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人物的簡短故事
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并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 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 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 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黛玉忙起身迎上來見禮,互相廝認過,大家歸了坐.丫鬟們斟上茶來.不過說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眾人忙都寬慰解釋, 方略略止住。
2. 描寫人物的簡短故事
仲尼即孔子,春秋時期人,儒家的代表人物 。
他的故事有很多,因為來都太長,我選了一個較短的,叫《源孔子穿珠》
有一天,孔子得到了一個稀世寶珠,寶珠上有一個九道彎的孔。孔子想給寶珠穿上線,可一次都沒有成功。他想,像這樣的事2113情婦道人家可能會有辦法,于是便去問一個在附近采桑的婦女。那婦女卻要他好好想想,5261對他說‘密爾思之,思之密爾’。孔子想了又想,終于明白了那婦女的意思,回頭4102捉了只螞蟻,在螞蟻的細腰上系上細細的絲線,把螞蟻放進寶珠孔的一頭,在另一頭抹上蜂蜜,引逗螞蟻。果1653然,螞蟻帶著絲線從珠孔的這頭爬到了另一頭,就這樣把線順利穿好了。
3. 戰爭英雄人物事跡,簡要介紹,100字左右
1、馮玉祥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
在其50余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借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后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人稱“布衣將軍”。 2、葉挺 葉挺,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并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
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后,獲救出獄后被中國**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3、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4、劉伯承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
他判斷敵情準確,計劃戰斗周密,善于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 面對榮譽和功勞,他本人生前曾謙遜地說:“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的領導所給我的。
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么名堂來的。因此,我愿意在黨的領導下,做**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5、吉鴻昌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祖籍陜西韓城縣西原村吉家巷。
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 1932年加入中國**,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準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
經黨組織同意,吉鴻昌與南漢宸、宣俠父等一起擬定了暴動計劃,準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
為置吉鴻昌于死地,宋美齡不遺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下令,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日英雄。
4. 19條簡短名人事例
1英國詩人雪萊的墓志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并沒有消失什么,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2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托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志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后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3大文豪蕭伯納的墓志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銘:“恕我不起來了!” 4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志銘:“過路人,這里埋葬著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胡須。
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后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
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后,他在深切地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
5杰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 父。”
6盧梭:“睡在這里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7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8馮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舊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9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么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10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11林肯做為美國總統,他對政敵的態度引起了一位官員的不滿。他批評林肯不應該試圖跟那些人做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
“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林肯十分溫和地說,“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可惜的是,這世界上大多的人只知道從肉體上消滅敵人。 12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
亞歷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么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
于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13宋朝的蘇東坡,年輕時就已是學識淵博,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過於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會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14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里磨鐵杵。
李白問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李白頓時領梧。
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15法拉第用數十年制造發電機16居里夫人她每次把 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里加熱熔化,連續幾個小時不間斷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渣液,而后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從1898年到1902年,經過無數次的提取,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于得到了0.1克的鐳鹽,并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17司馬遷18年寫史記。
《史記》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合起來恰好是130篇。18雷峰做好事,一直做到死 19貝多芬。
從四歲起,在父親的拳打腳踢下開始學習鋼琴,十三歲便成為管風琴師,并開始創作音樂作品。而后,貝多芬又面臨著耳聾的威脅。
可以想象得出,一個音樂家如果失去了聽力,他將如何去創作,如何去鑄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但是,貝多芬仍然堅持創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幾乎全是在耳聾期間完成的。
盡管如此,命運卻不肯放過貝多芬,當他的創作激情達到高潮時,病魔在一點點的吞噬著他的生命,使他的身體逐漸惡化,直至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堅持讓他的音樂作品永遠流傳了下來 20宰相肚里,可以撐船: 李文靖公(原名李沆)當宰相時,有一位很狂的書生叩馬獻上書狀,批評李文靖公的缺點。
李文靖公謙虛地道謝:“等我回家后,再詳細閱覽!” 書生大怒,立即責罵李立靖公說:“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濟天下,又不引咎辭職,讓位給別人,妨害賢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慚愧嗎?” 李文靖公馬上一再恭敬地說:“我屢次求請辭退,無奈皇上沒有允許,所以我不敢走!” 李文靖公跟這位書生談話,始終沒有發脾氣或忤逆的意思。
5. 名人事例要20個,要短的
