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嘉的生平事跡
弱冠隱居郭嘉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二十歲)后便隱居,秘密結交英杰,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此前曾北見袁紹,瞭解袁紹的器度后,對其謀臣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離開遠去。197年,郭嘉二十七歲時,被司徒趙溫辟為府吏;一說司徒為司空之誤,實為曹操辟為司空軍祭酒。
[誰?]后郭嘉得曹操謀士荀彧的推薦,代替早逝的戲志才,曹操與郭嘉討論天下大事后說:「令我成就大業的人,必定是這個人。」而郭嘉出門后,亦高興的說:「果然是我主公。
」便被表為司空軍祭酒。[編輯] 出謀獻策劉備被呂布襲擊,依附於曹操。
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后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
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察覺!」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
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
」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198年,曹操東征呂布,呂布固守城池,曹軍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呂布必敗,建議用水計強攻,果然攻克呂布。
不久,劉備藉口攻打袁術而離開曹操的勢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果然奪了下邳,對抗曹操,曹操大嘆不應放走劉備,便決定與袁紹開戰前,先東征劉備,眾將領都擔心袁紹會南下,但曹操不認同,郭嘉亦認為先東征較為務實。最后曹軍遂大破劉備,解決了東邊的問題。
[編輯] 算盡袁家官渡之戰前,曹操擔心勢力不及袁紹,郭嘉與荀彧便分析出曹袁間的十勝十敗,令曹操信心大增。開戰后,兩軍於官渡對峙,江東之主孫策有意北上,攻擊曹操根據地許都,曹營眾人皆感恐懼,但郭嘉研判孫策喜歡輕騎單出,必為刺客所害。
果然,孫策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殺。200年,曹操大敗袁紹。
不久袁紹死去,曹操出兵討伐袁紹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節節勝利,眾人都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唯獨郭嘉則認為應退兵,令其自相殘殺,曹操從計,南擊劉備。袁譚、袁尚果因爭奪冀州而開戰。
可是袁譚為袁尚所敗,出走平原,并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便進攻鄴城,將袁尚趕向北走。
不久曹軍又擊敗袁譚,平定冀州。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曹操繼續北上,討伐袁尚及外族烏桓,曹營中都怕荊州的劉表會派劉備偷擊許都,但郭嘉又認為劉表與劉備實是不和,所以應盡快解決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貴神速,宜留輜重,輕騎兼程,出其不意,果然大破敵軍,斬殺蹋頓,一路追殺袁尚。袁熙、袁尚前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將他們殺死,表示歸附曹操,曹操成功統一北方。
[編輯] 惜哉奉孝當曹操自柳城北還時,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擔心,不斷前去探望。可惜,郭嘉回天乏術,死時三十八歲。
曹操到其喪禮時,大感哀痛,對荀攸等說:「各位年紀都是我的一輩,唯獨奉孝最年少。當天下定了后,想囑托他后事,但他中年夭折,真是天命呀!」諡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繼嗣。
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大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后也經常懷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262年,因功而受到曹奐於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編輯]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相同,但增加遺計定遼東的劇情,成功讓公孫康斬殺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兼領遼東。[編輯] 特徵郭嘉體弱多病,行為不太檢點,就算被陳群檢舉,但仍不作改變,不過曹操愛惜郭嘉的才能而不加責備。
