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堰的介紹
十堰市位于中國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與鄂、豫、陜、渝四省市交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
轄三區四縣一市及兩個市政府派出機構,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十堰市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
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在地。1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嶺,三千里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
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
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2.湖北省十堰市介紹
十 堰 簡 介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市國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46萬。十堰城區既是一座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因車而名的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風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陜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
十堰市域在商、周時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
1967年,國家為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設立了鄖縣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這里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堰是一個資源富市。
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礦藏有綠松石、金、銀、石煤、稀土、鐵錫、釩、銻、鉛、鋅、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鈾、鉀、鉬、鈷等50多種,潛在價值在4000億元以上。水力資源豐富,年平均經流量達100億m2,過境客水280億m2,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500萬kw,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40kw;林特資源聞名遐邇,茶葉、食用菌產量豐富,質優品高,房縣被譽為全國“燕耳之鄉”;藥材資源品類繁多,共生產藥材2700余種,在國家確定的363個重點品種中我市約占235種,占總數的65%,素有“天然藥庫”的美稱;旅游資源更是得天獨厚,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西安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教圣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群,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
十堰又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汽車城,是東風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東風汽車公司躋身于世界三大卡車廠家之列,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廠家建立了貿易聯系。
全市與東風汽車公司配套的地方工業企業多達200余家,具有很強的綜合配套能力。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
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目前十堰城區已建成20多條街道,道路綠化率達到62%。
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教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交通通訊便捷,襄渝鐵路橫貫東西,每天有13對客車通過,可直達北京、上海、武漢、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等地。
209和316國道交匯十堰,四通八達。漢江黃金水道運輸可通江(長江)達海(上海)。
老河口和襄樊兩機場毗鄰我市,班機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隨著火車提速、(武)漢——十堰(堰)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及十堰空港的建設,交通條件將進一步改善。
十堰市郵電通訊已實現了傳輸光纖化、長途自動化,可與160個國家和地區直撥電話。十堰有兩座大型自來水廠,有丹江口水電站、黃龍灘水電站、十堰熱電廠、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等眾多大中型電廠,全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設施的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居國內先進水平。
十堰建市三十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一個貧窮小鎮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實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進入90年代以來,先后獲得湖北省省轄八市文明城市競賽綜合評比第一名,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綠化十佳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光榮稱號。
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僅城區就有三資企業60多家,協議引進外資上億美元。全市有汽車、輪胎、輕紡產品、土特產等56種商品出口到世界上的55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適應全方位對外開放、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修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對外開放,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規定》,在投資領域、稅費征收、土地征用、勞動用工和提供服務等方面制定了十分優惠的政策。世紀更替,千年之交。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十堰市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繼《1998—2020十堰市經濟科技社會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建設“汽車城、旅游城、生態城和區域性中心城”的戰略目標之后,市委、市政府又高瞻遠矚地規劃建設“三路兩港兩站”,即建設至武漢、西安、重慶的高等級公路,建設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設十堰火車站及武當山火車站。隨著這一宏偉戰略的實施,十堰在國家西部開發戰略中的支點作用將進一步凸現,十堰人民以勤勞、智慧的雙手建設著美好的家園,十堰的明天必將更加光輝燦爛。
3.介紹一下湖北省的十堰市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游,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國土面積2.4萬平方公里,轄五縣(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一市(丹江口)、兩區(茅箭、張灣),總人口達346萬余人。
十堰是聞名全國的汽車工業基地。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馳名中外"東風車"的故鄉,是全國聞名的"汽車城",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車生產基地。東風公司十堰基地現有各類專業廠28家,固定資產300多億元,職工8萬多人,年產東風系列商用車20多萬輛。全市與東風公司配套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達200多家,從業人員17萬人,汽車工業占全市工業經濟的80%,是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集群優勢最為明顯的地區之一。
十堰是享譽中外的旅游勝地。十堰山川秀美,歷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旅游資源豐富密集。境內擁有世界文化遺產、4A級旅游區、"亙古無雙勝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當山,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有轟動中外、240萬年前的"鄖陽人"頭骨化石,有舉世罕見的白堊紀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漢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溫泉等8大類90多處旅游景點,是華中黃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環。