1,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2,達·芬奇畫蛋(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3,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4,天才來自于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成就與汗水 5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6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為了研究藥的性能,發展祖國醫學,踏遍了祖國山山水水,訪問了成千上百的農民、樵夫、漁夫,終于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
7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馬克思寫《資本論》時花了整整40年時間才寫出著名的作品,他為了搜集資料,光日記就有1300多篇。由于經常思考時經常愛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條深深的印痕。
8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9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0.1克鐳.古往今來,勤奮是人們獲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格。
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10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
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么高了。
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于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群眾的勤奮是分不開的。
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造自己,改變自己,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
歸根結底,中國人民惟有勤奮,才能抹去“東亞病夫”的牌匾,成為響徹世界的東方巨龍!人們惟有勤奮,才能成為人上人。 觀點:勤出智慧 11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于是每天含著石子,面對大海朗誦,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于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12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
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3 蒲松齡草亭問路。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1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而韓愈所說的勤奮刻苦在他身上都表現出來了。 15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6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
6. 簡短的英雄人物事例
岳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萬五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后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術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干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后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于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于紹興十一年(1142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廟祀于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7. 名人故事有哪些,要簡短點的
名人童年趣事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屠格涅夫和他的童年生活
屠格涅夫(1818-1883)的創作在俄國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寫過詩歌,在四五十年代寫過劇本、隨筆等體裁的作品,一生中完成了許多優秀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他善于體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思潮,關心重大社會問題,努力追求生活真實,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透過一系列的作品,敏銳地反映了俄國解放運動和社會思想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他在藝術上所做出的成就是卓越的。比如他在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表達,對于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長篇小說的結構以及發展俄羅斯文學語言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于俄國和世界文學界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他是俄國現實廣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于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出生在俄國中奧遼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的母親的一個莊園斯巴斯科耶一盧托維諾活村度過的。他的一部分作品也是在這里完成的。奧遼爾省一帶自然風光秀麗,給屠格涅夫以深刻的影響,有助于他描繪自然景物卓越才能的成長。 屠格涅夫的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屠格涅娃是個非常任性、專橫的女地主,貴族的偏見和惡習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她很殘酷,經常體罰仆人,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不把農奴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的這種性情也表現在對等兒子的態度上。她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屠格涅夫后來回憶說:“在我生長的那個環境里,打人、擰人、拳頭、耳光等等,簡直成了家常便飯。”農奴主的殘暴行為,是屠格涅夫所難以容忍的的。童年時代的屠格涅夫就憎恨農奴主的暴行。
愛提怪問題的“低能兒”
8. 有個性的名人簡短事例
1、曾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
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2、宋濂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3、蘇秦
(蘇秦)十次上書游說秦王都不成功。現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兩黃金也用光了。生活所需錢財費用匱乏,不得已離開秦國回家。(他)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挑著書囊,體態憔悴。
面容黑黃,帶有慚愧的樣子。回到家里,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
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錯誤啊!”于是他就在夜間打開書籍(攻讀),擺開了幾十本書籍找到姜太公的兵書《陰符》來,伏案誦讀,選擇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讀,探求它的真諦。
當他讀書想要睡覺時,就拿起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都流到腳上了,他說:“哪里有游說君主卻不能讓他賞賜金玉錦繡、封個卿相之類高官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鉆研成功。
自言自語說:“現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說各國君王了。”于是蘇秦在華麗的殿堂中拜見游說趙王。親密交談,趙王非常高興,封他為武安君,并授給相印,隨后賞賜他兵車百輛錦繡千匹。
白壁百雙,金幣萬兩。締結合縱,離散連橫,來抑制強大的秦國,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函谷關封閉(秦國不敢出兵函谷關)。
4、商鞅
戰國時,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個城門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長的木柱,并到處張貼告示:"誰能把城門前那根木頭搬走,官府就賞他五十金。"
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議論紛紛。大家懷疑這是騙人的舉動,但一個年輕力壯、膀大腰圓的小伙子說:"讓我試試看吧!我去把城門那木頭搬走,要是官府賞錢,就說明他們還講信用。
往后咱們就聽他們的;如果不賞給,就說明他們是愚弄百姓。他們往后說得再好,我們也不信他們那一套了。"說罷來到城門前把那根木頭搬走了。商鞅聽到這一消息,馬上命令賞給那人五十金。
那位壯漢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開懷大笑,一邊炫耀那五十金,一邊對圍觀的老百姓說:"看來官府還是講信用的啊!"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傳遍了整個秦國,商鞅這才下令變法。
5、楊時
楊時少年時,聰穎好學,善詩文,人稱“神童”。29歲那年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勤奮好問,學習成績優異,與游酢、伊熔、謝良佐并稱“程門高弟”。
后來,楊時學成回歸之時,程顥目送他遠去,感慨地說:“吾道南矣。”程去世后,楊時又一次北上求學,從師程顥之弟程頤,他不僅學習勤勉,而且非常尊敬老師。
有一次與游酢去拜見程頤,見老師正在廳堂上打瞌睡,不忍驚動,便靜靜地站在門廊下等候。這時,天空正紛紛揚揚下著大雪,待程頤醒來,門外的積雪已經下得很厚很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