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數民族民間小故事
1、壯族民間故事:顛公的故事 顛公家里很窮,靠父母租種地主幾畝薄田維持一家四口人半飽生活。
顛公有個姐姐叫田花,長得水靈靈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鄰村走親戚,路上遇見鄰村地主的駝背兒子蝦公。
蝦公看見田花,以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連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親。
顛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兒嫁給蝦公。后來蝦公的老子親自登門來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給。蝦公老子威脅說:“不愿把女兒嫁給我做媳婦也行,明年你別種我的田,欠我二十兩銀子馬上還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給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說什么寧死也不嫁給蝦公,蝦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來。
一天下午,顛公對田花說:“姐姐你別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來。”他父母說:“沒有銀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還難啊。”
顛公晚上到地主家,對蝦公說:“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來問你什么時候去接親,她好準備準備。”蝦公很高興,留顛公在他家吃晚飯。
吃飯的時候,顛公裝出很貪吃嘴很攙的樣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飯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盤子里夾菜。 蝦公一家人都吃飽了,他還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盤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盤子來舔,舔干凈一只又換一只,舌頭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殘渣刮進嘴里,油湯沾濕胸前的衣服也不顧,把盤子舔完還裝未飽的樣子。蝦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雜技一樣。
地主婆說:“老弟,你這樣舔盤子太難看了,不飽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說:“窮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樣,有填飽的時候嗎?”顛公又不停地舔著刮盤子的兩只手,恬不知恥地說:“我舔盤子算什么,我姐在家連炒菜的鍋頭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驚說;“要這種媳婦簡直是敗壞門風,丟十八代祖宗的臉。”說完把田花的八字丟給顛公,厲聲說:“餓鬼,給我滾!”家丁把顛公轟出大門,顛公一陣風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報喜。
2、西雙版納、德宏傣族的潑水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 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3、和尚升天故事 話說唐朝年間潞洲府有位節度使,名李抱貞。
當他到任時府內是銀兩空空,就連官員,兵卒的響錢都拿不出。實在是無計可施,于是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當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對他是言聽計從,何不讓他出面作法,讓老百姓捐些錢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見老和尚,把事由說了一同。別說老和尚真就答應了,為了消除老和尚的顧慮,李大人說我們已在法壇下面挖一個地道,等點火后你就順地道出來,保你平安無事。
李大人又帶著老和尚現場實際走了一遍。 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聽說老和尚坐壇講法,紛紛來捐錢。
到了開壇說法的日子,周邊的百姓也來捐錢。幾天的功夫捐錢已達上億了!這他時辰已到只見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壇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樂齊鳴。
