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寫的游記散文
小詩
是無意的偶然,我在書柜的角落翻出了兩首多年前的小詩。那是一個遙遠的夢,夢中有我年少時所無法讀懂的戀情。
那哀怨幽婉的吟嘆,是你給我最真誠的情懷,可那一連串阿拉佰數字加希臘字母的密碼,給我帶來的驚喜和激動很快就被惶惑和迷茫沖淡,因為我找遍了課本的每一個角落,都沒有發現愛情的定義,況且十六歲的季節里本身就沒有戀愛的結果。
年少的我不懂你寫滿雙眼的愛,也無法估量自己瘦弱的雙肩是否能夠負擔你的深情,或許只有沉默才是最好的答案,于是沉默中我將羞得通紅的臉深深埋下。
我早己不記得結果了,因為夢醒多年,那曾經似是而非的情感早被歲月磨滅了,惟有書柜的某些角落里的小詩,會或多或少地留著當年的記憶。
見了小詩,猶如又走進多年前那個早己被遺忘的夢中,不見小詩,我的生活依舊繽紛多彩,我依舊大哭,我依舊大笑。
或許我現在的生活,我大哭大笑的生活,我瀟灑風流的年華,才是一首寫不完讀不厭的詩,因此那多年前的小詩只好連同多年前的夢一起扔進記憶的廢墟中!
小詩是為了忘卻的記憶,被我銷毀于一九九二年二月,這篇日記也是寫于當時。當時被銷毀的兩首小詩是一九八八年我們學校文學社——《春霆》編輯部的同學寫給我的《結果》和《大海沉思錄》。
如今我早己記不起那些小詩的內容了,只知道當時為了那兩首詩我很是迷茫。
或許那些青澀的歲月里,我們都留下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小詩,給我們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不可磨滅的記憶,或許多年以后,我們對現在的生活也會有所記憶。那么,多年以后,誰會記得我曾經為他寫下如此美好的詩句?
2.名人寫的游記250字左右
葉圣陶游記散文,感受名家風采
寫在前面
1、僥悻萬分的竟然是晴朗的正午的離別。“一切都安適了,上岸回去吧,快要到開行的時刻了。”似乎很勇敢地說了出來,其實呢,處此境地,就不得不說這樣的話。但也是全不出于本心。梨與香蕉已經買來給我了,話是沒有什么可說了,夫役的擾攘,小艙的郁蒸,又不是什么足以賞心的,默默地擠在一起,徒然把無形的凄心的網織得更密罷了,何如早點兒就別了呢?
不可自解的是卻要送到船欄邊,而且不止于此,還要走下扶梯送到岸上。自己不是快要起程的旅客么?竟然充起主人來。主人送了客,回頭踱進自己的屋子,看見自己的人。可是現在──現在的回頭呢?
2、起初以為一出吳淞口便是蒼茫無際的海天,山頭似的波浪打到船上來,散為裂帛與拋珠,所以只是靠著船欄等著。誰知出了口還是似盡又來的沙灘,還是一抹連綿的青山,水依然這么平,船依然這么穩。若說眼界,未必開闊了多少,卻覺空虛了好些;若說趣味,也不過與乘內河小汽輪一樣。于是失望地回到艙里,爬上上層自己的鋪位,只好看書消遣。下層那位先生早已有時而猝發的的鼾聲了。
實在沒有看多少頁書,不知怎么也朦朧起來了。只有用這朦朧二字最確切,因為并不是睡著,汽機的聲音和船身的微蕩,我都能夠覺知,但僅僅是覺知,再沒有一點思想一毫情緒。這朦朧仿佛劇烈的醉,過了今夜,又是明朝,只是不醒,除了必要坐起來幾回,如吃些餅干牛肉香蕉之類,也就任其自然──連續地朦朧著。
這不是搖籃里的生活么?嬰兒時的經驗固然無從回憶,但是這樣只有覺知而沒有思想沒有情緒,該有點兒相像吧。自然,所謂離思也暫時給假了。
3、書室的窗外,只隔一片草場,閑閑地流著閩江。彼岸的山綿延重疊,有時露出青翠的新妝,有時披上輕薄的霧帔,有時不知從什么地方來了好些云,卻與山通起家來,于是更見得那些山郁郁然有奇觀了。窗外這草場差不多是幾十頭羊與十條牛的領土,看守羊群的人似乎不主張放任主義的,他的部民才吃了一頓,立即用竹竿驅策著,叫它們回去。時時聽得仿佛有幾個人在那里割草的聲音,便想到這十頭牛特別自由,還是在場中游散。天天喝的就是它們的奶,又白又濃又香,真是無上的恩惠。
臥室的窗對著山麓,望去有裸露的黑石,有矮矮的松林,有泉水沖過的澗道。間或有一兩個人在山頂上樵采,形體藐小極了,看他們在那里運動著,便約略聽得微茫的干草瑟瑟的聲響。這仿佛是古代的幽人的境界,在什么詩篇什么畫幅里邊遇見過的。暫時充當古代的幽人,當然有些新鮮的滋味。
4、月亮還在山的那邊,仰望山谷,蒼蒼的,暗暗的,更見得深郁。一陣風起,總是銳利的一聲呼嘯一般,接著便是一派松濤。忽然憶起童年的情景來:那一回與同學們遠足天平山,就在高義園借宿,稻草襯著褥子,橫橫豎豎地躺在地上。半夜里醒來了,一點兒光都沒有,只聽得洪流奔放似的聲音,這聲音差不多把一切包裹起來了;身體頗覺寒冷,因而把被頭裹得更緊些。從此再也不想睡,直到天明,只是細辨那喧而彌靜靜而彌旨的滋味。三十年來,所謂山居就只有這么一回。而現在又聽到這聲音了,雖然沒有那夜那么宏大,但是往后的風信正多,且將常常更甚地聽到呢。只不知童年的那種欣賞的心情能夠永永持續否……
這里有秋蟲,有很多的秋蟲,沒有秋蟲的地方究竟是該供釘垛固艸改訛爽番鯨詛咒的例外。躺在床上聽聽,真是奇妙的合奏,有時很繁碎,有時很凝集,而總覺得恰合剛好,足以娛耳。中間有一種不知名的蟲,它們的聲音響亮而曼長,像是弦樂,而且引起人家一種想象,仿佛見到一位樂人在那里徐按慢抽地演奏。
3.名人游記(一篇)
不知道古文行不行,不是白話文,你可以去找《徐霞客游記》 比如里面有》、《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
我舉其中一篇為例。《滇游日記》
原文
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攀之亦隕,間得一稍粘者,繃足掛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此者。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然后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
[編輯本段]譯文
