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短意駭"是什么意思
簡短意賅 拼音:jiǎn duan yì gāi [釋義] 簡:簡潔;簡練;賅:完備。
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而透徹。 也作“言簡意賅”。
簡短意賅: [語出]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正音] 賅;不能讀作“hài”。
[辨形] 賅;不能寫作“駭”或“該”。 [近義] 要言不煩 簡明扼要 [反義] 長篇大論 連篇累牘 [用法] 多用作褒義。
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一)~和“要言不煩”;都形容說話和寫文章很扼要;但~偏重在“意駭”;即意思完備;應包括的內容都包括了;“要言不煩”偏重在“不煩”;即重要的語言不煩瑣;不羅嗦。
(二)~和“一針見血”;都有“語言簡短明確”的意思。但~重在意思完備;“一針見血”重在指出要害。
(三)~和“言簡意少”都含有“語言簡潔”的意思。但“言簡意少”中的“意少”表示思想內容缺乏;~中的“意賅”表示內容充實。
[例句] ①我們做報告時切勿長篇大論;應~。 ②我們寫作文應該~;不能拖泥帶水。
2. 簡潔明快的意思
簡潔明快的意思是:簡明扼要,沒有多余的內容,明白通暢。
近義詞:簡單明了
例句:他致力于簡潔明快的手法,而幾乎不畫什么細節。
一、簡潔
拼音:jiǎn jié
釋義;指(說話、行為等)簡明扼要,沒有多余的內容。
例句:他的簡潔的講話,是那樣地雄渾而有力!
二、明快
拼音:míng kuài
釋義:
1、(語言、文字等)明白通暢;不晦澀不呆板。
例句:這首詩筆調清新明快,深受讀者的喜愛。
2、性格開朗直爽;辦事有決斷。
例句:她為人明快達觀,工作起來雷厲風行。
擴展資料
一、簡潔的反義詞:冗長、繁雜
1、冗長
拼音:rǒng cháng
釋義:(文章或講話中)無關緊要的話過多,拉得很長。
例句:這篇文章太過冗長,要簡縮一下。
2、繁雜
拼音:fán zá
釋義:多而且雜亂。
例句:一個繁雜冗長的開頭,會使讀者產生惡劣印象而不忍卒讀。
二、明快的反義詞:晦澀
晦澀 ,拼音: huì sè
釋義:指文辭等隱晦,不流暢,不易懂。
例句:現代的社論是措辭既復雜又晦澀的作品。
3. 弟子規全文翻譯 簡單點 但要言簡意賅
總 敘 概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早晨起床之后,應該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
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
(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于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并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并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沉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
(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語為福禍之門。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可見言語之重要。)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后。
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自己應該主動去詢問是什么事?可以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
4. 關于簡單的四字詞
詞約指明 言詞簡潔,旨意明確。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水旱》:“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
辭簡義賅 文辭簡要,意義完備。
出處:《清史稿·刑法志一》:“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辭簡義賅,易致舛訛,于每篇正文后增用總注,疏解律義。”
粗茶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出處: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粗衣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出處: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干脆利落 簡單爽快。
出處:南懷瑾《論語別裁·子罕》:“因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許多老朋友真可憐,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干脆利索 簡單爽快。同“干脆利落”。
簡明扼要 指說話、寫文章簡單明了,能抓住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