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劇《圖蘭朵》人物分析
中國元朝時的一個公主圖蘭朵為了報祖先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個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她會嫁給他;如猜錯,便處死。
三年下來,已經有多個沒運氣的人喪生。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夫(Calaf)與父親帖木兒和侍女柳兒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圖蘭朵。
卡拉夫王子被圖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的反對來應婚,答對了所有問題,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圖蘭朵”。但圖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愿嫁給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還愿意被處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并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
卡拉夫借此指責圖蘭朵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
公主也沒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a)”。 劇情解說 第一幕 第二幕 序曲很短。
銅管陰森的聲音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作曲家普契尼告訴我們,這里不是一個祥和的國家,而是充滿了殺氣的地方。你看,舞臺上的景象多么可怕:高高聳立的皇宮城墻,戒備森嚴手持大刀的衛士。
舞臺的一側是一面閃著寒光的大銅鑼,迎面是一排木樁,上面懸掛著十幾個面目扭曲的人頭。 一群百姓簇擁在這里,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終于,一位大臣走出來了,他莊嚴地宣告: “京城里的百姓們,仔細聽好:尊貴的公主圖蘭朵為召駙馬,頒布了謎語三條。凡有意應征者都可前來猜謎,不過,假如他猜不著,那就要把命喪!” 人群里發出一片驚恐的聲音。
可下面的話才更讓人害怕呢: “從波斯來的王子,已經敗在公主的謎語下,即刻就要綁赴刑場。” 人群里一下子亂了,有人吵嚷著要去看殺頭,有人驚慌失措,帶著孩子趕緊往家跑,還有人為可憐的波斯王子嘆息。
衛兵們用力將人們推開,打算讓開一條道。 一個老人被推倒了,他身邊的一個年輕姑娘一邊拼命扶他起來,一邊懇求周圍的人不要再擠過來,可人們就像是沒聽見似的,仍然亂擠亂涌。
只見一個小伙子沖過來,幫助了老人和姑娘,當他們的目光相遇時,三個人都驚喜地喊了起來,原來,這是逃亡在外的韃靼國王和王子,那姑娘是宮廷侍女柳兒。他們在異鄉走到了一起,這真是太巧了。
王子卡拉夫一把抱住父親,激動地說: “親愛的爸爸,這不是做夢吧?那可惡的篡奪王位的小人,逼得我們有家不能回,可是,感謝上天,讓我們能在這里相會。” 老國王用手捂住了兒子的嘴: “這里并不安全,不該暴露身份。”
站在一旁的姑娘熱淚盈眶,蒼白消瘦的臉上浮起了紅暈。老人對兒子說,這是忠實的柳兒,一路上若不是她照顧著,自己恐怕早已不在人間了。
王子卡拉夫感激地握住柳兒的手,那姑娘羞澀地說: “請不要……我只是一個卑微的家奴……” “你為什么這么勇敢地照顧我的父親,和他一起擔驚受怕?” “因為……在皇宮里,你曾經對我微笑……” 人群又喧鬧起來,他們吵吵嚷嚷地唱道: “銅鑼敲響,刀劍磨光,又一個癡心人要上刑場! 我們的公主美貌天下無雙,可她的心冷若冰霜。 三條謎語實在難猜,卻總是有人為她瘋狂! 鑼敲響,刀劍磨光,又一個癡心人要上刑場!” 月亮升上來了,它顯得那樣凄慘,好像很不情愿看見人世間的殘酷似的,總往云后面躲。
就在這慘淡的月光下,一隊小和尚從遠處的山坡走近,又漸漸走遠,他們的歌聲從那邊飄了過來:(譜例1): “東邊小山崗上, 鳥兒啼聲凄涼, 春天看不見花和草, 冬天蓋滿了雪和霜。 四面八方的王孫才郎, 人人向往圖蘭朵公主, 她的美貌就像天仙一個樣。
