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貝殼的故事
貝殼故事 顏料 2001-4-20 發表于 紅袖添香 一 我和她,是兩枚堅硬的貝殼,準確說來,是一對。
從有知覺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一起了。我們一起出生,一起長大,一起從柔軟變得堅硬,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很久。
貝殼是沒有歲月的概念的,我只知每過一段時間,我們身上的紋理就會增加一圈。但到了第九十九圈的時候,就停止了增長。
早先我們生活在海底,那時我們之間還有一顆潔白的心。我對那顆柔軟的心充滿了無盡的感激,是那顆心給了我們生命,令我們在一起。
但它的太脆弱了,脆弱得不堪一擊。有一段時間,它不停地流眼淚,我問它為什么,它說是自己不好,不小心吞進了一顆沙粒。
從此我們更小心地呵護著它,不讓它受到任何的傷害,可它還是快死了。我們悲傷地望著它,它笑著說這是它的宿命。
有些事物,從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走向衰老走向湮滅了,死亡,是或早或晚的事情而已,但也許,還有下一個輪回。我聽不懂它的話,我只知道,從此我們失去了一個最好的伴侶。
從此我們只能守護著一顆死去的心,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有些事情,不是兩枚堅硬的殼就可以抗拒。我們不怕沙粒,我們可以不讓沙粒對它再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傷害侵襲,可它自己卻變了顏色發出腐臭的氣息,消失得了無痕跡,只留下一顆潔白晶瑩的圓圓珠粒。
我們知道那是它的眼淚。 那顆心死后我們只能隨波逐流了,在潮汐的戲弄下來來又去去。
我喜歡這樣流浪的日子,喜歡沿途見到的魚兒、龍蝦、水母和珊瑚。有一天我們擱淺到了岸邊,從此我們再不能那樣任意的漂流,我開始有了寂寞的感覺,但看著周圍的同伴時卻又有些欣慰,他們都是落單的,而我們至少還擁有著彼此。
沙灘是遽寂的,除卻故鄉的海浪拍打堤岸的聲音。有時這里也喧囂起來,在陽光太過刺目的日子里,常有人來這里沐浴著陽光嬉弄著海水。
那些身著各色泳裝的人們令我想起海底來訪的魚兒,單只的,拖兒帶女的,成雙成對的。 那些成雙成對的人給我太多的遐想,看著他們在沙灘上的擁抱作愛接吻,聽著他們的呢呢喃語,總覺得他們與我們之間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二 我們之間原沒有任何的不同,從形狀到到大小到身上的紋理花紋都一模一樣。只是海浪偏心,把他放在了我的上面而已。
差別也就是從這開始,他總沐浴著日光的溫暖,而我擁抱著沙的潮濕溫潤。他看得見外面的林林總總,我只能籍著聲音去感知這世界的神秘。
慢慢地也就有了性格的差異,他寬容豁達而又開朗,而我是沉默寡言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的,有時會莫名地抑郁起來,于是他小心的安慰著我,哄我開心,把他看到的那些都告訴我。 他對我真的很好呢,我想。
聽著外面的風聲雨聲,在這樣的溫馨中我沉沉地睡著,希望可以永遠地這樣下去。 或許是外面的世界看得多,他常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有一次他說他是男的我是女的,我覺得好笑,貝殼哪分男女呢。他卻嚴肅地說他是認真的。
人有性別之分,貝殼也是。人常一男一女成雙成對,貝殼也總是兩兩相伴。
我不吭聲了,隱約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為什么他是男的我是女的呢?他說因為他更堅強些,而我比較溫柔一些,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然后他說:“我們結婚吧。”我問他“結婚”是什么意思。
他說結婚的意思就是我們從此相依相偎永不分離,他會為我遮擋風霜雪雨會保護我一生一世。我有些感動,說:“隨便你吧,只要你快樂就行。”
三 她答應我的求婚了,我非常高興。她笑我,說我興奮得相只小貝殼。
我說我們從此互相應該有個稱呼了,她是我的妻,我是她的丈夫。盡管她不太懂,臉上現出疑惑的表情,還是答應了下來。
她真的乖巧而又溫柔。 有時候她也抱怨,抱怨我們生活的單調乏味與枯燥,下面的她,永遠只看得見我的面孔和身下的沙,而我的世界,也不過是周圍的幾十個平方和頭頂上的天空而已。
她抱怨完了也就沒事了,說這樣的生活其實也挺好,我有她,她有我,這已足夠,外面的世界未必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多彩,也許充滿了太多未知的危險。我知道善解人意的她是在寬慰我,她知道我的無奈,知道其實我也想帶她離開這片太過熟稔的土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新奇。
