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的來歷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
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后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
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擴展資料:
種類
酒的種類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米酒,藥酒等。
1、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
2、啤酒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于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
3、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發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
4、黃酒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5、米酒
米酒,酒釀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見的傳統地方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酒
2.白酒的來歷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樣,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
在我國,由谷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于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占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谷物釀酒的起源。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
其中《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
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自此之后的文字記載中,關于酒的起源的記載雖然不多,但關于酒的記述卻不勝枚舉。綜合起來,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酒的起源: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上天造酒說 猿猴造酒說 儀狄造酒說 杜康造酒說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酒的起源——釀酒起源的傳說 一、上天造酒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于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于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
對于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于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于下。
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上天造酒說: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經常喝得大醉,被譽為"鬼才"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龍頭瀉酒邀酒星"的詩句。此外如"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擬酒旗于元象","囚酒星于天岳"等等,都經常有"酒星"或"酒旗"這樣的詞句。
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我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不過這連《酒譜》的作者本身也不相信這樣的傳說。
《晉書》中也有關于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軒轅,我國古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
酒旗三星,即獅子座的ψ、ε和∽三星。這三顆星,呈"1"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顆星。
柳宿八顆星,即長蛇座δ、σ、η、Ρ、ε、З、W、⊙八星。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則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現,最早見《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宿的說法,始于殷代而確立于周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偉大創造之一。
在當時科學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并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關于酒旗星的種種記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至于因何而命名為"酒旗星",度認為它"主宴饗飲食,那不僅說明我們的祖先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也證明酒在當時的社會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確實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說,既無立論之理,又無科學論據,此乃附會之說,文學渲染夸張而已。姑且錄之,僅供鑒賞。
酒的起源——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采之記載。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巉巖林木間跳躍攀緣,出沒無常,很難活捉到它們。
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并掌握了猿猴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嗜酒"。于是,人們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幾缸香甜濃郁的美酒。
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躊躇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嘗,時間一久,沒有發現什么可疑之處,終于經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誘惑,開懷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類似的方法。
這說明猿猴是經常和酒聯系在一起的。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我國的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
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作中記敘道:"瓊州(今海南島)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
"清代的另一種筆記小說中也說:"粵西平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婁石。
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看來人們在廣東和廣西都曾發現過猿猴"造"的酒。
