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植樹節的新聞稿
原發布者:樂圖數據
植樹節新聞稿件
篇一:植樹節新聞稿
綠化鴻程,美化人生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寒冷冬天的逝去,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即迎面撲來。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人大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春風的到來,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桂林鴻程家人的熱情。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20XX年我們()迎來我國第37個植樹節。為激發鴻程家人愛護綠化、美化環境的情感,
營造一個優美的工作環境,同時進一步加深家人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經公司領導的同意,桂林鴻程決定在機電門口的一大片肥沃土地上舉辦“綠化鴻程、美化人生”的植樹活動。
3月12日,在公司領導們的精心帶領下,活動有序地進行著。場面氣氛很活躍,公司全體二線員工積極參與,互相配合。無數只手,同時在這個日子緊握希望之光,一同奮斗,詮釋著內心最美好的愿望。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用鏟子松土挖坑,有的往里種樹苗,有的結伴去施肥澆水,溫和陽光下,參加活動的人其樂融融,熱火朝天的干勁激動人心。即使鏟子斷,手起泡,坑挖不下去,也沒有任何人放棄,藍天白云,綠樹小草,春意盎然,歡笑的人們組成了一幅農間勞作的自然美景畫面。勞動是最光榮的,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愛勞動的人將永遠煥發出美麗動人的光彩。通過此次植樹節活動,激發了鴻程家人愛林、造林的感情,同
2.關于植樹節的新聞稿
2005年3月26日上午,踏著初春的陽光,紫玉山莊植樹節活動拉開了帷幕。
制作掛牌和許愿瓶的活動現場布置得十分溫馨,總體上大致分為制做區、茶歇區、插花區和釣魚區。每個家庭的小朋友們到達活動現場都顯得十分興奮,他們在家人的幫助下動手制作掛牌和許愿瓶,他們將要親手把掛牌掛在樹上,把許愿瓶埋在樹下。
令小朋友們感興趣的還有釣魚區的活動。陽光下,參加活動的業主、會員們其樂融融。
栽種活動在山莊西南處舉行,孩子們要親手掛上他們自己制作的樹牌,并親手埋下許愿瓶。幾十個樹牌在微風中搖動,上面寫著孩子們的名字,也寄托著孩子們的希望。
野餐會活動安排在玉湖畔中央大草坪上,藍天白云,綠樹鮮花,春意盎然。洋溢著歡笑的人們組成了一幅春游郊外自然美景的畫面。
非凡特色的自然生活空間,野趣十足的生活環境,相信是我們每一個所追求的完美生活。
3.312植樹節通訊稿
追求綠色時尚 走向綠色文明
-記閩江學院植樹節活動
陽春三月,百花爭艷。 3月16日,在充滿生意盎然的閩院里,來自美術學院,交通學院,海峽學院,法律系,歷史系,服裝系的老師同學們,齊聚在閩江學院的桔園餐廳門口前的空地上舉行了植樹活動。
此次活動是為了響應“3.12”植樹節,宣傳“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的當代主題。閩院的師生一起動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植樹活動。他們用手中的鋤頭和鏟子挖了一個個樹坑,一起種上一棵棵希望之樹,并澆灌春天的甘泉。不會兒的功夫,空地上就栽滿了樹苗。大家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雖然累了,衣服臟了,都毫不在意,仍繼續埋頭苦干。當植樹活動結束后,同學紛紛拿出手機和相機,和老師們一起拍照留念,共同見證這美好的瞬間。不時有同學感嘆道:期待明年的春天,這里將是一片勃勃生機啊!
植樹節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全體同學深刻認識到植樹的內涵,同時提高了同學們環保和綠化的意識,并讓這種植樹精神永遠的傳承下去,號召更多的人來美化環境,造福后代。
4.關于植樹節廣播稿100字
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終于收回成命,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派人送給了太守。
誰砍我的樹。庭前不見龍蛇影。
方丈無計可施。新中國成立后。
最苦早間飛去鶴。詩云眾所周知。
他屯兵徐州時,下令征伐: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 在民間:“庭松百尺接天高,誰知刀斧一齊拋,即使行軍打仗時,久與山僧作故交,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我砍誰的頭,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
辛亥革命后:“老馮駐徐州。起初。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晚回不見舊時巢。
本謂枝柯千載茂,植樹節是個農歷節,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也不許踐踏林木。”太守見詩,為了嚴明紀律,宅畔無聞風雨號,大樹綠油油,權衡利害。
5.關于植樹節的廣播稿
甲:敬愛的老師們!乙:親愛的同學們!合: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甲:今天我們為你準備了《愛護綠色,從我做起》《校園新聞》《成語小故事》三個欄目,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乙: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里。
出門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景象:晶瑩的水珠躺在綠瑩瑩的嫩草上,水綠的湖畔,墨綠的樹陰,草綠的水藻下蕩著橘紅的魚,吐綠的是迫不及待出頭露面的小芽。連接到天邊的那片油菜花田,盡是綠色的一片,中間閃耀著黃燦燦的花海,陽光下,顏色在漸變,晃花了我的眼。
相信這樣的景象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喜愛。甲:是的,我們需要綠色。
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展,但是一些自然災害也相繼出現,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人們過多的砍伐樹木,造成了生態不平衡。
乙:大家要想保護綠化就要先了解綠化。綠化就是植樹種草。
因為種植含有葉綠素的植物對改善空氣質量很有幫助。它可以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甲:據研究表明,植物每生長一噸,就可以產生五噸氧氣;每公頃樹林每天可吸收一噸二氧化碳,就釋放0.735噸氧氣。而且樹木散發的物質還具有無可比擬的殺菌能力。
乙:綠化還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粉塵,吸收噪音,減少水土流失等好處。甲:現在我們知道了綠化的作用,請問大家你還會去踐踏草坪,去亂砍伐樹木嗎?乙:聽完了這些,讓我們再一起來聽聽綠色暢想吧!甲:暢想綠色 我用手托著下巴,在書桌上暢想著未來的綠色世界。
首先是陽光中的美麗校園。那時陽光普照,撒在花兒上,花兒更艷了,更紅了。
微風吹過,花兒們輕輕的搖曳,跳起了美麗的舞蹈。樹葉在風的鼓舞下,一起擺動。
乙:一群群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們扛著一棵棵綠油油的小樹苗,一步步把沙漠變成了綠洲,我們中華人民自古就有“愛樹和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的不屈。我們有了樹才會有清新的空氣,才會有高樓、家具…… 甲:樹可以保持生態平衡,維持我們地球的能量循環。
種一棵樹,就可以減輕一些危害,那么種一百棵呢?如果可以,請種下一棵樹吧,同學們。乙:你知道我們平時用的書本是怎么制作的么?甲:知道,是用樹木。
乙:不錯,平時用的紙張主要材料是纖維,纖維來自樹木,草類等植物,然后還要加填其他材料。不僅如此,課桌、鉛筆等都是通過樹木進行加工,為此,我們更要珍惜植物,愛護綠色,保護環境。
甲:在校園里,我們也能用自己的雙手撿地上的果殼紙屑,美化我們的校園,愛護我們的花草樹木。不過,我們仍有不足的地方,例如亂丟紙屑、食品袋、…… 甲:每當我們看到學校的草坪被踐踏,那瘦小的生命發出呼喊的時候,乙:我們有沒有想過它有多么的痛苦?甲:每當我們看見班級的垃圾桶也快變成垃圾的時候,桌子也臟了的時候,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你還能安心的學習嗎?甲:請大家愛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環境,從花草樹木做起,從小事做起。
合:為此我們一致認為:無論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還是人類生存的角度,我們都應重視環境問題,愛護花草樹木,創建綠色校園。這不僅需要優美的環境,還需要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人人都是護綠天使,我們要用綠色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
