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書豪的勵志小故事
“林旋瘋”主演的第二部大片非常勵志,叫《華裔阿甘正傳》。
風靡全球的電影《阿甘正傳》描述了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幾乎以完美的方式在林書豪,這個“黃皮膚美國人”的身上重現。
最重要的是,林書豪和姚明不一樣,無論是身體條件還是氣質,他更接近普通人,他讓更多天賦不那么稟異的普通人看到了希望……
“人生像盒巧克力,不知道會得到什么……”
能想到的罵亞裔的臟話他都聽過
《阿甘正傳》開始,就給我們奉獻了一句極為經典的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你會得到什么……現在,將這句話用在林書豪身上,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在美國,頂級籃球職業聯賽,黃皮膚的人是鳳毛麟角。《舊金山編年報》就曾指出:“在美國籃球界,亞裔球員的頭頂上總有一個難以穿越的玻璃天花板,透明卻堅硬。”“所有你能想象的那些關于亞裔的臟話,我都聽過。”在接受美國《時代》周刊采訪時,林書豪曾這樣回憶從小到大在籃球場上的經歷,作為亞洲人有可能受到的嘲弄,他都受過。
在2月5日,紐約尼克斯與網隊的比賽之前,離林書豪被裁掉還剩兩天,按照尼克斯的原計劃,他們已經選好了一名球員來替換林書豪。那時,尼克斯隊遭遇到2勝11敗的最低谷。此時帥位已岌岌可危的主帥德安東尼終于在賽前決心試試一直以來只能在垃圾時間跑龍套的林書豪。不想,那場比賽替補出場的林書豪,得到了25分和7次助攻,幫助球隊逆轉,從此,“林旋瘋”開始刮起。
“跑下去就有希望……”
當年身高僅1.6米卻充滿信心
“即便在1.60米高的時候,杰里米就和籃球生活在一起。”林書豪的高中教練彼得·迪彭布洛克說:“不僅如此,他對于自己非常有自信。”。因為華裔的身份,籃球名校不要林書豪,他就考進了哈佛大學,然后……繼續打球。
《阿甘正傳》阿甘在橄欖球比賽中,一直跑到了場外也不停歇的鏡頭讓人記憶深刻。進軍NBA,就是林書豪從小的一個夢想,從此,他就像阿甘一樣,為了夢想,不停地跑。
2010年夏天大學畢業后,林書豪決定參加NBA選秀,但未得到任何球隊的青睞。不過,堅持不懈的林書豪得到了一個小小的機會:受小牛隊之邀他參加了當年NBA夏季聯賽,結果他在聯賽上的出色表現引來了勇士、湖人和小牛等隊的關注。當年7月底,他成功地與勇士隊簽訂了一份兩年合同,成為史上第一位NBA美籍華裔球員,也成為自1954年以來首位進入NBA的哈佛學子。林書豪進軍NBA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但是離典型意義上的“美國夢”,還有很長的距離。
“奇跡,每天都在發生……”
成名之戰本來是他的最后一戰
“奇跡,每天都在發生。”《阿甘正傳》中的這句臺詞,也揭示了“美國夢”的一個重要含義:只要持之以恒,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林書豪的故事,是對這句話最貼切的詮釋:堅持,堅持不住也要堅持。成功進軍NBA,但勇士隊并未給林書豪施展才華的機會。去年,在勞資糾紛期間他曾到中國的廣東參加訓練,與CBA擦肩而過后,勇士隊為調整本隊工資帽空間將他裁掉。這時,剛剛失去了姚明的火箭隊與林書豪簽約,可這次攜手僅持續了12天。尼克斯隊用無保障合同簽下林書豪,今年1月球隊將其下放到發展聯盟,雖很快又被召回,但依然難進替補陣容,直到本月與籃網比賽前,主教練才準備給林書豪一次上場機會,因按計劃這可能是他最后一場在尼克斯的比賽。之后,對于林書豪,對于尼克斯,對于紐約,對于整個美國。奇跡,發生了……
林書豪:美國成長的華裔之光
