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生活中含有科學技術的事物和簡短事例,急
科技是21世紀的代表,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著科技的蹤影。21世紀,是一個科技的時代,我們離不開生活,而生活也離不開科技,所以,科技是我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仿生學
人類是很聰明的動物,有著千千萬萬的想法,我們想變成魚兒,在大海中遨游;我們想變成鳥兒,在天空中翱翔;我們想變成獵豹,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盡情地奔跑……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于是就模仿動物們的習慣、結構、以及生活特征,把這些知識都靈活地運用起來,用于房屋建造、軍事等等,這就是著名的仿生學。
薄殼結構
在大家熟悉的人民大會堂,就是仿生學的原理來建造的,設計人民大會堂的設計師,采用雞蛋的薄殼結構。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剝雞蛋時,不會輕易捏碎,如果只會使死勁,只能很累;所以我們就拿雞蛋的一個角落敲在尖銳的地方上,才能把雞蛋敲開,這就是雞蛋的散力結構,人民大會堂就是采用這個結構建成的。
雜交動物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生活著成千上百的動物,有的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在海洋中遨游,有的在草原上奔跑。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行為習慣,每一種動物都是一個個體,他們長的不同。而在現代,有關科學家就將兩種動物放在一起交配,就會產生新的物種。比如,現在比較普遍的雜交物種就是獅虎獸或者虎獅獸,獅虎獸是指以獅子為雄性,以老虎為雌性,交配所生的幼崽,稱作獅虎獸;而虎獅獸,是指以老虎為雄性,以獅子為雌性,交配所生的幼崽稱為虎獅獸。現在就在我們云南昆明的金殿附近的云南野生動物園里,一只公綿羊與一只母梅花鹿相愛了,由此看來,我們在世界上的物種里會不會多一種生物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克隆技術
在神話故事西游記里,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一吹毫毛,就把自己變出好幾個來,神話故事畢竟是神話故事,不可當真的,但是,在這個科技發展的21世紀中,這個現象是可以發生的。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你們知道是他是怎么出生的嗎?它是1996年在英國出生的,與眾不同的是,生它的母羊而不是他真正的母親。原來,他不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與它的身份有關的母羊不是一只,而是三只。過程是這樣的:科學家先將從A羊卵細胞的細胞核抽出,再將B羊乳腺細胞的細胞核取出,注入來自A羊的無核卵細胞中,這樣就得到具有B羊細胞核的卵細胞。這個卵細胞經過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將這個胚胎移入C羊的子宮內,讓它繼續發育,一段時間以后,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羊出生了,這就是多莉。小多莉雖然是由C羊生出來的,但長相卻一點也不像C羊,而是幾乎跟B羊一模一樣。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科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技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巨大的財富,科技,使我們進步,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好地生活下去,科技,被我們廣泛使用于房屋建造、航天事業。21世紀是一個科技的時代,科技無處不在。
2.生活科學小常識大全
一本久置的書如果書的封面發生了向上卷曲的現象,那是因為空氣中的濕度在不斷地變化所造成的;因為書的紙張吸收了空氣中的水份,當空氣變得比較干燥后它又開始“蒸發水份”,空氣中濕度大了又開始吸收水份,這樣不斷地吸收和蒸發水份就容易引起紙張纖維的“變形”,所以,紙張就會向上卷曲了 杠桿原理。
運用杠桿原理不只是為了省力,在用筷子時它就沒有省力,卻省了距離,使操縱更加靈活,但是卻費力了(費的這點力也沒關系呀)。 杠桿的動力和阻力指的都是杠桿受到的力,動力是手指對筷子的作用力,阻力是菜對筷子的作用力。
確定筷子這個杠桿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需要找到支點,支點在筷子的上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筷子是一個費力杠桿。 都是費力杠桿。
因為夾菜的地點都在筷子頭上。 你可以拿筷子感受一下。
它的支點應該在虎口(食指與大姆指相連)處, 動力是手指對筷子的作用力,一般在筷子中點上下(就算你很向下拿,也不能到筷子頭吧)。 阻力是菜阻礙筷子合攏的力,一般作用在筷子頭上。
(除非你單獨把菜放在中間處,但這就不是正常使用了) 所以它是一個動力臂水小于阻力臂的杠桿,是費力杠桿。 不同的人拿筷子的位置不同,會造成費力的程度不同,但都是費力杠桿。
3.求各種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要能自己操作示范的
科學小實驗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講解:由于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2. 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小石頭拿爸爸的釣魚竿玩耍時,被媽媽訓了一頓,他撅起了嘴。
這時,哥哥安慰小石頭說:沒有釣魚竿也能釣冰。于是,小石頭的氣,頓時煙消云散。