我有些恨自己,恨自己的無能為力,從前在海底的時候我們可以追隨潮汐的腳步,再早一些的時候我們共同守護過的那顆心還長著一對柔軟的足,而現在,我一無所有。 我把期盼的目光投向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我曾見他們把我們一些美麗的同類帶走。
妻聽我說起這些的時候眼中總是充滿了憧憬充滿了羨慕,她總急切的問:“什么時候才有人把我們帶走呢?”我總說“快了快了”,除此之外我還能說些什么呢。難道要我告訴她這樣的幻想太過奢侈太過虛妄,永遠都不會有人將我們從這片沙灘上拾起,而原因是我們不夠美麗,在那些有著斑斕色彩華麗紋理的同類中,黑色的我們實在是太普通太平凡太簡單太微不足道太不引人注目了。
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的,只要你肯耐心地守侯,不想這話竟應驗在我們的身上。 那是一個風輕云淡的午后,清亮的汽笛聲把又一群人帶到這個沙灘的盡頭。
有個年輕的男孩離開了群體,牽著同樣年輕的她,來到了我們的左右。 四 我從海邊揀回這對黑色的貝。
2.貝殼的故事
貝殼故事 顏料 2001-4-20 發表于 紅袖添香 一 我和她,是兩枚堅硬的貝殼,準確說來,是一對。
從有知覺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一起了。我們一起出生,一起長大,一起從柔軟變得堅硬,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很久。
貝殼是沒有歲月的概念的,我只知每過一段時間,我們身上的紋理就會增加一圈。但到了第九十九圈的時候,就停止了增長。
早先我們生活在海底,那時我們之間還有一顆潔白的心。我對那顆柔軟的心充滿了無盡的感激,是那顆心給了我們生命,令我們在一起。
但它的太脆弱了,脆弱得不堪一擊。有一段時間,它不停地流眼淚,我問它為什么,它說是自己不好,不小心吞進了一顆沙粒。
從此我們更小心地呵護著它,不讓它受到任何的傷害,可它還是快死了。我們悲傷地望著它,它笑著說這是它的宿命。
有些事物,從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走向衰老走向湮滅了,死亡,是或早或晚的事情而已,但也許,還有下一個輪回。我聽不懂它的話,我只知道,從此我們失去了一個最好的伴侶。
從此我們只能守護著一顆死去的心,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有些事情,不是兩枚堅硬的殼就可以抗拒。我們不怕沙粒,我們可以不讓沙粒對它再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傷害侵襲,可它自己卻變了顏色發出腐臭的氣息,消失得了無痕跡,只留下一顆潔白晶瑩的圓圓珠粒。
我們知道那是它的眼淚。 那顆心死后我們只能隨波逐流了,在潮汐的戲弄下來來又去去。
我喜歡這樣流浪的日子,喜歡沿途見到的魚兒、龍蝦、水母和珊瑚。有一天我們擱淺到了岸邊,從此我們再不能那樣任意的漂流,我開始有了寂寞的感覺,但看著周圍的同伴時卻又有些欣慰,他們都是落單的,而我們至少還擁有著彼此。
沙灘是遽寂的,除卻故鄉的海浪拍打堤岸的聲音。有時這里也喧囂起來,在陽光太過刺目的日子里,常有人來這里沐浴著陽光嬉弄著海水。
那些身著各色泳裝的人們令我想起海底來訪的魚兒,單只的,拖兒帶女的,成雙成對的。 那些成雙成對的人給我太多的遐想,看著他們在沙灘上的擁抱作愛接吻,聽著他們的呢呢喃語,總覺得他們與我們之間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二 我們之間原沒有任何的不同,從形狀到到大小到身上的紋理花紋都一模一樣。只是海浪偏心,把他放在了我的上面而已。
差別也就是從這開始,他總沐浴著日光的溫暖,而我擁抱著沙的潮濕溫潤。他看得見外面的林林總總,我只能籍著聲音去感知這世界的神秘。
慢慢地也就有了性格的差異,他寬容豁達而又開朗,而我是沉默寡言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的,有時會莫名地抑郁起來,于是他小心的安慰著我,哄我開心,把他看到的那些都告訴我。 他對我真的很好呢,我想。
聽著外面的風聲雨聲,在這樣的溫馨中我沉沉地睡著,希望可以永遠地這樣下去。 或許是外面的世界看得多,他常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有一次他說他是男的我是女的,我覺得好笑,貝殼哪分男女呢。他卻嚴肅地說他是認真的。
人有性別之分,貝殼也是。人常一男一女成雙成對,貝殼也總是兩兩相伴。
我不吭聲了,隱約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為什么他是男的我是女的呢?他說因為他更堅強些,而我比較溫柔一些,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然后他說:“我們結婚吧。”我問他“結婚”是什么意思。
他說結婚的意思就是我們從此相依相偎永不分離,他會為我遮擋風霜雪雨會保護我一生一世。我有些感動,說:“隨便你吧,只要你快樂就行。”
三 她答應我的求婚了,我非常高興。她笑我,說我興奮得相只小貝殼。