林書豪火了,他的出身一時間也成了球迷熱議的話題。昨天,有媒體爆料,林書豪外曾祖父是浙江知名人士陳惟儉,光緒年間的浙江名流,曾任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上世紀40年代末,陳惟儉攜家人,包括女兒陳意子(林書豪的外婆)遷往臺灣。
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生于中國臺灣,1977年到美國攻讀博士;林書豪媽媽吳信信,祖籍平湖。在上世紀70年代,林書豪父母移民美國并取得了美國國籍,擁有了中國臺灣與美國的雙重身份,因而1988年出生的林書豪從降生之日起便獲得了美國國籍,這也是目前林書豪唯一擁有的國籍。
2.把林書豪的故事概括
有人說:“林書豪,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個從美國哈佛大學走出來的籃球明星,和我們又有什么相關?”但是在美國硅谷的華人,不論是來自大陸還是來自臺灣,都與這種評論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們被林書豪的故事深深感動。
這又是為什么呢?00據媒體報道,紅遍NBA的華裔籃球后衛林書豪已成為美國的傳奇人物。白宮發言人杰·卡尼在接受采訪時稱,林書豪的故事已引起總統奧巴馬的注意,“他對林書豪的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我知道奧巴馬已經看過林書豪的比賽了,而且他也這么說。”00對此,咱們的國人發出“林書豪的‘偉大故事’與我們何干”的評論。
文中說,“林書豪,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個從美國哈佛大學走出來的籃球明星,和我們又有什么相關?”“或許,唯一和我們有關的就是林書豪的祖籍,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為之歡呼的理由。但林書豪不是劉翔,更不是姚明。
林書豪這一偉大故事的誕生地在美國,林書豪這一偉大故事的人物也源于美國。我們硬生生地扯出其祖籍并為之歡呼雀躍,又有什么意義?”00在美國硅谷的華人,不論是來自大陸還是來自臺灣,都與這位“評論員”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們被林書豪的故事深深感動。
1.91米、90公斤的林書豪,普通得就像硅谷華人社區的一個鄰家男孩。1988年8月23日,他出生于美國加州洛杉磯。
隨后和學習計算機專業的父母一起,居住在硅谷附近的帕羅奧爾托。林家祖籍浙江省嘉興,祖輩移居臺灣彰化,父母1970年代移民到美國。
大部分移民美國的華人,雖然有的改變了國籍,有的只有綠卡,但他們都十分關心祖國,特別是始終保持著與中華文化的聯系。他們深知中國的崛起,也就是華人在美國地位的上升。
他們在美國,承受著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在運動場上黃種人更是種族歧視的對象。林書豪在沒有成名前,對他充斥著“滾回老家去”的言論。
00另一方面,華人的成功,也十分有助于中國形象。林書豪的成功并不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而是一個華裔子弟經過奮斗取得成功的勵志故事。
他的大學教練阿瑪克說:“他需要點運氣嗎?當然。但當機遇來臨時,他做好了準備。
他整個人生都在為之奮斗。”這種奮斗精神對當今美國人來說,卻是有些稀缺的。
00林書豪高中畢業后,沒有一所籃球名校想收留他,只能到不招籃球特長生的哈佛讀書。出乎意料,林書豪卻成了該校1954年后進入NBA的第一人。
不過,在NBA選秀大會上他仍然落選。他回憶說:“當年NBA選秀,爸爸媽媽都在看電視轉播,但我沒被選中。
我和家人買了150個雞翅,用吃來發泄情緒。但我并沒有放棄,隨后在夏季聯賽打得很出色,被金州勇士隊相中。