看其弱冠后隱居,可見他喜愛不受拘束。此外他有遠見,對他人的心理與性格都能推測清楚,如劉表、劉備、孫策、袁紹、袁譚、袁尚等都被其推測過,極其準確,又能精確的表達事情,曹操也大贊他「只有郭奉孝能清楚我的心意。
」。
2.三國郭嘉的一生 請簡單概括下告訴餓 謝謝
他原本是袁紹手下的,后來他看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就投奔了曹操。
幫助曹操南征北戰,為曹操出過許多奇謀。以下我說幾點,第一 在官渡之戰的之前,曹操問手下的謀臣說,我和袁紹打仗,誰會贏,郭嘉就列舉了一大堆曹操比袁紹優秀的地方,這里就不說了,太長了,詳見《三國志 武帝紀》。
第二,官渡之戰時,曹操和袁紹相持在官渡,曹操軍中糧草沒了,就問郭嘉,商議是否該退軍許昌,郭嘉就說現在相持不下,如果撤軍,袁紹乘機追過來,那么許昌都保不住了啊!現在正是用奇謀的時候啦!果然不出他所料,幾天后許攸就帶著重要的情報,從袁紹那投奔曹操,建議他燒了袁紹的所有糧草所在地:烏巣。這是所有人都說不行,不能相信許攸的,但郭嘉說可以沒問題,果然真的一把火把戰爭的天平扭轉到了曹操這邊。
第三,官渡前,大家說如果把許昌的兵力都掉到前線,那么孫策或者劉備襲擊我后方怎么辦呢?郭嘉說不要緊,理由是:他說孫策這個人脾氣暴躁,愛殺人,頗像項羽,肯定被刺客這類人所殺,時候果然孫策就在官渡之戰時,被許貢的門客在一次捕獵中刺殺了,這固然是巧合而已,但也說明了郭嘉對人性的研究相當的準確。他還說劉備現在投奔了劉表,劉表自知他的才能比不上劉備,委以重任,劉表不放心,不以重用,劉備不跟他,所以劉備哪兒也不要緊!果然,劉備勸說劉表襲擊許昌被劉表拒絕了。
可見郭嘉的思慮真是慎密至極啊! 第四,曹操滅了袁紹后,有滅了袁熙,剩下了袁潭和袁尚,他們兩個人就逃到烏桓去了,有人建議說要乘此機會滅了他們,郭嘉說不行,現在去滅他們那么他們就會團結抗敵,如果我們假裝要攻荊州,那么他們就會起內亂這時我們再進攻!果然曹操以撤軍準備回許昌,他們兩兄弟就禍起蕭墻,被曹操一舉殲滅。后來郭嘉就在不久后死了,真可謂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啊!!在赤壁之戰打敗后,曹操感慨道:若使奉孝(郭嘉字),不是孤至此!”可見曹操對郭嘉是很看重的。
本文絕對自己寫,沒有拷貝。且都出自《三國志》是正史,并不是《三國演義》中小說家直言。
3.簡單介紹下郭嘉和荀彧的生平重要事跡,以及曹操對他們的態度、看法
郭嘉(170~207)
東漢末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經荀彧推薦任曹操司空軍祭酒。早在官渡之戰前三年(197年),郭嘉便建議曹操東平呂布,以防與袁紹決戰時呂布援紹,雙方夾擊,造成被動。次年,曹操親征呂布,敗之。從此,郭嘉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及袁紹敗,河北平定,又勸說曹操多辟青、冀、幽、并諸州名士以為掾屬,借以籠絡人心。曹操將北擊烏桓,諸將懼荊州割據勢力劉表襲擊后方,嘉斷言,劉表只能空談,又與劉備有矛盾,不足為慮。不久,果如其言。建安十二年(207),又為曹操襲擊烏桓劃策,以為兵貴神速,宜留輜重,輕兵兼程,出其不意。曹操采納郭嘉建議,大獲全勝。郭嘉從征還,病卒。此前曾封為洧陽亭侯,至此增邑至千戶。曹操稱贊他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見識都超過別人,是自己的“奇佐”。赤壁戰敗,曹操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荀彧(163~212)
東漢末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世代官宦,叔父爽,位居三公。彧多智謀,舉孝廉,拜縣令。漢末天下大亂,棄官歸鄉里,率宗族先投袁紹,后歸曹操,任司馬,被喻為張良。曹操為兗州牧后,興平元年 (194),征徐州陶謙,荀彧以州司馬留守。陳留太守張邈等反叛,各郡縣響應者眾。荀彧率軍堅守,與程昱一起,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建安元年 (196),曹操謀迎漢獻帝都許,部眾猶豫,彧極力促成。升侍中,守尚書令,深得曹操信任,軍國大事皆與之籌劃。能知人舉賢,屢薦賢士郭嘉等人,又劃策東擒呂布,西撫韓遂、馬騰。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軍糧將盡,欲退兵還許。彧以為兩雄相爭,“先退者勢屈”,勸堅持待機,用奇兵制勝。操從其議,大敗袁紹。八年,曹操據荀彧前后功績,上表封萬歲亭侯,稱贊“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后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錫,作為篡漢之階,彧婉轉勸阻,為操所忌,被迫飲藥而卒。
4.誰可以幫我講講呂布,郭嘉的一生