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的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
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
3.春酒的行文思路
《春酒》教案 五峰漁關鎮中學 周翠玲 教材把握: 《春酒》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母親對故鄉的無限追思之情。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蒙。
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和會酒席上氤氳開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 琦君散文構思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設,卻又不露痕跡。“農歷新年里的種種風俗和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多年后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制”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著“家鄉的味道”來展開。
文末那句從心底發出的深深的感嘆足以讓所有的游子動心動容“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些內容使這篇散文凝練濃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輝而使讀者受到啟迪。
琦君善于使用抒情與敘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敘事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文筆自然,不雕琢,不粉飾,描繪人物鮮明細膩,母親、鄉鄰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親的寬容善良勤儉得到了極為傳神的刻畫。琦君就是用這樣一種洗凈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說著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理解文章圍繞“家鄉的味道”精心組織素材,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感情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品味濃濃的思鄉之情。
3、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二)過程與方法 1、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家鄉味”,理解蘊含在春酒中的童年、親情、鄉情才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2、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體驗思鄉之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故鄉濃濃的感情,從而獲得美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
學生準備:學生讀熟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標上段序,了解故鄉有哪些令人難忘的鄉風民俗?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要求:一、你覺得哪些生字新詞容易讀錯寫錯請做上記號,然后提醒大家注意。
二、琦君在故鄉喝的八寶酒和在美國喝的八寶酒是一個味道嗎?它到底缺少什么味呢? 明確:道地的家鄉味 2、過渡:這神秘的家鄉味到底是什么味呢?下面我們一起隨同作者回到她的故鄉,來體驗她的“家鄉味”。 三:精讀課文,關注細節,品味語言和情感 (一)民風 1、俗話說“入鄉隨俗”,我們先看看她的故鄉有哪些獨特的鄉風民俗? 明確:過新年的種種風俗和禁忌,喝春酒,喝會酒 2、跳讀課文,分析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怎么樣?用具體的語句來說明 3、小結:淳樸的民風鄉情 (二)童年 4、默讀1——4自然段,看有哪些富有情趣的細節最能體現兒時的“我”的童真童趣?找出來把它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
5、小結:A、“我”的天真可愛 B、細節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6、過渡 (三)母親 7、默讀2、6、7、8自然段,分析母親形象 8、小結:母親勤勞善良能干大方 (四)總結板書,回味理解家鄉味 (五)介紹作者,品讀最后一節,體會思鄉情。 9、光陰荏苒,她還能品嘗到這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嗎?插入介紹作者 10、品讀最后一小節 四、拓展體驗:依照示例,然后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仿寫一句話 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是每個人的根。
我們對于故鄉都會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結。 故鄉情結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是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憂思;是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滄桑;是余光中隔著一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沒有年輪的永不老去的樹…… 是(琦君 。)
五、結束語 六、欣賞歌曲《望鄉》,以便更深切體味琦君那份剪不斷理還亂的美麗鄉愁。 七、板書設計 春 酒 琦君 淳樸的民風鄉情 家鄉味 歡樂純真的童年 思鄉 《春酒》寫作特色 中心思想 結構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推薦 點擊數:499 《春酒》寫作特色 1、本文敘事與抒情并用,在娓娓敘事過程中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
2、人物刻畫鮮明細膩。 3、語言生動傳神。
《春酒》中心思想 敘事、抒情相結合,感情真摯,文筆細膩。 《春酒》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1~4段),喝春酒。
第二部分(5~7段),喝會酒。 第三部分(8段),寫勤勞、善良的母親。
第四部分(9~10段),長大后也泡“八寶酒”,表達思鄉情結。
4.酒的起源
酒的起源
酒的起源
酒的釀造
酒的器具
酒的制度
酒的禮俗
酒的品評
酒的掌故
名酒集萃
酒與詩文
酒與藝術
酒與名人
相關資源
概論: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樣,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在我國,由谷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于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占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谷物釀酒的起源。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自此之后的文字記載中,關于酒的起源的記載雖然不多,但關于酒的記述卻不勝枚舉。綜合起來,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酒的起源: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上天造酒說 猿猴造酒說 儀狄造酒說 杜康造酒說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5.酒的來歷
1、來歷 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于遠古與神農時代。
《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