在NBA,你需要的是運氣、機會和等待。”00當初,加盟勇士隊后他的表現平平,成為一名“板凳球員”。
2011年12月9日,勇士隊裁掉了他,雖然幾天后火箭隊宣布要他,但隨后又放棄了。紐約尼克斯隊是他效力的第三支球隊。
陷入低谷的他,對自己能在紐約待多久沒有一點把握。他甚至沒有去租公寓,而是跑到在紐約大學讀醫學院的哥哥那里睡沙發。
在對新澤西籃網隊比賽的前一天,因為回紐約晚了,他干脆去隊友菲爾德斯家里湊合了一夜。林書豪后來開玩笑說要買下菲爾德斯的沙發,因為他的命運從第二天開始了轉變。
在2月5日比賽前,尼克斯隊的兩大當家球員同時缺陣,主教練丹東尼叫起了替補席上的林書豪,已經是“死馬當活馬醫”了。他當場拿下25分7次助攻5個籃板,幫助球隊獲得勝利,也開啟了他的神奇之旅。
00我以為,林書豪的故事也會對中國體育界有所啟示。一個國家的籃球隊,沒有一位優秀的控球后衛,是難以登上比世界第八更高的位置的。
國人的特點是身體小巧、靈活性好。因此,姚明說,他相信在中國國內,也有許多像林書豪一樣具有如此天賦的球員,但他們都沒有成才。
他接著說:“而你必須要記住,這并不僅僅是一項身體的運動,更是腦力和意志的對抗。林書豪很聰明,你可以從他的球風里看出來,他的球商很高,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也很高。
他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和溝通。”國內球員的文化素養確實無法和林書豪相比。
林書豪從哈佛到NBA的經歷,表明美國培養運動員的機制值得我們借鑒。00由此可見,說“林書豪的‘偉大故事’與我們何干”的觀點,不是有些狹隘了嗎。
3.求林書豪事跡五分鐘演講稿
“林書豪旋風”席卷NBA,現在這股熱潮似乎已經擴展到全球。
哈佛畢業生林書豪(Jeremy Lin)首發出場,砍下38分,幫助紐約尼克斯隊戰勝洛杉磯湖人隊。這是他突然冒起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場,幫助球隊奪得4連勝。
林書豪在Twitter上的關注者已經超過20萬。他在中文微博上的粉絲超過80萬,其中包括在擊敗湖人隊之后24小時內新增的20萬。
但這個故事的意義不僅在于籃球。這不僅是電影《火爆教頭草地兵》(Hoosiers)的現代、真實生活版。
林書豪的故事非常受歡迎,因為在這個年輕人一直的努力和現在的成功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我們可以從這個年輕人身上學到什么?在回到工作崗位時,我們可以如何將以下這十件事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1、即使沒人相信你也不能絕望。
林書豪只是第三位能夠進入NBA的哈佛學生。他也只是一小撮能夠登陸NBA的亞裔美國人之一。
在三個星期前,他還曾被尼克斯隊下放到NBDL球隊賓州伊利海鷹隊。在這個賽季加盟尼克斯隊之前,林書豪曾被兩支其他的NBA球隊裁掉。
即使沒人相信你了,你也不能對自己絕望。 2、當機會來臨時要好好把握。
尼克斯隊之所以讓林書豪打上首發,實屬無奈之舉,他們的傷病球員太多了。拜倫·戴維斯(Baron Davis)一直無法上場。
其他控球后衛也不能出戰。卡梅羅·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受傷了。
阿瑪雷·斯塔德邁爾(Amare Stoudemire)因為家人去世而離隊奔喪。如果林書豪浪費掉這個機會,他將不會得到我們的關注。
但是他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機會。在生活中,你從不知道機會何時會降臨。
通常,在你最不期待的時候,機會就會出現。盡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機會,不要揮霍掉了。