我說我們從此互相應該有個稱呼了,她是我的妻,我是她的丈夫。盡管她不太懂,臉上現出疑惑的表情,還是答應了下來。
她真的乖巧而又溫柔。 有時候她也抱怨,抱怨我們生活的單調乏味與枯燥,下面的她,永遠只看得見我的面孔和身下的沙,而我的世界,也不過是周圍的幾十個平方和頭頂上的天空而已。
她抱怨完了也就沒事了,說這樣的生活其實也挺好,我有她,她有我,這已足夠,外面的世界未必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多彩,也許充滿了太多未知的危險。我知道善解人意的她是在寬慰我,她知道我的無奈,知道其實我也想帶她離開這片太過熟稔的土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新奇。
我有些恨自己,恨自己的無能為力,從前在海底的時候我們可以追隨潮汐的腳步,再早一些的時候我們共同守護過的那顆心還長著一對柔軟的足,而現在,我一無所有。 我把期盼的目光投向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我曾見他們把我們一些美麗的同類帶走。
妻聽我說起這些的時候眼中總是充滿了憧憬充滿了羨慕,她總急切的問:“什么時候才有人把我們帶走呢?”我總說“快了快了”,除此之外我還能說些什么呢。難道要我告訴她這樣的幻想太過奢侈太過虛妄,永遠都不會有人將我們從這片沙灘上拾起,而原因是我們不夠美麗,在那些有著斑斕色彩華麗紋理的同類中,黑色的我們實在是太普通太平凡太簡單太微不足道太不引人注目了。
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的,只要你肯耐心地守侯,不想這話竟應驗在我們的身上。 那是一個風輕云淡的午后,清亮的汽笛聲把又一群人帶到這個沙灘的盡頭。
有個年輕的男孩離開了群體,牽著同樣年輕的她,來到了我們的左右。 四 我從海邊揀回這對黑色的貝。
3.貝殼的故事
我和她,是兩枚堅硬的貝殼,準確說來,是一對。
從有知覺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一起了。我們一起出生,一起長大,一起從柔軟變得堅硬,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很久。
貝殼是沒有歲月的概念的,我只知每過一段時間,我們身上的紋理就會增加一圈。但到了第九十九圈的時候,就停止了增長。
早先我們生活在海底,那時我們之間還有一顆潔白的心。我對那顆柔軟的心充滿了無盡的感激,是那顆心給了我們生命,令我們在一起。
但它的太脆弱了,脆弱得不堪一擊。有一段時間,它不停地流眼淚,我問它為什么,它說是自己不好,不小心吞進了一顆沙粒。
從此我們更小心地呵護著它,不讓它受到任何的傷害,可它還是快死了。我們悲傷地望著它,它笑著說這是它的宿命。
有些事物,從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走向衰老走向湮滅了,死亡,是或早或晚的事情而已,但也許,還有下一個輪回。我聽不懂它的話,我只知道,從此我們失去了一個最好的伴侶。
從此我們只能守護著一顆死去的心,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有些事情,不是兩枚堅硬的殼就可以抗拒。我們不怕沙粒,我們可以不讓沙粒對它再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傷害侵襲,可它自己卻變了顏色發出腐臭的氣息,消失得了無痕跡,只留下一顆潔白晶瑩的圓圓珠粒。
我們知道那是它的眼淚。 那顆心死后我們只能隨波逐流了,在潮汐的戲弄下來來又去去。
我喜歡這樣流浪的日子,喜歡沿途見到的魚兒、龍蝦、水母和珊瑚。有一天我們擱淺到了岸邊,從此我們再不能那樣任意的漂流,我開始有了寂寞的感覺,但看著周圍的同伴時卻又有些欣慰,他們都是落單的,而我們至少還擁有著彼此。
沙灘是遽寂的,除卻故鄉的海浪拍打堤岸的聲音。有時這里也喧囂起來,在陽光太過刺目的日子里,常有人來這里沐浴著陽光嬉弄著海水。
那些身著各色泳裝的人們令我想起海底來訪的魚兒,單只的,拖兒帶女的,成雙成對的。 那些成雙成對的人給我太多的遐想,看著他們在沙灘上的擁抱作愛接吻,聽著他們的呢呢喃語,總覺得他們與我們之間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二 我們之間原沒有任何的不同,從形狀到到大小到身上的紋理花紋都一模一樣。只是海浪偏心,把他放在了我的上面而已。
差別也就是從這開始,他總沐浴著日光的溫暖,而我擁抱著沙的潮濕溫潤。他看得見外面的林林總總,我只能籍著聲音去感知這世界的神秘。
慢慢地也就有了性格的差異,他寬容豁達而又開朗,而我是沉默寡言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的,有時會莫名地抑郁起來,于是他小心的安慰著我,哄我開心,把他看到的那些都告訴我。 他對我真的很好呢,我想。
聽著外面的風聲雨聲,在這樣的溫馨中我沉沉地睡著,希望可以永遠地這樣下去。 或許是外面的世界看得多,他常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有一次他說他是男的我是女的,我覺得好笑,貝殼哪分男女呢。他卻嚴肅地說他是認真的。
