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學生追星利大于弊的事例
1、追星可以樹立偶像,使自己有追求,有理想。
2、追星可以豐富閱讀,看娛樂新聞的同時,也會看看國際消息。
3、追星可以提高社交能力,結交外地粉絲,而且,去買明星演唱會票的時候,跟別人砍價。
4、追星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只要有目標,就會朝著目標努力,向自己的偶像學習,很努力地學習。
5、追星可以長命,因為追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情感得到發泄,心情愉悅,便可長命。
6、追星可以放松學習壓力,充實課外生活,才藝水平大大提高。
(我一個字一個字辛辛苦苦打出來的、選我吧.)
2.簡要分析青少年追星現象的原因
青少年追星是可以的 但要適當的 不能盲目從眾 有自己的偶像是應該的 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傳統的榜樣教育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并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追星”過程使青少年獲得了成功的“秘訣”及成才的方法.幾乎每一個青少年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崇拜明星,追隨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逐漸加深對社會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地檢驗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他們從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訣,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實踐.這對于他們盡快地發現自己、盡快成才無疑具有推動作用.以這種方式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無疑對社會也是一個貢獻所以不能追星太過頭了。
3.中學生追星利大于弊的案例
“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傳統的榜樣教育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并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
“追星”過程使青少年獲得了成功的“秘訣”及成才的方法。幾乎每一個青少年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崇拜明星,追隨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逐漸加深對社會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地檢驗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他們從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訣,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實踐。這對于他們盡快地發現自己、盡快成才無疑具有推動作用。以這種方式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無疑對社會也是一個貢獻。
4.簡要分析青少年追星現象的原因
青少年追星是可以的 但要適當的 不能盲目從眾 有自己的偶像是應該的 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傳統的榜樣教育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并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
“追星”過程使青少年獲得了成功的“秘訣”及成才的方法。幾乎每一個青少年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崇拜明星,追隨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逐漸加深對社會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地檢驗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他們從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訣,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實踐。這對于他們盡快地發現自己、盡快成才無疑具有推動作用。以這種方式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無疑對社會也是一個貢獻所以不能追星太過頭了
5.青少年追星小議
有不少的中學生都可稱得上是“追星族”。從影星周潤發、張曼玉……到歌星麥當娜、杰克遜…,再到球星邁克爾·喬丹、羅納爾多……這些“星”們在追星族的心目中光芒閃耀,魅力無窮。對于自己所追的星,或者說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中學生們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聽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對他的比賽更是一場不缺。不僅如此,他們還瘋狂地購買偶像的畫冊、唱片,收集有關偶像的一切資料;從生辰星座、身高體重、興趣愛好、服裝品牌到戀愛情史……如數家珍。
成人們對中學生的追星現象頗為不解,甚至反感。但追星族們對此卻振振有辭,樂此不疲。這其實與中學生所處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有關:
(1)慕拜心理。中學生們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扮演的也多是些義膽沖天、俠骨柔腸的錚錚鐵漢;女的則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嬌媚可人、善良溫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氣質逼人,在賽場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勢。這些難免讓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羨慕、迷戀、崇拜甚至瘋狂。(2)從眾心理。在中學生中,追星現象很普遍,勢力也很大,以致本來沒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學,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視為“異端”,也自覺不自覺地入了流。
(3)時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學生看來,就是件時髦的事,至于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價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夠了。
如何面對“追星族”現象
通過上述分析,應該能明白,追星對中學生或一些年輕人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該不是徒有其表,更應該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氣度;該不僅僅吸引你的目光,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