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
谷類之酒應起于農業興盛之后。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于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2、簡介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
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并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型、各種含酒的飲料,并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制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99.99%的無水乙醇。
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劇上升。喝酒讓人容易麻痹,不清醒從而進行失去理智的行為。
3、用途 食用酒是一種保健飲料,能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祛風濕。醫用酒精用于傷口消毒,食用酒精用于配制內服藥物,無水乙醇用作化學試劑、用于化學分析和科學試驗。
工業酒精用作燃料和化工行業生產各種化工產品。
6.酒的來歷是什么
一、中國酒文化---白酒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
用發酵的谷物來泡制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 酒圣杜康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
在這個時期,由于有了火,出現了五谷六畜,加之酒曲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并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
這個階段,酒雖有所興,但并未大興。飲用范圍主要還局限于社會的上層,但即使是在上層,對酒也往往存有戒心。
因為商、周時期,皆有以酒色亂政、亡國、滅室者;秦漢之交又有設“鴻門宴”搞陰謀者。酒被引入政治斗爭,遂被正直的政治家視為“邪惡”。
因此使酒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
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藥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
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于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
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于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于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于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
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藥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自公元1840年到現在,歷時15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變革期。在此期間,西方先進的釀酒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藝爭放異彩,使我國酒苑百花爭艷,春色滿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在我國立足生根;竹葉青、五加皮、玉冰燒等新酒種產量迅速增長;傳統的黃酒、白酒也琳瑯滿目,各顯特色。
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后期,即新中國建立的40多年來,中國釀酒事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 二、啤酒的發明歷史 瓶裝啤酒1568年在倫敦發明。
慕尼黑啤酒 德國不僅啤酒消費量最大,生產的種類也繁多。有超濃黑啤酒,低糖啤酒,紅啤酒、白啤酒,香煙啤酒,雪糕啤酒等等。
日常所喝的啤酒,只不過是各類啤酒中的一種,也就是口味清淡的熟啤酒Lager。這種啤酒是在19世紀左右由慕尼黑、布拉格、維也納地區的人們發明的,目前銷量占到世界啤酒總銷售量的90%。
巴伐利亞有750多家釀酒廠,其中1040年成立的威恩斯特凡國家啤酒釀造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釀造廠,釀造的啤酒有黑白艾克斯潑特啤酒、三月啤酒、烈性黑啤酒、比爾森啤酒、勞爾啤酒以及清涼麥芽啤酒。盡管德國的啤酒廠很多,但生產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其原因是為了給就近的居民提供新鮮的啤酒。
為了保持知己自己啤酒的風格和口味,每個啤酒釀造師都把自己的釀造秘方視如珍寶,從不外傳,但是他們又共同遵守著一個約定,就是按照1516年威廉赫姆公爵四世時期規定的純度釀造啤酒。根據這一規定,在生產啤酒時,只允許使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除此之外不能摻加其他任何物質。
這是一部分,具體可去這里看看: /ngsh/flzk/* 三、紅酒的歷史 杜拉斯在《情人》里說,“酒讓孤獨發出聲音。”酒沉淀了世代相傳的太多的陽剛氣息,似乎只有紅酒例外。
女人天生就懂紅酒,或者說,紅酒與女人有緣。女人不但比男人善于種植和釀制,也比男人精于品嘗和銷售。
說到紅酒,我們經常想到的都是一個女性的形象。相傳古羅馬最具有文化含義的酒神巴克斯發明了葡萄酒,使成千上萬的女性崇拜得幾近瘋狂。
每當酒神出游,身邊總是伴隨著一群仙女。這些仙女一邊痛飲著葡萄酒,一邊載歌載舞,由此可見紅酒的起源跟女人息息相關。
而現代女子將紅酒視為神奇之物而珍愛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在歷史上,想當年女人為了能偷偷地喝上一口葡萄酒,甚至要搭上身家性命。
在羅馬帝國,女人就已經酷愛葡萄酒,但卻遭到嚴令禁止。塞內卡(Lucius Seneca)曾這樣描述羅馬帝國的女人對葡萄酒的熱衷:“我們女人像男人一樣,手拿斟得滿滿的酒杯,在黑夜里狂喝豪飲”。
然。
7.名酒水井坊的由來
600余年前,承天府恩澤,俯覽錦江,水井街酒坊在古成都城中心水井街開窖建坊,引岷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66362上游水,前庭當壚、后庭釀酒,是古代釀酒作坊與酒肆的典型實例,堪稱“第一坊”。
水井街酒坊歷代大酢師恪守坊間養窖古訓,悉心養護酒坊。至今完整保留的古窖池,印證了水井坊600余年不間斷生產發展的足跡。加之兩河交匯處的獨有氣候環境,讓古窖池中數以萬億計的釀酒古微生物菌群600余年繁衍至今。
水井坊遺址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完整、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獨創性的酒坊,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并被國家有關部門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并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擴展資料
水井坊的釀造工藝:
600余年前水井街酒坊的傳統蒸餾工藝是采用“天鍋”來完成。這其中包括了蒸餾、摘酒、觀火等環節,摘酒時,要根據對酒質的特殊口感,邊接酒邊品嘗。按分段的形式摘取各等級的酒。水井坊的釀酒師們在這幾道關鍵環節上都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技藝,歲月的歷練使他們擁有一套精湛的摘酒技巧。
經過蒸餾的酒糟,需轉移至晾堂進行攤晾。攤晾的目的是使出甑的酒糟迅速冷至適合釀酒微生物發酵的入窖溫度。
歷經上述嚴苛的制酒流程與工藝,水井坊酒還需要經過多次的過濾去雜,方能進入最終的現代化灌裝線。
參考資料來源:四川水井坊官網-品牌故事與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井坊
參考資料來源:四川水井坊官網-釀造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