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正直一生的故事簡短
林肯的臺階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臺階了。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爬上兩個臺階時,他就感到臺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后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于問鼎白宮,并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親南希在林肯9歲那年不幸病故。但毫無疑問,她用堅強而偉大的母愛撫養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堅定地走向未來。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無數級臺階——生活、學習和工作。如何面對和攀登這些人生之階?對于孩子,是牽著手、攙扶著上,還是抱著上?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答案。顯而易見,如果家長牽著、攙扶著孩子,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常常把父母當成拐棍而難以自立。如果家長抱著孩子上臺階,把孩子攬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會成為被“抱大的一代”,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更難立足于社會。平時,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學接送,晚上陪讀,甚至考上大學父母還要跟著做“保姆”。孩子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單位,當“職介”……這樣,孩子是很難自立成人大有作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讓孩子吃點苦,有“臺階”讓他自己爬。這樣,孩子也許能“一鼓作氣”,攀上光輝的頂點。
2.為人正直的小故事(短一點的)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個生病的朋友,剛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勸巨伯離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您還是離開這兒吧!”巨伯說: “我遠道而來看望您,您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換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來的事情嗎?”最終沒有離開。
郡城陷落后,敵寇進了城,很奇怪荀巨伯還呆在這里,就問他:“我們大軍一進城,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還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丟下他一個人,如果你們非要殺他,我愿意用我的命來抵換。”敵寇聽后內心大受震動,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這個有道義的地方。”
于是就撤軍而回了,整個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1)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現的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傾力反對貪官污吏的政治實干家,是敢于冒死罵皇帝荒淫無道的忠勇之臣,是為腐敗官場所不容的剛直不阿的堅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愛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譽稱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兒大丈夫。
另一個:為人正直的小故事: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個生病的朋友,剛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勸巨伯離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您還是離開這兒吧!”巨伯說: “我遠道而來看望您,您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換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來的事情嗎?”最終沒有離開。郡城陷落后,敵寇進了城,很奇怪荀巨伯還呆在這里,就問他:“我們大軍一進城,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還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丟下他一個人,如果你們非要殺他,我愿意用我的命來抵換。”
敵寇聽后內心大受震動,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這個有道義的地方。”于是就撤軍而回了,整個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這些都是短的,希望幫助你。
3.古今中外為人正直的人及其示例(至少5個)
1 海瑞在嚴嵩掌權的日子里,別說是嚴家父子,就是他們手下的同黨,也沒有一個不是依官仗 勢,作威作福的。
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誰都讓他們幾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縣里,有一個小小知縣,卻能夠秉公辦事,對嚴嵩下面同黨,一點不講 情面。
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廣東瓊山人。
他從小死了父親,靠母親撫養長大,家里生活十分貧苦。二十多歲 他中了舉人后,做過縣里的學堂教諭,教育學生十分嚴格認真。
不久,上司把他調到浙江淳 安做知縣。過去,縣里的官吏審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賄賂,胡亂定案的。
海瑞到了淳安,認 真審理積案。不管什么疑難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調查得水落石出,從不冤枉好 人。
