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白尼故事 短
故事一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時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師。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 老師不在。他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 打開一看,老師在折了角的地方寫了一條批注: “圣誕節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種特殊的角度,預示著匈牙利的皇上卡爾溫有很大的災難。”
正在這時,沃德卡推門走進來。他見哥白尼在家里看書,高興地說:“孩子,又看什么書了?” 哥白尼畢恭畢敬地把書遞過去,老師邊接書邊關切地問:“能看懂嗎?” 哥白尼認真地回答說:“老師,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們與卡爾溫毫無關系,怎么能預示他的禍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問道,“命星決定一切!” 哥白尼當仁不讓,大聲反駁說:“如果是這樣,寫真照片(20張)那人還有沒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關系?” 對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駁,沃德卡并沒有生氣,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關系到天文學命運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他對傳統的偏見有過懷疑,但又說不出道理。
他躊躇再三,深情地對哥白尼說:“孩子,天命決定一切,這是幾千年以來的一條老規矩,我不過是拾前人的牙慧罷了。至于你提的問題,確實很有意思。
但我沒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話,以后研究吧!” 老師的希望,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幾十年后,哥白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的偉大理論,宣告了“天命論”的徹底滅亡。
故事二 哥白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喜歡觀察天象。他常常獨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在他十多歲那年,父親不幸病逝。于是,他住到了叔叔家中。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問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邊,望著天空發呆,難道這表示你對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說:“不。我要一輩子研究天時氣象,叫人們望著天空不害怕。
我要讓星空跟人交朋友,讓它給海船校正航線,給水手指引航程。”。
2.哥白尼的故事,簡單點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蘭。
40歲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但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于決定將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偉大勝利。
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哥白尼遺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3.哥白尼的故事,簡單點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蘭。
40歲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但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于決定將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偉大勝利。
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哥白尼遺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4.哥白尼故事 短
故事一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時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師。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 老師不在。他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 打開一看,老師在折了角的地方寫了一條批注: “圣誕節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種特殊的角度,預示著匈牙利的皇上卡爾溫有很大的災難。” 正在這時,沃德卡推門走進來。他見哥白尼在家里看書,高興地說:“孩子,又看什么書了?” 哥白尼畢恭畢敬地把書遞過去,老師邊接書邊關切地問:“能看懂嗎?” 哥白尼認真地回答說:“老師,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們與卡爾溫毫無關系,怎么能預示他的禍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問道,“命星決定一切!” 哥白尼當仁不讓,大聲反駁說:“如果是這樣,寫真照片(20張)那人還有沒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關系?” 對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駁,沃德卡并沒有生氣,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關系到天文學命運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他對傳統的偏見有過懷疑,但又說不出道理。他躊躇再三,深情地對哥白尼說:“孩子,天命決定一切,這是幾千年以來的一條老規矩,我不過是拾前人的牙慧罷了。至于你提的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但我沒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話,以后研究吧!” 老師的希望,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幾十年后,哥白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的偉大理論,宣告了“天命論”的徹底滅亡。
故事二
哥白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喜歡觀察天象。他常常獨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在他十多歲那年,父親不幸病逝。于是,他住到了叔叔家中。有一次,哥哥不解地問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邊,望著天空發呆,難道這表示你對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說:“不。我要一輩子研究天時氣象,叫人們望著天空不害怕。我要讓星空跟人交朋友,讓它給海船校正航線,給水手指引航程。”
5.關于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生平 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蘭西部維斯杜拉河畔托倫城的一個商人家庭。
家里兄妹四個,哥白尼是最小的。在他10歲時,父親去世了,舅父盧卡斯承擔起了撫育他的重任。
1491年至1495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克拉科夫是當時波蘭的首都,也是東歐最大的貿易和文化中心,有許多國家的留學生在這里學習。