春天的花兒只為她開, 秋天的明月只為她亮。” 這首歌的旋律是作曲家普契尼用中國民歌《茉莉花》改編而成的,它本來的嫵媚、柔婉全然不見了,聽上去是那樣的凄涼悲傷。
就在這遠遠傳來的歌聲里,一個臉色蒼白的年輕人被綁縛著,由士兵們押上了場。他就是年輕的波斯王子。
人群中發出一片同情的唏噓聲,有人還試著為他向大臣說情,可是,一切都是不可挽回的,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死亡之路。他只能為這個可怕的地方再增添一顆人頭。
公主圖蘭多特出現在高臺上。她的面龐是那樣美麗,高貴,使所有的星星都顯得暗淡無光了。
可是,她的冷酷也是同樣驚人:面對將要被處死的波斯王子和跪下來求情的人們她竟然毫不為之所動。在一片懇求和咒罵聲中,她舉起了宣布行刑的手。
被押下舞臺一側的波斯王子向公主發出了凄慘的呼救聲,隨后,他年輕的生命在令人毛骨悚然的銅管咆哮中結束了。 此時,只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面對著公主,他就是韃靼王子卡拉夫。
他被公主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已經難以自拔。老父親拉了拉他的衣服,讓他趕快離開這個地方,誰知卡拉夫對父親宣布說,他要去猜那三個迷,要去當駙馬! 這可真嚇壞了老人了,他驚呼道:“孩子,你這是羊落虎口啊!” 可是卡拉夫不顧父親的勸阻,他推開人群,想走過去敲響那面應征的大鑼。
周圍的人都勸他不要冒險,甚至站在公主身旁的三位大臣。
2.歌劇圖蘭朵賞析
歌劇《圖蘭朵》作曲: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有其他歌劇:寫美國人的《波西米亞人》、寫意大利的《托斯卡》、寫日本的《蝴蝶夫人》等等,而寫我們中國的就是《圖蘭朵》。《圖蘭朵》講的是在中國元朝發生的故事,“圖蘭朵”是中國公主的名字,她長得美若天仙,而她的祖母因為被外民族所迫害,因此她十分憎恨外民族!這時她便想出一個方法整治那些外民族,就是“公主招親”,招親的對象是外民族的王子,哪一個王子可以猜出公主出的3個謎語就可以得到公主的芳心,回答不出來就要斬首示眾,這時候很多外名族的王子垂涎于公主的美貌,紛紛前來,但是都因為回答不出謎底接連被殺!這時候流亡在外的韃靼王子卡拉富聽到此消息也前來應答,正好碰上亡國后的流亡在外的韃靼國王帖木兒和陪在其身邊的侍女柳兒,國王帖木兒見到很多王子因沒有回答出公主的謎語而被殺,所以竭力反對王子參加,而侍女柳兒一直傾心與王子,更不忍讓自己心愛之人去送死,勸阻王子不要去送死(唱出著名詠嘆調《主人,您聽我說》),但是王子卡拉富見到美麗的公主圖蘭朵便一見鐘情,不顧父王和侍女的勸解毅然參加了,(唱出著名詠嘆調《柳兒,別哭》)萬幸的是王子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回答出了公主的謎語謎底,但是此時的公主變卦了,不答應王子,還要求中國的國王殺掉王子,但是眾目睽睽之下,國王不能定絕,這是王子卡拉富靈機一動說出:“只要公主能在天明之前說出我的名字,我變不要公主下嫁我,并愿意死在公主的韌劍之下!”這是全場退場,王子卡拉富知道肯定公主肯不會知道他的名字,夜里出來高歌·(著名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公主抓來韃靼國王帖木兒和侍女柳兒(有人告密,王子在回答問題之前見過這兩個人),逼問他們王子的名字,拷打韃靼國王,這是柳兒出來說話,告訴公主圖蘭朵,她愿意為了保全王子的性命死去,然后自殺而亡,公主見到柳兒為了王子而死,才慢慢明白什么叫**情!這是天亮了,王子要公主回答他的名字,公主告訴他:“你的名字叫'愛情'”!結束····
歌劇著名詠嘆調我都在里面列出來了,3首:女高音的《主人,您聽我說》,男高音的《柳兒,別哭》、《今夜無人入睡》
歌劇還采用了中國民間音樂《茉莉花》的主旋律作為全劇的主題
這部歌劇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歌劇曲作者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是他把我《茉莉花》放在歌劇里作為主題,運用的惟妙惟肖,不得不讓人拍手叫絕!建議看完了這部電影后還可以去看一看普契尼的其他著名歌劇!故事情節曲折扣人,歌曲旋律更是美妙動人!
