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郎錚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搶險救災畫面感動著全國人民。這其中,有一張令許多人心靈受到沖擊的照片: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災區一片四周仍在冒煙的廢墟上,一個左臂受傷的幼童躺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這張照片公布后,這個小男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這個只有3歲的孩子名叫朗錚,是北川縣曲山幼兒園的小朋友。21日,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的軍醫在綿陽給他做了手術,而且手術很順利。23日,**總理專程到醫院看望了小朗錚,稱贊他“堅強、勇敢”。
人們為小朗錚得到及時的救治深感欣慰。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經受了心靈的巨大磨難和洗禮,自強不息、百折不彎的民族精神在與災難的不屈抗爭中再一次迸發。小郎錚的敬禮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
如今,小朗錚正在治療和康復中,但這個可愛小男孩的敬禮之舉永遠刻畫在人們的腦海里
郎錚
好樣的
受傷的左臂還疼嗎
總理爺爺來看你
這次你敬的是一個標準的軍禮
郎錚
好樣的
你知道嗎
三歲的你也許懂得不是太多
可太多的好心人都在牽掛你
祝愿你早點長大
成為男子漢隊伍里的頂天立地
郎錚
好樣的
你這個標準的軍禮
已經讓總理爺爺溫暖在心里
郎錚
好樣的
你要把總理爺爺的叮囑牢記心上
長大以后
把自己融入中國力量
建設新汶川
勇敢地放飛心中的夢想
郎錚
你知道嗎
當你說出謝謝叔叔時
叔叔看到了希望
當你行了那個莊重的隊禮時
叔叔渾身充滿了力量
郎錚
叔叔應該謝謝你
雖然你只有三歲
可你那個敬禮
足以詮釋生命的堅毅和剛強
郎錚
開心地笑笑吧
黑暗與噩夢已經過去
中國力量正在托起一顆巨大的太陽
明天
你的家鄉
一定會被照得通亮通亮
2. 誰能告訴我郎錚的故事
和那個被網友叫做“范跑跑”的教師比起來,3歲的郎錚太值得全國人民敬佩了。
小小年紀,他就知道知恩圖報,他就知道用自己稚嫩的雙手,向救援他的官兵們敬一個莊嚴的軍禮。也許,這是孩子模仿的一個少先隊員的隊禮,但此時此刻,我更覺著它是一個莊嚴的軍禮。
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一瞬間,我似乎覺著,這個幼小的生命,甚至代表了整個災區人民的一種感恩情懷。無疑,在整個災區的照片中,小郎錚這個“敬禮男孩”讓千萬個讀者眼前為之一亮。
我們相信,從廢墟中刨出來的孩子,是沒有大人去給他示范的,這完全是一個發自孩子內心的超人舉動。
3. 敬禮娃娃郎錚具體的事跡
敬禮娃娃的由來
敬禮娃娃是指在四川地震中解救處的小男孩郎崢。
2008年5月13日早晨,三歲的小郎崢被解放軍官兵從廢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著他的解放軍叔叔敬了軍禮,綿陽晚報記者楊衛華用相機記錄這一感人瞬間。這張照片公布后,小郎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總理兩次到醫院看望小郎錚,稱贊他“堅強、勇敢”。
5月20日,3歲的郎錚對照顧他的解放軍某部的醫護人員說:“我也要當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
人們為小郎錚得到及時的救治深感欣慰。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經受了心靈的巨大磨難和洗禮,自強不息、百折不彎的民族精神在與災難的不屈抗爭中再一次迸發。小郎錚的敬禮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
如今,小郎錚正在治療和康復中,但這個可愛小男孩的敬禮之舉永遠刻畫在人們的腦海里。
4. 求郎錚被救時詳細故事
這位被稱作“敬禮娃娃”的男孩,只是,只是一個小孩。卻小孩得那樣可愛,“他感動了整個中國”,在百度貼吧上,有吧友這樣評述這位小孩。
自從敬禮照片流傳以來,“敬禮娃娃”,連同“郎錚”,一下子成為熱門搜索詞。每天的搜索量高峰時達到數萬個,而貼吧的留言量也達到上萬以上。在百度貼吧,僅郎錚,就有郎真、朗真、朗錚、郎琤等諸多詞“熱銷”起來——這是因為,人們不僅清楚這個小娃究竟是什么“langzheng”。
“為什么一個敬禮,會令國人如此感動?”人們在感動中疑惑。
腳下,聽到孩子的哭聲……
5月30日上午,郎錚,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
儼然是個明星——有那么多記者圍著他,不停地拍照,見到他的人們,紛紛邀請和他合影留念。
這一切,小郎錚都視而不見的樣子。電視臺記者拿著話筒,讓他說一些他并不熟悉的話,他,全然不顧,一點也不配合,搞得記者們特累。
左手臂被固定住的小孩,看來手臂骨折后,已經不那么疼痛了,他是那樣頑皮,看到好吃的,看到好玩的,絕不放過。在病房里,就是要看動畫片,遇到大大小小的人物來合影,也“拎”不清輕重,賴在床上不起來。
一切都在告訴大家,他就是一個小小孩。一個可愛的小小孩。
時光回閃到最為令人難忘的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嘩穿糕費蕹渡革殺宮輯
那一天,早晨被送到幼兒園的小郎錚,正在和許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有著每天中午跑去看他一次的外婆,還在家中去幼兒園的路上,地震發生了。
天擺,地搖,驚天動地的倒塌聲,整個世界傾倒下來。煙塵飛起。小郎錚所在的幼兒園化為一片瓦礫。而小郎錚,卻沒有看到這一切——他被埋在瓦礫下,他的世界是一片黑暗。
誰也無法復原,磚瓦、水泥大梁傾倒與飛傾時,如何為他留下一個生命的空間。也沒有人有辦法去想像,一個一直受到父母、爺爺奶奶那樣寵愛的孩子,是怎樣忍受渾身的傷痛與流血的;更無法想象,他是怎樣度過那孤獨而黑暗的“無人理睬”他的世界的。
這個小生命的發現,緣于一位新聞記者。他聽到了小郎錚柔弱的哭聲。
《綿陽晚報》,圖片部主任楊衛華。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楊與同伴火速趕往地震的重災區——北川縣。震后的路,封堵得厲害,直到次日凌晨六點多鐘的時候,才到達北川縣城。