由于它地處東西歐交通要沖,所以比較早地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因此在這座古老的大學里,新興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和腐朽的封建教會的經院哲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哥白尼在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的熏陶下,在心靈里埋下了向經院哲學挑戰的種子。在這里,他遇到了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布魯楚斯基(Brudzewski)教授。
是這位教授的啟蒙教育促使哥白尼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天文科學。 1496年哥白尼前往意大利求學,先后進入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費拉拉大學學習和研究法律、天文學、數學、神學和醫學,他同時還學會了希臘文。
1503年,哥白尼獲得了教會法規博士學位。 1497年,哥白尼就任瓦爾半米亞牧師的僧正。
1510年后,他先后從事過管理、外交等工作。他是一個杰出的經濟學家,寫過《貨幣的一般理論》一書。
他是近代第一個提出劣幣淘汰良幣理論的經濟學家。哥白尼醫術高明,他利用業余時間行醫,免費為窮苦人治病,是一位頗有名望的醫生,被人們譽為“神醫”。
哥白尼還是一位出色的數學家,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附錄里,發表過他的球面三角論文。 哥白尼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當條頓騎士團瘋狂侵略波蘭時,他挺身而出,起來保衛自己的祖國。
1519年,條頓騎士團來犯,埃爾門蘭德地區的僧侶全給嚇跑了,而他卻勇敢的組織和領導了奧爾茲丁城的人民奮勇反擊侵略者,經過五天五夜的激戰,終于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盡管哥白尼總是事務繁忙,但他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把主要精力放在從事天文學的研究上。
1515年,哥白尼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一書。1525年,哥白尼原來的女管家安娜衷心愛上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她不顧別人的流言蜚語,來到了被教會剝奪了結婚權利的哥白尼身邊。
由于她的精心照顧和幫助,才使得《天體運行論》一書的寫作得以順利進行。 1543年5月24日,偉大的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病逝。
6.哥白尼的故事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蘭(Kingdom of Poland)維斯杜拉河畔的托倫市(city of Toruń)的一個富裕家庭。18歲時就讀于波蘭舊都的克萊考大學(Kraków University),學習醫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 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dua, )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里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后來在費拉拉大學(University of Ferrara)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于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余時間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間,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臘哲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紀)的學說,確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這個日心說是正確的。他大約在40歲時開始在朋友中散發一份簡短的手稿,初步闡述了他自己有關日心說的看法。哥白尼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終于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他在《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觀測計算所得數值的精確度是驚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的精確值約多30秒,誤差只有百萬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現在的60.27倍相比,誤差只有萬分之五。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提出了他的學說的要點,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對。但是他卻害怕教會會反對,甚至在他的書完稿后,還是遲遲不敢發表。直到在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于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在書中他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樣嚴重低估了太陽系的規模。他認為星體運行的軌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圓,這當然是錯誤的。他的學說里的數學運算很復雜也很不準確。但是他的書立即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驅使一些其他天文學家對行星運動作更為準確的觀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麥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壽·勃萊荷,開普勒就是根據泰壽積累的觀察資料,最終推導出了星體運行的正確規律。
雖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學說早1700多年,但是事實上哥白尼得到了這一盛譽。阿里斯塔克斯只是憑借靈感做了一個猜想,并沒有加以詳細的討論,因而他的學說在科學上毫無用處。哥白尼逐個解決了猜想中的數學問題后,就把它變成了有用的科學學說——一種可以用來做預測的學說,通過對天體觀察結果的檢驗并與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舊學說的比較,你就會發現它的重大意義。
顯然哥白尼的學說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革命,它使人們的整個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在估價哥白尼的影響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天文學的應用范圍不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那樣廣泛。從理論上來講,人們即使對哥白尼學說的知識和應用一竅不通,也會造出電視機、汽車和現代化學廠之類的東西。但是不應用法拉第、麥克斯韋、拉瓦錫和牛頓的學說則是不可想象的。
僅僅考慮哥白尼學說對技術的影響就會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義。哥白尼的書對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工作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序幕。他倆又成了牛頓的主要前輩。是這兩者的發現才使牛頓有能力確定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天體運行論》是當代天文學的起點——當然也是現代科學的起點