以上是本人個人的理解,又不到不對的地方望見解~
3.圖蘭朵歌劇的鑒賞
面目冷若冰霜的公主圖蘭朵因百年前祖母曾被外國侵略者蹂躪,遂決心為祖上報仇,于是便設計以“猜謎”的方式殘殺所有向她求愛的男人。紫禁城午門前的廣場上,她向求婚者們宣布,誰能猜中由她出的三個謎語,她就嫁給誰,但如若猜不中就將被處死。很久以來公主的這三個謎語沒有一人能猜出,但卻有許多人成為了這場殘酷游戲的刀下鬼。年輕的韃靼王子卡拉夫深為圖蘭朵的美麗容顏所動心,于是冒死求婚并用他的勇敢和智慧以及火熱的愛情征服了圖蘭朵……
與我們熟悉的普契尼歌劇《圖蘭朵》情節不同,劇作家孔遠和吳江此次采用的是更古老的席勒版本。歌劇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柳兒一角色被刪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卡拉夫王子的父親——鐵木爾,鐵木爾是圖蘭朵的乳娘陸玲公主多年前的戀人,而圖蘭朵是陸玲公主和燕薊王的女兒。對于歌劇版中圖蘭朵的個性定位,此次編導也有所改動,圖蘭朵這個十幾歲的女兒家柔情取代了原先的殘酷,愛情戲有所加強,可謂“紫禁城里的杜麗娘”,其出發點是呼喚人性的回歸,呼喚對愛情、對理想、對人生觀的認識
《圖蘭朵》,由阿達米和西莫尼根據意大利劇作家戈濟的同名戲劇撰寫。
美麗的中國公主圖蘭朵特宣布:有三個謎語,能猜中的就可以招為女婿,猜不中就要殺頭。結果糾集各國的王子,波斯王子因為沒猜中,遭殺頭的命運。逃亡中的韃靼王子卡拉夫對圖蘭朵的美貌一見鐘情,執意要去猜破三個迷題。他的侍女柳兒默默愛著王子,不忍心她前去,卻也傷心地挽留不住他。喬裝打扮的卡拉夫——無名王子果然將三個迷題解破,圖蘭朵特因不知無名王子的身份而反悔了,背離了下嫁的誓言。無名王子對圖蘭朵說,如果你能說出我的名字,你就自由了,你可以放棄你的誓言,并且我愿意為你死去。公主抓來王子的侍女柳兒,逼迫她說出王子的名字,然而柳兒誓死不說。公主問柳兒,是什么讓你如此忠貞?柳兒回答說:是愛情。是我心中深藏的愛情,我不曾向王子表明,深藏的愛情讓我痛苦,又撫慰我的心靈。回答后柳兒奪劍自殺,死在了王子的腳下。憂傷的王子激烈地抱住圖蘭朵,問她為何如此冷酷,一個吻后,圖蘭朵突然蘇醒,冷酷的心被突如其來的愛情融化,最終,還是卡拉夫自己說明了身份,使圖蘭朵特肅然起敬,甘愿委身于他。于是眾人開始歌唱,祝福公主和王子永遠幸福。
4.欣賞歌劇《圖蘭朵》,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普契尼,生于意大利的盧卡,其父是一位教堂風琴手。普契尼繼承了父親的音樂天分,26歲時寫出了第一部歌劇《神靈》即獲得成功,受到熱烈歡迎。
代表作:《藝術家的生涯》(1896)、《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
(2)公主用三迷題選夫,猜不中者殺,卡拉夫王子猜中。公主不愿嫁,王子同意只要公主猜出他的名字,就隨公主處罰。公主不讓全城人睡覺想名字,殺一女奴后受感動,黎明時公主向世人宣布王子的名字叫愛情。
(3)江蘇民歌《茉莉花》
(4)《今夜無人入睡》——卡拉夫王子
5.誰有圖蘭朵第三幕的賞析
劇中塑造最成功的是那三個大臣,首先他們的服飾搭配得很好,跟古代官員的形象很吻合,再有他們的言行舉止感覺跟中國古代大官們很接近吧,(雖然我也沒見過古代官員們到底是啥樣的),倒頗有點原汁原味的感覺,盡管仍是三個老外粘著大把的胡子,穿著寬大袍裝裝腔,做作勢,倒也惟妙惟肖,三個帶有喜劇色彩的活寶,呵呵,有點象馬戲團里的小丑. 再來說說咱們的女主角:圖蘭朵公主。
看著屏幕上多明哥嘴里的唱詞的中文解說,出現了“美若天仙”“真是個奇跡”等詞句,再看看那位扮演者的容貌,我可以吐血了!我實在不敢把這些詞句跟那位扮演公主的老婦聯系起來!如果說“天壤之別”是用來形容兩件東西之間的最大差別的話,恕我愚昧,我實在找不出一個更貼切的詞來形容那些詞句跟那個老婦公主容貌的關系了!我們老師一開始也說了讓我們來評評這位傳說中神圣純潔高高在上貌若天仙如創奇跡般的公主的容貌,其實是讓我們有個心理準備,呵呵~最后老師還補充說這位公主的扮演者估計在35歲以上,可我倒敢說這位老婦估計50多了!說實話,我媽看上去都比她年輕! 看看這位老婦粗壯的身材,我的腦子里從沒敢把她與中國式的傳統型公主聯系起來!倒使我想起慈喜太后她老人家來了,你別說,她要演個老佛爺倒也入木三分!盡管我也真正見過中國古代的公主們到底啥模樣,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不過人家導演選她擔當女主角也有人家的道理,歌劇嘛,還得靠唱,這老婦除去樣貌身材不說,最大的亮點在于她的唱功.那高音飆到估計有自由女神像手中的火炬燈塔那個高度,呵呵~~就是很高很高了,恕我愚昧,我語竭詞窮,一時想不到什么好詞來形容.我不得不承認和夸贊她滴唱功,這是肯定滴~~。