人有性別之分,貝殼也是。人常一男一女成雙成對,貝殼也總是兩兩相伴。
我不吭聲了,隱約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為什么他是男的我是女的呢?他說因為他更堅強些,而我比較溫柔一些,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然后他說:“我們結婚吧。”我問他“結婚”是什么意思。
他說結婚的意思就是我們從此相依相偎永不分離,他會為我遮擋風霜雪雨會保護我一生一世。我有些感動,說:“隨便你吧,只要你快樂就行。”
三 她答應我的求婚了,我非常高興。她笑我,說我興奮得相只小貝殼。
我說我們從此互相應該有個稱呼了,她是我的妻,我是她的丈夫。盡管她不太懂,臉上現出疑惑的表情,還是答應了下來。
她真的乖巧而又溫柔。 有時候她也抱怨,抱怨我們生活的單調乏味與枯燥,下面的她,永遠只看得見我的面孔和身下的沙,而我的世界,也不過是周圍的幾十個平方和頭頂上的天空而已。
她抱怨完了也就沒事了,說這樣的生活其實也挺好,我有她,她有我,這已足夠,外面的世界未必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多彩,也許充滿了太多未知的危險。我知道善解人意的她是在寬慰我,她知道我的無奈,知道其實我也想帶她離開這片太過熟稔的土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新奇。
我有些恨自己,恨自己的無能為力,從前在海底的時候我們可以追隨潮汐的腳步,再早一些的時候我們共同守護過的那顆心還長著一對柔軟的足,而現在,我一無所有。 我把期盼的目光投向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我曾見他們把我們一些美麗的同類帶走。
妻聽我說起這些的時候眼中總是充滿了憧憬充滿了羨慕,她總急切的問:“什么時候才有人把我們帶走呢?”我總說“快了快了”,除此之外我還能說些什么呢。難道要我告訴她這樣的幻想太過奢侈太過虛妄,永遠都不會有人將我們從這片沙灘上拾起,而原因是我們不夠美麗,在那些有著斑斕色彩華麗紋理的同類中,黑色的我們實在是太普通太平凡太簡單太微不足道太不引人注目了。
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的,只要你肯耐心地守侯,不想這話竟應驗在我們的身上。 那是一個風輕云淡的午后,清亮的汽笛聲把又一群人帶到這個沙灘的盡頭。
有個年輕的男孩離開了群體,牽著同樣年輕的她,來到了我們的左右。 四 我從海邊揀回這對黑色的貝殼,僅為魚兒一個小小的玩笑。
我說:“今天。
4.小貝殼的故事誰知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寂靜的海底躺著兩粒砂。
他們相距兩尺。一粒砂愛上了另外一粒。
她凝視著兩尺開外的意中砂,平安幸福地過了好多年。水下風平浪靜,砂粒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她知道有自己愛的砂可以讓自己凝視,不用管水面上的臺榭焦土,滄海桑田。
沙灘上現出恐龍的腳印。潮水涌來,腳印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這與海底的砂粒無關,但是在這一時刻她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要到自己所愛的砂粒面前對他說愛他。于是砂粒開始了漫長的旅途,她一點一點地滾動,不放過任何一點動力,不管是細如發絲的暗流還是魚們攪起的微弱旋渦。
沙灘上的腳印換成了劍齒虎的,潮水仍然無聲地抹去了這個生物留下的印記。砂粒距離她所愛的另一粒砂只有三寸了。
再往后,沙灘上出現了人類的腳印,當潮水再一次將這些腳印抹掉的時候,砂粒終于來到了意中砂的面前。她癡癡地看著自己所愛的砂,想想自己在兩億年間所走過的漫長的兩尺,瞬間感到天上地下所有的幸福全部都堆砌到了自己一個身上。
兩粒砂互相看著,不說什么。很久。
砂粒終于決定要開口了。 正在這時一股水流涌來,巨大的吸力使砂粒漂起來,被吸進了一個洞里。
他最后一眼看了看自己漫長的旅程,看了看自己愛著的砂粒,不知道該說什么。這時洞口合上了,頓時一片黑暗。
他知道自己被一個蚌捕獲了。 在以后的歲月里蚌偶爾會張開殼,砂粒還能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時他就看到那另一粒砂也在不遠的地方凝視著自己。
砂粒知道,世界是美好的。因為在光陰無法侵襲的海底,有另一粒砂在等待著自己。
某個時刻砂粒忽然覺得蚌有一點搖動,不久蚌殼張開了,映入眼簾的是海面,陽光,船和人類,人類用欣喜若狂的眼神望著他,他環視一下自身,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珍珠。這粒珍珠圓潤碩大,在人類而言是無價之寶,可是對珍珠的制造者,死去的蚌來說只是一個帶了些痛苦的意外。