呂布(?-198),字奉先,漢族,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后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被封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勢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并處死。由于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洧陽亭侯。后于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5.郭嘉的主要功績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陰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家、謀士。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后,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
起初,潁川名士戲志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櫓興擔骸白災靜磐齪螅?捎爰剖掄摺H輟⒂憊潭嗥媸浚梢約討?《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藕螅蠆懿僂萍雋斯巍2懿僬偌危肫涔猜厶煜麓笫攏咝說廝擔骸笆構魯紗笠嫡擼卮巳艘病?《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會見后,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
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呂布以轅門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劉備,劉備不久便又得兵萬余人,引起呂布妒恨,率兵攻打劉備。
劉備逃走,歸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讓劉備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后必為患。”
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杰,猶懼其未也。
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
”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于是給劉備增兵增糧,派其至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紹休書與曹操,辭語驕慢。
曹操大怒,對荀??⒐臥唬骸敖窠ì植灰宥Σ壞校穩紓俊倍嘶卮鶿擔骸傲酢⑾鈧壞校??病:鶴嫖ㄖ鞘は鈑穡視鶿淝浚瘴?蕁=襠苡惺埽ó惺ぃ芩淝浚弈芪?病I芊崩穸嘁牽ì迦巫勻唬說朗ひ玻簧芤閱娑釧騁月侍煜攏艘迨ひ玻換浮⒘橐岳矗в誑恚芤鑰砑每恚什簧悖?樂悅投舷輪疲酥問ひ玻簧芡飪砟詡桑萌碩芍撾ㄇ灼葑擁埽í庖準蚨諢鰨萌宋摶桑ú潘耍晃試督碩仁ひ玻簧芏嗄鄙倬觶г諍笫攏μ貌嘜校Ρ湮耷睿四筆ひ玻簧芨咭橐救靡允彰恐醚允甕庹叨喙櫓ò災列拇耍晃?槊潰恐藝都惺嫡囈栽肝?茫說率ひ采薌思⒑裟鈧斡諮丈£淥患腔蠆患埃ó諛殼靶∈攏庇興觶劣詿笫攏胨暮=櫻髦櫻怨渫淥患俏薏恢埽巳適ひ玻簧艽蟪頰ǎ餮曰舐遙ó亂緣潰蟛恍校嗣魘ひ玻簧蓯欠遣豢芍??墻岳瘢皇欽苑ǎ宋氖ひ玻簧芎夢?槭疲恢??ò隕倏酥冢帽縞瘢聳閻腥宋分宋涫ひ病!輩懿儺ψ潘擔骸叭縝淥裕潞蔚亂鑰爸 憊斡炙擔骸吧芊獎被鞴?鐠叮梢蚱湓墩鰨è÷啦肌H羯芪?埽嘉松詈σ病!避??擔骸安幌熱÷啦跡穎蔽匆淄家病!輩懿儼偎擔骸叭弧N崴笳擼摯稚芮秩毆刂校髀儀肌⒑嫌帳瘛⒑海俏葉酪再稹⒃タ固煜鋁種逡病N??魏危俊避??擔骸骯刂薪?б允 ?芟嘁唬ê?臁⒙硤謐釙俊1思蕉?乇贛抵謐員#袢舾б遠韉攏彩沽停洳荒芫冒玻裙捕ㄉ蕉£鬩圓歡J討小⑸惺櫧蛻渲郁磧兄悄保羰粢暈魘攏?抻且印?《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 曹操于是上表封鐘繇為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
鐘繇至長安,移書寫信給韓遂、馬騰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為人質。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布。
呂布敗退固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軍久攻不克,將士疲憊,曹操想罷兵撤退。
郭嘉與荀攸指出:“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國志·魏書·荀攸傳》)。曹操點頭稱是,于是,曹軍乃引沂水、泗水灌城。