6.歌劇《圖蘭朵》的故事內容是什么
歌劇《圖蘭朵》劇情:元朝時的一個公主圖蘭朵(蒙古語意思為“溫暖”dulaan)為了報祖先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個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她會嫁給他;如猜錯,便處死。
三年下來,已經有多個沒運氣的人喪生。流亡元朝的韃靼王子卡拉夫(Calaf)與父親帖木兒和侍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6303163女柳兒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圖蘭朵。
卡拉夫王子被圖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的反對來應婚,答對了所有問題,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圖蘭朵”。但圖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耍賴,不愿嫁給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還愿意被處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并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
卡拉夫借此指責圖蘭朵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
公主也沒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a)---蒙古語為“戀人或者太平的意思””。擴展資料:原始作品《圖蘭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為《杜蘭鐸的三個謎》(即《卡拉夫和中國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
選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注:《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兩本不同的作品)。 《杜蘭鐸的三個謎》則是由波斯詩人內扎米的敘事詩《七個美女》(又名《七座宮殿》或《別赫拉姆書》)演變而成。
內扎米《七個美女》的題材則選自波斯詩人菲爾多西(940—1020)的《列王紀》(980—1009)中關于“薩桑尼王朝(226—651年)的別赫拉姆五世(420—438年)的記載和有關他的傳說。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圖蘭朵。
7.葛朗臺人物形象分析
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就什么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占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臺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爛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臺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后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臺的狡猾和工于心計。對于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并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老葛朗臺是巴爾扎克刻畫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已成為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經典人物而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