“能釣冰?怎么釣啊?”怎么做呢?必備用品線、食鹽或氯化鈣(作干燥劑)、杯、冰塊(最好是四方形)。1.杯里裝冰塊,然后將線的一端搭在冰塊上。
2.在搭著線的冰塊上撒一些食鹽(或氯化鈣)。盡量把少量的食鹽撒在搭線的冰塊上。
3.等10-20秒后小心地提起線。為什么會那樣呢?冰塊隨線被提上來。
因為將食鹽放在冰上時,冰在低于0℃的溫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鹽撒在冰塊上時,結冰點就會更低,在0℃下結冰的冰塊便開始融化。
也就是說,撒有食鹽的部分,冰被融化,變成小水窩,將線埋于其中。但是,隨著冰塊的融化,鹽的咸度逐漸下降,使水的結冰點重新被提高而結冰。
于是線就被凍到冰塊里面了。這個原理被利用于我們生活中的還有哪些呢?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結冰時,被用來做融化雪的物質(除雪劑)的,正是鹽或氯化鈣。
因為氯化鈣比鹽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國家主要使用氯化鈣。而平均氣溫稍高的日本,用廉價的鹽來除雪。
3.不會沉下去的硬幣材料:一枚分幣(干燥),一個透明的酒杯(認為這個比較好),水步驟:1.先往酒杯中加水,加到快滿的時候要小心,慢慢倒,讓水面和酒杯的口呈一個微拱形.2.用食指和拇指小心拿起硬幣,并輕輕移動到拱形的中心,在離水面很近的地方,松手(一定要輕,否則會沉下去),你會發現,硬幣就停留在拱形的中央,不會沉下去3.讓同學們觀看,并提問原理:水面的張力托起質量較輕的硬幣,使其停在水面上帶電的報紙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墻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4. 把報紙慢慢地從墻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 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操作: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后粘附在湯勺上。講解: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帶電的氣球思考:兩個氣球什么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么情況下會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操作: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并在口上打結。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講解: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可愛的浮水印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操作: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么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后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么圖案呢?講解: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創造: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么呢?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操作: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鉆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
4.生活與科學短篇短一點
我來回答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小常識。例如:“脫毛衣的時噼啪作響是怎么回事?”、“扁了的乒乓球為什么用開水一燙就會鼓起來?”等等。現在,我就一一解釋給你們聽吧。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帶了幾個乒乓球回來,我們爭先恐后地拿乒乓球。我們把乒乓球當做彈彈球一樣,扔在地上,讓它彈起來。突然,“嘎”的一聲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頓時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把它的球放在一個裝了開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來。表弟不要那個濕了的球,就和我換了一個。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開水了一會兒就鼓起來了?”媽媽說:“這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把扁的地方頂起來,乒乓球就復原了。”
一年冬天,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一天晚上,在我脫下厚厚的毛衣準備睡覺的時候,聽見毛衣發出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我很好奇。我跑去問媽媽:“媽媽,我脫毛衣的時,毛衣怎么會發出聲音呢?”媽媽說:“可能是靜電,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資料。哦,原來,這是摩擦產生的靜電發生了放電現象。我們白天穿著毛衣的時候,由于不停地運動,毛衣與襯衣,襯衣與身體之間不斷地摩擦,使得身體和衣服上都帶上了電荷。這些正負電荷重合,發生放電現象,于是,我們就會聽見“噼啪”的聲音。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關于科學的小竅門呀!