很快珍珠就被鑲嵌到了王冠上。已經變成珍珠的砂粒覺得很悲哀,但是并不絕望,因為她知道,另一粒砂在海底,癡癡地然而永遠地等待著她。
砂粒在王冠的頂端看著百官朝拜,看著國王老去,看著帝國衰落。隨后國王終于死去了。
王冠被用來陪葬。當王冠被放到棺材里的時候她聽到墓穴門被關上。
她心里想著的是在海底等待自己的另一粒砂。她并不驚慌,因為她有的是時間,她為了兩尺距離整整旅行了兩億年。
黑暗的墓穴并不寂寞,時常有老鼠之類的來和他做伴。她獨自呆著,不知道光陰的流逝。
后來墓穴被打開了,兩個盜墓者偷走了王冠,還有王冠上的珍珠。很不幸,他們在一條河邊為了這粒最大的珍珠開始相互斗毆,雙雙死亡。
珍珠掉到了河邊。珍珠中的砂粒燃起了一輩子從未有過的希望。
她知道世界上的很多河水最終都要流到海里。等雨季來臨,她就可以隨著河水流下,到海里去尋找他。
也許要經過無窮歲月才能達到最初的地方,可是有什么關系呢?她知道另一粒砂一定會在海底做永遠的等待,望穿秋水。很快雨季來了,可是來臨的不是暴漲的河水而是泥石流。
珍珠和珍珠之中的砂粒一同被埋到了淺淺的地下。砂粒非常失望,可是她知道自己還有機會,因為陸地也是運動的,而且比自己快得多。
又是一個漫長。珍珠層已經被剝離得沒有了,砂粒又露出了自己的本色,她覺得很干凈,自己可以一塵不染地去見另一粒砂了。
上面傳來沉重的隆隆聲,這是一個金礦,砂粒和其他石頭、泥土等一起被扔到了一個酷熱的罐子里。直到這時她才發覺自己原來是一粒金砂。
很快,她和其他金子被融合到了一起,煉成一塊金磚,運到了什么地方的金庫收藏起來。砂粒在悲傷中度過了很多年,想到海底的另一粒砂就覺得心如刀攪,但是她安慰自己說:還會有機會的。
不可預知的未來也許會再次把她回復成一粒砂,并且把她帶回大海,那樣她就可以做長久的搜尋,為了茫茫大海之中的另一粒砂,為了在海底等待她的那一粒砂。 有一天金磚和金磚之中的砂粒被一起取出,他不知道自己將會怎么樣,金磚被做成了一張唱片,記錄下了地球上的各種語言和聲音,包括大海的波濤。
直到唱片被安裝在發射架上的火箭里時砂粒才覺得有些驚慌,她問身邊的黃金:我們這是要去哪里?要飛向宇宙,向其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傳達地球人類的信息。其他黃金驕傲地回答:不是每個黃金分子都有這樣的機會的。
正在這時火箭發射了。砂粒看著越來越遠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美麗而脆弱。
她忽然間明白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回到大海,回到沒有任何諾言就在海底無盡等待自己的那一粒砂面前了。她有極為值得驕傲的歷史,她曾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珍珠,最純的黃金,現在她是一粒飛上了茫茫宇宙的砂粒,是一個星球向宇宙所做的標記。
可是比起這一切來她寧愿在海底做一粒砂,哪怕在自己所愛的砂粒身邊呆上一個小時,就灰飛煙滅。僅僅是為了兩粒砂之間可憐簡單的愛情。
宇宙空間之中穿出一粒沙的哭聲,飄蕩著,經久不息……。
5.貝殼的故事
一個缺乏被理解的人。
也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人。一個知道自己沒被理解多少的人。
也是一個渴望著被人理解的人。那晚一個人哭了很久。
無視周圍的存在。不需要同情安慰。
僅。內心的發泄。
許久。強迫自己去學習。
去做自身意愿之外的事情。只為我們以后能更好的在一起。
被壓得很沉。很重。
喘不過氣。至窒息死很亡。
我們之間。那些默契。
已是習慣。它繼續在我的生活蔓延。
重復著。那些所謂的牽絆。
那些該死的現實。無法剝離。
我在人群中找尋自己。選擇在后果后履行。
不需要懷疑。搖擺。
偽裝。可靈魂在躲閃。
再一顫。原來是無所不在的空曠。
是不停息的時間。是凄美之外的哀傷。
而我。像被什么拋開。
不知所終。在心靈之中。
有最深的擔憂。有刺心的傷痛。
有帶毒的狂喜。有無盡的體諒。
當肉體消失之后。除了精神還存在什么。
也許人生本可沒有意義。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對周圍的人不產生傷害。將你給的陽光與溫暖拒之于外。
由于觸及他。憤怒忍不住內心的掙扎。
沖出了融合的底線。將巨大的悲傷刺給了你。
親愛的。對不起。
是我還不夠懂事。只愿有你的支持與陪伴。
別管以后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愿你的追憶有個我。
一年。周圍的事物。
或許那些巨大的變化。無法預料。
事實。能觸碰的事實。
存在的。在此。
你不會那么累。享。
簡單幸福。少抽煙。
少煩惱。多笑。
多快樂。海與貝殼的故事。
這牽系永遠在。在心底刻下。
又怎能忘記。許久。
強迫自己去學習。去做自身意愿之外的事情。
只為我們以后能更好的在一起。被壓得很沉。
很重。喘不過氣。
至窒息死很亡。我們之間。
那些默契。已是習慣。
它繼續在我的生活蔓延。重復著。
那些所謂的牽絆。那些該死的現實。
無法剝離。我在人群中找尋自己。
選擇在后果后履行。不需要懷疑。
搖擺。偽裝。
可靈魂在躲閃。再一顫。
原來是無所不在的空曠。是不停息的時間。
是凄美之外的哀傷。而我。
