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數民族小故事50字
哈尼族的傳說故事:火童
遠古時候,妖魔搶走了火種,使哈尼族地區變成一片黑暗,五谷不長,民不聊生。少年明扎(哈尼語中“火”的讀法)的父親為奪回火種,離家十五載杳無音訊。明扎決心繼承父志,
村中長老儒瑪得知后,祈求天地與山林賜予明扎以神力,送給他一把神弓,并告訴他兇狠無比的妖魔住在很遠的石門山。明扎告別親人,途經熱浪遍地的赤水谷,幫助了快要干死的老樹根,老樹根為他指了路。后來明扎來到冰雪世界,經受了山邊溪水化成的女子的考驗,沒有逃避,并且為其用神箭封住峽谷的風口。
明扎到了石門山,隨后拾得父親留下的金竹刀,并見到無法恢復人型的父親,又遇見妖魔的鎮山虎在追逐一只小羚羊。他救了小羚羊,并用家鄉水解除了魔法,使小羚羊變成了少女。原來她是天神的女兒,被妖魔所害。
在少女帶領下,明扎深入洞底找到妖魔。趁它熟睡時奪回火種,在與之周旋時不料被妖魔抓住。明扎立即把火種吞下,他的身體很快變成一個火球。妖魔被他用神箭消滅了,而明扎再也不能恢復人型。火球被少女帶回到了哈尼山寨,那里的人民從此又見到光明。
2.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
1、拓跋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人,鮮卑族。
北魏王朝開國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獻明帝拓跋寔之子。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滅亡代國后,拓跋珪隨母親賀蘭氏流亡,寄居匈奴獨孤部劉庫仁部落長大。
登國元年(386年),趁亂復立代國,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稱魏王。他對內勵精圖治,實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動鮮卑政權進入封建社會;對外擊敗賀蘭、鐵弗、高車、柔然等草原諸部,并與后燕、后秦爭霸于中原。
皇始三年(398年),確定國號為“魏”,將國都從盛樂城遷到平城,即皇帝位。 晚年沉湎酒色,剛愎自用,不睦兄弟。
天賜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紹所發動的宮廷政變中遇弒身亡,終年三十九歲。永興元年,齊王拓跋嗣即位后,追謚宣武皇帝,廟號烈祖。
泰常五年(420年),改謚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廟號為太祖。2、拓跋宏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遷都洛陽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陽人,獻文帝拓跋弘長子,母為李夫人,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后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謚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于長陵。
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3、完顏阿骨打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旻,女真族,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人。
是完顏劾里缽和拿懶氏之子,金朝開國皇帝,對滅亡遼朝具有奠基意義。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
同年十二月,加號大圣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
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女真文字。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行經部堵濼西行宮,病死于途中。
九月,葬于上京宮城西南。謚武元皇帝,廟號太祖,葬于睿陵。
皇統五年(1145年)十月,增加謚號為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阿骨打作為女真奴隸主的總首領,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
女真族的歷史從而開始了一個新時期。4、鐵木真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
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
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后,追謚圣武皇帝。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謚“法天啟運圣武皇帝”,廟號太祖。5、努爾哈赤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后,遷都沈陽。
之后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于沈陽清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孛兒只斤·鐵木真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完顏阿骨打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拓跋宏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拓跋珪。
3.少數民族作為中國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
1、壯族民間故事:顛公的故事顛公家里很窮,靠父母租種地主幾畝薄田維持一家四口人半飽生活。
顛公有個姐姐叫田花,長得水靈靈的非常漂亮。有一次田花去鄰村走親戚,路上遇見鄰村地主的駝背兒子蝦公。
蝦公看見田花,以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連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親。