北川,全沒了。楊衛華腦中跳躍的只是一句話:傾城,傾倒的城……
北川是楊熟悉的,即使全是廢墟,但他還是依稀辨出腳下是一所小學,他沿著瓦礫向高處爬,他想拍一張以老城為背景的照片。結果,在他的腳下,他聽到了一個孩子的哭聲。
敬禮,生命中的不屈
與后來讓他成名的照片相比,楊衛華更興奮的還是,是他,發現了這條小生命。在綿陽,見到這位新聞記者時,他還是不能忘記這條小生命的回歸。
凌晨,灰暗的天,還是朦朧,他拿出手電,尋找哭聲。他大喊:“你能看到光嗎?”沒有人回答,只有繼續的哭聲。
沒有猶豫,楊衛華立即和同來的幾個解放軍戰士用手刨挖廢墟,用劈柴刀砍鋼筋——“部隊沒有救援工具,連個鋼絲鉗都沒有,太遺憾了。”
救援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到了上午10時左右,小男孩被救了出來,渾身是血:耳朵、鼻子、手上,都是,但也沒看出傷在哪里,左胳膊動一下就哭。
5月29日,在他的辦公室,楊衛華向我們展示了一只空汽水瓶——當時,他就是拿這只瓶中的鹽汽水喂了孩子。
楊衛華說,當他在拍那張照片時,只是一個回眸。如果不是一個回眸,他也不會意識到,他已與一個珍貴的歷史鏡頭擦肩而過。
當時的小郎錚很虛弱,搶救他的軍人發現,小孩的左手臂嚴重骨折——戰士們立即用夾板——也就是隨手找的小木板,將小郎錚的左手臂固定了。孩子的臉上身上都是灰燼與血跡,腫脹的手臂,碰一下都會令孩子慘聲尖叫。
緊急處理后,孩子被抬上一塊木板,孩子已經不哭了,軍人們要把他抬走,送到醫院。楊站在高處,要拍他的照片,只是一回眸,他看到身后,這個剛經歷過如此苦痛過程的孩子,竟向救了他,抬著他的軍人們,敬了個禮。
5. 2008年汶川地震英雄事跡,用簡短語句概括,快
1、為救同學斷臂的白樂瀟。
白樂瀟是一位12歲的女孩。地震發生時,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門卡住,為了讓后面的同學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斷了。同學得救了,她卻從此失去了一條手臂。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們把她稱為“小英雄“。
2、“敬禮娃娃郎錚“。
在汶川地震發生十多個小時后,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感恩的舉動,讓無數的人深受感動。他的名字叫郎錚。目前正在接受治療。郎錚對照顧他的解放軍某部的醫護人員說:“我也要當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當溫總理到醫院去看望小郎錚時,他給溫總理也敬了個隊禮。目前,很多網友推薦他做奧運火矩手。同時,也尊稱他為“敬禮娃娃”。
3、“可樂男孩薛梟”。
5月15日,17歲男孩薛梟在廢墟中被埋80個小時之后獲救。他被獲救時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喝可樂”,他也因此而名聞天下。在薛梟入院治療期間,熱心人不斷到醫院探望他,不過對于薛梟來說,地震的創傷可以逐漸淡忘,被截肢的右臂卻永遠不能接回。他的主治醫生說,薛梟是用左手按下了同意手術的指印,當時他沒有流淚。昨日薛梟在醫院告訴記者:“我還想考大學!”
5月17日薛梟的母親譚忠燕聞訊趕到醫院時,看到只剩下左手的兒子。兒子沒有掉眼淚,他對媽媽說:“我右手保不住了,被救出來時我就知道保不住了。”
“自強不息”這4個字,是母親譚忠燕對兒子薛梟的贈言。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6. 張嘎的故事,要簡短
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邊一個小水莊子里,有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叫張嘎。他熱愛八路軍,八路軍們也很喜歡他。住在他家里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鐘叔,常常講英雄故事給他聽。在一次襲擊中奶奶為掩護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而被殺死。
嘎子只身上縣城找傳說中的羅金保,打鬼子替奶奶報仇。嘎子從此以小八路自居,緊接著又和區隊八路打了一場挑簾戰,嘎子繳獲一把真槍。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賭認識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縣城。嘎子要單獨替奶奶報仇。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
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藥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肥田齋藤一伙日本鬼子。
擴展資料
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嘎子的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連長鐘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絕,他決心報仇,毅然出發去尋找打鬼子的地區隊伍。在路上,他誤把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想繳他的槍而鬧出笑話。
后來,人小鬼大的嘎子喬裝打扮成賣西瓜的小販,用木頭槍繳了胖墩翻譯的“真家伙”。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到了老鴰窩里,因而受到批評關了禁閉。經過區隊長的教育,嘎子認識了自己的錯誤。
在一次戰斗中,他受了傷在老鄉家里修養。游擊隊攻打敵人崗樓時,他偷偷從老鄉家里跑回參戰,不幸在進城偵察時被捕。在敵人面前,嘎子剛強不屈,并在戰斗中逃了出來,他配合游擊隊拔掉崗樓,救出了鐘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嘎
7. 紅軍過草地的簡短故事
陳賡和小戰士: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么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