甲:1、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愛護綠化,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管理。2、愛護每一片綠地,做到不踏綠地,不攀折花木。
3、爭做文明人,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亂扔瓜皮果殼、紙屑,特別是在我們早餐之后不亂丟手中那些塑料包裝袋。乙:4、勤儉節約,珍惜校園的各種資源。
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產品,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不浪費本子鉛筆等。5、樹立和倡導綠色文明意識,積極參加校園愛綠護綠行動。
6、人人都是環保天使,做綠色宣傳員,看見不文明現象及時勸說和制止。甲 :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影響周圍的人,不斷改良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
乙:為了山、為了水、為了空氣、為了我們的校園、也為了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們少一些不經意,多一些責任感,多彎一下腰,多伸一次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愛心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環保的重任。讓我們的行動成為校園景色中最靚麗的一道人文景觀。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
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 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韓安、凌道揚等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4月5日清明節,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于1400多年前從陜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
6.2010年植樹節新聞稿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
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 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中國曾于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即3月12日。
后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布了植樹令:以 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這道令,是因為孫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
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 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 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7.關于植樹節的演講稿
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同學們你們知道倡導植樹造林的人是誰嗎?他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孫中山。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
古往今來,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 慶功栽楊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打一次勝仗后,都要命令 全軍將士在沙場上“人種一樹,以慶武功”。 生兒育樹 《齊民要術》記載,生兒育女,要給每個嬰兒栽20棵樹。等到結婚年齡,20棵樹成材了就夠結婚費用。為嬰兒植樹,是當地盛行的風俗。現在貴州的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有為出生子女種“女兒杉”的習慣。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后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 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 “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 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待森林的破害日益嚴重,有人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亂砍亂伐,造成森林水土資源大面積的流失。為了防止沙塵暴的侵襲,植樹造林猶為重要。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同學們,讓我們回顧過去想想未來,它給我們留下許多思考,以及植樹造林的意義。來,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綠化事業做出一點貢獻吧!
8.植樹節事跡的資料簡短一句話
植樹節的由來: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的意義:
1、植樹節有利于提高了全社會植樹造林、綠化美化環境的意識,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植樹節有利于推動了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并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
3、植樹節有利于帶動全民族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并且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眾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們似乎覺得這些離我們還很遠。其實,植樹節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并且明白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9.小學植樹節演講稿
在人類奔向21世紀的今天,地球已負擔深重,苦不堪言,人類對環境污染和破壞也越來越大。
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根本方法是種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因此植樹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標。明天是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讓我們把口號落實行動,讓綠色染綠校園。
只要熱愛祖國和人類的人就會懂得愛護綠色,只有從愛護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的山河。我們青少年要愛每一片綠葉,愛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鮮花。
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激活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好的建設者。 愛護花草樹木就是愛惜生命。
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諸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癌癥等發病率逐年上升,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也就是回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護花草樹木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植樹節通訊稿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