好個熱鬧!一陣后就聽有人喊;活佛現身點火相迎!忽的一聲法壇四周火光沖天,可憐的老和尚下得法壇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壇上只留下幾塊舍利了!眾人還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
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決了,一條人命換來的救濟錢,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這才是;假戲真做傻和尚,隨著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當擋風墻。
2.少數民族的神話故事
關于少數民族的故事中,阿爾格齊巧辯汗的故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阿爾格齊巧辯汗: 從前蒙古族有個專橫跋扈的汗,一天,吩咐大臣道:“你出張告示,將能言善辯的人都召進宮來,誰回答問題合我的心意,我就提拔他當法官。”大臣發了告示,聰明的阿爾格齊等被召來了。
汗發問道:“依我看,狼是不會吃羊的。你們說我這話對不對呀?”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答道:“是的,狼見了羊產生憐憫之心的時候,是不吃羊的。”
汗說:“我說的是狼并不吃羊。而照你說的,狼仍然是吃羊的,”于是將他攆了出去,另一個嘴巴乖巧的人回答說:“狼在肚子吃飽了的時候.就不吃羊。”
汗說:“你的意思還是狼要吃羊。”也把那人攆了出去。
最后,阿爾格齊從容不迫地答道:“汗啊,我的主上!您執掌著我們百姓的生殺大權,在您管轄的地方,您是說一不二的人。既然如此,我想,就是狼也得遵照你的旨意,不敢吃羊的。”
驕傲的汗大喜,宣布道:“阿爾格齊回答問題完全合乎我的心意,現在任命他為法官。”不過,汗想刁難阿爾格齊一下,他命人將一張桌面鼓起的石桌抬到阿爾格齊面前,用一只底部是球形的碗向他獻茶。
隨后,他又親手給阿爾格齊遞去鼻煙壺。 對汗王親手遞給的鼻煙壺,不接是不行的;要接,就得把球形底碗放在鼓起的桌面上,這樣碗就會滾落下來,惹得大臣們發笑,那也是失禮的;而如果一只手端著茶碗,只用另一只手去接汗王的鼻煙壺,那就會犯對汗王不恭之罪。
面對這種刁難,阿爾格齊不慌不忙。 他取下右手腕上的念珠,繞成三圈放在石桌上當碗座,將球形底碗穩穩地放在上面,然后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了汗王遞過來的鼻煙壺,舒暢地吸了起來,眾大臣見狀,都十分欽佩阿爾格齊的聰明機智。
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家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打下了基礎。
3.少數民族小故事50字
哈尼族的傳說故事:火童遠古時候,妖魔搶走了火種,使哈尼族地區變成一片黑暗,五谷不長,民不聊生。
少年明扎(哈尼語中“火”的讀法)的父親為奪回火種,離家十五載杳無音訊。明扎決心繼承父志,村中長老儒瑪得知后,祈求天地與山林賜予明扎以神力,送給他一把神弓,并告訴他兇狠無比的妖魔住在很遠的石門山。
明扎告別親人,途經熱浪遍地的赤水谷,幫助了快要干死的老樹根,老樹根為他指了路。后來明扎來到冰雪世界,經受了山邊溪水化成的女子的考驗,沒有逃避,并且為其用神箭封住峽谷的風口。
明扎到了石門山,隨后拾得父親留下的金竹刀,并見到無法恢復人型的父親,又遇見妖魔的鎮山虎在追逐一只小羚羊。他救了小羚羊,并用家鄉水解除了魔法,使小羚羊變成了少女。
原來她是天神的女兒,被妖魔所害。在少女帶領下,明扎深入洞底找到妖魔。
趁它熟睡時奪回火種,在與之周旋時不料被妖魔抓住。明扎立即把火種吞下,他的身體很快變成一個火球。
妖魔被他用神箭消滅了,而明扎再也不能恢復人型。火球被少女帶回到了哈尼山寨,那里的人民從此又見到光明。
4.關于少數民族的故事
少數民族有很多故事,有關于節日的,有關于人物的,還有不少地方風俗。
比如傣族潑水節、劉三姐故事等等。1、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劉三姐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社區藍靛村),那里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
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擴展資料中國有56個民族,很多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并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
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后,**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潑水節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三姐。
5.少數民族民間故事
從前有個叫阿著底的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
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