當地百姓都稱他是“青天”。 海瑞的頂頭上司浙江總督胡宗憲,是嚴嵩的同黨,仗著他有后臺,到處敲榨勒索,誰敢 不順他心,就該誰倒霉。
有一次,胡宗憲的兒子帶了一大批隨從經過淳安,住在縣里的官驛里。要是換了別的縣 份,官吏見到總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來不及。
可是在淳安縣,海瑞立下一條規矩,不管大 官貴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憲的兒子,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看到驛吏送上來的飯菜,認為是有意怠慢他,氣得 掀了飯桌子,喝令隨從,把驛吏捆綁起來,倒吊在梁上。
驛里的差役趕快報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搖過境,本來已經感到厭煩;現在竟吊打 起驛吏來,就覺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聽完差役的報告,裝作鎮靜地說:“總督是個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縣招 待過往官吏,不得鋪張浪費。
現在來的那個花花公子,排場闊綽,態度驕橫,不會是胡大人 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壞人冒充公子,到本縣來招搖撞騙的。”
說著,他立刻帶了一大批差役趕到驛館,把胡宗憲兒子和他的隨從統統抓了起來,帶回 縣衙審訊。一開始,那個胡公子仗著父親的官勢,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 子,還說要把他重辦,他才泄了氣。
海瑞又從他的行裝里,搜出幾千兩銀子,統統沒收充 公,還把他狠狠教訓一頓,攆出縣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親哭訴的時候,海瑞的報告也已經送到巡撫衙門,說有人冒充 公子,非法吊打驛吏。
胡宗憲明知道他兒子吃了大虧,但是海瑞信里沒牽連到他,如果把這 件事聲張起來,反而失了自己的體面,就只好打落門牙往肚子里咽了。 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視 察。
鄢懋卿是嚴嵩的干兒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個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 敬”他一筆大錢,他是不肯放過的。
各地官吏聽到鄢懋卿要來視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 鄢懋卿偏又要裝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樣子,他通知各地,說他向來喜歡簡單樸素,不愛奉迎。
海瑞聽說鄢懋卿要到淳安,給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說:“我們接到通知,要我們 招待從簡。可是據我們得知,您每到一個地方都是大擺筵席,花天酒地。
這就叫我們為難 啦!要按通知辦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別地方一樣鋪張,只怕違背您的意思。請問該怎 么辦才好。”
鄢懋卿看到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惱得咬牙切齒。但是他早聽說海瑞是個鐵面無私的硬 漢,又知道胡宗憲的兒子剛在淳安吃過大虧,有點害怕,就臨時改變主意,繞過淳安,到別 處去了。
為了這件事,鄢懋卿對海瑞懷恨在心,后來,指使他的同黨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 一狀,海瑞終于被撤了淳安知縣的職務。 到嚴嵩倒了臺,鄢懋卿也被充軍到外地,海瑞恢復了官職,后來又被調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對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敗情況,見得更多了。那時候,明世宗已經 有二十多年沒有上朝,他躲在宮里一個勁兒跟一些道士們鬼混。
一些朝臣誰也不敢說話。海 瑞雖然官職不大,卻大膽寫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諫。
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敗現象痛痛快快地 揭露出來。他在奏章上寫道:“現在吏貪官橫,民不聊生。
天下的老百姓對陛下早就不滿 了。” 海瑞把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計會觸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
回家的路上, 順道買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兒子看到全嚇呆了。
海瑞把這件事告訴了親人們,并且把他 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發走了,準備隨時被捕處死。 果然,海瑞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場轟動。
明世宗看了,又氣又恨,把奏章扔在地 上,跟左右侍從說:“快把這個人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旁邊有個宦官早就聽到海瑞的名聲,跟明世宗說:“這個人是個出名的書呆子,他早知 道觸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會逃走的。”
后來,明世宗還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來,交給錦衣衛嚴刑拷問: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釋放。2 夏完淳弘光政權瓦解以后,東南沿海一帶的抗清力量繼續戰斗。
1645年六月,明朝官員黃 道周、鄭子龍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聿音yù)即位,歷史上稱為隆武帝。另 一部分官員張國維、張煌言在紹興擁戴魯王朱以海監國。
這樣,就同時出現了兩個南明政權。 為了對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戰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總督軍事,招撫江南。
這時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讀書人也在醞釀抗清,領頭的是夏。
