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關雎的最簡潔的賞析
《關雎》賞析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
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后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鳩起興,生動形象地表明他的愛情純潔而又真誠,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貞潔的品德。
下一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這個青年男子所戀的乃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字用得極妙,使滿篇生輝,極寫少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地去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使全篇充滿了動感和生機。正是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須臾忘懷。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極寫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
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第四、五章寫琴瑟鐘鼓,歡慶娛樂。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既描寫了君子和淑女結為伉儷時那種載歌載舞、盡興狂歡的場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實現后相處和諧、相親相愛的歡樂感情深刻地表現出來。但這里的熱鬧場面并非已然的事實,而是青年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而生的幻想。
這一結婚的熱鬧場面的描寫,表達了青年男子對婚戀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2.關雎最簡短的賞析
是《詩經》開宗明義的第一篇。
是一首產生於二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娓娓細述的是一個男子的單相思,他的傾慕、愛戀與渴望,而這正是亙古以來每一個人心中對愛情最深的企盼。 有人說:「這首詩描寫了抒情主人公對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過程。
」細讀全詩,若最后只是像童話故事中大團圓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麼詩意就蕩然無存了!愛到深處無怨尤,愛的渴求能導致愛的升華。這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男子,并沒有傷心到吐血病倒,也沒有絕望的自殘殺人,而是給自己的感情找到一條出路,架構起一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幻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一剎那間他滿足了,他和他的愛人美滿和諧的結合了!於是一場虛構的熱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 孔子在《論語.八佾》有中肯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綜觀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深刻細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熱烈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痛苦呻吟。這真是我們現代人每談感情便置之死地,玉石俱焚的毀滅作為,要好好省思的。
3.關雎的賞析簡短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伙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并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里采用了“流”、“采”等詞描述小伙子的心里變化的過程。
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后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
而最后一句“鐘鼓樂之”,又更是“千金難買美人笑”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于《詩經》詠物言志三法案——“賦、比、興”之一的“興”,即從一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
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后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
《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
都是有得之見。《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
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構。
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并非沒有道理。
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若把古往今來關于“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么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
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后者則是心象。
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至于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日于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后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
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后,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后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
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云:‘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余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于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
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
4.詩經關雎的最簡潔的賞析
《關雎》賞析
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后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鳩起興,生動形象地表明他的愛情純潔而又真誠,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貞潔的品德。
下一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這個青年男子所戀的乃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字用得極妙,使滿篇生輝,極寫少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地去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使全篇充滿了動感和生機。正是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須臾忘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極寫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第四、五章寫琴瑟鐘鼓,歡慶娛樂。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既描寫了君子和淑女結為伉儷時那種載歌載舞、盡興狂歡的場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實現后相處和諧、相親相愛的歡樂感情深刻地表現出來。但這里的熱鬧場面并非已然的事實,而是青年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而生的幻想。這一結婚的熱鬧場面的描寫,表達了青年男子對婚戀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5.關雎最簡短的賞析拜托各位大神
<關雎>是《詩經》開宗明義的第一篇。
是一首產生於二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娓娓細述的是一個男子的單相思,他的傾慕、愛戀與渴望,而這正是亙古以來每一個人心中對愛情最深的企盼。 有人說:「這首詩描寫了抒情主人公對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過程。
」細讀全詩,若最后只是像童話故事中大團圓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麼詩意就蕩然無存了!愛到深處無怨尤,愛的渴求能導致愛的升華。這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男子,并沒有傷心到吐血病倒,也沒有絕望的自殘殺人,而是給自己的感情找到一條出路,架構起一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幻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一剎那間他滿足了,他和他的愛人美滿和諧的結合了!於是一場虛構的熱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 孔子在《論語.八佾》有中肯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綜觀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深刻細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熱烈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痛苦呻吟。這真是我們現代人每談感情便置之死地,玉石俱焚的毀滅作為,要好好省思的。
6.《關雎》的賞析
原發布者:wdhzce
關雎《詩經·周南》【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注釋】洲:水中陸地。窈窕:文雅嫻靜的樣子。淑:品德善良。逑:配偶。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流:采摘。寤寐:醒著睡著。服:思念。悠:憂思的樣子。反:翻身。友:友愛、親近。芼:擇取。【賞析】《關雎》是《詩經》國風的首篇。全詩共五章,寫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從傾心愛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與之結婚。語言簡潔明快,感情熱烈直率,韻律和諧婉轉,富于民歌情味。孔子曾評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
7.關雎的賞析
賞析:
《關雎》的內容很單純,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作品中人物身份:“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生活。
另外,說它是情愛詩固然不錯,但恐怕并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詩經·國風》中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
《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與在一般婚姻關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
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
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原詩:
《關雎》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釋義: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擴展資料: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
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反側”,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
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
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風·周南·關雎
8.詩經中關雎的賞析
賞析: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伙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6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并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里采用了“流”、“采”等詞描述小伙子的心里變化的過程。
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
后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鐘鼓樂之”,又更是“千金難買美人笑”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于《詩經》詠物言志三法案——“賦、比、興”之一的“興”,即從一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
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后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反側”,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
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
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
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于《關雎》則可見一斑。
擴展資料:
原文: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9.關雎 賞析 (100字)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國勢漸衰。后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
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風·周南·關雎
10.關雎的賞析
賞析:《關雎》的內容很單純,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作品中人物身份:“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生活。
另外,說它是情愛詩固然不錯,但恐怕并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
《詩經·國風》中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
之所以如此,與在一般婚姻關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
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
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原詩:《關雎》先秦:佚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釋義: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
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擴展資料: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
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
“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
“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反側”,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
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
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周南·關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