顛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兒嫁給蝦公。后來蝦公的老子親自登門來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給。蝦公老子威脅說:“不愿把女兒嫁給我做媳婦也行,明年你別種我的田,欠我二十兩銀子馬上還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給了他。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說什么寧死也不嫁給蝦公,蝦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來。
一天下午,顛公對田花說:“姐姐你別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來。”他父母說:“沒有銀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還難啊。”
顛公晚上到地主家,對蝦公說:“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來問你什么時候去接親,她好準備準備。”蝦公很高興,留顛公在他家吃晚飯。
吃飯的時候,顛公裝出很貪吃嘴很攙的樣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飯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盤子里夾菜。蝦公一家人都吃飽了,他還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盤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盤子來舔,舔干凈一只又換一只,舌頭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殘渣刮進嘴里,油湯沾濕胸前的衣服也不顧,把盤子舔完還裝未飽的樣子。蝦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雜技一樣。
地主婆說:“老弟,你這樣舔盤子太難看了,不飽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說:“窮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樣,有填飽的時候嗎?”顛公又不停地舔著刮盤子的兩只手,恬不知恥地說:“我舔盤子算什么,我姐在家連炒菜的鍋頭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驚說;“要這種媳婦簡直是敗壞門風,丟十八代祖宗的臉。”說完把田花的八字丟給顛公,厲聲說:“餓鬼,給我滾!”家丁把顛公轟出大門,顛公一陣風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報喜。
2、西雙版納、德宏傣族的潑水節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3、和尚升天故事話說唐朝年間潞洲府有位節度使,名李抱貞。
當他到任時府內是銀兩空空,就連官員,兵卒的響錢都拿不出。實在是無計可施,于是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當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對他是言聽計從,何不讓他出面作法,讓老百姓捐些錢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見老和尚,把事由說了一同。別說老和尚真就答應了,為了消除老和尚的顧慮,李大人說我們已在法壇下面挖一個地道,等點火后你就順地道出來,保你平安無事。
李大人又帶著老和尚現場實際走了一遍。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聽說老和尚坐壇講法,紛紛來捐錢。
到了開壇說法的日子,周邊的百姓也來捐錢。幾天的功夫捐錢已達上億了!這他時辰已到只見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壇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樂齊鳴。
好個熱鬧!一陣后就聽有人喊;活佛現身點火相迎!忽的一聲法壇四周火光沖天,可憐的老和尚下得法壇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待火熄后法壇上只留下幾塊舍利了!眾人還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
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決了,一條人命換來的救濟錢,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這才是;假戲真做傻和尚,隨著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當擋風墻。
4.少數民族民間故事(要短的)
關于潑水節的來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并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
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于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
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
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5.少數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簡短一點)
你好,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杰出的人物很多很多,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這里有一則他的故事:
除掉闊闊出