經月余,呂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呂布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叛變,引曹軍攻入下邳,呂布被圍在白門樓,被迫投降。
曹操下令誅殺呂布、陳宮、高順等,傳首許都,凱旋班師。此役,曹操殲滅了勁敵呂布,為掃滅袁紹等割據勢力,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后,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
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郭嘉、程昱、董昭等聞后,都說:“備不可遣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
后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乘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之時,襲斬徐州(治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刺史車胄,又擊敗曹操派去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軍,據有徐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等地,背叛曹操,響應。
6.“世之奇士”郭嘉的個人生平是什么
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重要的謀士,為曹操一統北方創下了重要的功績。
年少的郭嘉就展露出其過人的智慧,并十分有遠見。弱冠之時就覺得天下會大亂,因此隱居起來,不與世俗交往。
隱居之前,郭嘉曾去投靠過袁紹,但是沒有幾天,他見袁紹決策不果斷,而且沒有辨識賢才的能力,覺得袁紹難以成就霸業,就離開了袁紹,隱居起來。 郭嘉27歲時,曹操的謀士戲志才死了,荀或向曹操舉薦了郭嘉。
郭嘉與曹操論天下大勢,曹操特別高興地說郭嘉就是輔佐他成就大業的人,而郭嘉也表示曹操才是真正值得他輔佐的人。郭嘉出仕后,袁紹曾來信挑釁、羞辱曹操,這時郭嘉向曹操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分析對比了曹、袁兩方的優勝劣敗,鼓舞了曹操的士氣。
之后郭嘉又進一步提出應該先掃平呂布,再謀取天下。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攻打呂布。
但是戰爭持續了大半年,久攻不下。曹操的士兵都越顯疲態,曹操也打算放棄,但是郭嘉和荀或卻看到了勝機,勸說曹操急攻。
曹操聽從郭嘉的計策,終于攻下呂布。之后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使曹操打敗袁紹。
可惜郭嘉在隨同曹操征討烏桓時,因為身染重病,加上水土不服, 最終英年早逝。后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時,曾感慨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也說明了曹操對郭嘉的重視。史書評價郭嘉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7.臥龍不出”歷史上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史書記載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要想知道郭嘉有多厲害,我們先來看一下郭嘉的生平。郭嘉起初是袁紹帳下的謀士,而后經過荀彧的介紹投靠曹操。曹操與國家共商國家大事,聽完郭嘉的建議后,曹操長嘆說:“能幫我成就霸業的,就是他了”,稱郭嘉是自己的“奇佐”。郭嘉離開營帳后和荀彧說:“這才是我要侍奉的人主”
在三國歷史上流傳著一句古老的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在臥龍之前,三國中最著名的謀士就是郭嘉,郭嘉死后,諸葛亮才出山。這就會讓后人聯想,諸葛亮不出山的原因是不是就是因為不敵郭嘉呢?民間有野史記載,郭嘉和臥龍都是鬼谷子的門生水鏡先生的弟子。雖然這可信性不大,但足可以證明郭嘉的名聲之大。
郭嘉對曹操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計策。幫助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三國中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就是出自郭嘉之手。積極勸說曹操對戰袁紹。他列舉出十條理由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極大地鼓舞了曹軍將士的斗志。
第二,郭嘉幫助曹操擒殺呂布。當時曹操出兵攻打呂布,久攻不下,正準備放棄。這是國家積極進言,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于敗亡”的觀點。最后曹操依郭嘉計策,水淹呂布于下邳,呂布敗亡。