突然發現層層懸崖的上面,有個洞口朝東的山洞,我抬著頭攀巖上去。(懸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擱不下腳,用手抓著草根向上攀登。不一會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虧到了石崖地帶;但是石頭也不結實,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爾能找到一個稍微牢固的石頭,繃緊了腳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貼在崖壁上,不能動一步,想往上沒有援助想往下也沒有地方,是我生平經歷的最危險的境地。過了好長時間,先試著找到兩手兩腳周圍牢固的石頭,然后身體懸空挪動一只手,隨即再懸空挪動一只腳,一只手一只腳抓牢以后,然后又懸空挪動另一只手另一只腳,幸虧石頭沒有掉落;手腳又感到沒有力氣幾乎我自己掉下去,很長時間,幸好爬上去了。……/view/*?fr=ala0_1_1
這些都是超有名的把?
4.名人名篇游記
酈道元《水經注》——不親自沿《水經》記述來走走看看,是不會寫這么好的。
唐僧,由辨機執筆,《大唐西域記》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
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陸游《入蜀記》
斯德《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斯諾是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他不帶任何政治偏見和黨派色彩,通過親自采訪所得的第一手資料,撰寫了轟動世界輿論的《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得到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
5.誰有關于名人游記的
我所知道的康橋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河的名字是葛蘭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許有上下流的區別,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Byron's Pool”——當年拜倫常在那里玩的;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上游;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那是春夏間競舟的場所。上下河分界處有一個壩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但康河的精華是在它的中權,著名的“Backs”這兩岸是幾個最蜚聲的學院的建筑。從上面下來是Pembroke,*ine's,King's,Clare,Trinity,*'s。最令人留連的一節是克萊亞與王家學院的毗連處,克萊亞的秀麗緊鄰著王家教堂(King's Chapel)的宏偉。別的地方盡有更美更莊嚴的建筑,例如巴黎賽因河的羅浮宮一帶,威尼斯的利阿爾多大橋的兩岸,翡冷翠維基烏大橋的周遭;但康橋的“Backs”自有它的特長,這不容易用一二個狀詞來概括,它那脫盡塵埃氣的一種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說是超出了畫圖而化生了音樂的神味。再沒有比這一群建筑更調諧更勻稱的了!論畫,可比的許只有柯羅(Corot)的田野;論音樂,可比的許只有肖班①(Chopin)的夜曲。就這,
也不能給你依稀的印象,它給你的美感簡直是神靈性的一種。 ①肖班,通譯肖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假如你站在王家學院橋邊的那棵大椈樹蔭下眺望,右側面,隔著一大方淺草坪,是我們的校友居(fellows building),那年代并不早,但它的嫵媚也是不可掩的,它那蒼白的石壁上春夏間滿綴著艷色的薔薇在和風中搖頭,更移左是那教堂,森林似的尖閣不可浼的永遠直指著天空;更左是克萊亞,啊!那不可信的玲瓏的方庭,誰說這不是圣克萊亞(*)的化身,哪一塊石上不閃耀著她當年圣潔的精神?在克萊亞后背隱約可辨的是康橋最潢貴最驕縱的三一學院(Trinity),它那臨河的圖書樓上坐鎮著拜倫神采驚人的雕像。
但這時你的注意早已叫克萊亞的三環洞橋魔術似的攝住。你見過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斷橋不是?(可憐它們早已叫代表近代丑惡精神的汽車公司給鏟平了,現在它們跟著蒼涼的雷峰永遠辭別了人間。)你忘不了那橋上斑駁的蒼苔,木柵的古色,與那橋拱下泄露的湖光與山色不是?克萊亞并沒有那樣體面的襯托,它也不比廬山棲賢寺旁的觀音橋,上瞰五老的奇峰,下臨深潭與飛瀑;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環洞的小橋,它那橋洞間也只掩映著細紋的波粼與婆娑的樹影,它那橋上櫛比的小穿蘭與蘭節頂上雙雙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頭上不夸張的香草與野花一類的裝飾;但你凝神的看著,更凝神的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只要你審美的本能不曾汩滅時,這是你的機會實現純粹美感的神奇!
但你還得選你賞鑒的時辰。英國的天時與氣候是走極端的。冬天是荒謬的壞,逢著連綿的霧盲天你一定不遲疑的甘愿進地獄本身去試試;春天(英國是幾乎沒有夏天的)是更荒謬的可愛,尤其是它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啊!我那時蜜甜的單獨,那時蜜甜的閑暇。一晚又一晚的,只見我出神似的倚在橋闌上向西天凝望:——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還有幾句更笨重的怎能仿佛那游絲似輕妙的情景:
難忘七月的黃昏,遠樹凝寂,
像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暝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那妙意只可去秋夢邊緣捕捉;……
徐志摩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