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鶴樓翻譯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 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 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 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 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 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黃鶴樓 崔顥 主旨:全詩寫登樓所見所生的 聯想:從昔人仙去,江山勝景依舊而抒發 世事茫茫,人事短促 之感嘆. 甲,課文要點: 寫作背景:唐代詩人 崔顥 游宦到了湖北 武昌 的黃鶴樓有感而作. 寫景:描寫了在黃鶴樓頭俯視 長江 兩岸所見景色. 抒情:作者感嘆仙人騎鶴,人去樓空,悠悠千載,於是撫今 追昔,有世事 滄桑 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 思鄉 之情. 問:1.前四句寫甚麼 抒發了何種感情 答:寫仙人及仙鶴的傳說.抒發世事茫茫的感慨 2.后四句抒發甚麼情思 答:抒發日暮思歸的情思. 乙,段落大意: 首聯借 傳說 落筆,感嘆 物是人非. 頷聯承上聯進一步寫 歲月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襯 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頸聯寫黃鶴樓前實景:江山依舊. 尾聯借景 抒情,以日暮途遠抒發 漂泊懷鄉 之情在唐代,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號稱長江南岸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滕王閣建于唐貞觀十三年(639),岳陽樓建于開元四年(716)。據陸游《入蜀記》卷五:“黃鶴樓,舊傳費祎升飛于此,后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
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李元嬰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間所建。岳陽樓是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時在舊閱兵臺基礎上所建。
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為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那么,崔顥《黃鶴樓》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特征的把握。
因為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岳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劣;就構筑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設若從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筆,充其量只能仿佛其狀貌。
崔顥《黃鶴樓》詩高明之處在于:它根本舍棄了黃鶴樓位置、形制等這些外在特征,而緊緊圍繞它的得名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論,黃鶴樓與神奇傳說相聯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為岳陽樓、滕王閣所難于匹敵。
詩的前兩聯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飛的故事。
那位“昔人”本來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學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后來他乘黃鶴重游舊地,黃鶴樓應當記得他的仙風道骨。
那黃鶴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鶴了,自那次飛過眼前這一片天空后,再上,還是屬于人間。面對白云,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
雖然沒有發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詩人心潮的起伏,領悟到詩人借助“黃鶴”、“白云,,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于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前四句詩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的,不能移于別處。
它是自然而成,如沖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跡。它是形象化的,并沒有將思想和盤托出,卻能讓人低回思索于無窮。
這樣寫,雖然沒有具體描繪黃鶴樓的形態,卻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風貌。 詩的后四句轉換角度,寫登上黃鶴樓俯視江漢所見所感。
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展開。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遼闊的江漢平原上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鄉關卻很遙遠,非目力可及。
人一生的活動范圍實在太有限,與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間的小雀與展翅九萬里的大鵬鳥一樣懸殊。至于從時間角度言,人的壽命以歲月計,積日成月,積月成歲,轉眼之間便是百年,一個人的一生就過完了,比起“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的冥靈來,已經短得可憐;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神仙來,更不可同日而語。
在人世這個空間和人生這段時間的座標系上,此時此地的我處在什么位置?當此一日將暮、江上煙波泛起之際,身在黃鶴樓上的“。
2. 黃鶴樓文言文翻譯(簡短)
黃鶴樓記閻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
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寵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譯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諱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古詩——《黃鶴樓》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3. 黃鶴樓文言文翻譯(簡短)
黃鶴樓記
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寵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譯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諱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古詩——《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4. 黃鶴樓翻譯
黃鶴樓記 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
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蘢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1、閻伯理《黃鶴樓》中提到“仙人乘鶴”的傳說,是為了說明黃鶴樓的神奇及名氣,再加上后面的景色描寫,渲染了黃鶴樓的大氣壯觀。
崔顥《黃鶴樓》中提到“仙人乘鶴”的傳說,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就有歲月不再、往者已矣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表現世事茫茫,讓人感到凄婉蒼涼。從而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落寞及思鄉愁緒。
2、“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中的冒號起到總結上文的作用,通過上面的景象描述,總結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即黃鶴樓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5. 黃鶴樓的翻譯
傳說三國時費袆登仙駕鶴于此。
②歷歷。崔顥(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因此得名。
1985年在今址重建。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碧綠的芳草覆蓋著鸚鵡洲。
天色已晚,后逐漸被水沖沒: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清楚可數。
③萋萋:形容草木長得很茂盛。 ④鸚鵡洲《黃鶴樓》 年代:唐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①選自《崔顥集》。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唐代詩人。
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市蛇山(又名黃鵠山)。
6. 古文黃鶴樓翻譯
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神仙,曾經騎著黃鶴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長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伸手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和吳地名勝古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古詩——《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悠悠:久遠的意思。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
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關:故鄉。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黃 鶴 樓 作者:崔顥 Translated Text 譯 文 原 文 Original Text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7. 《黃鶴樓》譯文200短文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據《圖經》記載):“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返回時在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來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記》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遠望這矗立著的黃鶴樓,巍然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飛檐像鳥張開的翅膀一樣高高地翹在樓的上面)。
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優美的)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8. 黃鶴樓崔顥詩歌背景以及翻譯
一、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悠悠:久遠的意思。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鄉關:故鄉。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三、作者簡介: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