3、你的家人將一直支持你,因此你不應讓他們失望。 直到最近幾天,林書豪才獲得尼克斯隊的保障性合同,不用為余下來的賽季而擔憂。
在這之前,他隨時都可能被球隊裁掉。此前他只能在紐約市下東區的哥哥家睡沙發。
他的家人一直都相信他,在他快要放棄的時候也給予他支持。這使他堅守自己的信念。
如果你希望家人像這樣支持你,你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有所表現,不要讓他們失望。 4、尋找適合你風格的體制。
林書豪不是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或者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他不是純正的得分手。
他是傳球手和球權分配者——但也能很好的得分。在加盟尼克斯隊之前,他先后為金州勇士隊和休斯頓火箭隊效力,但是那里不適合他。
麥克?德安東尼(MikeD' Antoni)在尼克斯隊的體制非常適合他,能讓他展現自己的優點。你應該盡最大所能去了解自己的長處,之后確保你所處的體制(職位或者組織或者行業)非常適合這些長處。
否則,你所展現的才華只會被忽略。 5、不要忽視團隊里可能存在的人才。
你現在可能負責管理企業內部的人員。你確定自己身邊不存在林書豪這樣的人才?你怎么知道若讓“馬某某”負責某個新項目他不會有優異的表現?對于你和同事一直談論的倫敦的空缺職位,你如何確定“沙某某”不是任職的合適人選?我們對身邊的人有各種成見。
林書豪來自哈佛大學。他是美籍華人。
他不一定能在NBA玩得轉。你對身邊的人才有多少各種各樣的假設?不要像金州或者休斯頓的球隊經理那樣,讓人才從手中溜走。
盡管他們擁有資金、球探,還進行了試訓,但是他們并不清楚自己手上有什么牌。你知道自己的手下(甚至你自己)真正擅長于什么嗎?在觀察世界的時候,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6、人們喜歡你是因為你保持自我,而不是模仿他人。 你應該保持自我,而不是做邁克爾·喬丹的二流復制品。
世上不可能有另外一個邁克爾·喬丹。只需要做林書豪——你自己。
不管那是什么。這不意味著你不需要努力——只是意味著你應該找到自己擅長的,然后堅持下去。
球迷們會因為你保持自我而愛上你,就像他們喜歡林書豪一樣。朱迪·加蘭(Judy Garland)此言妙矣:“永遠做一流版本的自己,不做二流版本的別人。”
(Always be a first-rate version of yourself, instead of a second-rate version of somebody else。) 7、保持謙遜。
如果有一天,你飛黃騰達,報紙媒體為了增加銷量而希望將你放在頭版,不要讓榮譽沖昏了頭腦。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現在所有媒體都瘋狂追逐林書豪,他依然保持謙遜。
這會讓隊友和球迷更加喜愛他。 8、如果你能給身邊的人也添光加彩,那么他們將一直喜歡你。
我此前并不清楚泰森·錢德勒(Tyson Chandler)有多優秀,直到看到他和林書豪一起打球。在上周,林書豪通過吸引防守后的傳球,為錢德勒創造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53563了很多輕松灌籃的機會。
這也是尼克斯隊成績這么好的原因之一。他們更加努力地與隊友分享球權。
這是非常令人賞心悅目的。當媒體簇擁在身邊時,林書豪告訴他們自己的隊友是多么的優秀。
在對待自己的同僚和報告時,請予以參照。 9、不要忘記生活中運氣或命運的重要性。
有些人相信主,有些人相信命運,有些人相信運氣。不管你信什么,請保持感恩的心。
10、努力工作。 如果過去這么多年林書豪沒有努力訓練,從而完善自己的技術,。