像被什么拋開。不知所終。
在心靈之中。有最深的擔憂。
有刺心的傷痛。有帶毒的狂喜。
有無盡的體諒。當肉體消失之后。
除了精神還存在什么。也許人生本可沒有意義。
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對周圍的人不產生傷害。
將你給的陽光與溫暖拒之于外。由于觸及他。
憤怒忍不住內心的掙扎。沖出了融合的底線。
將巨大的悲傷刺給了你。親愛的。
對不起。是我還不夠懂事。
只愿有你的支持與陪伴。別管以后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愿你的追憶有個我。一個缺乏被理解的人。
也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人。一個知道自己沒被理解多少的人。
也是一個渴望著被人理解的人。那晚一個人哭了很久。
無視周圍的存在。不需要同情安慰。
僅。內心的發泄。
許久。強迫自己去學習。
去做自身意愿之外的事情。只為我們以后能更好的在一起。
被壓得很沉。很重。
喘不過氣。至窒息死很亡。
我們之間。那些默契。
已是習慣。它繼續在我的生活蔓延。
重復著。那些所謂的牽絆。
那些該死的現實。無法剝離。
我在人群中找尋自己。選擇在后果后履行。
不需要懷疑。搖擺。
偽裝。可靈魂在躲閃。
再一顫。原來是無所不在的空曠。
是不停息的時間。是凄美之外的哀傷。
而我。像被什么拋開。
不知所終。在心靈之中。
有最深的擔憂。有刺心的傷痛。
有帶毒的狂喜。有無盡的體諒。
當肉體消失之后。除了精神還存在什么。
也許人生本可沒有意義。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對周圍的人不產生傷害。將你給的陽光與溫暖拒之于外。
由于觸及他。憤怒忍不住內心的掙扎。
沖出了融合的底線。將巨大的悲傷刺給了你。
親愛的。對不起。
是我還不夠懂事。只愿有你的支持與陪伴。
別管以后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愿你的追憶有個我。
一年。周圍的事物。
或許那些巨大一年。周圍的事物。
或許那些巨大的變化。無法預料。
事實。能觸碰的事實。
存在的。在此。
你不會那么累。享。
簡單幸福。少抽煙。
少煩惱。多笑。
多快樂。海與貝殼的故事。
這牽系永遠在。在心底刻下。
又怎能忘記。一個缺乏被理解的人。
也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人。一個知道自己沒被理解多少的人。
也是一個渴望著被人理解的人。那晚一個人哭了很久。
無視周圍的存在。不需要同情安慰。
僅。內心的發泄。
許久。強迫自己去學習。
去做自身意愿之外的事情。只為我們以后能更好的在一起。
被壓得很沉。很重。
喘不過氣。至窒息死很亡。
我們之間。那些默契。
已是習慣。它繼續在我的生活蔓延。
重復著。那些所謂的牽絆。
那些該死的現實。無法剝離。
我在人群中找尋自己。選擇在后果后履行。
不需要懷疑。搖擺。
偽裝。可靈魂在躲閃。
再一顫。原來是無所不在的空曠。
是不停息的時間。是凄美之外的哀傷。
而我。像被什么拋開。
不知所終。在心靈之中。
有最深的擔憂。有刺。
6.小貝殼的故事誰知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寂靜的海底躺著兩粒砂。
他們相距兩尺。一粒砂愛上了另外一粒。
她凝視著兩尺開外的意中砂,平安幸福地過了好多年。水下風平浪靜,砂粒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她知道有自己愛的砂可以讓自己凝視,不用管水面上的臺榭焦土,滄海桑田。
沙灘上現出恐龍的腳印。潮水涌來,腳印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這與海底的砂粒無關,但是在這一時刻她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要到自己所愛的砂粒面前對他說愛他。于是砂粒開始了漫長的旅途,她一點一點地滾動,不放過任何一點動力,不管是細如發絲的暗流還是魚們攪起的微弱旋渦。
沙灘上的腳印換成了劍齒虎的,潮水仍然無聲地抹去了這個生物留下的印記。砂粒距離她所愛的另一粒砂只有三寸了。
再往后,沙灘上出現了人類的腳印,當潮水再一次將這些腳印抹掉的時候,砂粒終于來到了意中砂的面前。她癡癡地看著自己所愛的砂,想想自己在兩億年間所走過的漫長的兩尺,瞬間感到天上地下所有的幸福全部都堆砌到了自己一個身上。
兩粒砂互相看著,不說什么。很久。
砂粒終于決定要開口了。 正在這時一股水流涌來,巨大的吸力使砂粒漂起來,被吸進了一個洞里。
他最后一眼看了看自己漫長的旅程,看了看自己愛著的砂粒,不知道該說什么。這時洞口合上了,頓時一片黑暗。
他知道自己被一個蚌捕獲了。 在以后的歲月里蚌偶爾會張開殼,砂粒還能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時他就看到那另一粒砂也在不遠的地方凝視著自己。
砂粒知道,世界是美好的。因為在光陰無法侵襲的海底,有另一粒砂在等待著自己。
