時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還是歲月沖淡了人生水彩的奪目光環。 9.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無論你在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在時間的哪一個時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賞析: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所走過的路,體驗過的生活,你就會覺得其實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圍圈中。 10. 人生如畫,生活本身是一副畫,但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是閱讀觀畫的讀者,而經過了風雨,辯別了事物,我們又變成書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譯著精彩.幸福更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縷花香,當花開放在心靈深處,只需微風輕輕吹動,便能散發出悠悠的,讓人陶醉的芳香。我們!都有責任! 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沙原隱泉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以此推衍,人生、世界、歷史,莫不如此。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惟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致,歷史才有風韻。
答案出自:/link?url=kq6yiDjSLlMGhA_O37SDkmibtR15MiVRm85CGkudGPLBuHbRGom6B3cNFhOaK1ICDkuUFkfFTNAkY3FlL2GoscuAIx-_Z4SZ-QJGWtNeVdK
7. 優美句子摘抄加賞析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鐘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
——高爾基《時鐘》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鐘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艷與凄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張愛玲《秋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消磨掉.
——張愛玲《心愿》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
——《秋葉》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8幾個小伙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
——豐子愷《竹影》
賞析: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伙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9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致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10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凈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11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賞析: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8. 摘抄優美句子加賞析
《海上的日出》—— 巴金片段、賞析 語段: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里就出現了太陽的一小半,紅是紅得很,卻沒有光亮。
這太陽像是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步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來,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顏色真紅得可愛。
賞析:這是描寫太陽初生的一段話。其中的第二句話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把太陽當作“背重擔的人”“一步步”向上升起。
這樣的描寫不僅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緩慢,又突出了日出時的美麗、神奇和壯觀。 這體現出了作者巴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細致的觀察。
我們也應該像巴金一樣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做一個善于發現生活中美的人。只有這樣才會讓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 摘抄1: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
讀書費時太多者皆因懶散,尋章摘句過甚者顯矯揉造作,全憑書中教條斷事者則乃學究書癡。 天資之改善須靠讀書,而學識之完美須靠實踐。
因天生資質猶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學識對其加以修剪,而書中所示往往漫無邊際,必須用經驗和閱歷界定其經緯。 惟英明睿智者運用讀書,這并非由于書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為其用法乃一種在書之外并高于書本的智慧,只有靠觀察方可得之。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云:學皆成性。
體會:讀書貴在運用。應該記一些東西,應精確些,以助談興談資,這是運用;但更重要的運用卻是內化,溶進自己知識和經驗體系之中,成為指導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哲學”,這才是更高層次的“學以致用”。
如果光是為了獵奇與裝飾,讀書實在是沒什么用;如果讀成了書呆子,書不讀也罷! 摘抄2:世間少有真正的友誼,而在勢均力敵者之間這種友誼更是罕見。惺惺惜惺惺不過是世人慣常的夸張。
真正的友誼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別者之間。這種朋友才可能風雨同舟,休戚與共。
體會:不求任何回報的幫助與付出有嗎?如果有,或者只說明施與者的善心,還不足以說明真正友誼的存在。真正的友誼除了不含任何功利色彩之外,更為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心靈的溝通,感情的接納,價值觀的認同,興趣愛好的相投,總之,是兩情相悅。
這種接納與欣賞發生在同性之間的概率并非沒有,但極低且很可能“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別者之間”,而發生在異性之間未免有帶有愛情的成份。 摘抄3:美貌如夏日鮮果易腐難存,而且它每每使年少者放蕩,并給年長者幾分難堪。
若美貌依附于善者,便會使善舉光彩奪目,使惡行無地自容。 體會:美貌如同雙刃劍,但無論如何算是上天的恩賜。
但過多地依賴于美貌必然會使人淺薄而成為夏日的鮮果。 摘抄5:年輕人出錯往往會使事情毀于一旦,年長者出錯則只是使本來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點慢點。
體會:寧可錯過,不可出錯。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里。不要做畢其功于一役的事。
更不要做孤注一擲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余地。
摘抄6:贊譽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鏡鑒。 對人對事的贊揚過分夸張只會招人反感,并且會招來嫉妒和嘲笑,除個別情況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顯得合宜得體。
但一個人若是贊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顯得非常體面,甚至顯出一種崇高。 體會:真的不能過分地吹捧別人,尤其是經常地這樣做,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讓被吹捧者看不起。
如果對方真的有特別的優點,贊美時務要真心誠意和恰如其分。當然對于女人的相貌、身材、衣著之類可另當別論。
多說自己工作的重要和責任之重大,但勿需抱怨有多辛苦和艱難。 1.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
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
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
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
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
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賞析: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面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 4.承受幸福。
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
9. 中文短的詩歌加鑒賞20分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