闊闊出因為擁立鐵木真當成吉思汗有功,逐漸變得蠻橫驕縱起來。有一天,闊闊出和他的兄弟把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打了一頓。事后,他還到成吉思汗面前挑拔說:“天說,一次讓鐵木真治理百姓,一次讓合撒兒治理百姓。您可要提防合撒兒呀!”成吉思汗一聽就急了,馬上親自去審問合撒兒。成吉思汗的母親聽到這件事,慌忙也跟著去了。老人家走進合撒兒的帳蓬,見成吉思汗正在審訊合撒兒。她就盤腿坐在地毯上,露出胸前的兩只**,一邊用手拍打著,一邊責問成吉思汗:“這是奶你們的雙乳。你只吃了這只;合撒兒兩只都吃過。你們都是我的乳汁養大的。合撒兒有力氣,箭法好,替你出生入死地打仗。現在討平了敵人,你就容不得他了。聽任外人的挑撥,想治自己的兄弟!”成吉思汗不敢再說什么,可他仍然對合撒兒不放心,就剝奪了合撒兒的部屬,只給他留下了四百人。這一來,闊闊出更神氣了。他四處籠絡人,擴大自己的勢力。有一次,他又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毒打了成吉思汗的小弟弟斡惕赤斤,還強迫斡惕赤斤跪在自己面前求饒。斡惕赤斤氣得向成吉思汗告狀。成吉思汗的妻子聽完后,流著眼淚說:“他們打了合撒兒,現在又強迫斡惕赤斤下跪,對你的兄弟們這樣,如果你這大樹一樣的身軀倒下,他們會讓誰來治理你聚集起來的百姓呢?”成吉思汗覺得妻子的話有道理,感到闊闊出確實野心太大,必須鏟除。就對斡惕赤斤說:“等闊闊出到我這里的時候,該怎么辦你自己知道!”過了一會兒,成吉思汗把闊闊出連同他的父親、兄弟召來。斡惕赤斤撲上前去,一把揪住闊闊出的領子,說:“昨天你凌辱了我,今天咱們單獨地比試比試!”闊闊出毫不示弱,兩個人互相揪扯著走出營帳。剛一出門,就有三個預先埋伏好的大力士撲上前來,閃電般地將闊闊出摔在地上,接著一陣拳打腳踢,眨眼的工夫,闊闊出就沒氣兒了。斡惕赤斤回到蒙古包里,搓搓手,若無其事地說:“闊闊出實在無能,已趴在地上起不來了!”闊闊出的父親一聽,就知道兒子死了,流著眼淚對成吉思汗說:“在小土塊還沒有堆成大地的時候,在小溪流還沒有匯成大海的時候,我們就追隨著你啦!沒想到你……”闊闊出的兄弟們也一齊卷起袖子站成一排,準備拼命。成吉思汗不慌不忙地讓他們跟自己走出營帳,他指著地上闊闊出的尸體說:“他凌辱我的兄弟,天不愛他,把他帶走了。如果你們早能謹慎一些,誰還能比你們更尊貴呢?”從此,闊闊出一家再也不敢蠻橫霸道。成吉思汗的命令也無人敢違抗了。
6.少數民族民間傳說故事
劉三姐 壯族歌仙傳說。
相傳于宜山、羅城、恭城、柳州、融水、容縣、岑溪、貴縣、桂平、扶綏、平南、梧州等地。還傳到廣東梅縣、翁源、興寧等地。
各地傳說劉三姐的生長年代、出生地及情節內容不盡一致。據宜山的資料,劉三姐從羅城搬到宜山下視村居住,砍柴為生,極善唱歌。
有陶、李、羅幾個秀才聞名前來對歌,不是三姐的對手。其兄端凳擱門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對歌,三姐卻半夜俟其兄睡熟,輕手輕腳溜出門。
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頭讓三姐用手板煎軟,言煎不軟就不準出去。三姐把石頭放在手心,下燒紅火,把石頭煎軟了。
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與男歌手對歌,其兄氣極,發誓要砍斷葡萄藤跌死三姐。誰知藤砍斷后,搖幾搖又接上了。
其兄用銅盆隔住斷藤,使斷藤接不起。三姐從懸崖掉進下枧河,葡萄藤隨之落下圍成一圓圈,托起三姐順水飄流下柳州鯉魚巖。
據扶綏的資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劉三姐家窮,與哥哥種田打柴養活母親。她每天歌不離口,開口成歌,遠近男青年都來找她對歌,卻唱不贏她。
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經常責罵,刁難她。要她插完一大塊田的秧,不給她空閑。
她卻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聲引來許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來三只船,上乘桃、李、羅、石四位秀才,見了江邊洗衣的劉三姐便唱盤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詰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書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隨口譏笑四位秀才。
秀才服輸,把兩船歌書拋下左江。城里一豪紳托媒人攜2l兩黃金來求婚,其母與兄均答應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罵,羞走媒人。
其兄再勸不依,惱了騙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將她推下懸崖,被藤蘿托住在崖間,唱了3天3夜,其兄復來嚇唬不服,揮刀劈斷藤條,三姐墜落江中,隨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寧楊美村才沉江而死。傳說至今三姐落江處有一圓圓的石墓,從墓頂往上望,在懸崖絕壁問有一長長的滑痕對準石墓,滑痕兩邊有兩丈余長的白壁和黑壁,宛如黑、白兩條頭巾,為三姐當年頭巾變成。
據貴縣的資料,三妹行三,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7歲即好筆墨,聰明敏捷,為"女神童"。12歲后即善歌唱,17歲有邕州白鶴鄉少年張偉望來訪,鄉里筑歌臺于西山之側,兩人對歌3日,眾人圍觀忘歸。
兩人登山歌7日,化石成仙 我把自己當成魚了 一天,阿凡提的一些朋友約他一起去釣魚。阿凡提不好意思拒絕,便一起去了。
其實,阿凡提并不喜歡釣魚,因為他不愿傷害那些可憐的生靈。 到了湖邊,朋友們紛紛開始釣魚、抓魚,突然,一位朋友摸到了一條大魚,阿凡提可憐那條魚,但又一時想不出解救這條魚的辦法,著急中他自己跳進了河里,那條魚果真趁機溜掉了。
“喂!阿凡提,你這是干什么?”朋友們奇怪地問他。“沒什么事,我把自己當成魚了。”
阿凡提從水中探出頭來說。 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 國王心血來潮寫了一首拙詩讓阿凡提看。
阿凡提看過詩后對國王說:“陛下,詩還是讓那些詩人寫吧,您還是老老實實當您的國王吧。” 國王聽了發怒道:“來人,把他關進驢圈!讓這個不懂詩的蠢驢好好聽那些驢的叫喚去吧!” 阿凡提在驢圈里被關了一個禮拜后,國王心想:這回他該老實了,肯定會稱贊我寫的詩。
