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晚的詩意是什么
《春晚》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這首抒情詩深沉婉曲,寓憤世之情于暮春之景。描寫景物,不作精雕細刻,意會即止;描寫心境,也只略現跡象,巧妙用典,使情意表達委婉含蓄。
作品名稱春晚創作年代淳熙六年春(1179年)作品出處《范石湖集》文學體裁七言律詩作 者范成大春晚 荒園蕭瑟懶追隨①,舞燕啼鶯各自私②。 窗下日長多得睡,樽③前花老不供詩④。
吾衰久矣⑤雙蓬鬢⑥,歸去來兮⑦一釣絲。 想見籬東⑧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
[1] 注釋譯文 編輯 詩句注釋 ①追隨:追尋趕趁。 ②各自私:這里是說燕子、黃鶯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顧自家歡樂。
③樽(zūn):這里指酒樽。 ④不供詩:不能提供詩的題材,不能激發詩情。
⑤吾衰久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里說“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對當今久無周公這樣的明主圣人的慨嘆。 ⑥蓬鬢(péng bìn):鬢發蓬亂,是失志、失寵之態。
鮑照《擬行路難》:“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⑦歸去來兮:陶潛有《歸去來兮辭》表達棄官歸田的心態。
⑧籬東:隱指隱居之地。陶潛《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春漲動:春水開始增漲。春季漲水叫春漲。
[2] 白話譯文 荒蕪的園子冷落凄清, 我懶得去尋游觀賞;燕子翻飛黃鶯歡叫,全不管別人心情怎樣。 白天愈來愈長,正好在窗下多睡一會兒; 酒樽前花兒已經凋謝,激不起詩的聯想。
我久已老(夢不見周公),只落得兩鬢蓬亂;棄官回鄉吧,跟一竿釣絲相傍。 可以想見竹籬東面,春水已經漲滿;柳絲低垂的岸邊,小船兒正孤單地搖晃。
[2] 創作背景 編輯 此詩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參知政事僅兩個月,便因與孝宗政見不合而落職,回到故鄉吳縣,于是詩人懷著難遇明主想要隱退的心情寫下了這詩。
[2] 作品鑒賞 編輯 文學鑒賞 詩以“春晚”為題,借暮春之景,抒憂憤之情。 詩起筆描寫暮春園景:園中已不再是百花爭艷,而是又“荒”又“蕭瑟”,可見其春老花殘,落英狼藉。
“懶追隨”,透露出詩人已無游賞之興。然而這“荒園”畢竟不乏“追隨”者。
那些燕與鶯,又“舞”又“啼”,多么得意;但他們貪戀荒園,不過是因為腐枝敗葉問小蟲多,便于捕食罷了,故日“各自私”。這里,“各自私”的燕與鶯,“蕭瑟”的“荒園”,顯然別有喻意,隱射時事,他聯想到即將崩潰的南宋小朝廷,聯想到朝廷中那班爭權奪利的小人。
頷聯緊承首句。“日長”、“花老”,既點出暮春時令,也暗示詩人心緒。
常言道:“歡愉恨夜短,愁悶覺日長。”昏昏醉眠,日長難遣,尊前花老,詩情難覓,于是止不住把滿懷愁緒,直接抒寫出來。
“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這是全詩的轉折,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詩人由“花老”而聯想到人老。這里“吾衰久矣”,既是字面義,也是暗用典。
詩人巧借其意,以“吾衰久矣”慨嘆當時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他所向往的大宋王朝一統天下的局面恢復無望。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術,只好“歸去來兮一釣絲”——退歸故里,隱居垂釣。
“歸去來兮”也是用典。陶淵明身處東晉行將滅亡之際,因不甘心向小人折腰,毅然拋棄官職,賦《歸去來兮辭》,歸隱故鄉。
詩人以陶淵明自況,表明了他的高潔情操。 詩到此,意旨已明,似無可說,但詩人蕩開一筆,另辟新境:“想見籬東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
好一幅江南水鄉暮春圖:春水漫漫,疏籬如屏,柳絲垂掛,小舟蕩漾,該詩句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意境。“小舟無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詩人歸來作伴哩。
這里還需弄清“籬東”一詞源于陶句“采菊東籬下”,后借指故園。這一聯,不僅進一步渲染思歸之情,而且這幅美好的暮春圖,與開頭那“蕭條”的“荒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更見詩人的愛憎和歸意。
“春漲動”、“柳絲垂”,還點明《春晚》詩題。[2-3] 這首詩頸聯所謂“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反映的就是既然難遇明主,退隱才是正路的思想。
其余各聯首頷兩聯說荒園蕭瑟、花鳥不通人情,自己也毫無情緒,典型地表現了剛剛從政治核心隱退時難免出現的苦悶消極情緒。轉念一想,退隱方是上策(頸聯),于是尾聯提出:料想春水已漲,小船正停在岸邊等待我駕舟泛游呢!全詩寫心理活動,寫思想情緒的變化,真實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語言,顯得含蓄而能盡意,表現了作者很強的藝術功力。
[2] 名家點評 清代詩文家潘德輿說: “聲情婉轉,微嫌近于詞耳。”[4]。
2. 和春節有關的很簡單 的古詩
元日
作者:王安石 (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夜
作者:戴復古 (宋)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新年作
作者:劉長卿 (唐)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3. 春晚,古詩是什么意思
1、古詩原文
《春晚》
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2、譯文
暮春三月,花兒謝落了,但也有再開出新花的,小燕子每天飛到小檐下筑巢。杜鵑半夜三更還在悲鳴,我相信春風也會被感動,再回大地。
3、作者簡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