7.哥白尼的一件感人故事
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蘭一個富裕商人家庭.在他10歲那年,瘟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從那時起,哥白尼一家開始跟隨舅父務卡施生活.哥白尼18歲那年,舅父把他送進了克拉科夫的雅蓋降大學.克拉科夫的大學是當時東歐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這里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學派的教授,不滿經院哲學的死板教條,在科學上有許多新的見解.在這樣的環境下,思想敏銳的哥白尼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鉆研數學,閱讀了大量古代天文學書籍,鉆研了“地心說”和“日心說”,做了許多筆記和計算,并開始用儀器觀測天象,頭腦里孕育著新的天文體系. 這時,正在三年級讀書的哥白尼收到舅父的來信,要他到意大利學教會法.這對熱愛天文學、厭惡教會的哥白尼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可當他得知這是為了打擊十字騎士團對祖國的侵犯時,就毅然穿起袈裟前往意大利.從1496年秋天起,在意大利留學10年.他曾在學術空氣更活躍的帕多瓦大學學習.該校天文學教授諾瓦拉對“地心說”表示懷疑,認為宇宙結構可以通過更簡單的圖式表示出來.哥白尼從諾瓦拉那里迸一步熟悉了“地心說”和“日心說”,產生了關于地球自轉及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見解.而且他還學習了醫學和解剖學,獲得了教會法博士學位.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舅父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協助反擊十字騎士團.6年后舅父務卡施逝世,哥白尼來到波蘭東北部的弗隆堡,購置了城堡里七座箭樓中的一座,開始了進一步的天象觀測. 太陽中心說既然是時代的產物,就必然受到時代的局限.今天我們知道,太陽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修正了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為人們所接受的一些謬誤,從科學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給神權以沉重打擊,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了自然科學.與此同時,為我們的現代科學奠定了基礎. 哥白尼通過長期天象觀測和研究,以及對地球大小的精確計算,早在意大利時就認定了大的太陽繞小的地球轉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是小的地球圍繞大的太陽轉,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回到祖國,他通過對木星和土星重合的觀察,以及對行星順行逆行的研究,進一步認定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行星的順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太陽在繞地球轉,實際上則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繞太陽旋轉.就像我們坐在船上,明明是船在走,而卻看到岸在走一樣;更像我們坐在運動的船上,看著河岸上兩個速度不同的運動目標一樣.在務卡施身邊的日子里,哥白尼就曾把他的“日心說”主要觀點寫成一篇《淺說》,抄贈給一些朋友.他的觀測立即引起了歐洲各國的重視,可他不敢把它們全部寫出來發表,害怕招致教會的迫害.后來,他還是在躊躇中開始了《天體運行論》一書的寫作. 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一顆行星.除地球外,還有其他的行星,它們也在圍繞著太陽旋轉. 一直到1543年,哥白尼終于鼓起了勇氣,決定反擊“地心說”.他堅定地表示:“我不會在任何人的責難面前退縮下來.”“如果有人竟對我的設想橫加指責,我將不予理睬.我認為他們的判斷是粗暴的,為此我完全蔑視.”他把人們長期期待的手稿,拿到紐倫堡付印.經過一番周折,《天體運行論》終于艱難地問世了.可當印好的書送到哥白尼手上時,他已經處于生命的最后1個小時. 《天體運動論》出版了,哥白尼也逝世了,這時是1543年5月24日.但這不是哥白尼生命的終結,而是哥白尼生命的開始!雖然他的著作被教會列為禁書,他的人身遭到了鬧劇的嘲弄,但歷史卻使他的思想千秋萬代光照環宇。
8.哥白尼的故事
在中世紀的歐洲,托勒密和亞里士多德的宇宙體系是基督教極力推崇的“真理”。為了與神學教條相吻合,天主教會閹割了其中比較合理的部分,把“地心說”擺到了一個神圣的地位。大多數人也接受了這種觀點,直到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他的“日心說”理論。
哥白尼不是一個想要推翻全部傳統觀念的革命派,他只是一個深受畢達哥拉斯學派思想影響的科學家。他認為真理必定是簡單明了的,而托勒密體系所給出的幾何圖象太復雜了,他堅信一定能用一種比較簡單明了的幾何圖象,來描述宇宙的結構。他在阿利斯塔克日心說的啟發下,在自己長期堅持天象觀測所獲得的大量資料基礎上,決心從根本上改革托勒密體系。經過近40年觀測、計算和反復思考,他終于寫出了不朽的名著《天體運行論》。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稱此書是“給神學的絕交書”,是“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
哥白尼在書中明確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日距離與眾恒星所在的天穹的高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天穹周日旋轉的視現象是由于地球繞其自轉軸每天旋轉一周所致;太陽在地球上的周年視運動并不是由于它本身在運動,而是因為地球象其它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而造成的。哥白尼的宇宙體系是把太陽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規定地球有3種運動:繞地軸的周日自轉運動;繞太陽的周年運動;用以解釋二分歲差的地軸回轉運動。
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教會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義,建立了科學的宇宙體系。它標志著自然科學與神學的分離和獨立。《天體運行論》的發表被后代的歷史學家稱為“哥白尼革命”。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近代自然科學就是從1543年起誕生的。
由于受到所處時代的歷史條件和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哥白尼的日心說作為時代的產物,也不能不受到歷史的局限,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他保留了柏拉圖所提出的“勻速”和“圓周”的原則,企圖用盡可能少的勻速圓周運動的組合來描述行星體系,沒有徹底擺脫本輪均輪體系的束縛,為了解釋天體的表觀運動,哥白尼用了34個圓周。而66年以后,開普勒僅用了7個橢圓就把天體的運動描述的一清二楚。和開普勒相比,他的宇宙體系的不徹底性是很明顯的。他雖然推翻了托勒密的“九重天”宇宙體系,卻保留了一層恒星天,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不動的“外殼”。哥白尼的宇宙體系僅局限于太陽系,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意大利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布魯諾擴展了這個理論,他提出太陽系實際上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因為布魯諾反對維護宗教統治的經院哲學,接受和發展了哥白尼學說,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成為捍衛科學真理的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