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急需《摸魚兒 雁丘詞》50字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凄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贊 。“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2. 求元好問的摸魚兒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曾聽過這幾句凄絕優美的情詞,就連筆者十數年前年輕時夾於桌墊下的情侶剪紙也有這幾句,可見好詩好詞之所以能傳世不墜必定有其道理,但雖曉得大家所見版本大不相同,不過筆者當然也并沒有為這首詞下過什麼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農歷年前,遙光兄忽然轉寄了封信說有讀者對某一首詞之版本提出問題,要筆者幫他解決一下,真是的!居然丟給筆者這麼傷腦筋的苦差事。爾后筆者趁過年前的空擋回了封信給他對於此詞約略的見解,然而筆者手邊關於元好問這闋詞的資料不多,故也不敢說結果是對的。
基於本身對詩詞的愛好與好奇心驅使下,年后陸續到許多書局去坐擁暫時的五車之富,可惜坊間雖有不少元好問詩文集,但屬於詞作方面的資料卻相對稀少,故筆者僅就目前可得的資料就版本差異勉強稍作說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興趣。同樣的,筆者不敢說以下所得的絕對正確,此點祈請各位讀者特別注意與包涵。
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代 秀容縣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歲能詩。宣宗貞佑年中,蒙古揮軍南侵,元好問為避兵禍南下,居福山縣(今河南省 宣陽縣西六十里)。三十二歲進士及第,時為興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號遺山真隱。與李治、張德輝友善,時號龍山三友。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繆鉞一九三五年曾於【國風】期刊中對於元好問有一段評論:『金自大定,明昌以遺,文風蔚起,遂於蔚末造篤生遺山,卓為一代宗師。其詩嗣響子美,方軌放翁,古文渾雅,樂府疏快。國亡以文獻自任,所著【壬辰雜篇】雖失傳,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書,故獨稱雅正。詩文史學,萃於一身,非第元 明之后無與頡頏,兩漢以來,固不數數覯也。』這一段大意是評價元好問文學方面的造詣著作以及其在宋 元之間的聲望。
基本上,元好問真可算是大詩人了,據郝經所撰【遺山先生墓志銘】說他的詩作『共千五百余篇』,這當然是在沒有佚失的情況下為數。至於詞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譜。雖然元好問填詞的造詣或許并不在詩作之上,不過有一首詞倒是獲得相當多人的喜愛與共鳴,那就是【摸魚兒-雁丘辭】,這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
根據元好問對這首詞所作的小序:『乙丑歲赴試并州(按繆鉞教授考定,當時元好問十六歲間),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因此應是元好問后來以赴試當時舊作修改的,至於訂定年份則不可考。
言歸正傳,蓋房子需要按圖施工,作詩要按詩律來作,作詞則需要按譜填詞,這是認識、寫作古典詩詞很重要的一點觀念,任何一種游戲都有所謂的『游戲規則』,同理,寫作古典詩詞也有寫作古典詩詞的游戲規則,既然是游戲規則便代表必須遵守這些規則以達到游戲的目的。但有許多人以為寫古典詩詞不需要“拘泥”於格律,其實這樣的觀念并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確,試想我們畫圖是不是還得在有限的彩筆和有一定大小的紙張作畫呢?基於介紹元好問這一首詞的必要與必然,我們必須先了解【摸魚兒】詞譜,否則元好問這首【雁丘詞】大可隨便寫、隨便人去改,不需要筆者再來試著還原他的面目了。
摸魚兒,雙調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魚子、安慶摸、買陂塘、陂塘柳等別名。
3. 元好問的《雁丘詞》解析
摸魚兒
金·元好問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評語:元老夫子在為殉情于他面前的兩只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癡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一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只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元好問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 :“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 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游,但現在這里卻簫鼓絕響,只余煙樹 ,一派凄冷,“橫汾”橫渡汾水。漢武帝《秋風辭 》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為雁死不能復生 ,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為用“楚些”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 ,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詩經·王風》中有“何嗟及矣,”元詞本此 。“山鬼”“啼風雨”本自《 楚辭·九歌·山
愿》“杳冥冥兮羌書晦,東風飄兮神買雨。”這里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凄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贊 。“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4. 丘字組詞