4.林書豪小時候的事
童年 老爸帶他走上籃球林** 林書豪的家庭具有籃球基因。
身為計算機工程師的父親林杰明是一個NBA擁躉。他在上世紀70年代移民美國之前,就已經為NBA著迷。
臺灣電視畫面中任何有關NBA比賽的畫面,他從不放過。 從臺灣移民美國后,他就開始研究“大鳥”拉里·伯德和“天鉤”賈巴爾。
上世紀80年代湖人與凱爾特人的世紀對決,讓他如癡如醉。“我無法解釋為何會迷上籃球,但我就是愛。”
林杰明說。 5歲時,林書豪就開始接觸籃球了。
他被帶到一個基督教青年會參加兒童籃球聯賽。不過,他并非與籃球一見鐘情。
“那個賽季,他有一半比賽是站在球場中央吮吸大拇指。”比他年長四歲的哥哥約什·林如此回憶。
后來,母親不再去看他打球了。林書豪懇請母親重新回到場邊。
她承諾兒子只要改變態度,就會去助陣。“他當即就表態‘我會拼命,努力去得分’。”
約什透露,母親真的去了,而弟弟也砍下兒童比賽規則下所能得到的最高分。“從此之后,他正式在籃球路上起飛,再也沒回頭。”
約什說。 整個孩提時代,林書豪完成家庭作業后,就和父親一起泡在基督教青年會的籃球場上。
他們會在一起訓練,打單挑比賽。“很多亞裔家庭對學業看得太重了。
但我覺得,能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同樣很棒。我很享受這一天倫之樂。”
林杰明說。 林書豪后來在哈佛師從教練湯米·奧瑪克。
后者也承認,在林書豪的籃球之路上,他的父母對其影響最為深遠。
5.林書豪小時候的事
童年
老爸帶他走上籃球林**
林書豪的家庭具有籃球基因。身為計算機工程師的父親林杰明是一個NBA擁躉。他在上世紀70年代移民美國之前,就已經為NBA著迷。臺灣電視畫面中任何有關NBA比賽的畫面,他從不放過。
從臺灣移民美國后,他就開始研究“大鳥”拉里·伯德和“天鉤”賈巴爾。上世紀80年代湖人與凱爾特人的世紀對決,讓他如癡如醉。“我無法解釋為何會迷上籃球,但我就是愛。”林杰明說。
5歲時,林書豪就開始接觸籃球了。他被帶到一個基督教青年會參加兒童籃球聯賽。不過,他并非與籃球一見鐘情。“那個賽季,他有一半比賽是站在球場中央吮吸大拇指。”比他年長四歲的哥哥約什·林如此回憶。
后來,母親不再去看他打球了。林書豪懇請母親重新回到場邊。她承諾兒子只要改變態度,就會去助陣。“他當即就表態‘我會拼命,努力去得分’。”約什透露,母親真的去了,而弟弟也砍下兒童比賽規則下所能得到的最高分。“從此之后,他正式在籃球路上起飛,再也沒回頭。”約什說。
整個孩提時代,林書豪完成家庭作業后,就和父親一起泡在基督教青年會的籃球場上。他們會在一起訓練,打單挑比賽。“很多亞裔家庭對學業看得太重了。但我覺得,能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同樣很棒。我很享受這一天倫之樂。”林杰明說。
林書豪后來在哈佛師從教練湯米·奧瑪克。后者也承認,在林書豪的籃球之路上,他的父母對其影響最為深遠。
6.林書豪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1988年8月23日生于美國加州,美國華裔職業籃球運動員,主打控球后衛,身高191厘米,體重91公斤。
祖籍福建省漳浦縣,祖輩移居臺灣彰化,父母1977年移民美國。林書豪畢業于哈佛大學,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取得常春藤聯盟分組冠軍,進入NCAA64強,后來與金州勇士隊簽約,成為自1953年后首位進入NBA的哈佛大學學生;首位進入NBA的美籍華裔球員。
2011年12月,先后被金州勇士隊、休斯頓火箭隊裁掉。2011年12月28日,他簽約紐約尼克斯隊。
2012年他在美國籃壇的迅速崛起被認為是亞裔球員在NBA新的標桿和榜樣。 2月6日,主場對戰猶他爵士,林書豪職業生涯首度首發,帶領尼克斯隊以99比88擊敗對手。