所以,我們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獲得知識。
5.生活中的小科學
1.蔬菜如何解毒 大多數的農藥噴灑后,在一定的天數內,會被植物體內的酵素分解掉,買回來的果菜,先放個幾天,讓殘毒有時間被分解掉,但,放入冰箱冷常后便沒有如此效果,因冰箱內的溫度會抑制果菜酵素的活動,無法分解殘毒,只需放在室內陰涼處即可,不過并不適用于容易腐爛的葉菜類! 2.青椒去蒂再清洗 多數人在清洗青椒時,習慣將它剖為兩半,或直接沖洗,其實是不確的,因為青椒獨特的造型與生長的姿勢,使得噴灑過的農藥都累積再凹陷的果蒂上! 3.廚房拖地先放醋 廚房的地板很容易積屯油垢,拖地前,不彷在拖把上倒入一些醋,如此就能讓油污逃之夭夭! 4.用錫箔紙燒烤勿加檸檬 若用錫箔紙包裹魚.肉燒烤,切勿再將酸性水果如檸檬等,包裹在一起烤!因為錫箔紙屬于金屬類,當金屬與酸性物質混合在一起烤時,會起化學變化,易產生對人有害的致癌物質! 5.吃燒烤加檸檬解毒 烤肉時,若將肉直接放在肉架上,除了徹底烤熟外,烤焦部分應丟棄,以免吃到致癌物!食用前,記得滴上新鮮檸檬汁,除了增添風味外,檸檬中的vitC上有解毒作用 6.檸檬浴讓皮膚更白皙 檸檬正值生產期,價格不貴,不彷常選購,平日將它切半擠成汁加冷開水加些糖飲用!擠過的檸檬皮暫勿丟棄,放在盥洗室,無論洗臉沐浴都讓肌膚更幼嫩白皙呢! 7.牙膏除膜葡萄更干凈 吃葡萄時,先拿剪刀減到根蒂部分,使其保留完整顆粒,并浸泡稀釋過的鹽水,達到消菌的效果,沖洗干凈表面還殘留一層白膜,可擠些牙膏,把葡萄置于手掌間,輕加搓揉,過清水之后,便能完全晶瑩剔透,吃起來更安心! 8.幼兒詔@@}水防便 家中得幼兒,容易有挑嘴偏食的壞習慣,常引發腹賬便秘的現象!不彷用一平匙的紅糖,混合一百西西的溫開水,攪拌均勻,讓孩子慢慢喝下,再以順時鐘方向像肚腹處,輕輕按摩,不久,孩童便可以順利排便! 9.紅糖可清經期惡露 當月經來潮時,將結束前兩日,可用半斤紅糖(即黑糖)泡開水(冷熱皆宜)當茶飲用,如此就能把子宮里的惡露清除干凈!對婦女而言是最簡易的保健法! 10.吹風機輕松去標簽 買禮盒送人時,價錢標簽很難撕掉,用手摳會摳的黑黑臟臟的反而更難看,如果用吹風機吹熱一下再撕,會很輕松的撕下來,不留一點痕跡! 11.清水加白醋為花朵延壽 炎炎夏日,鮮花買回家后容易枯萎,不彷清水中加幾滴白醋或漂白水,花枝底部在修剪一下,即可使花朵延年益壽喔! 12.茶葉泡水除腳臭 許多人有腳臭的困擾,在這里有幾個方法,不彷試一試:要穿鞋時拿少許茶葉直接放在鞋里!臉盆里放溫水,將少許的茶葉放入,然后在把腳放入浸泡一會兒,這樣就沒異味了! 13.傳真紙當桿面棍 傳真紙用完后的紙制棒子,比保鮮膜的棒子細一些,可以拿來當桿面棍,洗凈之后,要桿面時,外面包一層保鮮膜用過以后,再將保鮮膜撕掉,清潔又方便! 14.窗臺加水白蟻無處逃 再傍晚時刻,或是更晚時,常會有些不知名的小蟲闖入家中,當您發現白蟻入侵時,千萬別猶豫趕緊拿些水倒在窗軌上,這樣一來,白蟻就不敢入侵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白蟻翅膀一遇到水即無法動彈,而無翅膀的更無法再水中久留,而且因在窗軌上的白蟻不須去清除,自然會有小蟲把它們分解掉!酷吧! 15.冷凍竹筷標簽易除 買新鮮竹筷時,上面的標簽很難撕下,用手摳會摳的臟臟的,如果先把它放在冷凍庫內,冰過后再撕,會很輕松的撕下來! 16.鳳梨皮煮不銹鋼鍋 不銹鋼鍋易沾黑垢,難刷洗,現只要將家中較大的鍋子加清水,投入一些鳳梨皮,再把較小號的鍋子通通放入,煮滾二十分鐘,待冷拿出,個個光亮如新! 17.洋蔥煮水去焦痕 若將鋁制鍋燒焦了,可在鍋中放個洋蔥和少許得水加以煮沸,不久后所有的燒焦物都會浮起來! 18.絲襪冰過再穿更耐久 婦女新買回的絲襪,先不要拆封,直接放入冰箱中冷凍一兩天,再取出放置一天后穿用,這樣可以增加絲襪的韌度,不至于很快就發生抽絲或破裂的現象,不必花費太多的金錢再購買絲襪上! 19.新花盆先泡水才能用 沒有經泡水過的新瓷制花盆用來種花,花盆會把土里的水分吸干,造成花草枯死!新花盆在使用前應該放在冷水中浸泡二十分鐘,再種上花草便不會枯死! 20.飲水機加檸檬去渣 家里的茶壺.飲水機用久了,里面有一層白白后后的渣,這時不彷到市場買一顆檸檬,去籽外,切半放進飲水機或茶壺內煮個二或三小時,你會發現里面的渣變少了,多試幾次,你會有滿意的效果喔! 21.吹風機有助清除臉部污垢 很都人不知吹風機除吹干頭發外,仍有許多妙用?如:家庭擺飾用的人造花,一段時間后布滿灰塵,又不得用清水清洗可用吹風機小心吹拂,即可輕松完成!如:洗完澡,霧氣充滿浴室,鏡面勢必模煳,若要吹整頭發時,可順勢舉起吹風機除霧!如:冬天騎機車凍麻的耳朵.手.腳,可趕緊用吹風機的熱風解除痛苦!如:洗臉時,拿起吹風機,遠遠的對臉部稍微吹拂可使毛細孔張開,清潔更加徹底! 22.巧識有毒塑料袋: 用手觸摸塑料袋,手感發粘的則有毒,手感潤滑則無毒; 用力抖動,聲音悶澀的有毒,清脆的則無毒 23. 用檸檬清洗飲水機 生活竅門:飲水機加檸檬巧去垢!飲水機用久了,里面有一層白色的渣,取一。
6.有關科技的資料 簡單點的
與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樣。是什么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什么讓人類開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說,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著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問,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毋庸置疑,當然是利大!作何解釋?不用解釋!中華文明八千年歷史文明就是鐵證如山,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學會利用或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這不都是進步,這不都是發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話,那人類為什么都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進步?