歸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歸葬于故鄉
麥丘之祝 指直言之諫
歸正守丘 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狐死首丘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華屋山丘 壯麗的建筑化為土丘。比喻興亡盛衰的迅速。
經丘尋壑 指游覽山水。
黎丘丈人 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
丘山之功 比喻功績偉大。
如丘而止 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不求上進。
太丘道廣 太丘:東漢陳寔,曾為太丘長,世稱陳太丘。指交游甚廣。
首丘之情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一丘之貉 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胸有丘壑 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放情丘壑 謂縱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務為念。丘壑,泛指山水。
功若丘山 功:功績。若:像,如同。功績像山一樣。比喻功績非常大。
棲丘飲谷 指隱逸山林。
寢丘之志 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后因謂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為“寢丘之志”。
擅壑專丘 謂放情山水。
尋壑經丘 尋幽探勝,游山玩水。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區而經丘。”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飲谷棲丘 猶言棲丘飲谷。
華屋丘墟 〖解釋〗壯麗的建筑化為土丘。比喻興亡盛衰的迅速。
東家丘
恩重丘山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5. 用 丘 字組什么詞
丘壑 丘墟 丘陵 丘八 丘山 丘園 丘隴 丘樊 丘隅 丘民 丘墓 丘阜 丘壟 丘墳 丘牛
丘役 丘林 丘阿 丘冢 丘軻 丘岳 丘首 丘賦 丘虛 丘疹 丘垅 丘甲 丘木 丘里 丘垤
丘井 丘嫂 丘宇 丘原 丘錦 丘壤 丘壇 丘蚓 丘吾 丘亭 丘門 丘兆 丘樹 丘乘 丘籠
丘塋 丘城 丘甸 丘禱 丘旦 丘封 丘腦 丘荒 丘索 丘植 丘蓋 丘闉 丘傳 丘坂 丘窟
丘落 丘螾 丘側
比丘 丹丘 圜丘 青丘 山丘 楚丘 營丘 浮丘 曹丘 沙丘 首丘 閭丘 九丘 林丘 薊丘
一丘 尼丘 圓丘 糟丘 椒丘 龍丘 宛丘 三丘 高丘 方丘 虎丘 靈丘 介丘 蓬丘 崇丘
寢丘 壺丘 雁丘 陵丘 玄丘 知丘 商丘 陶丘 家丘 桑丘 乘丘 蕭丘 貝丘 兔丘 昭丘
昆丘 梧丘 閬丘 阜丘 帝丘 吾丘 炎丘 麥丘 壽丘 墳丘 左丘 嵩丘 梁丘 毌丘 狐丘
云丘 巒丘 盜丘 寒丘 郊丘 東丘 軒丘 故丘 曼丘 泌丘 二丘 蟻丘 阿丘 畝丘 旄丘
安丘 隴丘 鄉丘 舊丘 莊丘 陳丘 陽丘 蛋丘 松丘 謝丘 寅丘 廢丘 稷丘 咸丘 京丘
水丘 蒿丘 戴丘 嗟丘 軻丘 汾丘 融丘 敦丘 神丘 瓜丘 余丘 中丘 隕丘 秘丘 宴丘
鰲丘 皇丘 瓠丘 韞丘 畫丘 和丘 鹽丘 珠丘 軫丘 員丘 環丘 苞丘 菹丘 遺丘 脽丘
哀丘
丘明之疾 丘山之功
一丘之貉 一丘一壑 梧丘之魂 麥丘之祝 太丘道廣 棲丘飲谷 梧丘之首 首丘之情
玄丘校尉 如丘而止 黎丘丈人 經丘尋壑 寢丘之志 移丘換段
胸有丘壑 放情丘壑 華屋丘墟 兩廣丘陵 浙閩丘陵 匹馬丘牛 功若丘山
狐死首丘 華屋山丘 零落山丘 尋壑經丘 歸正首丘 擅壑專丘 飲谷棲丘 歸正守丘
兇犂土丘 八索九丘
6. 誰知道燕丘詞
是不是剛看過金大俠的《神雕俠侶》?里面有這么一段/ 雁丘詞 元好問 《雁丘詞》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評語:元老夫子在為殉情于他面前的兩只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
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癡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一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只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一雙雁的貞烈感動了一個詞人,一個詞人的感慨問住了我們所有人。
那時候他走到了并州。在路上,他遇到一個打雁的人。
那人說:“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羅網,竟悲鳴不肯去,后來撞到地上自殺了。”
于是,他又想起了,在那個荷塘,那個老人對他說的故事。大名那個地方有一對相愛的男女,彼此有了很深的感情,卻不為雙方的家庭認同,百般哀求無效,就一起失蹤了。
家人以為他們私奔,請官府代為尋找,卻杳無音訊。就在不久前,有采蓮踏藕的人,在水里發現了他們的尸體,撈上來,服飾容貌尚可辨認。
而這一年的夏天,兩人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間開滿了憂傷的并蒂蓮。 他于是有“問世間、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許?”的疑惑。
若說這世間無情,為什么先有人殉,再是雁死;若說這世間有情,為什么劉蘭芝焦仲卿魂化鴛鴦哀鳴不已,韓憑何氏身化相思樹才能團聚,孟姜女哭倒了長城,看見的只是累累白骨,有情人難成眷屬? 他懷著難言的感慨向獵人買了這兩只死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岸邊,堆起石頭作標志,稱之為“雁丘”,并寫了一首詞。和上一闋一樣,用的都是“摸魚兒”的詞牌,但是后來人更喜歡稱它為“雁丘詞”。
他站在那里黯然神傷。大雁南飛,經過這里,汾河進入黃河的入口處,漢武帝曾多次來過這里。