某個時刻砂粒忽然覺得蚌有一點搖動,不久蚌殼張開了,映入眼簾的是海面,陽光,船和人類,人類用欣喜若狂的眼神望著他,他環視一下自身,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珍珠。這粒珍珠圓潤碩大,在人類而言是無價之寶,可是對珍珠的制造者,死去的蚌來說只是一個帶了些痛苦的意外。
很快珍珠就被鑲嵌到了王冠上。已經變成珍珠的砂粒覺得很悲哀,但是并不絕望,因為她知道,另一粒砂在海底,癡癡地然而永遠地等待著她。
砂粒在王冠的頂端看著百官朝拜,看著國王老去,看著帝國衰落。隨后國王終于死去了。
王冠被用來陪葬。當王冠被放到棺材里的時候她聽到墓穴門被關上。
她心里想著的是在海底等待自己的另一粒砂。她并不驚慌,因為她有的是時間,她為了兩尺距離整整旅行了兩億年。
黑暗的墓穴并不寂寞,時常有老鼠之類的來和他做伴。她獨自呆著,不知道光陰的流逝。
后來墓穴被打開了,兩個盜墓者偷走了王冠,還有王冠上的珍珠。很不幸,他們在一條河邊為了這粒最大的珍珠開始相互斗毆,雙雙死亡。
珍珠掉到了河邊。珍珠中的砂粒燃起了一輩子從未有過的希望。
她知道世界上的很多河水最終都要流到海里。等雨季來臨,她就可以隨著河水流下,到海里去尋找他。
也許要經過無窮歲月才能達到最初的地方,可是有什么關系呢?她知道另一粒砂一定會在海底做永遠的等待,望穿秋水。很快雨季來了,可是來臨的不是暴漲的河水而是泥石流。
珍珠和珍珠之中的砂粒一同被埋到了淺淺的地下。砂粒非常失望,可是她知道自己還有機會,因為陸地也是運動的,而且比自己快得多。
又是一個漫長。珍珠層已經被剝離得沒有了,砂粒又露出了自己的本色,她覺得很干凈,自己可以一塵不染地去見另一粒砂了。
上面傳來沉重的隆隆聲,這是一個金礦,砂粒和其他石頭、泥土等一起被扔到了一個酷熱的罐子里。直到這時她才發覺自己原來是一粒金砂。
很快,她和其他金子被融合到了一起,煉成一塊金磚,運到了什么地方的金庫收藏起來。砂粒在悲傷中度過了很多年,想到海底的另一粒砂就覺得心如刀攪,但是她安慰自己說:還會有機會的。
不可預知的未來也許會再次把她回復成一粒砂,并且把她帶回大海,那樣她就可以做長久的搜尋,為了茫茫大海之中的另一粒砂,為了在海底等待她的那一粒砂。 有一天金磚和金磚之中的砂粒被一起取出,他不知道自己將會怎么樣,金磚被做成了一張唱片,記錄下了地球上的各種語言和聲音,包括大海的波濤。
直到唱片被安裝在發射架上的火箭里時砂粒才覺得有些驚慌,她問身邊的黃金:我們這是要去哪里?要飛向宇宙,向其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傳達地球人類的信息。其他黃金驕傲地回答:不是每個黃金分子都有這樣的機會的。
正在這時火箭發射了。砂粒看著越來越遠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美麗而脆弱。
她忽然間明白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回到大海,回到沒有任何諾言就在海底無盡等待自己的那一粒砂面前了。她有極為值得驕傲的歷史,她曾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珍珠,最純的黃金,現在她是一粒飛上了茫茫宇宙的砂粒,是一個星球向宇宙所做的標記。
可是比起這一切來她寧愿在海底做一粒砂,哪怕在自己所愛的砂粒身邊呆上一個小時,就灰飛煙滅。僅僅是為了兩粒砂之間可憐簡單的愛情。
宇宙空間之中穿出一粒沙的哭聲,飄蕩著,經久不息……。
7.有誰可以告訴我貝殼的故事嗎
先給你些關于貝殼的故事:
貝殼的故事
一顆被人遺棄的貝殼,貝殼渴望大海的懷抱,但是由于海的潮汐所以他總是被海水輕輕的親吻,之后又悄悄的離開.岸邊的貝殼總是懷著一線希望在生活,渴望自己獨自擁有大海的懷抱。然而,大海依舊按照自己的方式愛著他,從不過多的給予貝殼更多的希望。隨著時間的流失,貝殼漸漸的了解了大海的意圖,沒有誰是永遠可以依偎在大海的懷抱中的,終究有一天他會遠行,離開他曾經生長過的地方,去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貝殼終于明白大海為什么那樣對待自己,為什么總是再入夜之時用海浪輕輕擁抱自己,再黎明時分卻又悄悄的離去。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收獲關愛,沒有人可以永遠擁有懷抱,你要明白當你長大時你也要學會給予自己的一份愛去關心別人,那才是成熟的表現。所以,貝殼明白了,他不在會為大海的潮汐所憂傷,他高興他雀躍,他激動的流下了一滴最最珍貴的眼淚,他把這滴眼淚送給了大海,大海品味著眼淚的滋味知道貝殼已經長大了,他要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他關于貝殼故事還有:
/*?aid=196394
/*?id=864973&user=zzq5652050
另外貝殼和海螺不一樣,最直觀通俗的說法:貝殼是扁的,有兩片組成。海螺一般都是橢圓形狀,一頭大一頭尖,螺旋形狀