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經常把小伙子招進公房。她繡花、織麻樣樣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
在這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個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
他的父母在他12歲時,被土司虐待,相繼死去。他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服勞役。
一天,他為主人上山采摘鮮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凍受餓,受盡了驚駭,因怕主人責罵,不敢回去。正在這時,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詩瑪,她把阿黑領回家,阿黑被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為義子。
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漸漸地,阿黑長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斷得彎不得,成了周圍撤尼小伙子的榜樣。
人們唱歌夸贊他道: 圭山的樹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萬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過虎膽。阿黑十分勤勞,很會種莊稼。
他在石子地上開荒種包谷,包谷比別人家的長得旺,包谷穗也比別人家的長得長。他上山砍柴,比別的小伙子砍得多。
他從小愛騎光背馬。他調理的馬,騎起來矯健如飛。
他挽弓射箭,百發百中。他的義父格路日明,把神箭傳給了他,使他如虎添翼。
阿黑喜歡唱歌,他的歌聲特別嘹亮。他喜歡吹笛子和彈三弦,他吹的笛聲格外悠揚,他彈的弦子格外動聽,不知吸引過多少姑娘。
這年火把節,阿詩瑪與阿黑互相傾吐了愛慕之情以后,這對義兄妹便雙雙訂了親。 一個街子天,阿詩瑪前去趕街,被阿著底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詩瑪做媳婦。
他回家央求父親熱布巴拉,要父親請媒人為他堤親。熱布巴拉早就聽說過阿詩瑪的美名,他馬上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請了有權有勢的媒人海熱,立即到阿詩瑪家說親。
海熱到了阿詩瑪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頭,夸熱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詩瑪嫁過去怎樣怎樣享福……阿詩瑪聽了之后說:"熱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鮮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渾水一起蹬,綿羊不能伴豺狼。"阿詩瑪的回答,惹惱了海熱,他威脅道:"熱布巴拉家是阿著底有錢有勢的人家,熱布巴拉的腳跺兩跺,阿著底的山都要搖三搖,阿詩瑪要是不嫁過去,當心丟了家。
"阿詩瑪不管海熱怎樣威脅利誘,就是不嫁。 轉眼間,秋天到了,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趕著羊群到很遠的滇南熱地方去放牧。
臨走時,阿黑向阿詩瑪告別,他們互相勉勵,互相囑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熱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搶走了阿詩瑪。
想讓阿詩瑪磕了頭,吃了酒,來了客,生米做成熟飯,不嫁也得嫁。阿詩瑪忠于她與阿黑的愛情,她被搶到熱布巴拉家以后,在熱布巴拉夫婦的威逼利誘面前,始終不從,拒絕與阿支成親。
財主捧出金銀財寶,指著谷倉和牛羊對阿詩瑪說:"你只要依了阿支,這些都是你的。"阿詩瑪瞧也不瞧,輕蔑地說:"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們家。
"阿支繃著瘦猴似的臉,眨巴眨巴眼晴,惡狠狠地罵道:"你不答應嫁給我,就把你家趕出阿著底!"阿詩瑪毫不畏懼地說:"大話嚇不了人,阿著底不屬于你一家的。"熱布巴拉見阿詩瑪軟硬不吃,惱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詩瑪,把她打得遍體鱗傷。
熱布巴拉的老婆詛咒阿詩瑪是"生來的賤薄命,有福不會享"。阿詩瑪被關進了黑牢,但她堅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關在熱布巴拉家,一定會來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著底報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報告了阿詩瑪被搶的消息。阿黑聞訊后,很為阿詩瑪的安危擔心,他立刻躍馬揚鞭,日夜兼程,跨山澗,過險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