依稀仍是《秋風辭》里言及的橫汾路,當年簫鼓齊鳴唱棹歌,如今只剩低矮的樹叢,黃昏時泛出漠漠荒煙。眼前望去正是楚辭 “招魂”“山鬼”里描繪的那股凄涼風味。
這一對雁兒生死愛情,連老天也會感到嫉妒。你不信嗎?你看那些燕子、麻雀死了,都變成了塵土,只有這對大雁,萬古流芳,等待著詞客騷人,來到“雁丘”前,狂歌痛飲,紀念它們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問世間、情是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換?這個問題,不要問正在愛的人,他們意亂情迷,給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問愛過了的人,他們不見得能給出答案。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
愛情是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老天爺未嘗不懂得嫉妒,因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地俯視著蒼生。
天與地,從被分開那一刻,隔得已經太遠,太長。 《雁丘詞》是元好問寫成于金章宗泰和五年,赴試途中。
彼時他還是個弱冠少年,已經才氣如此高昂! 元好問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 :“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 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
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
“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
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
“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游,但現在這里卻簫鼓絕響,只余煙樹 ,一派凄冷,“橫汾”橫渡汾水。
漢武帝《秋風辭 》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
7. 古詩簡略賞析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
三、四句由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腸,進一層表達了思婦之情。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的心理活動,來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
全詩以景寄情,委婉動人。 清平調三首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1.傾國:喻美色驚人。
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解釋: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 詠貴妃和牡丹。
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
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多么優雅風流。 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
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飲湖上初晴后雨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水色十分美麗。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雨幕籠罩下,西湖群山奇妙朦朧。在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
詩人拿西施比西湖,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陰柔之美,同樣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體現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
乙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黃昏離別的愁緒浩蕩滿胸,揮鞭吟詩奔向遙遠的東方。這兩句一方面表達了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
另一方面,又表達了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跳出了令人愁苦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 落花并不是沒有情感的東西,化作了春泥還滋養著芳花。
用鮮花作比,花瓣雖然謝落,但它絕不是無情的隨風飄灑,而是立志將自身化做肥料,用來滋養新花。詩人借此來比喻自己雖然辭官不得重用,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愿意為國效力。
打水仗》 乘興揮槍學少年,小舟沖散半江煙。 銀花隨手凌空綻,笑把童心灑滿天。
詠物詠事七絕,每能從尋常處造出不尋常意蘊。尤以詠物七絕開拓得心應手。
這首詠事七絕,以描寫入筆,綴以想象妙思,造出一幅生動的畫里畫外境。 首句入題簡潔,前四字尚平平,“學少年”三字蘊機鋒,點明人物年齡。
承接句即入味,“小舟”和“半江煙”用“沖散”連接,情景頓出!轉句仍用描寫文字,仍見情景生動。而結句一“笑”一“灑”,于情景中見心境矣。
為七絕,文字少,忌一味白描,忌要表達的東西太多。能景中寓情,便可觀也。
用清淺而雋永文字,寫人生一個鏡頭,而此瞬間畫面,卻寓有欣欣意,人生多少辛苦事,能放開時便須放開,從這里亦可讀到作者對待生活的態度。 樂而不淫,哀而不怨,庶可從此讀之。
可以自己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