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蘇軾的十首詩,簡短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月copy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贈劉景文 / 冬景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2113時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花影
作者: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5261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春宵
作者: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琴詩
作者:蘇軾
若言4102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欄梨花
作者: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趙昌寒菊
作者: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1653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2.蘇東坡的短詩15首
1、《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2、《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3、《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4、《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5、《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6、《陽關曲》
暮云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7、《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臵,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8、《有美堂暴雨》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9、《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
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10、《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1、《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2、《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3、《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4、《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5、《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簡單常見的蘇軾的詩
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淮中晚泊犢頭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初晴游滄浪亭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微晴。
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鴿相對鳴。城南感懷呈永叔春陽泛野動,春陰與天低。
遠林氣藹藹,長道風依依。覽物雖暫適,感懷翻然移。
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去年水后旱,田畝不及犁。
冬溫晚得雪,宿麥生者稀。前去固無望,即日已苦饑。
老稚滿田野,斫掘尋鳧茈。此物近亦盡,卷耳共所資。
昔云能驅風,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厲,腸胃生瘡痍。十月七八死,當路橫其尸。
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胡為殘良民,令此鳥獸肥?天豈意如此?泱蕩莫可知!高位厭梁肉,坐論攙云霓。
豈無富人術,使之長熙熙?我今饑伶俜,憫此復自思:自濟既不暇,將復奈爾為!愁憤徒滿胸,嶸〔山+“宏”去宀〕不能齊。慶州敗無戰王者師,有備軍之志。
天下承平數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
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岳傾。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
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嘗識會兵之機?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尸。未成一軍已出戰,驅逐急使緣〔山僉〕〔山+繁體“戲”字〕。
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劍何所施。連顛自欲墮深谷,虜騎笑指聲嘻嘻。
一麾發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圍。我軍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縛交涕〔氵夷〕。
逡巡下令藝者全,爭獻小技歌且吹。其余劓首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
道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
暑中雜詠嘉果浮沉酒半醺,床頭書冊亂紛紛。北軒涼吹開疏竹,臥看青天行白云。
4.蘇軾的短詩
【題目】題西林壁(宋 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5.蘇軾的短詩
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云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飚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雙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題西林寺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圓通詩
蘇軾
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袖里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
何人更識嵇中散,野鶴昂藏未見仙。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云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飚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雙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選吧~
6.蘇軾的詩全部的全部最簡單的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贈劉景文 / 冬景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花影
作者: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春宵
作者: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琴詩
作者: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欄梨花
作者: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