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端午節的簡單古詩詞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感興
宋 文天祥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 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 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2. 端午節古詩有哪些
1、《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2、《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4、《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5、《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6、《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7、《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3. 有誰知道有描寫端午節的短詩句
萬水千山粽是情,送個粽子行不行送給爸媽孝心粽,送給朋友友誼粽如果你有另一半,記得送個愛情粽萬水千山粽是。
端午節短詩短句萬水千山粽是情,送個粽子行不行送給爸媽孝心粽,送給朋友友誼粽如果你有另一半,記得送個愛情粽萬水千山粽是愛,粽藝大觀人人愛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緊相連端午佳節到眼前,炎黃子孫記心間手機短信來傳遞,優良傳統勿忘記華夏文化寬無涯,快快轉發給大家端午佳節要來到傳統習俗很重要懸菖蒲,掛艾草氣味香,身體好還能防止蚊蟲咬雄黃酒,適量喝布香囊,身上擱吉物祈福樂呵呵家家戶戶包粽子, 艾葉菖蒲滿城香.五彩絲線編菱角, 大紅咸蛋掛胸前.汨羅江邊撒香粽, 水上龍舟祭屈原.五月五過端午節, 吉祥如意樂無邊.風樹葉子三角尖,轉眼又到端午節,大家都來吃粽籽,心情快樂看龍舟,沒有什么送給你。 最佳答案: 端午節短詩短句萬水千山粽是情,送個粽子行不行送給爸媽孝心粽,送給朋友友誼粽如果你有另一半,記得送個愛情粽萬水千山粽是愛,粽藝大觀人人愛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緊相連端午佳節到眼前,炎黃子孫記心間手機短信來傳遞,優良傳統勿忘記華夏文化寬無涯,快快轉發給大家端午佳節要來到傳統習俗很重要懸菖蒲,掛艾草氣味香,身體好還能防止蚊蟲咬雄黃酒,適量喝布香囊,身上擱吉物祈福樂呵呵家家戶戶包粽子, 艾葉菖蒲滿城香.五彩絲線編菱角, 大紅咸蛋掛胸前.汨羅江邊撒香粽, 水上龍舟祭屈原.五月五過端午節, 吉祥如意樂無邊.風樹葉子三角尖,轉眼又到端午節,大家都來吃粽籽,心情快樂看龍舟,沒有什么送給你。
查看原文。
4. 關于端午節的詩
NO1、條脫閑揎系五絲。——李清照《端午》
NO2、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NO3、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NO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NO5、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NO6、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NO7、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絳唇》
NO8、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游》
NO9、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NO10、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NO11、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端午》
NO12、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NO13、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NO14、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NO15、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麥風輕,悵望空垂淚。——楊無咎《驀山溪》
NO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NO17、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 。。。.
5. 端午節有哪詩,而且是短的詩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盧肇《競渡詩 / 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6. 有關端午節的短句子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制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色的彩線。
盡管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征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隨地亂扔,最好拋到僻靜處的雨水中,以免影響環境、增加環衛工人工作量。
端午節除了帶五彩繩的習俗外,還有掛小辣椒、老虎鞋,孩子頭上寫上王字,這樣孩子不鬧,也是為了驅除災害、瘟疫。
7. 要關于端午節的詩,詩要簡短一些,要兩首詩就夠了,快
你好: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