林書豪上場逾45分鐘,再次得到全場最高的28分,外帶8助攻,另帶有8次失誤,此場生涯首度首發成績,在NBA歷史名列第二;僅次于1981年底特律活塞隊控衛伊塞亞·托馬斯生涯首度首發,得到31分11助攻的成績。后續2月9日,紐約尼克斯客場出戰華盛頓奇才隊,林書豪第二次首發,再度繳出23分、10助攻、5籃板的成績單,演出NBA生涯第一次兩個“雙位數”,并且成為繼勒布朗·詹姆斯之后第二位生涯頭兩次首發均取得超過20分的球員。
在第三節就拿下12分,其中包括第三節2分58秒時,帶球切入演出NBA生涯首度的單手扣籃,幫助球隊以107:93擊敗對手,取得三連勝。
前三場優秀的表現,除了讓林書豪在短短幾天成為當周最受注目的NBA球員外,美國也開始出現以林書豪的“林”英文拼音“Lin”;搭配“瘋迷熱潮”的英文單字“insanity”所組合出來的新詞匯'Linsanity'(林來瘋)。 之后2月11日,林書豪在主場麥迪遜花園廣場對陣洛杉磯湖人隊的比賽中砍下38分和7次助攻,力壓湖人后衛科比·布萊恩特的34分1助攻,帶領紐約尼克斯獲勝。
在他的前三個NBA的職業生涯首發比賽中,林書豪已經得了89分。根據ESPN的統計資料,這是先從NBA和ABA在1976-1977年合并以來尚未突破的最佳紀錄。
而2月12日,在對陣明尼蘇達森林狼隊的比賽中林書豪全場拿下20分、8次助攻和6個籃板,連續五場得分達到20分或以上,除率領紐約尼克斯獲得五連勝外;林書豪也以五場連續下來的優秀表現首次獲得當周最佳球員。2月14日林書豪迎戰多倫多猛龍時除了成為投進終場致勝球的選手外,他前面5場得分的數據也打破沙奎爾·奧尼爾的紀錄。
7.林書豪的早年經歷
林書豪出生于洛杉磯縣(Los Angeles County)托倫斯(Torrance), 卻成長于舊金山灣區的帕羅奧多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中。
他的父親林繼明(Lin Gie-Ming)和母親吳信信(Shirley Lin)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從臺灣移居到美國,最先到了弗吉尼亞州,之后搬到了印第安納州,并且兩人都在普渡大學讀書。 林書豪的父性祖先來自臺灣彰化縣北斗鎮(林家祖先于1707年從中國福建省漳浦縣移居到臺灣), 而他的外祖母于20世紀40年代末從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平湖移居到南臺灣(臺灣南部)。
林書豪父母的身高均為1.68米(5英尺6英寸)。 他的外祖母一家的身高很高,他外曾祖父的身高超過1.8米(6英尺)。
林書豪有一個哥哥,林書雅(Josh Lin),還有一個弟弟,林書偉(Joseph Lin)。 林繼明在當地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教他的兒子們打籃球。
吳信信幫助帕羅奧多建立了一個美國青少年籃球項目(National Junior Basketball program)。為了確信兒子在打籃球的同時不會影響學業,吳信信還經常與教練們做溝通工作。
她因為讓林書豪打太長時間的籃球而遭到朋友們的指責,但是她允許兒子玩自己喜歡的游戲。 求學之路林書豪將自己的個人簡歷和一張記錄自己高中籃球生涯的籃球集錦DVD寄給了所有的常春藤聯盟學校,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以及他夢想的學校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簡稱UCLA)。
太平洋十校聯盟(Pac-10)的學校希望林書豪成為球隊的替補隊員(walk-on),而不是積極招募他或者為他提供體育獎學金。哈佛大學和布朗大學保證林書豪在校隊有一席之地,但是常春藤聯盟學校不提供體育獎學金。