于是便把阿凡提叫來,把他新寫的一百詩大聲念給了阿凡提后問道:“怎么樣阿凡提,我這首詩寫得還可以吧?” 阿凡提聽后一聲不吭轉身就往外走。國王叫住他問:“阿凡提,你上哪兒?” “陛下,我還是回驢圈去吧,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一點。”
阿凡提回答說。 白天的星星 一位愚昧的人問阿凡提:“阿凡提,聽說光天化日之下能見到星星的人會非常幸福,怎樣才能在白天見到星星呢?” “可以,”阿凡提回答道:“請你把自己關在一間漆黑的小屋里四十天不要出來,一日三餐享用粗茶淡飯,決不要沾油腥。
四十天以后再出來就能在白天見到星星了。” 那個人遵照阿凡提所說的,在一間黑屋里把自己關了四十天,成天吃素不吃葷,等到了第四十天他出來見陽光時,他的腿腳發軟,雙眼直冒金星,往那兒瞧都覺得有繁星在閃爍。
那個人喃喃自語道:“我服阿凡提的智慧了,終于在白天見到星星了。” 比您早死兩天 阿凡提跟國王的管家開玩笑說:“您兩天以后會死。”
果然,兩天后管家隊馬上摔下來死了。 國上聽說后。
把阿凡提傳進王宮責問說:“阿凡提,我的管家因為你而死了,你認罪嗎?” “是,陛下”阿凡提回答。 “你既然知道管家什么時候死。
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國王又問。 阿凡提即刻明白了國王的意圖,對國王說:“昨晚,我看了我的慧星,我比您早死兩天。”
國王聽說了自己的死期后,立刻取消了阿凡提的死令,并暗暗祝福他長命百歲。
7.關于少數民族的故事
少數民族有很多故事,有關于節日的,有關于人物的,還有不少地方風俗。比如傣族潑水節、劉三姐故事等等。
1、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劉三姐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社區藍靛村),那里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
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擴展資料
中國有56個民族,很多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并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后,**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潑水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劉三姐
8.一個少數民族的故事,要精短
故事一:
潑水節的傳說
西雙版納、德宏傣族的潑水節傳說都是“七公主殺火魔”的故事,華坪傣族的潑水節傳說故事卻獨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故事二:
阿詩瑪:小石林有一個“阿詩瑪”石,風風雨雨,她都在那里翹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來。
相傳土司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家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后,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于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和阿黑哥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后,天上烏云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見,結果兩人迷了路。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走散了,誰也找不到誰。洪水漸漸退去后,阿詩瑪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他們正犯愁時,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后,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巖洞中。”于是阿詩瑪同阿黑哥朝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石林,這里又濕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神爺。”
阿黑哥聽后,又傷心又著急,他擦干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后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豬。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漿,涂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和白雞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興興準備回石林時,由于連日奔波太疲倦了,爬過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過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沖得干干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松手,阿詩瑪就永遠粘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在雨水的不斷沖刷下,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阿詩瑪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當時把白豬沖成黑豬的那場雨水積下的。
參考資料:
9.搜集兩個少數民族的英雄故事,簡潔些100~200字左右
1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 ”、“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