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中國曾今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要簡短的
一、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1、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向外國侵 略者割地賠款。
2、受到外國的侵略,被侵略者火燒圓明園,掠走珍貴的國寶和文化遺產。3、祖國的人民受到外國侵略者的欺辱和殘殺,如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被無辜殺死的中國人近39萬人。
4、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被稱為“東亞病夫”。二、今日祖國的強大:1、從“東亞病夫”到“相約2008”。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加入了“WTO”, 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功舉辦了2008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
2、科技越來越發達,趕上世界先進行列。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州飛船發射成功、嫦娥一號登月成功、龍芯的開發研制成功等。
3、經濟發展,人民富裕。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漸漸富裕起來了,中國的GDP 位列世界第四位。
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4、打開國門,走向世界。
加大改革開放,加大對外交往,舉辦各種國際交流和論壇.參與各種國際救濟活動,維護世界和平。
2.舊中國受到了那些屈辱(十條以上,要簡單哦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在此期間,英法聯軍焚毀北京西郊圓明園。
(3)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新約》,中國雖在戰事上取勝,但由于統治者的軟弱無能,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4)19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增開4處通商口岸,割讓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6)1905年,袁世凱為了當皇帝,接受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7)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不但沒有滿足應有的要求,反而遭到列強的欺辱。
(8)1931年,1935年,1937年,日本逐步全面侵華,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3.用一句話概括中國近代社會的狀況
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國近代史,一部分是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4.舊中國受辱的資料.簡短
圓明園事件、南京大屠殺 排名第五 五胡亂華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
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進程的轉折點。
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
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
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于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
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后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
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后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
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云。還有寶劍的制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
因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
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通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7626136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于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
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么事,那么為什么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
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并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于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采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
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余軍隊就會不戰而降。
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后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
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兇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刮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制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筑和工藝品,尤其家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
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里面的建筑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
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里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后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后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
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
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后賣首飾。
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拼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臥薪嘗膽,他也能做到。
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