2.不瘋狂追星。不要濫花時間和錢在追星上。因為,星的光環不應該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沒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應該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棄狹隘心態。朋友間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異,不能因為偶像的不同,就對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
4.善于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總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只能成為你自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6.對追星的看法(中學生)
中學生追星弊與利的結題報告 一, 前提:中學生追星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潮流。
而學生的偶像大多都是影視歌星,只有少數人的偶像為藝術家或商人作家等。因而我們可以看出現代中學生追星狀況有逐漸變得瘋狂起來,很多中學生都為那些明星偶像著迷起來,他們盲目的“隨大流”,瘋狂的收集明星資料,相片和唱片,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這樣既浪費錢財,又磨損時間。更甚的是,有的學生已經到不可自拔的地步,例如:大連16歲的少女因母親沒有買到偶像張國榮的CD而自殺;溫州一名17歲的中學生因為沒錢親眼見到偶像趙薇而服毒自殺。
為什么這些中學生會如此狂熱的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劇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從這些悲劇中,也可以折射一個值得社會深刻反思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學生的“追星情結”?二, 問卷調查結果1 你的歲數是( ) A 15歲以下 5% B 15歲到18歲 91% C 19歲以上 4%2 你的性別是( ) A 男 38% B 女 62% 由這兩道題可以看出我們所研究的年齡對象大約在15歲到18歲的中學生,且所研究的性別對象大約是女性。3 你有沒有追星的習慣( ) A有 95% B 沒有 5% 說明大多數的中學生都有追星的習慣。
(此題選A才可以回答下面的問題)4 你喜歡哪類明星( ) A 歌星 33% B 影視明星 25% C 體育明星 15% D 文學家 11% E歷史英雄人物 9% F其他 7% 此題的選擇呈流線型,且由A→F遞減,說明了中學生所喜愛的明星類型偏向于娛樂人物,體育明星次之。5 你的父母支持你追星嗎( ) A支持 11% B 不支持 24% C 無所謂 65% 此題的統計結果說明了目前大多數的家庭對自己的子女的追星習慣并不大關注。
6 你喜歡的偶像的程度如何( ) A一般 22% B 中等 50% C 非常 20% D 沉迷 8% 此題選B的百分率站50%,說明了我們所研究的對象對追星的程度可定義為中等,或許因為條件,資金的限制而造成這樣的結果,但必然性的原因是追星以成為了中學生學習生活不可能或缺的一部分了,且我們將會對選D的部分同學進行了特別訪問,關加以概況,總結。7 你喜歡的偶像的哪方面( ) A 外貌 38% B 才華 42% C 成就 11% D 其它 9% 此題的統計結果說明中學生的追星行為并非是盲目性的,大部分的學生是把有學習的態度追星的,但也不能不排除有的中學生會只是單個地喜歡個性長相鮮明突出,多才多藝的偶像,或是看見別人喜歡自己也喜歡的從眾心理,這些都是不積極的表現,但也是不能忽略的必然性問題。
8 你認為追星會影響你個人的生活習性嗎?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9 你的愛好和志向會受到偶像的影響嗎?A 有 B 沒有 C 有一點 D 不同時期而論10 你認為追星是有利的還是有弊的?為什么?11有關新聞報道,有名中學生在看了13遍《流星花園》后便離家出走,你對此有什么看法?9到11題都是比較客觀,較片面的問題,都是大家的自我與自我感受的結果,不排除有錯誤性,畢竟有少數部分中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愛好與志向是否受到追星的影響。當大多部分的中學生把追星當作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以不可能發覺到自己是否真的受到影響,也不會去思考“影響與否”的問題了。
甚者當已完全沉迷以追星的大多中學生,感覺自己就是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一份子一般,明星的任何事情都有所關心,為了自己的明星而活了的境界,已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真實存在,就更不可能說關于這3個問題能做出準確的回答,但這也只是占小部分,而大多部分學生能真正明確的控制好自己的情趣與生活態度,能充分的認識到追星的弊與利處,舍弊而取利。三 專家的看法 從心理學上來看,任何行為都會有原因,中學生的追星行為也是有復雜的原因的,從整體上說,中學生追星是因為他們需要偶像。
中學生正處于自我發現和自我確定時期,他們需要一個模式來參照,要不然他們很難完成自我確立的任務。偶像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的載體。
中學生正好處于好幻想的時期,當自己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時,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來達到心理的平衡和補償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借追星來擺脫孤獨。
中學生隨著自我的萌芽,他們開始關注內部世界,有許多事情他們都不再掛在嘴邊上,而是裝在心里。他們不愿意把有些事情和家長說,更不愿意把一些事情告訴老師,同學們呢?年齡又太小了,和自己一樣沒有經驗,又沉不住氣。
這時,他們愿意和遠處的人交流,享受著遙遠的親密感,自己不僅感到自由也覺得安全,精神上也可以有所寄托。所以只要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大人倒是沒有必要為他們的行為感到大驚小怪的。
中學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幾點:1.慕拜心理。中學生們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扮演的人也多是些義膽沖天、俠骨柔腸的錚錚鐵漢;女的則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嬌媚可人、善良溫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氣質逼人,在賽場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勢。
這些難免讓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羨慕、迷戀、崇拜甚至瘋狂。2.從眾心理。
在中學生中,追星現象很普遍,勢力也很大,以致本來沒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學,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視為“異端”,也自覺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