只有進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個人不進步是可悲的,一個國家不進步是沒落的,一個世界不進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斷的進步中,人類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華。人類是渺小的,人類是脆弱的,他沒有龐大的身軀,沒有牛似的力氣,沒有烏龜的硬殼。但上天給予了人類一顆聰慧的大腦,一雙勤勞的雙手,人類沒有坐享其成,而是選擇了不斷進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讓我們把今天的生活和十萬年前相比,我們是至高無上的;把今天和幾千年前相比,我們是居高臨下的;把今天和幾百年前相比,我們是幸福舒適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來是美好光明的。幾千年來,從馬車變成了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變成了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變成了近在咫尺、視頻聊天、鼠標一點盡知天下事。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時有多少辛勤的科學家們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因為法拉第,我們生活的周圍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器;因為達爾文、因為孟德爾,我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認知自己;因為扁鵲,因為華佗,因為李時珍,我們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們周圍的一切,不都是他們給我們換來的嗎?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所以說,科技改變歷史,我們探討科技的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是不需要質疑的,因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說科技發展帶來了大氣污染、你說科技發展產生了白色垃圾、你說科技發展形成了氣溫變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陰影就越暗,但就憑這些你就斷定科技發展弊大于利?“世異則是事異”時代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再說大氣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預防預案;白色垃圾,統一處理;汽車尾氣造成氣溫變暖科學家們也研發了太陽能汽車。看看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電池……環保節約的太陽能已經逐步進入千家萬戶,這不是科技在發展嗎? 雖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類,環保家園的科技發展理念,無關痛癢,只要有弊端,科學家們同樣會想辦法去解決,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科技發展的步伐一刻也不會停止。科技發展,無可厚非,就是利大,這個辨題唯一的答案!就因為科技一直在進步,科學一直在發展,狡猾的詭辯,籠統的只言片語,無理的胡攪蠻纏都改變不了這個真理。如果你說科技發展弊大于利,請問,你能在一周之內不坐車來上課,不用中性筆、不用圓珠筆、不用鋼筆?你能在一周之內不看電視、不聽新聞,不看報紙,不讀書,不上網?你能在一周之內不吃研發的雜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飲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為科技已經和你息息相關,已經和你密不可分!在請問,如果你給主席寫信,說建議停止一切科研活動,大家是送給你鮮花,還是那板專拍你? 科技改變歷史,不錯的,沒有科技發展,我們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我們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發展救了我們,是科學把我們從水生火熱的年代拯救了出來。我們更應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說科技發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變
7.有關中國科學家的資料(簡短)
1、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圣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后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2、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
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3、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
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4、盧嘉錫 盧嘉錫(1915.10.26—2001.6.4),臺灣省臺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
1934年,盧嘉錫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副院長;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盧嘉錫工作涉及物理化學、結構化學、核化學和材料科學等多種學科領域。