第三,遺計定遼東。誰能想到三國第一謀士死時只有38歲。當袁紹敗亡之后,他的三個兒子爭奪地盤。袁尚,袁熙逃入遼東。曹操率軍北上,當然也帶上了謀士郭嘉,郭嘉在北上途中身染重病。不久就離世。但是死前制定了平定遼東的計策,在隨后平定袁尚的戰斗中。曹操都是按照郭嘉的計劃制定戰略。
曹操對郭嘉非常的賞識,更是對這個年輕的謀士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兒子托付給他。但是誰知道?天妒英才,郭嘉未滿四十歲就含恨離世。赤壁之戰時,曹操大敗,留下了一句:“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敗!”恐怕這是對郭嘉最大的肯定。
8.介紹一下郭嘉
郭嘉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才識超群,足智多謀,長期追隨左右,出謀劃策,供給卓著,曹操常常問計與他,郭嘉三十八歲時病死,令曹操十分痛惜。
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多謀善斷,留有余地,郭嘉這個人初到袁紹麾下不得施展,他說袁紹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說他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郭嘉胸懷遠量,匿跡修行,不與常人交往,所以當時并不知名,只是有見識的人賞識他,智謀之士是不是多謀,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賞識信賴,君主是不是善任,能不能禮賢下士,知人善用,這是中國兵法關注的重要問題。
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有國家這,未有不任智謀而成王業也”然而君主對智謀之士的信賴,智謀之士對君主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 智謀之士要多謀,謀劃國家安危大計,遇見事態發展大勢,消除隱患于未發之際,匡正君主之過失,解決疑難問題,輔主正確決策,君主要善任,以至誠之心待智謀之士,隆禮重義,勿施以欺詐,君無禮遇則智謀之士不至,君不誠摯則智謀之策不出,君主能否得到智謀之士,能否得到智謀之策全在于君主對治世大道的追求。
郭嘉是歷史罕見的智慧之星,是值得學問家深入研究,藝術家大書特書的人物。 當初他北上晉見袁紹,袁紹不能用,又投奔了曹操。
他向曹操進言,論斷曹操十個方面勝過袁紹 “袁紹禮儀繁多,常為形式所困,公從實際出發,體任自然,。 袁紹割據一放,逆歷史潮流而動,公順應統一大勢,奉天子以率天下。
東漢滅亡在于對待豪強過于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治危局,公撥亂反正,以嚴治政,上下皆循法度。 袁紹外表寬宏大量,內心量小忌賢,所任用這唯其親戚子弟,公外表簡單嚴肅,內心機智英明,用人不問遠近,唯才是舉。
袁紹多謀少決,往往事后才能意識到應當采取的策略,公謀頂即行,應變無窮。 袁紹沽名釣譽,喜歡聽奉承話,那些能言善變外表上看得才兼備而干不了實事的人多歸之,公以誠帶人,不務虛名,以儉率下,有功必賞,那些有真知卓識,真才實學的人都愿意為公所用。
袁紹見到饑寒之人憐憫益于顏色,卻不考慮那些從未見到的貧困百姓,謀劃救國輔民的大計,公對眼前小事有忽略,對待大事從不含糊,,思慮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觸的人,恩德加于四海。 袁紹不會用人,大臣之間爭奪權利,疑惑叢生,工用人得法,使人各盡其力,不能相互傾扎。
袁紹以親疏定是非,賞罰不明。工是非分明,賞罰有道。
袁紹聲眾勢強,但是不懂得兵法要領,公精通兵法,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 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的思想基礎,曹操曾說“使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出則同車,入則同帳。
曹操評價郭嘉忠誠善良,智慧淵深,品性美好,通達事理,過絕于人。有人曾經非議郭嘉“不治行檢”,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見其有大丈夫意氣,愈發的敬重于他。
郭嘉十余年為曹操出謀劃策,動無遺失,過絕于人,赤壁戰敗,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嘆息到: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這等地步!更加領悟到了智謀之士的重要作用, 郭嘉的十圣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9.諸葛和郭嘉相比較(全方面的),說出原因