十堰是物產富饒的資源大市。全市水資源總量401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00多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達340多萬千瓦。水域面積154萬畝,可養殖水面62.3萬畝。素有"世界水都、亞洲天池"之美譽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源頭和核心水源區,自然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2010年全線建成后年可調水100億立方米潤澤京、津及華北廣大地區。生物資源31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機綠茶、山野菜等綠色食品暢銷國內外;中藥材資源共有1360多種,素有"華中藥庫"之稱,是全國重點中藥材產區之一。礦產資源儲量巨大,已探明的礦藏有50多種,潛在開發價值達4000億元以上,綠松石、金銀、稀土、大理石等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十堰是貫穿東西的交通走廊。十堰位于鄂豫陜渝四省市毗鄰地區的結合部,距武漢、鄭州、西安、重慶均為500公里左右,自古就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貫穿十堰的襄渝鐵路是華中進入西南的交通大動脈,已建成通車的西康鐵路是華中經十堰進入西安的最便捷通道。漢十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到武漢可早出晚歸。隨著十漫高速、銀滬高速、襄渝鐵路二線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襄天高速、鄖房高速的啟動,十堰連南帶北、承東接西、通江達海,交通樞紐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十堰是充滿生機的投資熱土。近年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堅持實施大開放戰略,培植壯大汽車、水電、旅游、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一主四大"產業,突破性發展特色經濟、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07年,十堰市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37.54億元。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評估中,2002至2004年十堰市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十佳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區和全國文明創建先進城市等殊榮。
地理狀況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上游,跨東經109°29′至111°16′,北緯31°30′至33°16′,在中國“雄雞”型版圖中正處于“雞心”部位,在歷史上曾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她東與湖北襄樊接壤,西與陜西安康為鄰,南與湖北神農架和重慶萬州交界,北與陜西商洛和河南南陽相連,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是華中、西南、西北三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全市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張灣區、茅箭區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46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氣溫15.2℃,年日照總時數1655至1958小時,無霜期244~255天,空氣質量和水質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4.十堰的介紹
十堰市位于中國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與鄂、豫、陜、渝四省市交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轄三區四縣一市及兩個市政府派出機構,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十堰市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在地。1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嶺,三千里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5.十堰市歷史簡介
來源于十堰鎮。相傳古時此地原名張家莊,后改名陳家街,清代中葉,人們在陳家街東側的百二河攔河筑壩,沿河先后筑起頭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園犟河上攔河修起了頭堰、二堰、三堰、岳竹堰,兩處共有十個堰;自此筑起十個堰以后,十堰便成為行政區劃的一個專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十堰只是一個荒涼小鎮,因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政策,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汽車公司)等工程和企業的陸續上馬,
推動了當地工業**式的發展,正是基于這種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誕生,十堰一躍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
今十堰市城區原為鄖縣的一部分,是隨中國二汽落戶此地發展起來的新型工業城市。1967年劃鄖縣的十堰、黃龍兩區和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1969年成立縣級十堰市,1973年將十堰市升為地級市。
1949年設兩鄖專區,屬陜南行署區領導。兩鄖專署駐鄖陽縣,轄鄖陽、均縣、房縣、竹山、竹溪、鄖西等6縣;
1950年兩鄖專區劃回湖北省,改稱鄖陽專區,鄖陽縣改為鄖縣,鄖陽專署駐鄖縣;
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原鄖陽專區所屬各縣并入襄陽專區;
1965年復設鄖陽專區,專署駐鄖縣;襄陽專區所屬鄖縣、均縣(駐丹江鎮)、房縣、竹山、竹溪、鄖西6縣劃入鄖陽專區;
1969年設立十堰市,屬鄖陽專署領導;鄖陽專區轄1市、6縣;
1970年鄖陽專區改稱鄖陽地區,行署駐十堰市,轄十堰市及鄖縣、房縣、竹溪、均縣(駐丹江鎮)、竹山、鄖西等6縣;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轄,鄖陽地區轄6縣;
1994年9月29日,原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地、市合并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轄縣級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鄖縣改為鄖陽區,十堰現轄房縣、竹溪、竹山、鄖西、丹江口市、張灣區、茅箭區、鄖陽區。
擴展資料:
十堰位于湖北與河南、陜西和重慶四省市交界處,南與重慶市巫溪縣、湖北神農架林區接壤,東南和湖北保康縣、谷城縣和老河口市為鄰,東北與河南省鄧州市、淅川縣交界,北與陜西省商南、山陽縣毗鄰,西和陜西鎮安、旬陽、白河、平利和鎮坪縣相鄰。
大巴山東段逶迤于南,秦嶺余脈屏障其北,漢水自西向東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內的最大河流為漢水,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經鄖西、鄖縣、丹江口兩縣一市;境內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馬欄河、神定河等30余條。
有丹江口水電站,位于丹江口市境內,連接三省五縣市,總水域面積745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十堰
6.十堰市歷史簡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游,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東經109°29′至111°16′,北緯31°30′至33°16′。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位于華中、西南、西北三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地處五省交界處,承擔著東進西出、南北相連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邊地區人流、物流、教育、衛生和文化的集散地。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房縣、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車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345億,人平過萬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綜合百強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居全國第63位。城區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僅次于武漢。
全市國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51余萬,城區人口52萬人。
十堰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時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國家為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設立了鄖陽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級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全國宜居城市中十堰位列第三。十堰還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
7.介紹下湖北省十堰市
我是十堰人 很負責的告訴你沒有必勝客
十堰市現在正在向旅游型城市發展
雖然不發達 但是環境還是很好的 我們有武當山 正在向國家5A級景點發展
市區也在整修之中 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更好
麥當勞和肯德基也沒有很多 只有公園路以及幾家分店而已
至于景點 西城區有一個黃龍水庫但是一般都是劃船啊吃吃魚頭 東城區有什么牛頭山 四方山
購物?五堰商場最近新建了 人民商場 蘇寧 之類的 要的東西五堰街一般都有
即 五堰北街
哈哈 你要來我覺得鄖縣也不錯 有個漢江大橋 鄖縣號稱是恐龍蛋之鄉 你可以參觀參觀 而且那里有史前的鄖縣人
還有房縣 房縣有野人洞 雖然神農架不是十堰的 但是也超贊 建議去下 呵呵呵現在去估計要穿秋天的衣服
的士很多 但是要是在下午六點的時候就愛莫能助了 那時候基本沒有空的
-----------------------------------------------------
隨時想到更新
我們這里不是很繁華 比起大城市 來了可能會失望哦~
不過 個人覺得武當山很棒!
8.湖北省的十堰市
車城中心十堰市轄五縣一市兩區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旅游經濟特區,即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車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500億,人平過萬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綜合百強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居全國第63位。城區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僅次于武漢。 全市國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51余萬,城區人口70萬人。車 牌號碼: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