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這里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選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譯文: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
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慶歷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后人稱之為“慶歷新政”。
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后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于鄧州,而非寫于岳陽樓。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時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歷遷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
新政受挫后,貶出京城,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時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一生政績卓著,曉暢軍事,文學成就突出。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于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岳陽樓記
2.靜影沉璧的璧的意思
1、靜影沉璧的璧的意思:美玉的通稱
2、成語的釋義
原義:靜靜的月影映襯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物理原理:平行的月光照射在平靜的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人們看見的是月亮在鏡面中所成的虛像。
形容: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
3、《說文》中釋璧:“瑞玉,圓器也。”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這里把璧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
這一比例實際上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符合這一比例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
擴展資料
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本意為靜靜的月影映襯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現多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
原義:靜靜的月影倒映在湖里,就像一塊玉映在水里。
形容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歷三年(1043),參與慶歷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慶歷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靜影沉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璧
3.靜影沉璧的璧的意思
1、靜影沉璧的璧的意思:美玉的通稱2、成語的釋義原義:靜靜的月影映襯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物理原理:平行的月光照射在平靜的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人們看見的是月亮在鏡面中所成的虛像。
形容: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3、《說文》中釋璧:“瑞玉,圓器也。”
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這里把璧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
這一比例實際上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符合這一比例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
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擴展資料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本意為靜靜的月影映襯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現多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原義:靜靜的月影倒映在湖里,就像一塊玉映在水里。
形容形:容水面十分平靜、月光怡人。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歷三年(1043),參與慶歷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
慶歷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靜影沉璧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璧。
4."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意思: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出處: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文章節選: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擴展資料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