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敲古文及翻譯
一、譯文:賈島初次去科舉考試,在京城。(賈島即興寫了一首詩。)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
于是一會兒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6464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游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二、原文:宋·阮閱《詩話總龜》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伊,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俄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擴展資料
一、人物簡介
1、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遂州長江縣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有詩文集《長江集》。
2、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二、作者簡介
阮閱(約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閎休,自號散翁亦稱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北宋末前后在世。
2.推敲文言文翻譯
譯文
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
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
于是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擁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原文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時韓愈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韓之立馬久之 ,謂島曰 :“ ‘敲’字佳。”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擴展資料:
賈島推敲的古詩:
題李凝幽居
唐代: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譯文
悠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
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
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
我暫時離開這里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3.推敲古文及翻譯
一、譯文:賈島初次去科舉考試,在京城。
(賈島即興寫了一首詩。)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會兒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游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二、原文:宋·阮閱《詩話總龜》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時韓退之權京兆伊,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俄左右擁至尹前。
島具對所得詩句。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擴展資料一、人物簡介1、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
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遂州長江縣主簿。
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有詩文集《長江集》。
2、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
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二、作者簡介阮閱(約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閎休,自號散翁亦稱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北宋末前后在世。
4.推敲文言文翻譯
譯文 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
一天他在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538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 于是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擁到韓愈的面前。
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原文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又欲“推”字,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時韓愈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
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韓之立馬久之 ,謂島曰 :“ ‘敲’字佳。”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擴展資料: 賈島推敲的古詩: 題李凝幽居 唐代: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譯文 悠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 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
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 我暫時離開這里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5.文言文推敲的翻譯
賈島初次去科舉考試,在京城。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會兒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游好幾天。
(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擴展資料:
作品原文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伊,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俄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
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作品相關人物
賈島768年(戊申年),唐代詩人。字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
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
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 清奇僻苦主 ”,并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視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
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后,這里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
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馀,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
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推敲
6.文言文《推敲》的翻譯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么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并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后,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后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7.文言文推敲的翻譯,及答案
《推敲》譯文: 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
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擁到韓愈的面前。
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賈島(779~843年),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
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今四川大英縣)主簿。
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推敲一詞,比喻寫作時逐字逐句思考的過程,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這一個詞來自于詩人賈島的一個典故。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8.文言文推敲的譯文
【原文】:
《劉公嘉話》云: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并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譯文】:
《劉公嘉話》一書記載著: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與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9.求《推敲》這篇文言文的翻譯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詠,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 的姿勢。
(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勢。
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
(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0.文言文〈〈推敲〉〉的翻譯
[編輯本段]原文 《劉公嘉話》云:賈島初赴舉,在京師。
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著“推”字,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
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
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選自《詩話總龜》) [編輯本段]譯文 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
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
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感覺中好像親自去某地游覽,不知道要回避。
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
(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