前NBA籃球運動員、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男子籃球隊教練雷克斯·沃爾特斯(Rex Walters)表示NCAA限制了教練員物色林書豪的機會。“絕大部分學校開始招收那些一開始就憑借自己跑得快、跳得高,可以做出快速、簡單的事情去評價的年輕人”,沃爾特斯說。
林書豪補充道,“我只是希望其他人理解我的比賽,他們需要多花一些時間觀察我的表現,因為我不想做任何特別耀眼的或者不尋常的運動的事情。” 2005年7月,時任哈佛大學助理教練的比爾·霍頓(Bill Holden)看到了6英尺3英寸(1.91米)的林書豪,身體體格特質符合他的需求,而他高中的GPA分數為4.2分也符合哈佛大學的學術標準。
但是霍頓起初對于林書豪的場上能力印象平平,并且告訴林書豪的高中籃球教練皮特·迪彭皮洛克(Peter Diepenbrock),表示林書豪是一個“NCAA三級聯盟(Division III)球員”。那一周的晚些時候,霍頓觀察了林書豪更多的對抗比賽,他每一次機會都帶著“殺手的本能”去沖擊籃筐,而后林書豪也成為了他的首選球員。
哈佛大學的教練擔心斯坦佛大學因為離林書豪家近的緣故將會為林書豪提供一份獎學金,但是那并沒有發生,林書豪選擇了哈佛大學。迪彭皮洛克說道,“我不是坐在這說NCAA一級學校的籃球教練們都是傻瓜,那時候對林書豪的質疑確實合情合理。”
后來就任金州勇士隊老板、時任斯坦福大學校內體育部負責人(Booster club)的喬·拉科布(Joe Lacob)將斯坦福大學未錄取林書豪的做法形容為“十分愚蠢。那個年輕人就在你眼前。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你就犯大錯了。” 曾經為林書豪提供替補隊員機會的UCLA助理教練克里·基汀(Kerry Keating)事后說道,林書豪應該很有可能成為UCLA的首發控球后衛。
哈佛大學一位哈佛大學的教練記得在林書豪的一年級賽季里“是球隊中身體最弱的一個”,但是到了二年級賽季的時候(2007—2008賽季),林書豪場均可以得到12.6分并入選了長春藤聯盟第二陣容(All-Ivy League Second Team)。 到了他大三年級的2008—2009賽季,他成為美國大學聯盟錦標賽(NCAA)第一級別聯賽(Division I)中唯一一位在得分(17.8),籃板球(5.5),助攻(4.3),搶斷(2.4),蓋帽(0.6),投籃命中率(.502),罰球命中率(.744),三分球命中率(.400)均排名聯盟前10位的男子籃球球員, 并且全票入選了常春藤聯盟的第一陣容。
在一場82-70戰勝排名第17位的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的比賽中,林書豪砍下27分,6個籃板以及8次助攻,而在三天前波士頓學院鷹隊(Boston College Eagles)擊敗了排名第一位的北卡羅來納大學。 在林書豪大學四年級賽季(2009—2010賽季)中,場均貢獻16.4分,4.4個籃板,4.5次助攻,2.4次搶斷以及1.1次蓋帽,并再一次全票入選了常春藤聯盟第一陣容。
林書豪成為30位賽季中期約翰·伍登獎(John R. Wooden Award)的候選人之一, 并且入選鮑勃·庫西獎(Bob Cousy Award)最終11人候選名單。 他還被邀請參加樸茨茅斯邀請賽(Portsmouth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ESPN的弗蘭·法希納(Fran Fraschilla)將林書豪列為大學籃球中最全面的12位籃球運動員之一。 在對陣排名第12位的康涅狄格哈士奇(Connecticut Huskies)的比賽中,林書豪得到創生涯紀錄的30分并搶到9個籃板,憑借這一戰的表現林書豪受到了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