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
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地思考。 1、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
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2、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
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
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
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
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3、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
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
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4、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
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
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簡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
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主要成就:1、相對論 2、引力波 3、能量守恒定律 4、光電效應 5、宇宙常數。
2.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地思考。
1、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2、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3、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4、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主要成就:
1、相對論
2、引力波
3、能量守恒定律
4、光電效應
5、宇宙常數
3. 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 要簡短的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于蘇黎士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
4. 愛因斯坦的小故事五十字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
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地思考。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
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
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
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
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
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
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
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
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
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若有用,望采納,謝謝。
5. 愛因斯坦的小故事100字
①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于他成功的秘訣。
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一樣有用。”
②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
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
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③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于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
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輕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④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
好奇的人們都涌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向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并不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后,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并且在“敵國”里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
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遷到荷蘭。
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 擴展資料: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
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
他閱讀了許多著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為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并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在“奧林匹亞科學院”時期大衛·休謨(David Hume)對因果律的普遍有效性產生的懷疑,對愛因斯坦產生了影響。
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卻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于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于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
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
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
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于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
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6. 愛因斯坦的簡短小故事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
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后,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
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求學:被教授斷言將庸常無為 愛因斯坦的拉丁語不錯,但希臘語和現代外國語言則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業后,火冒三丈,斷定他一生絕不會有什么作為。
16歲時,他又受到班主任的嚴厲叱責,愛因斯坦忍無可忍,堅定地向班主任宣布:我再不會來了。 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學校——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在這里,既聽不到任何一點命令的聲調,也看不到任何一點培養崇敬權威的痕跡。
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有充分根據的思考比博學更受人重視。戀愛:必須找到共鳴板 愛因斯坦一生有過三次戀愛。
第一次是讀大學前,和房東的女兒相愛,發現找不到共鳴,很快結束。第二次和大學同學,這個女孩在受到的中學教育中包括物理學,這在當時的婦女中很罕見。
兩人一有空閑就在一起,愛因斯坦稱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鳴板,但由于父母反對,兩人在生了女兒一年后,才結了婚。1912年,愛因斯坦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開始戀情,雙方曾刻意中斷了一年的來往,之后,又按捺不住重新開始通信。
對待異性,愛因斯坦始終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鳴板。日常:風趣幽默 在愛因斯坦書信中,有他與20世紀著名科學家諸如洛倫茲、薛定諤、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領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羅素、蕭伯納、羅斯福等人的通信。
但更多的是他與親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語言,現在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
他把親愛的朋友稱為“你這個討厭的家伙”、“但愿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來”。有一次,他稱一女士為老太太,那女士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說用不著巴結他。
愛因斯坦在旁邊注了評語,說“哦,哦,好像我是什么大人物!” 他對女友建議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為然。他說:我已下定決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盡量少用醫療手段。
在此之前,將按我罪惡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動。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煙像煙囪,工作像騾馬。
飲食無所顧忌不加選擇,至于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愿意進行。
7.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單些)
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里,用手撫摩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一次,在依薩爾河岸野餐時,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時,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母親玻琳深情的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那位親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教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聰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榮譽的稱號,這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能成為一個教授嗎?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唯有數學成績遠在全班同學之上。由于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是那么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后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而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
有一天愛因斯坦跑來問叔叔:“什么是代數”?叔叔就這樣解釋:“在算術中有很多問題不容易解決,要算又很難。而代數是一門'快樂'的數學,能很容易的幫人們解答困難的計算。我們把我們不知道的數叫著X,然后來捕捉它。你把它當作已知道的東西,建立一些關系,最后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然后叔叔給了他一本有代數問題的小冊子,愛因斯坦很快就學會了解決里面的問題。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給他講了幾何中一個很美麗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長邊平方一定等于兩短邊平方的和。叔叔沒有告訴他這個定理的證明,但是愛因斯坦在畫了許多直角三角形后發現這關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驚奇。
8. 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簡單的)
干嗎要這么些人 1000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聞訊后,僅僅聳聳肩道:“100位?干嗎要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足夠了。”
理論的成敗與國籍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學演講時說:“如果我的相對論證實了,德國會宣布我是個德國人,而法國會稱我是世界公民。但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么,法國會強調我是個德國人,而德國會說我是個猶太人。”
感覺相同
一天,愛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了。在他身邊的人忙扶起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根據相對論的原理,你并沒有摔倒,對嗎?只是地球在那時忽然傾斜了一下?”愛因斯坦說:“先生,我同意你的說法,可這兩種理論對我來說,感覺都是相同的。”
成功的秘訣
一個愛說廢話而不愛用功的青年,整天纏著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厭煩了,便寫了一個公式給他:A=x+y+zp。愛因斯坦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什么呢?”青年迫不及待的問。“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說。
記電話號碼
愛因斯坦的一位女朋友,給他打電話,末了要求愛因斯坦把她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以便以后通電話。
“我的號碼很長,挺難記的。”“說吧,我聽著。”愛因斯坦并沒有拿起筆。“24361。”“這有什么難記的?”愛因斯坦說:“兩打與19的平方,我記住了。”
意識
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問:“爸爸,你究竟為什么成了著名人物呢?”愛因斯坦聽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長的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識不到它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意識到。”
大紙簍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張書桌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紙簍。”他說。“為什么要大的?”“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時間與永恒
有一次,一個美國女記者走訪愛因斯坦,問道:“依您看,時間和永恒有什么區別呢?”愛因斯坦答道:“親愛的女士,如果我有時間給你解釋它們之間的區別的話,那么當你明白的時候,永恒就消失了!”
9. 愛因斯坦的簡短小故事
愛因斯坦的故事: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10.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略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鉤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囟。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