他來到熱布巴拉家門口,阿支緊閉鐵門不準進,提出要與阿黑對歌,唱贏了才準進門。阿支坐在門樓上,阿黑坐在果樹下,兩人對歌對了三天三夜。
·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沒詞,急得臉紅脖子粗,聲音也變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來越難聽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勁,臉泛笑容,歌聲響亮。阿黑終于唱贏了,阿支只得讓他進了大門。
但阿支又提出種種刁難,要和阿黑賽砍樹、接樹、撒種。這些活計阿支哪有阿黑熟練,阿黑件件都勝過了阿支。
熱布巴拉眼看難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條毒計,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說:"天已經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覺,明天再送你和阿詩瑪一起走吧!"阿黑答應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間沒有門的房屋里。半夜,熱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圖傷害阿黑。
阿黑早有準備,當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向他撲來時,他拿出弓箭,對準老虎"哩哩嗅。連射三箭,射死了老虎。
第二天,熱布巴拉父子見虎死,很驚異,再也無計可施,理屈詞窮,答應放回阿詩瑪。可當阿黑走出大門等候時,熱布巴拉又立即關閉了大門,食言抵賴,不放出阿詩瑪.阿黑忍無可忍,立刻張弓搭箭,連連射出三箭。
第一箭射在大門上,大門立即被射開;第二箭射在堂。
6.有關少數民族的傳說故事
1、阿詩瑪的傳說在撒尼族阿著底地方,格路日明夫妻耕種山地住著草房。
他們有個勇敢的兒子阿黑,又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天空閃出一朵花,小姑娘名叫阿詩瑪。
她的名字像香草,從此美名傳四方。不知不覺長到十六歲,就和阿黑哥哥下地干活。
哥哥犁地朝前走,妹妹撒糞播種緊跟上。阿詩瑪長到十七歲,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人人看她看花了眼。
爹媽見女兒長大了,悄悄問她喜歡和誰相好。她說:"兩股水到頭要淌在一起,青松和磕松從不分離。
春夏來播種,秋冬來收獲,會盤田的人我才中意。""跳起舞來笑臉開,笛子一吹百鳥來。
這樣的人我喜歡,這樣的人我疼愛。"阿著底地方的青年,都偷偷地把她戀,沒事每天找她三遍,有事每天找她九遍。
黑心的財主熱布巴拉,想給兒子阿支娶親,就請海熱做媒人。"只要你給我兒討來阿詩瑪,我的謝禮大,金子隨你抓,銀子隨你拿,山羊綿羊隨你拉。
"討厭的猴子下山來,是為了偷吃莊稼;討厭的海熱到阿著底來,是為了勸說阿詩瑪。"阿著底下邊,熱布馬拉家,銀子搭屋架,金子做磚瓦。
這樣好的人家,阿詩瑪該嫁了!"阿詩瑪聽后氣憤地說:"清水不愿和渾水在一起,我決不嫁給熱布巴拉家;綿羊不愿和豺狼作伙伴,我決不嫁熱布巴拉家。"海熱威脅說:"熱布巴拉的話,好比石巖壓著嫩樹芽。
熱布巴拉家要娶你,你不愿嫁也得嫁!"阿詩瑪回答:"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個不嫁,有本事來娶!有本領來拉!" 人馬像黑云,地上騰黃塵,熱布馬拉家,厚臉來搶親。可愛的阿詩瑪,被人往外拉。
她忍住眼淚咕:"爹呀媽呀,快叫哥哥阿黑回來吧,快叫哥哥阿黑救妹吧!" 哥哥阿黑啊,他到遠處放羊去啦。一天夜里夢見家中院子被水淹,麻蛇盤在堂屋前。
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三夜就趕回了家。他一聽說阿詩瑪遭劫難,就呼地背起了弓和箭,跳上黃騾馬,去營救親妹阿詩瑪。
馬鈴響來玉鳥叫,阿黑來到了熱布巴拉家。"阿詩瑪,你在哪里?"阿黑的吼聲震撼了大地。
阿支關起大鐵門,攔住阿黑不準進。要和阿黑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撒種、拾種,只有阿黑比賽贏,兄妹才能見得成。
對歌對唱四季鳥,阿黑越唱越有神,聲音就像知了叫。阿支臉紅脖子大,聲音就像癩蛤蟆。
砍樹時阿黑斧頭快,一斧砍下三大塊;熱布巴拉倆父子,兩斧頭砍下一小塊。接樹時阿黑于頭快,一連接上三大塊;熱布巴拉父子倆,兩人接了一小塊。
比賽撒種與拾種,勤勞的阿黑樣樣快,熱布巴拉父子倆,沒有勝來只有敗。熱布巴拉起壞心,他把阿黑請進門,半夜要用虎傷人。
阿詩瑪拿起口弦打招呼:"他們比賽比不過,今晚要放虎害哥哥。"阿黑夜半閃在樓梯口,只等老虎沖上來,嗖嗖三箭射過去,老虎立刻倒下地。
熱布巴拉倆父子,早晨一見死老虎,嚇得全身打哆嗦。萬般毒計都用過,該讓妹妹見哥哥。
阿黑備馬出大門,回頭不見阿詩瑪。阿布巴拉變了卦,還是不放阿詩瑪。
阿黑回頭射三箭:一箭射在大門上,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三箭正中堂屋供桌上,整個院子都震動,熱布巴拉著了慌。全家來拔箭,箭像生了根。
五條牛來拖,也不見動半分。只好請求阿詩瑪:"阿詩瑪呀阿詩瑪,你家的金箭聽你的話,只要你能拔出箭,一定讓你轉回家。
"阿詩瑪喊著哥哥的名字,拔箭就像摘下花一朵。熱布巴拉打開門,阿詩瑪見到了阿黑哥。
熱布巴拉家心不甘,商量辦法來暗算。忽然想起十二崖子腳,央告崖神把路斷。