8.貝殼席慕容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臺灣著名作家席慕容的《貝殼》是一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美文.作者從平平常常的貝殼身上,獲得了啟發,讀懂了復雜的人生.
文章首先寫在海邊撿起“一枚小小的貝殼”,在小上做文章.貝殼雖小,但堅硬和精致,并不簡單.作者抓住貝殼的外形,進行簡潔明了的描寫:“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細致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我一圈的復雜圖樣.”可謂觀察細致入微.作者說,這不是一枚簡單的貝殼,“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一件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能有這樣的感受,很顯然是這個小東西觸動了作者的靈魂,給了他意外的驚奇.作者為什么這么看重這枚貝殼呢?
寫完貝殼的外形之后,作者急速的轉入寫貝殼的內部,寫貝殼里面“小小柔軟的肉體”,寫貝殼的生命.貝殼的生命是特殊的,經過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生命的痕跡都“完全消失了”,作者說這是“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這是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可就是這樣的軀體,這樣的生命,上蒼竟然極其精致、極其仔細、一絲不茍的給他制作了一個精美乃至近乎完美的居所.感謝上蒼的好意,感謝上蒼的理解和厚愛!
從寫貝殼的生命,作者又轉到寫人的生命,寫我們的生命,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轉折自然,輕松入題.我們的生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比貝殼要長很多,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我們應該為誰活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用我們的能力來把所能做到的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一絲不茍呢?
這是一個嚴肅的人生命題,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正確回答的問題,這個命題的答案唯一.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給后世留下什么?不需要回避,不需要逃避,而需要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最響亮的回答!
用我們的能力,把我們能做的事做好.我們能做的事何其多!我們的能力又何其大!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做的并不盡人意,我們的標準太低,我們的目標太低,我們的工作根本談不上什么精致,談不上什么仔細,更談不上一絲不茍.不是嗎?有的在應付,有的在敷衍,有的在得過且過,有的毫不在乎.我們對得起誰?我們對得起上蒼給我們創造的這個美好的世界嗎?我們不能簡簡單單的活著,我們不能碌碌無為的活著,我們不能平平庸庸的活著,我們要活出精彩,活出個樣來!這才是真正的人,大寫的人,純粹的人,完美的人.
不能留下遺憾,不能留下丑陋,不能留下粗糙,更不能留下骯臟和卑鄙.可是,有些人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守不住靈魂,守不住自己的底線,總是自甘墮落,自甘犧牲.
多少偉人已經告誡我們,警示我們,我們一定要活出一口氣來,一定要活出一種精神來,我們必須給后人留下驚嘆和震撼,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個漂亮的世界,才算沒有辜負上蒼的好意.
9.請給我《貝殼》原文
《貝殼》
在海邊,我撿起了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成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里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的小小的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的一絲不茍啊!
比起貝殼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
“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樸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