在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貢獻,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從事結構與性能的關系研究等,對中國原子簇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他所指導的新技術晶體材料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績。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5、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蘇無錫人,出生于上海,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84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2002年2月1日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王選主要學術工作是從事計算機邏輯設計、體系結構和高級語言編譯系統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華光和方正型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系統的研制,用于書刊、報紙等正式出版物的編排。針對漢字字數多,印刷用漢字字體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帶來的技術困難,發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壓縮和高速復原方法,并在華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設計了專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實現復原算法,顯著改善系統的性能價格比。
2018年12月18日,**、**授予王選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郭守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沈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盧嘉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選。
8.作文題目:生活中的科學知識(200字)
我們以前的生活中有無數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但隨著人類科學的飛速發展我們周圍的問題也在逐漸減少。可由于我知識的淺薄我身邊還是有許多問題令我疑惑。例如:為什么魚總是豎著尾巴?蚯蚓是怎樣分辨白天和黑夜的?為什么貓總愛舔毛?為什么魚能對周圍作出如此之快的反應?魚又是如何睡覺的?……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平時愛說話的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便上網查資料。
不久我便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蚯蚓一般生活在地下10— 30厘米 深的潮濕、疏松的土壤里生活;主要吃含有機物的腐殖土和其它雜質。它的皮膚里就有許多感光細胞,它們雖然沒有眼睛,卻能感覺極微弱的光線,比人還要靈敏。并且它的觸覺器管非常發達,對地面震動、噪聲等都能敏感地作出反應。
貓喜歡經常舔自己的毛發,通常人們都會想我家的貓真愛干凈,會自己給自己梳毛發其實貓舔自己的毛發是緩解情緒的的一種方式。另外,在貓的皮毛里,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和麥角醇,這些物質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能轉變成維生素D,并蓄積在皮毛里。貓的皮膚厚,它不像其他動物的皮膚那樣能吸收維生素D,因此,它只好用舌頭使勁舔自己身上的皮毛,從中獲取維持機體生理活動需要的維生素D。
魚的一生幾乎都生活在水里,它們在水中不是向左游就是向右游,所以有一條既結實而又豎著的尾巴是非常實用的。它可以幫助魚在水中自由的改變方向。
魚身上的側線可以感知水壓的微小變化,因此距離很遠就會知道周圍的情況。一般較大的震動會使魚產生趨避反應,迅速躲進水草或者石縫中。大多魚有變色功能,在暗處身體的顏色就較深,到亮處就比較淺,受到天敵追捕的時候受到驚嚇也會變淺。一些特殊的魚類有著不同的躲避方法,比如泥鰍,會鉆到河床里,而海里的飛魚會選擇跳出水面滑翔躲避敵害。亞馬遜有些原始魚類會利用發出微弱電流來探測周圍的情況,繼而作出反應。
魚也會睡覺。因為,魚沒有眼瞼,所以不能閉上眼睛。這樣看上去好象它從不睡覺似的。大部分的魚在睡覺時,只不過是在水中保持不動的寧靜狀態。許多魚類(比如鱸魚)夜間待在圓木上面或下面睡覺。珊瑚蟲白天活躍,晚上則躲在礁石的裂縫處休息。魚類休息時的樣子與其他時候截然不同。例如,許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躍的鯉科小魚晚上卻分散開來,在淺水中一動不勸。有些魚則白天休息,晚上活動;但幾乎所有的魚都要睡覺。還有些動物一刻不停地游動,因為它們必須不斷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們在運動的時候仍有可能睡覺,我們只是不知道罷了
持不動的寧靜狀態。就象人睡覺時那樣,魚就是用這種方式使它們的身體得到休息。
看到了這些內容我心中的一個大問號終于被解開了,通過查資料我獲取了許多新的知識,讓我明白了科學對人類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使我懂得我因該更加認真的學好科學,等以后長大了要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生活中的科學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