馬鈴響來玉鳥叫,兄妹二人回家鄉。走到十二崖子腳,小河頃刻變大河,不盡洪水滾滾來,兄妹二人不能過。
哥哥走在前,妹妹過不了河,妹妹走在前,哥哥過不了河。兄妹手拉手,決心一起過。
滾滾洪水起大波,可愛的阿詩瑪,卷進了大漩渦。阿黑在風雨中高聲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十二崖子頂,有人來回答:"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十二崖子上,站著一個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愛的阿詩瑪。
從此以后,阿詩瑪變成了回聲,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應。2、苗族蘆笙的傳說小伙子口不離笙,姑娘手不離針;不會吹笙的不是苗家的達亨(小伙子),不會繡花的不是苗家的達佩(姑娘)。
蘆笙,黔東苗族方言叫"給"(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蘆笙六根管,在蘆笙歌中有"蘆笙三節筒,長瓢里頭空;瓢兜六根桿,吹來向轟轟"的描述,它與方言、服飾一起,是區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標志。
在苗族傳說中,古老的時候天下沒有人煙,天帝就派了小女兒勾素下到地上來造萬物。有了萬物后,有一天賈、兇(即杉木和竹子)兩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討要幾件供人娛樂的器具。
天帝的女兒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個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蘆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蘆笙交給賈、兇兩兄弟說:"這就是你們的母親,以后凡事必須經過她(許可),她會給你們帶來幸福"。
苗家自從有了蘆笙,便過上了安定、美滿和幸福的生活。幾乎苗族每個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隊)蘆笙,這是一個村寨生活是否美滿幸福的標志。
在貴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蘆笙隊由芒筒和大號、中大號、中號、小號、。
7.少數民族民間故事(要短的)
關于潑水節的來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并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
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于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
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
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8.少數民族的故事
潑水節的傳說西雙版納、德宏傣族的潑水節傳說都是“七公主殺火魔”的故事,華坪傣族的潑水節傳說故事卻獨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9.少數民族的傳說故事
傳說一:西雙版納傣族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
后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里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發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于死地。
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發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
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沖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
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傳說二: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傳說三: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并將實情告訴她們。
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于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弓賽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
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