4.有關為人正直的小故事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個生病的朋友,剛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勸巨伯離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您還是離開這兒吧!”巨伯說: “我遠道而來看望您,您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換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來的事情嗎?”最終沒有離開。
郡城陷落后,敵寇進了城,很奇怪荀巨伯還呆在這里,就問他:“我們大軍一進城,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還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丟下他一個人,如果你們非要殺他,我愿意用我的命來抵換。”敵寇聽后內心大受震動,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這個有道義的地方。”
于是就撤軍而回了,整個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1)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現的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傾力反對貪官污吏的政治實干家,是敢于冒死罵皇帝荒淫無道的忠勇之臣,是為腐敗官場所不容的剛直不阿的堅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愛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譽稱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兒大丈夫。
海瑞為官一生,為民為國操勞一世,其以一人之身反抗滿朝貪污腐敗的高風亮節,在明朝時期朝綱不舉、政事不修的萎靡社會風氣中,注定了其悲劇性的命運。 海瑞在福建省南平縣任了將近四年的縣學教諭,雖屢屢冒犯上司,但由于其為人正直,業績斐然,深得一些正派官員的交相推薦,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終于得到京師吏部的垂青,被委以浙江淳安知縣一職,這一年海瑞已經四十六歲了。
在海瑞上任之前,淳安縣的風氣之頹廢,治理之混亂出乎海瑞的意料。海瑞到淳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革除縣府各官的“常例”(所謂的“常例”,是明朝中后期各級官吏敲詐勒索下級官員和黎民百姓的一種較為文雅的叫法,即官吏們為了應付各種排場開銷和交際應酬之需,想出各種名目向下攤派),此事于民有百益而無一害,但卻把所有的同僚全都得罪了。
眾官除了俸薪外絲毫不敢侵占一厘民脂民膏,他們都過上了清貧的日子。不少官吏也學著海瑞一樣,督促自己的家人或織布、或墾田,以作日常周濟之需。
在京師做低級官員時,面對昏庸的皇帝和頹廢的朝政,海瑞毅然買好棺材上疏死諫,寫了一篇名為《治安疏》(又稱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著名奏章。海瑞這篇奏疏被史家們看作是“史無前例”的天下奇文,就在于它幾乎全盤否定了一個擁有至高無上皇權的一國之君的人格,他抨擊嘉靖皇帝其實是一個自私、虛榮、殘忍、多疑和愚蠢的君主,連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更別說作為一個君王。
嘉靖皇帝雖被氣得暴跳如雷,但不得不承認海瑞的曠世忠耿,想殺了他,又怕落得個殺忠臣的千古惡名。海瑞出獄后受到了朝中六部的中下層官員和京師百姓的夾道歡迎。
戶部一個小小的六品主事贏得了整個京城人的敬仰,除了人們崇拜海瑞的赤膽忠心外,更代表了朝政頹廢已久的官吏民眾之民心所向。但在海瑞坐牢期間,其兩個兒子卻不幸被瘟疫奪去了性命。
在蘇州、南京做南直隸等高官時,海瑞開始展開一場肅貪倡廉的行動,聲勢浩大地在南直隸境內展開。海瑞上任一個月后,被送到南京刑部的貪官就有100多人。
有一個縣從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等,一共被抓了10多人,幾乎把一個縣衙門的官吏全抓空了。海瑞在南直隸境內的反貪行動初見成效后,接下來他便向以鄉官集團為首的地方豪紳開戰了。
海瑞在處理鄉官豪紳兼并農民土地問題上遇上了難題。江南最大的鄉官、海瑞的恩人、前內閣首輔徐階是江南占田最多者,也是民憤最大者,在法與情的較量中,海瑞做出了果敢的抉擇。
為此,一個以前內閣首輔徐階為首的反對海瑞的鄉官縉紳集團,就在海瑞力督豪紳大戶退田的幕后,悄然成立了。江南鄉官縉紳們走的是三管齊下的路子,他們一方面唆使朝中高官彈劾海瑞;另一方面,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動用吏部尚書等高官重臣,交相致函海瑞,軟硬兼施,欲使其妥協;再一方面采取走海瑞母親的路子,企圖逼海瑞就范。
在江南高官云集的宦海中,海瑞幾乎找不到一個支持者,但海瑞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終于完成了鄉官退田還民工作。因遭鄉官的報復,海瑞為此失去了第三個、也是其唯一的兒子海中行。
海中行是被子人捂死后丟進了蘇州河,此案一直沒有了結,海瑞又陷入了新的麻煩和災難之中,失去兒子的海瑞之妻吳氏吊死在自己的房間。災難性的打擊接踵而至,吳氏自殺半個月后,海瑞夫人王氏因病情急劇加重而去世。
隨后,海瑞因得罪了滿朝文武,被迫罷官,歸老家海南。 十五年后海瑞以七十二歲的高齡東山復起,任南京右都御史,再舉反貪污腐敗的大旗。
對罪大惡極的貪官實施剝皮的極刑,聲震天下,受到貪官集團的合力反對。 萬歷十五(公元1587)年海瑞死于任上時,家里的錢竟不足以辦喪事用。
真正為海瑞的去世悲嚎不已的是江南的黎民百姓。南京的市面早已罷市數日,只有兩種營生的店鋪才開門,并且生意興隆。
一是布店,而且只賣得出白布黑紗,南京的市民家家都為海瑞披麻帶孝,供奉靈堂;另一個是畫店,海瑞的頭像在畫師的筆下還未徹底完成,旋即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搶購而去,畫師們的手都畫腫了,海瑞的頭像。
5.急需關于名人正直誠實的事例、、求關于名人正直誠實的事例不要太長
古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曾參誠信教子,今有**冒雨赴約,列寧依時歸還圖書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克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 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
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 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 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