關于諸葛亮和郭嘉誰更計高一籌的看法,許多人都發表了意見。當然,想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話題是非常難的,以下為大家列舉一些在《三國演義》中提到的諸葛亮和郭嘉:
一、出場。兩個人亮相的時候都作了一篇文章,或者說是做了一個預言。郭嘉做的是曹操與袁紹對戰的十勝十敗之說,而諸葛做的是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就文章來說,不可否認的是諸葛的看法更加的高遠,但是,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在后來曹操與袁紹的作戰中應驗了,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了中原。而諸葛的隆中對則沒有兌現,諸葛說(原文):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含壺漿。”諸葛亮的預言是劉備將會占據荊、益二州,但是,劉備最終還是只能得到益州,而荊州則被東吳奪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的預言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郭嘉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二、作風和戰略思想。看論壇上很多人說郭嘉很風流,這個本人沒讀過什么史書,不是很清楚,既然大家都說郭嘉的作風有些異于常人,那么我們在這里就暫且這樣認為吧!大家都知道,英雄多少是有一點傲氣的,因為他們傲得起,他們有傲的資本,在這里,我相信郭嘉和諸葛都有這個所謂的“傲的資本”。但是,很明顯的是,諸葛的行事作風還是不如郭嘉,諸葛從不輕易冒險,為人謹慎,這也就是當年諸葛的“空城計”之所以能嚇退司馬懿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解釋了諸葛當年為什么不用魏延直取長安的計策。而郭嘉則不同,他做事夠險,夠絕,往往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郭嘉卻不當一回事。當初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眾人皆勸曹操乘勝追擊,乘二袁軍心未定,一舉平定遼東。而郭嘉卻不以為然,他卻主張班師許都,讓二袁自相殘殺,果然,歷史實現了郭嘉的英明預見,不到半年,袁尚派人來說愿意臣服于曹操,共同討伐袁譚。第二次北伐曹操根本沒有耗費多大的兵力,就輕松的統一了北方。最不可思議的是,郭嘉死后留下的一條計策竟然讓曹操完完全全的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同樣,諸葛死后也留有一條計策,但是,諸葛的計策斬了魏延一人,而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這也許是受當時蜀國的兵力強弱的影響吧,總之,郭嘉的行事作風往往以險為出發點,出奇制勝。而諸葛則行軍謹慎,步步為營。從軍事角度來看,諸葛的做法固然可取,而郭嘉的做法卻更能起到料敵決勝的作用。
三、輔佐能力。先說郭嘉吧,郭嘉是在曹操剛起義的時候就跟隨他了,換句話說,郭嘉跟隨曹操的時候也正是曹操最弱的時候,手下的將領也不多。然而,面對陳宮,賈詡,李儒這樣強勁的對手,郭嘉展現出來的只有四個字——未嘗敗績。從而將曹操從一個起義家帶到了丞相的位置,這大概也是郭嘉生平最大的貢獻了吧。再看看諸葛,他跟隨劉備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北方,而劉備只是寄居人下的一城之主而已,比曹操剛起義的時候還要窮困潦倒,惟一比曹操多的就是“人心”。而諸葛正是利用了劉備的這個優勢,先是勸劉備奪他同宗劉表的基業,說實話,這確實是一條好的計策,而且從當時劉備的聲望程度來看,就算他真的奪了劉表的基業也不會有多少人說他的閑話的,但是劉備猶豫了,最終未能奪得荊州全境。然后,諸葛又叫劉備奪他同宗劉璋的基業,劉備還是不肯,諸葛知道如果強逼劉備奪了劉璋的基業,即使成功,自己在劉備心中的形象也不會那么高了,所以諸葛這次派了風雛——龐統跟劉備一起入川(或者說是征戰)。但是龐統在中途死了,我不知道諸葛是否算準了他會死,但是,無論如何,諸葛這回算撿到便宜了,既不是自己逼劉備自相殘殺,那么就算他略施小計讓劉備奪得益州,也不會有損他的形象的,反而還可以實現他當年隆中對里面的內容,讓眾人對他更加敬佩。從這點看來,諸葛和郭嘉同樣都是輔佐各自的主子奪得了一大片土地,其能力似乎不分上下。但是,大家請注意,劉表和劉璋都是劉備同宗,對劉備又都存有好感,所以對他沒怎么堤防,以諸葛的智商,想要拿下那是輕而易舉的了。可郭嘉就不同了,他面對的是中原的眾多謀士,出征的時候既要制定克敵計略,又要堤防他人偷襲后防,時刻不能松懈,而且面對的都一等一的聰明人。他在這么艱難的環境中做出的事竟然跟諸葛的一模一樣。這不解釋了郭嘉與諸葛的高低了嗎?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有意見的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