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贊頌。深深的懷念變為了永久的敬意。
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于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后,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10.我國少數民族神話故事
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
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
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
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 在藏族地區廣泛流傳著一則獼猴演化成人的神話。
神話說:在很久遠的年代里,西藏山南地區雅隆河谷的窮結地方,氣候溫和,山深林密。山上住著一只獼猴。
后來,這只獼猴和巖羅剎女結為夫妻,生了六只小獼猴。老猴把它們送到果實豐茂的樹林中去生活。
過了三年,老猴再去看時,已經繁衍成五百多只猴子。由于吃食不夠,有的在互相爭奪斗毆,抓破了臉皮,揪掉了耳朵。
猴子都饑腸轆轆,吱吱悲啼。看見老猴來了,便圍上來呼號:“拿什么給我們吃啊!?”舉手相問,其狀至慘。
老猴看見這種情景,心里十分不忍。于是領它們到一處長滿野生谷類的山坡,指給群猴道:“你們就吃這個吧!”從此,眾猴便吃不種而收的野谷,身上的毛慢慢變短,尾巴也漸漸消失,以后又會說話,遂演變成人類 老虎和青蛙 (布依族傳說) 有一天,老虎下山找水喝,聽見田里傳來“呱呱”的叫聲,老虎想:“是什么東西有這么大的叫聲?”它找啊找,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原來是一只青蛙。
老虎斜著眼睛說:“小東西,你憑什么能發出這么大的聲音?”青蛙說:“你不要看不起我,因為我每天都要吃掉像你這樣大的家伙當午飯,我才有這么大的本領呢。”老虎聽了很生氣,瞪著眼睛說:“不知死活的小東西,我只要稍微動一動,就能讓你變成泥醬。”
青蛙一點也不怕:“虎大哥,你能欺負別的小動物,可欺負不了我。不信,以后咱們比試比試!”老虎說:“那好啊,咱們現在就比吧,如果你敗了,我就吃掉你,我敗了,你就吃掉我。”
青蛙一聽,心里直發慌,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了,怎么辦呢?只好拖延時間了。它對老虎說;“今天不行啦,我唱了一早上歌,太累了,明天再比賽吧。”
老虎說:“明天就明天。如果明天你不來,以后遇見我,你就別想活了。”
老虎走了,青蛙可發愁了,怎么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這時,正好有一個種田的老大爺路過這里,青蛙忙求老大爺幫助它。
老大爺說:“你別怕,明天比賽的時候,你就蹲在老虎的尾巴上,無論它是向前跳還是向上跳,尾巴總是翹著的,這樣,你就占了上風了。” 第二天,比賽開始了。
先比誰跳得高,青蛙先跳到老虎的尾巴上,老虎往上一跳,尾巴把青蛙甩起老高,青蛙又用力一跳,比老虎跳得高多了。第二次又比跳遠,青蛙照這個辦法,又比老虎跳得遠。
老虎一看,可害怕了,連忙拼命地往山里逃。 一只狼看見老虎驚慌的樣子,問它:“虎大哥,你跑什么呀?”老虎說;“青蛙要吃掉我。”
狼聽了哈哈大笑:“哪會有這樣的事。我跟你一起去,青蛙一定活不了。”
老虎說;“我害怕,遇到青蛙,你跑了不管我怎么辦?”狼說:“這樣吧,用一根繩子把咱們倆綁在一起,誰也不丟開誰,好不好?”老虎答應了。 青蛙看見老虎又來了,大聲叫起來:“老虎,你輸了,就該讓我吃掉。
等著,我磨快了刀好來割你的皮。”老虎嚇得轉身就跑,狼跑不快,被老虎拖在身后,不一會兒就被拖死了。
青蛙不知道那個幫助了它的老大爺是誰,為了報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從此,青蛙就在田里吃害蟲,來報答所有的種田人。 神女峰(藏族傳說)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瑪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
可是你知道嗎?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終年四季如春,是一片富足美麗的樂土。 突然有一天,從黑云里鉆出了一條長著五個腦袋的惡龍,尖利的牙齒,血紅的眼睛,可怕極了。
岸邊森林里的動物們驚慌地四處逃跑。惡龍撲了個空,生氣地甩動著尾巴,掀起了滔天巨浪,把這一片森林洗劫一空。
可是,五頭龍并不罷休,動物們逃到哪里,它就把大水帶到哪里。不幾天,美麗的樂園變成了濁浪滾滾的大海。
動物們都想除掉這條惡龍,但是誰又能敵得過它呢? 正在這時,從海面上飄來五朵瑰麗的云彩,云朵落下,變成了五個美麗的神女----祥壽、翠顏、貞慧、冠詠和施仁。她們披著雪白的仙衣,就像五朵潔白的雪蓮。
飛禽走獸們驚喜地叫起來,含著眼淚向她們頂禮膜拜。 “神母呀,你們。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少數民族民間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